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类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7-03-11 07:14任小艳付清华李迎国
职业教育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办学教学模式

任小艳 付清华 李迎国

摘要: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不相适应,使众多高职院校纷纷计划开设道桥类专业,与此同时却表现出专业设置、教学安排、师资力量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即人才培养目标的“错位”“越位”“缺位”。通过对交通职教集团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提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资源共享,深度融合,开展多元投资主体参与的职业教育产业链,形成中高职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交通类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1-0037-06

职业教育的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發展,共同打造了示范性专业职教品牌,促进中高职院校校际联合与校企合作,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及行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力资源。交通职业教育如何在“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智慧化”的新型运输系统下保持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培养适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需要交通职业院校不断探索与实践。

一、交通职业教育新问题

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与人才需求的不适应,致使众多高职院校计划开设道桥类专业。交通类专业是一个具备很强行业背景的概念,而不能算作一个学术性的专业分类,一些建筑类、农业类、林业类高职院校也已开始设置道桥、轨道等相关专业。原本分属于不同行业部委管辖的学校对于交通类专业概念的理解也存在很多不同看法,所以各校对交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参差不齐。同时。有些院校专业设置、教学安排、师资力量等多方面问题突出,都源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错位”“越位”或“缺位”。

二、职教集团的发展

职教集团是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加快区域综合性发展的背景下,以“让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为目标,由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按照平等原则组成的具有联合性、互利性、非营利性行业组织。

1992年,北京成立了北京市西城区蒙妮坦美容美发职业教育集团、北京市西城区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开启了我国职教集团发展新局面。随后陆续在1995年成立了苏州旅游职业教育集团,1997年成立了徐州市农业职业教育集团,1998年成立了镇江市第一职教集团。但这些集团的成立没有在社会上形成很大的影响,在教学改革中也没有得到有效推广。

2003年河南省汽车职教集团和河南省公路交通职教集团、2007年上海交通物流职教集团、2009年北京交通职教集团等职教集团的成立,加快了交通行业人才培养职业教育集团化的步伐。

三、交通职教集团的实践探索

(一)广东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的成功经验及问题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教育集团由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核心成员单位发起,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两厅”共建,集团成立理事会,下设秘书处,作为理事会的常设机构。

1.成功经验

(1)紧贴行业背景,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广东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由广东高速公路促进会会长担任理事长,紧贴行业背景,以省交通运输厅为首,由14家交通行业组织、16家交通职业教育机构、308家交通企事业单位组成,形成校企合作协商机制、企业调研反馈机制、项目化合作运作机制、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校企合作日常运作机制。

(2)学校搭台,专业唱戏。学院出台《专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性意见》《校企合作实施办法》等制度;依托学校政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等机构关注社会需求,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提升专业与产业的结合度。专业实施“三个三”策略,即职业岗位面向、核心课程、专业基础三个维度;优化整合现有专业、做强交通特色专业、量身定做紧缺专业三种策略:精简专业数量、形成专业大类、按专业大类招生三个步骤,最终建成以“公路、水路、城轨路”专业为主体,以“财经商贸类”和“电子信息类”为两翼的五大专业集群。

(3)课程建设与工作过程相融合。校企合作编写符合岗位职业需求的教材,实施“课证岗”融合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以岗定课”,以岗位的职业要求和工作特点设立课程,“以证定课”,课程安排能够适应交通运输专业群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做到课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毕业生获取中级以上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年均超99%。

(4)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立“校中厂”24个。开发校企合作实训项目272项,建立“厂中校”21个。共建492家校外定岗实习基地、128个设备先进的一体化多功能校内实训教学场所,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

(5)全面构建育人模式,树立质量立校品牌。“能力+订单”,改革培养模式。以产业促专业,以专业适应产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发展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构建订单导向面向岗位/能力/任务的培养模式,如广州地铁订单班订单班、“宝马”班、“国光”(电器)班等。努力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实用人才。

(6)科技服务能力显著,促进学院内涵建设。承担科技项目94项,年均科技服务到款额610多万元,为企业直接创造经济价值1.28亿元,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2项,获得新授专利18项,主编或参编专业标准、行业规范3部。2013年成功申报“广东高校船舶自动化集成技术开发中心”,2014年又收获“轮机自动化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培育)”和“水路运输一体化协同育人平台”两个省级建设项目立项。优质的教育资源、教学质量以及交通行业的深厚渊源促进了学院内涵建设的步伐。

(7)教育培训广泛开展,提升学院影响力。学院面向社会积极拓展服务功能,设有省属职业技能鉴定所,具有65项专业技能鉴定资格和60项职业培训资格,拥有交通部授予设立的“交通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站”,可开展32个工种的培训鉴定,拥有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员、船员等33项岗位业务和技能培训资质和5个省内唯一的职业资格考点。

2.存在的主要问题

松散型组织给集团工作深入开展带来阻碍。职教集团的性质是松散型非法人组织,各成员单位产权、所有制、人事隶属关系不变,成员间并不存在直接的隶属关系、上下级管辖关系,也不存在利益关系。这种松散型关系阻碍了集团成员院校在人、财、物等资源上的进一步相互融合和利用。另外,从行使权利的角度来看,集团的一切操作规范的法律有效性都只能通过某个成员单位(如牵头单位)的法人地位来实现,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中也难以界定职教集团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导致了运行中的随意性。

(二)湖南交通运输职教集团的成功经验及问题

湖南交通运输职教集团成立于2009年(集團牵头单位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立项为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项目。经过三年的建设,项目示范性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在校企共生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成功经验

(1)形成校企共生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集团完善机构和规章、集团网站、理事会年会、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校企合作项目、互访交流等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依托交通主干专业创建的6个应用技术研究所及共享的实训基地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中高职衔接课程、对口单独招生制度、技能抽查标准、技能竞赛和培训基本形成院校互通机制。

(2)有效实现集团资源共建共享。重点建设集团4个交通品牌专业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及8门省部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资源库课程、5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等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全方位共享。

(3)形成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集团有效的政企校交流平台,及时跟踪和分析行业和产业发展动态,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开发了4个水运专业,调整了交通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完善了湖南省交通运输类专业布局。适应了“四个交通”发展的需要。

(4)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为了落实湖南省水运工作会议精神和《湖南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2011-2030年)》,适应湖南未来水运事业的高速发展,湖南省交通运输厅领导多次指示,并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开展全省水运专业开办的可行性调研,要求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办内河水运专业。一是为水运专业引进师资牵线搭桥,提供编制等政策支持;积极支持学院水运专业申报交通运输部实训基地设备购置项目,得到交通运输部项目补助资金1 280万元的经费支持。二是支持学院面向交通运输行业开展职业培训。三是积极指导湖南交通运输职教集团的建设。

(5)具有鲜明特色和示范作用,引领全省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由集团牵头院校牵头,集团内中高职院校紧密协作,对中高职专业的教学标准、职业能力进行细化,确定职业能力等级和职业教育层次之间的关系。引导更多中职毕业生在不断拓展的职业教育轨道上学习和提升。形成适应不同生源特点的宽口径、拓展性的中高职衔接交通运输类4个高职专业培养方案,3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3个交通运输类重点专业的高职抽查标准及题库编制,促进全省相关职业院校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范了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6)内涵建设成果引起媒体广泛关注。近三年,牵头院校的《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辐射带动能力》等8篇职教论文,《扎根沃土树榜样创业富民献青春——记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毕业生刘小飞》《企业讲师进校园,一线专家进课堂》等20篇典型案例被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发表。坚持以职教项目为抓手,推进内涵建设,学院的教科研数量质量不断提升,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011-2014年学院立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进校科研经费1391万元,公开发表论文1 152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63篇,EI 75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7项等。

(7)对口支援中西部职业院校。与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对口交流协议,就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管理及合作开展教学研究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开展对口支援。接收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来校培训,选派骨干教师赴新疆支教。

(8)牵头院校整体实力提升。近三年,共立项各级职教重点项目28项,其中立项央财支持重点项目9项,省级重点项目7项,其他省级项目7项,获得财政专项建设经费4 000多万元。

(9)学生技能竞赛成绩优异。2011-2013年,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共荣获35个奖项。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招生录取分数线高、报到率高,近三年录取分数线文理科均高于三本线。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集团内中高职衔接互通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进一步加强中高职课程、培养模式的衔接,探索职业本科专业的开发,探索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的互通机制。

(2)集团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体现。需企业一线兼职教师的聘用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兼职教师参与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教研教改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3)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校企共同参与的多主体质量评价机制有待完善。进一步深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和教材开发以及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以期取得广泛的教改成果,扩大专业学生的受益面。

(4)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需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建议政府尽快出台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特别是出台具体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确实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

(三)湖北物流职业教育集团的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

2013年,经湖北省教育厅同意,由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牵头,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四方合作为基础。组建湖北物流职业教育集团。全面推进物流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办学,创建物流职业教育品牌。

1.成功经验

(1)健全集团运行体制,集团工作开展有序。制定集团专门委员会工作制度,确保集团工作正常运行。制定集团内企业人员和院校教师双向兼职的制度,研究和完善企业专业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学校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有关政策,构建集团内院校与企业间师资培训、员工培训等交流机制。建立集团内企业优先选择实习生和毕业生的制度,及时安排推荐毕业生就业。

(2)“校会共同主导。项目驱动推进”的运行模式。由牵头院校和物流协会共同设计集团管理和组织,确定集团成员规模,牵头院校聚集教育资源。行业协会聚集企业资源,共同设计建设项目,并以具体项目为载体,整合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驱动集团的良好运行,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探索集团化新型办学模式,促进物流职业教育和物流行业共同发展。

(3)建设职教集团网站,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集团网站建设,加强集团内各成员单位之间的相互了解,及时在网站发布成员单位动态和需求信息,同时通过网站对各成员单位进行宣传和推介,既加强了集团内部交流,又加强了与上级部门、社会媒体的沟通和联系,突出工作特色和亮点,提升集团社会影响力。

(4)校企深度合作,促进教学改革。建立“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物流管理专业委员会”,以企业用人需求为出发点,组织集团成员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专业共建、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实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研究与交流活动。成立“湖北高职物流实训基地”,统筹各校实训资源。实现校级间实训资源共享和实训标准的统一。

(5)“政、校、企、协会”四方联动,打造职业教育新格局。在“政、校、企、协会”这个体系中,院校发挥多层次办学的优势,推进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资源共享与互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企业为集团化办学提供实践条件,监督评价,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过程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政府协调集团的全局和局部利益、集团内参与者各方之间利益、集团外社会组织与集团之间的利益。协会通过对行业的指导及与企业的联系紧密,为企业提供人才供需信息,为学校提供就业信息,建立产学研交流平台。湖北物流职教集团构建了多方共赢的关系网络,为各方合作提供了平台,使互惠互利成为现实。

(6)基于职教集团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创立“校中厂”校企合作新模式,开辟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新路径,湖北邮政速递EMS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校企合作营业厅成为湖北邮政速递物流与高校合作的一个典范,并在全省被复制:建立技能竞赛基地,成为湖北省物流赛项和电商赛项训练基地,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与京东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学。

(7)科研教研成绩丰硕,师资力量不断提升。申报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6项。“十二五”规划课题2项,2014年公开发表论文23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社会服务收入54万元。多名教师荣获“交通职业教育名师”、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牵头单位为职业院校,企业参与职教集团的积极性不够高,政府对企业参与职教集团的政策鼓励不足。缺乏企业参与的长效机制及互惠互利的共赢政策作为支撑。

(2)松散性组织难以开展实质性工作。集团成员单位性质不同,管理制度不同,在集团内不存在利益关系时,集团活动难以保证。

四、结论

广东、湖南及湖北交通职教集团运行多年,均已取得突出的成绩,树立了典型案例,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技术服务、承接政府项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积累了经验。

(一)开拓思路,提高认识

不同地区交通职教集团的结构设置、运行机制、发展模式及工作任务不同,必须深入调研,根据省情、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确定工作目标、运行模式、办学理念、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发展思路。

(二)合理设置组织机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各职教集团组成单位主要是学校、企业、行业及行业协会。同时应紧贴行业背景,由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担任理事长或者集团内主要工作,能够积极地号召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集团建设。建议参与的高职院校有较高的积极性并在本校开设有交通运输类专业,可以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共商人才培养,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中职院校建议以合作单位为主。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保证职教集团正常运行的前提。各集团都通过制定集团章程、方案、制度等,明确集团的宗旨、工作目标及任务、经费来源及管理方式,明确各成员的职能、权利和义务等,保证各成员单位发挥积极作用。

(三)校企合作,互惠互利

1.成员构成

行业企业为集团的成员单位,为交通职业教育引入最前沿的行业发展信息,全面了解省内人才需求信息。集团内职业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行业企业提供急需人才。

2.搭建实习实训平台

借助企业、行业资源,为集团内院校提供实习实训平台,高职院校可以互通有无,为集团内院校提供实训场地。

3.搭建专业建设平台

成立由行业主管、企业、学校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发挥企业的市场信息和资源优势,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目标、开发课程标准,从而指导职教集团内高中职院校的专业建设。

4.搭建师资培训平台

依托企业工程项目,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提升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打造真正有价值的师资培训平台。

5.找准互惠互利切入点。建立校企合作长效发展机制

在校企合作中。只有找准企业参与其中的利益点,才能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在集团内发挥积极效能。

(四)校校合作,资源共享

校校合作是职教集团运行的核心。实现集团内各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类专业的优势互补,共享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馆、学报学刊等短缺资源:组织对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改革、教学计划、质量考核标准等有关事项的研讨和交流。在师资、招生、就业、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有效合作:探索實现集团内中、高职人才培养对接渠道和同层次院校的学分互认,沟通职业技术人才供求信息和教育改革信息。

(五)师资培养,提升实力

职业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双师资格证,更要具有“实践经验”及“实践技能”。通过职教集团优势平台,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师资培养,提高中高职院校“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及具有“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同时扩大教师在行业或区域的影响力。

(六)技能竞赛,促进教学

在省厅统一安排下。职教集定期举办中高职职业技能大赛,赛项由职教集团相关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设定竞赛办法,以加强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展示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风采,提高学生和员工技能水平,引导建立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人才评价体系,促进人人成才,推动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七)社会服务,扩大影响

借助集团平台,学校为企业员工、行业技术人员提供技能认证、岗前培训等社会服务。或者利用工地冬休派老师到施工企业进行培训。规范现场施工。

(八)平台支撑,宣传到位

设立信息技术职教集团网站,为全省院校、企业、行业之间提供资源和信息共享。职教集团在省内建立招生就业网络,沟通职业技术人才供求信息,满足职业院校毕业生升学、就业和企业用人需求。

此外,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论坛、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宣传,营造行业、企业、院校积极参与职教集团建设的良好氛围,提高职教集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九)科研跟进,巩固成果

组织开展职教集团内科研项目的申报与研究工作。在职教集团的筹建和运行过程中,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等一系列方法,形成具有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创造性成果,以提升集团内院校的科研水平。

(责任编辑:张维佳)

猜你喜欢
办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含内地与港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单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