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背景下的通道非遗创新人才培养有效途径研究

2017-03-11 11:36张继荣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413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3期
关键词:侗族工作站文化遗产

张继荣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413000)

分享经济背景下的通道非遗创新人才培养有效途径研究

张继荣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413000)

根据分享经济,进行资源整合,政校合作、校企合作、中高职合作共建“侗族传统工艺保护与研发工作站”,共同开展通道侗锦的保护、传承、创新、传播等实践活动,探索分享经济背景下的通道非遗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非遗文化;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本文为2016年湖南省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一般资助项目《分享经济背景下的通道侗锦“三合四径”的活态传承途径研究》(项目编号:16YBA140)的阶段性成果

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并延续着人类丰富多彩的智慧情感和价值观念,既是各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湖南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主要由土著巫傩文化遗产和汉文化遗产构成。目前湖南省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大类118项,其中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各1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项,其中传统美术21项、传统手工技艺26项。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非遗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日趋恶化,传承空间日益萎缩,非遗传承人群年迈断层、后继无人,许多非遗项目濒临消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高等职业院校担负着传承文化血脉,保留民族记忆的历史使命,传承非遗,义不容辞。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所说:“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分钟都在消亡。”因此,留住手艺,不让绝活成为绝唱,探寻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新路径是关系中华民族文化薪火相传和民族文化复兴的重大现实问题。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就是教育,职业教育不仅是教授技能,还应该播下民族文化的种子,逐渐生根、发芽、开花。职业教育要承当起非遗文化传承的传播者,探索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与民族信仰塑造的人才培养之路。

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职教成[2013]2号)文件指出,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助于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湖南省内唯一完全以工艺美术为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有肩负传承保护湖湘特色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等非遗的使命,有责任履行好文化传承创新的高校职能。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按照职业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为重点,推动非遗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推动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模式的改革,努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研究分享经济背景下的通道非遗创新人才培养有效途径,解决通道侗锦保护、传承、创新、传播及相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使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创新、传播与人才培养紧密联系,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和推动通道侗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为全国其他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模式。如何通过通道县政府和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政校合作”,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和通道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中高职合作”,职业院校和通道文化创意行业企业的“校企合作”,合作共同建设“侗族传统工艺保护与研发工作站”,依托“侗族传统工艺保护与研发工作站”,开展通道侗锦的保护、传承、创新、传播途径研究与实践,成为研究分享经济背景下的通道非遗创新人才培养有效途径的核心所在。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建设侗族非遗保护与研发工作站

贯彻落实湖南省教育厅关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统一部署,学校与国家扶贫攻坚试点县通道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结为对口帮扶学校,通道县非遗种类丰富,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与通道县人民政府开展合作,建立侗族传统工艺保护与研发工作站,政校深度融合共建工作站,将工作站打造成侗文化研究与传承保护中心、旅游产品创新研发与孵化中心、品牌推广与展销中心、通道文化创意产业的引擎、侗族文化展示传播窗口、侗族工艺培训基地、高校师生写生与文化调研基地,促进侗家人在本地就业创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提升通道文化软实力,引领侗族文化创意产业,助推通道经济腾飞,实现学校办学发展与通道文化经济发展的共赢共荣。

工作站规划占地面积约15亩,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涵盖侗锦大师工作室、教师工作室、学生设计制作区、研讨交流厅、展示展销区、培训区、展演广场等主体建筑及必要的生活配套用房。通道县政府负责征地拆迁、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并招商引资建设通道民俗文化风情街等,从生产、销售等环节完善通道文化创意产业链;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全额出资建设工作站。

工作站拟建于皇都侗文化村。皇都侗寨基本保留了较高的原真性,从村寨选址、布局形态、环境氛围、民族建筑到工艺制作,都是侗族人民在经历数代经验积累的一种理性、精心的设计,极富民族特色。寨内吊脚楼依山傍水,鳞次栉比;鼓楼工艺精湛,威严祥和;凉亭风雅别致;侗族寨门或玲珑精巧或屹立高耸。这里有原汁原味、古色古香、丰富多彩的侗文化,这里的侗民擅长手工艺,以侗锦、挑花手帕、刺绣最为有名,侗族妇女的传统特色服饰保存完整。工作站建成后,不仅从景观角度还是功能角度,都将与已有建筑相得益彰,与文化村融为一体。

工作站建成后,由学校全面主持工作,从传承保护、文化研究、旅游产品创新研发、社会培训、展示展销、传播推广等方面推进侗族非遗的传承弘扬,促进通道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致力实现学校办学发展与通道文化经济发展的共赢共荣。

2.非遗传承保护与创新团队建设

开展非遗调研,引入侗锦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明确职责,提供优越条件,使大师们潜心于非遗传承与创新;通过培训、顶岗、田野调研等措施,着力培养提升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的学术能力与文化素养,组建由骨干教师、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等组成的研发团队。全面推进侗族非遗的传承与弘扬,完善通道文化创意产业链,助推通道文化产业与经济的发展。

3.非遗传承保护与创新机制建设

制订制度,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履行侗民族传统工艺数字化传承保护、文化研究、创新研发、社会培 训、展示展销与传播推广、创业孵化等功能,大力加强非遗保护研究;依托非遗传承保护与创新团队、基地、机制,开展非遗人才培养、技艺传承、文化研究、创新研发、传播推广等工作。建设非遗大师工作室,依托大师工作室、侗族非遗保护与研发工作站等平台,在坚持非遗精髓的基础上,多方面进行创新研发,开发新产品,提升非遗产品的艺术品位与附加值。开设非遗相关课程,将非遗元素融入学生毕业设计作品。非遗大师与教师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培养既懂非遗技艺又懂设计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侗族工作站文化遗产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湖南省通道自治县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与文化遗产相遇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常规机器人工作站集成方法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Tough Nut to Crack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