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探析

2017-03-11 05:09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个性化院校政治

李 微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探析

李 微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在解决教育理念脱离实际、教育内容满足不了学生现实需求、个性化教育环境尚未形成和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育人理念、教育方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课程体系,助推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还应该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营造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教育;模式

0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是指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方式方法,以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和个性潜能,完善其个体的独特性,最终促进学生个性优化与全面发展。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同时也是对高职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良好个性品质的主阵地。面对社会对高职学生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开展个性化培养,已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诉求。

1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必要性

1.1 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急需大批复合型人才投入到社会发展建设潮流当中。多元发展的社会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职业技能突出,同时也要思想政治过硬、个性和谐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结合高职学生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差异性明显等特点,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充分调动主体意识和个性潜能,使其逐步具备当前社会所需的能力与素质。

1.2 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片面追求速度与效率已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主要因素。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无视学生个性特点、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现象,教育方式方法带有模式化、固定化的特征,这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初衷相距甚远。因此,努力遵循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规律,以学生为本,汲取先进理念,弥补缺陷,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

1.3 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

青年学生个性鲜明、自主意识较强,他们渴望发展自己、展示自己、完善自己。因地域文化、家庭教育、成长经历、特长能力等各不相同,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个性发展为首要价值取向,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观诉求,使其个性魅力和内在潜能得到充分展示和发挥,并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2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理念脱离实际

市场经济的确立和不断的深入发展,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然而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带有计划经济色彩,部分高职院校在教育理念上忽视学生的个人意识和个人愿望,阻碍和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既有悖于思想政治教育理应肩负的历史使命,也不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个性品质。

2.2 教育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现实需求

当前,多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受经济发展不平衡、信息化社会冲击、学生生源多样性等多种因素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依附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偏重于课本知识的传授,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伴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以及对事物独立做出价值判断能力的提升,传统的理论教育内容已无法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

2.3 个性化培养环境尚未形成

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能够促进高职学生个性的良性发展,使其个体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当前有些高职院校校园育人环境相对封闭、保守,与社会联系不够密切,教育教学也更多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这些都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知欲望,不利于学生的自由成长,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2.4 学生管理队伍存在问题

在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过程中,学生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水平是决定个性化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是,这一因素目前却存在一些影响个性化培养实效性的问题。比如高职院校许多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并非科班出身,所学专业并非思想政治教育,岗位培训也不及时、不到位,致使他们开展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专业知识匮乏,加之负责管理的学生人数较多,就有一些教师依靠行政手段来管理学生,这就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效果。

3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实现路径

3.1 以学生为本,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理念

高职院校应以学生为本,树立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多样化的教育理念,不断丰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理念。根据学生不同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求知欲望,助推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

3.2 因材施教,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课程体系,有利于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且道德品质较好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依据学生个性特点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科学的课程体系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主体意识、自立自强观念和自我教育能力,强调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紧密联系,凸显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严密性和多样性,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条件。

3.3 个性化沟通,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方法

高职学生思想比较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选择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法。多维度的沟通平台和差异化的个性交流,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疏导,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水平,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

3.4 全员育人,助推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目标实现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要求教育者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成长。然而,在第一线工作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每天面对繁重的行政、教学工作及数量众多的学生,“一对一”的精细化指导难以实现。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共同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当中,整合力量,发挥合力,协同并进,为实现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全程助力。

3.5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大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思想、个性等精神世界有着潜移默化的再塑造功能。内容创新鲜明、载体丰富多元的校园文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甚至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育人目标逐步内化为学生内心自觉的努力目标。高职院校要适应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点,大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加强校园环境和学习环境建设,努力营造民主、开放、进取的现代高职教育校园文化氛围,激发青年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欲望,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1] 李焱,史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教育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9).

[2] 孟会钏.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性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3] 薛文平.个性教育缺失及其建构[J].当代教育论坛,2003(9).

[4] 吴文斌.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

[5] 李婧崴,江世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教育模式探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9).

G711

A

1008–2093(2017)04–0015–03

2017-05-23

李微(1982―),女,山东潍坊人,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杨文忠)

猜你喜欢
个性化院校政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