四川汉代画像砖的造假与鉴定

2017-03-11 00:28刘振宇
蓝盾 2017年1期
关键词:画像砖真品包浆

刘振宇

画像砖是流行于汉代一些地域的一种墓室装饰砖,是在砖上采用模印、刻划、绘画等造型手段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独特艺术形态。作为特定时期重要地域文化代表的四川汉代画像砖,以其内涵丰富、构图简洁、线条飞扬、气韵生动、写意传神、风格独特,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不朽地位,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得到鲁迅、郭沫若、梁思成、常任侠等学者的高度重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四川省博物馆、重庆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等都收藏有四川汉代画像砖精品。近年来,在香港、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古玩艺术品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四川汉代画像砖。其中混杂着大量的赝品伪作。了解当前四川汉代画像砖的造假手段,掌握画像砖的鉴定方法,已成为收藏爱好者的迫切需要。

成都新繁出土的一批光绪三年(1877年)画像砖是目前所知四川最早发现的汉画像砖。从清代光绪年间起,画像砖的民间收藏、买卖、拓印、刊布已成为文人雅士、古玩商贾的时尚,市场上鱼龙混杂,一些流传很少的品类更是成为造假的重点。抗战时期大批文化机构和著名学者内迁西南,四川汉代画像砖以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成就迅速享誉海内外,成为民国学术研究和民间收藏的焦点,出现了以葛维汉、卫聚贤、杨枝高、黄希成、张毅崛、曾祐生等为代表的一批画像砖收藏和研究者。由于当时历史学家、收藏家的主要兴趣是正经补史,特别关注画像砖上的文字,对图像本身并不关心,所以当时的造假手法主要是加刻文字。20世纪90年代后期,内地古玩、艺术品收藏热的兴起,在巨大市场利益和高额利润的诱惑下,造假作伪层出不穷。四川汉代画像砖的造假呈现专业化趋势,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和销售网络,伪品以“弋射收获”“丸剑起舞”“车马出行”等畅销品种为主,其他品种为铺。在制作手法、数量、质量、范围上都远远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

常见造假方法

翻模法:此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造假方法。造假者到博物馆对所要造假的对象进行拍照、绘图或直接根据文物图集塑造模具,然后翻模批量生产。用此种方法制作出来的画像砖一般都显得比例失调,神情怪异,陶质粗糙,比较容易鉴定。另一种比较难鉴定的是用画像砖真品作模,翻模制作出来的高仿品。将汉墓出土的陶片、墓砖、墓土用机械方法打磨成粉,再加水合成泥坯压模复制,在未干时对个别不清晰的线条和部位进行修整加工,最后上彩和制作包浆,个别还故意打碎局部。这类仿制品因系真品翻模,故神态生动,加之数量少、售价高,买者极易上当受骗。

拼凑法 此法分两种:一种是砖的一半是真品残件,另一半为配补,最后打磨掉拼接痕迹,以残充全;一种是将各种画像砖的局部残片拼凑而成的奇异品种。用此种造假方法制作出来的画像砖常常是张冠李戴,稀奇古怪,经不起图像学和区系类型学的分析。

添彩法 虽然画像砖在制作后都需彩绘,但历经近两千年的沧桑岁月,大部分彩绘都已剥落殆尽,故有彩画像砖的价格常是无彩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就有人在无彩画像砖的表面添绘人物容貌或装饰图案。由于此类作伪是在原砖上做手脚,常不为鉴定者注意。

改刻法 为满足部分收藏爱好者的好奇心理,造假者常会在普通花边砖的表面加刻文字或稀少图案。由于造假者缺乏历史知识和美术技巧,所以后刻文字和图案的造型都十分古怪,无时代精神,且砖的厚度也有问题。

堆贴法 由于画像砖真品的日益稀少,造假者便将新塑图案粘贴在汉代普通花边砖的表面,最后制作包浆以冒充。由于此种造假方法是在汉代花边砖真品上作伪,鉴定者往往只重视砖本身的真伪,而忽视砖正面图案的真伪,故具有极强的欺骗性。

目前市场上画像砖赝品主要来自四川广汉、彭州两地,主要仿制成都类型的正面方砖和广汉类型的正面长条砖。除个别高仿画像砖造假水平较高外,目前四川汉代画像砖造假的整体水平并不十分高超,对于一般赝品内行一眼即可识别。

对于一般仿品的鉴定只需注意画像砖的气韵。气韵生动是四川汉代画像砖的重要艺术特点,这也是鉴定四川汉代画像砖的基本出发点。汉代雕塑艺术家的高妙之处就在于能够准确抓住对象在各种活动中最具特征、最生动、最美好的瞬间,在粗轮廓的整体形象中集中表现飞扬流动的瞬间状态。那种漢代特有的雄浑厚重的冲涌力,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是后代无法企及的,因为现代人的社会环境、思维方式、制作工艺毕竟与两千年前的汉代工匠有着天壤之别。所以在古玩市场上凡是神情古怪,造型比例失调的画像砖都应格外引起注意。

由于四川汉代画像砖是特定自然环境和技术条件的产物,在陶土选择、制坯方法、窑炉结构、烧造燃料等方面都与现代社会采用的方法不同。而且成都、广汉、彭州三个区域类型在时间、风格、质地、工艺上都有着明显的延续和区别,这些都为我们鉴定画像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对于个别高仿品的鉴定应从画像砖的区域类型风格和生产行为链的角度出发,从尺寸、质地、色泽、重量、手感、吸水性、气味、图像内容、表现技法、包浆、彩绘、周边痕迹、保存状况等方面综合比较分析。

1.尺寸、质地、色泽

成都类型画像砖在形制上比较大,均为正面方砖,纵38~40厘米、横45~49厘米、厚6厘米。泥质灰陶,陶土经过淘洗,泥质细腻纯净,呈灰色或青灰色。

广汉类型画像砖在形制上多为正面长条砖,纵24~28厘米,横38~49厘米,厚6厘米。陶质以夹砂灰陶、泥质灰陶为主,陶质坚硬,普遍含沙,呈青灰色或褐黄色。

新仿画像砖在砖的尺寸、质地、色泽上都与真砖存在明显差异。砖的长度、宽度均比真品小,纵23~25厘米、横28~34厘米、厚8厘米。陶质以夹砂灰陶为主,泥质粗糙,由于是新烧,根本未褪火,故砖表面常呈黑色或灰白色。

2.重量、手感、吸水性、气味、

画像砖真品的陶土多经过淘洗,胎质疏松纯净,重量适中,砖内有微小气泡,用手轻刮呈粉末状脱落。砖表面色泽自然浑厚,具有较强的吸水性,放入热水中会有一股泥土味。

新仿画像砖多以普通泥土做原料,烧成温度较高,较真品胎质更为坚硬沉重,手感明显偏重且感到棱角很硬很冷。表面包浆常呈块状剥落。由于新烧砖在色泽上与真品相差太远,现在也有人用白水泥加墓土翻模,虽然色泽接近,但重量却有问题。新砖几乎不吸水,放入热水中有草灰味。

3.图像内容、表现技法

成都类型画像砖的图像内容有收获、盐井、市井、宴饮、车马、传经、西王母、凤阙等。表现技法为浅浮雕加阳线刻,无边框,制作精美。

广汉类型画像砖的图像内容有播种、收获、采莲、渔猎、庖厨、市集、宴饮、车马、传经、西王母、仙人骑鹿、野合等。表现技法有浅浮雕、平面阳刻加剔刻、阳线刻、平面阳刻等四种,无边框。

新仿画像砖以弋射收获、丸剑起舞、车马出行、秘戏等畅销图像为主要品种。对于一般图像,由于基本无市场,故作伪者多不仿造。表现技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真品翻模,因来源于原砖真品,故能相当程度地反映原有手法,极不易分辨;另一种是自制模具,主要是浅浮雕,造型古怪,手法单一。由于作伪者不懂类型分区和图像内容以及表现技法上的联系,所以新仿画像砖在图像内容、表现技法上常常无法与类型分区相统一。

4.包浆、彩绘、周边痕迹、保存状况

近两千年的漫长岁月使埋藏在地下的画像砖真品表面形成一层浑然一体的包浆,呈灰黄色,与砖结合紧密,用手轻刮呈粉状脱落。在个别画像砖的局部还依稀残存有彩绘痕迹。如果发现画像砖表面涂满泥土,包浆颜色内外不一致,或彩绘线条呆滞,直接绘在画像砖表面等,都应格外注意。

有字画像砖真品上的字多为模制,字呈突起状,线条挺拨劲利,流畅明快,与砖表面的包浆融为一体。新加刻字或图案的画像砖,字和图案是凹进去的,是用电动机器在老花边砖上向下挖凿出来的,造型十分怪异,无自然包浆,厚度也有问题。

画像砖的周边痕迹和保存状况是鉴定画像砖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但这一重要内容常被人忽视。为了增加成品率,提高生产效率,古代工匠在制作画像砖时非常注意成像效果与制作手法的关系,在制砖时采取了一系列独特处理手法。在制作时为了便于脱模,先在木模上撒少许细沙。为了使底部和周壁涂抹的泥料均匀与坚固,在制作过程中还用手或木工具在泥坯面上按压拍打。在砖的后壁和四边往往遗留有切割、指抹、搬运的痕迹。由于画像砖是镶嵌在墓道中,所以在砖的四边都残存有石灰和沙浆混合的固定材料。由于历史悠长,汉墓多有塌陷和扰乱现象,画像砖残损之后经过长期的水土侵蚀,断残处与画像砖其他部分所形成的土锈痕迹浑然一体,和谐统一。新仿砖的四边无使用痕迹,断裂是故意打制出来的,破损痕迹有一定规律。

如果是崖墓出土的画像砖,表面局部还常有一些坚硬的白色崖浆,分布無规律,厚薄不等,多呈层状或块状,坚硬无比,是崖墓中碳酸钙自然形成的结果。新仿砖的崖浆是人工喷洒上去的化学物品,有一定规律,多呈块状均匀分布。

鉴定四川汉代画像砖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四川凉山、云南昭通两地出土的画像砖。这两个地区因位于藏、羌、汉、彝四族混居区,制陶工艺原始,加之胎土独特,烧制火候高,胎质坚硬,呈青灰色,如同水泥。图像内容多为边疆农耕图案,纹饰粗狂,造型怪异,与成都、广汉等地出土的精美画像砖截然不同,常被鉴定者误定为假货。

2.注意在四川大邑、彭州两县出土有一种魏晋时期的画像砖。这种长条形画像砖以阳线刻为表现技法,人物造型清瘦,线条柔弱。在图像内容上有天门、西王母、六搏、建木、天仓等。这种画像砖也常被误定为广汉类型的东汉画像砖。

3.不要把修复过的画像砖误定为假货。近年来收藏画像砖人群的爆增,导致画像砖真品数量急剧减少,连一些残砖都被古玩商高价收购。对于破损的画像砖,古玩商常用同模砖的残片拼凑,最后做土锈和包浆,以待善价。有不知细情者,常以高价购得残品或将修复过的画像砖误定为假货。

(摘自《收藏》)

猜你喜欢
画像砖真品包浆
文玩那些事儿——文玩包浆的三层意义:冰浆 晶浆 玉浆
文玩那些事儿——包浆太慢?因为你手太“勤”了
译者素质和翻译主体间性再谈
包浆男孩
爷爷教孙写“人”字
《河西画像砖艺术》出版
包浆
一块特殊的东汉马纹砖鉴赏
敦煌晋墓画像砖研究
画错的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