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传统文化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①
——以辽宁省丹东市为例

2017-03-11 14:17朴艺丹
关键词:丹东市丹东朝鲜族

朴艺丹

(辽东学院韩朝学院,辽宁丹东118001)

朝鲜族传统文化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①
——以辽宁省丹东市为例

朴艺丹

(辽东学院韩朝学院,辽宁丹东118001)

近年来,辽宁省在朝鲜族传统民族文化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诸如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缓慢、开发朝鲜族传统文化经费短缺、缺少朝鲜族文化优秀品牌、朝鲜族文化传承后继乏人、朝鲜族文化产业发展规模有限等现实问题。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在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找到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优化途径和发展策略以及具有现实意义的可行性方案。

朝鲜族传统文化;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的要求,这是对加快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和建设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也是对少数民文化事业发展的巨大鼓舞和支持。本文以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为基础,介绍辽宁省丹东市朝鲜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进而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一、丹东市朝鲜族传统文化开发利用现状

(一)丹东市朝鲜族发展概况

朝鲜族是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目前全国朝鲜族人口大约300万,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东北三省朝鲜族人口约占全国朝鲜族总数的97%,辽宁省的朝鲜族人口有30多万,根据丹东市民族事务委员会调查显示,目前丹东地区的朝鲜族人口约1.6万人,占丹东市少数民族人口的1.81%。(2010年)

丹东市最初有朝鲜人居住的时期,可以追溯到明朝初期,而大批移居到丹东的时间却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根据《安东人口调查》显示,1845年有80余户农民从朝鲜平安北道楚山郡迁移到宽甸县下露河、太平哨等地,这是朝鲜人移居到丹东地区的最初记录。迁居到丹东来的朝鲜人,有95%以上是从朝鲜平安道地区鸭绿江沿岸的楚山郡、碧潼郡、昌城郡、义州郡、朔州郡等地迁移至宽甸下露河、凤城大堡、东汤、爱阳,安东县(东沟县原名安东县)。调查显示,目前丹东地区有1个朝鲜族镇,2个朝鲜族村,57个朝鲜族村民小组。在丹东3个市辖区、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中,宽甸满族自治县有1个朝鲜族镇,1个朝鲜族村,37个朝鲜族村民小组;凤城市有一个朝鲜族村,14个朝鲜族村民小组;东港市有5个朝鲜族村民小组;振安区有1个朝鲜族村民小组。〔1〕

在这些朝鲜族聚居的地区,朝鲜族民众大都还保留着本民族的风俗礼仪、生活习惯、语言文学、饮食文化等。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的发展,如何保护、传承并开发朝鲜族传统民风民俗成为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二)丹东市朝鲜族传统文化开发利用情况

1.建立朝鲜族民俗文化基地。

1993年,丹东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在东港市椅圈镇于家朝鲜族村民小组设立了“丹东市朝鲜族农乐舞基地”,同时在丹东市朝鲜族中学还设立了“朝鲜族校园文化基地”。2001年在延边大学艺术学院的指导下,还建立了“丹东艺能训练中心”,训练并演出以农乐舞为代表的朝鲜族民俗舞蹈。据统计由朝鲜族文化馆创作的三百多部民族文艺作品入选了国内各种竞赛或展演,其中有150余项文艺节目获得了省级以上奖励,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的有30余项。

2.组建朝鲜族民族艺术团体。

丹东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组建了“鸭绿江朝鲜族艺术团”以及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班,培养出五千余名民族文化艺术骨干。2006年7月凤城市朝鲜族乡组建了具有原生态风格的“朝鲜族乱打①演出队”,向人们展示了朝鲜族传统文化在时代发展中的全新风貌。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三十年间,丹东市朝鲜族文化团体共主办和参加了市级文化艺术活动400余场,其中有150余次国家级、省级文化艺术活动。

3.挖掘朝鲜族非遗保护项目。

目前,辽宁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中朝鲜族相关项目有三项,占辽宁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的5%,它们分别是本溪市的朝鲜族乞粒舞,铁岭市的朝鲜族农乐舞以及丹东市的朝鲜族花甲礼等三项〔2〕。2007年年末,丹东市申报的朝鲜族传统礼仪——“朝鲜族花甲礼”成功入选文化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填补了丹东市乃至辽宁省在该领域的空白。此外,丹东市民族文化相关单位也陆续开展了对朝鲜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保护工作,其中包括对朝鲜族传统表演艺术和书法、绘画艺术,朝鲜族民间工艺美术和特色饮食及其制作技艺,朝鲜族传统礼仪、朝鲜族民间文学等进行整理。丹东市文化部门也有意将这些朝鲜族民族文化打造成辽宁省的非遗项目,进而上升到国家级层次。

4.打造朝鲜族文化展现载体。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下露河朝鲜乡三道河村在十多年前就已经被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朝鲜族风情的民俗村,在民俗村中有一座辽宁省唯一的朝鲜族民俗博物馆,馆藏2000多件珍贵的民俗实物和文献资料。村子里还建有占地面积为50000平方米的朝鲜族民俗风情园,园内再现了朝鲜族的原生态生活风貌,既有百年韩屋和院落,也有古老的生产工具。人们可以看到朝鲜族老人在院子里编草鞋,妇女在织布机上织布,生动地再现了朝鲜族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近年来,游客到访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除此之外,丹东市政府于2011年开始在振兴区二经街六纬路至十纬路段,规划出全长370米,设计商铺147户的高丽街。具体包括朝百、韩国精品城、朝鲜民族医院、民族药房、韩式酒吧、朝鲜民族大饭店等民族商贸实体。珍馐美馔亦须盛容之器,有了这些民俗村、博物馆、步行街等载体,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的朝鲜族民族文化才得以展现于人前。

5.开展朝鲜族传统民俗活动。

截至2016年已经举办了33届的丹东市朝鲜族民俗游园会,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每年都会定期举办一次,它是展示朝鲜族传统民俗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开展对外交流活动的重要窗口。游园会主要是以朝鲜族传统歌舞表演和摔跤、荡秋千等民俗竞技项目为主要内容。无论是外地游客还是国外友人都可以参与其中,人们可以一边隔江欣赏朝鲜风光,一边观看朝鲜族歌舞表演和传统竞技。目前,朝鲜族民俗游园会已经成为丹东市人民十分喜爱的民俗文化品牌活动,日益成为展示丹东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

6.出版朝鲜族民间文学作品。

1987年由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民族事务委员编辑出版了《朝鲜族故事集(一)》,这本书主要是对流传于辽宁省宽甸县的朝鲜族民间故事和传说进行编辑整理并公开出版的,其中包括朝鲜神话、民间传说、魔法故事、动物故事、寓言、笑话、熟语等。故事大都通过没有鲜明时代背景的平凡人物所经历的事情赞美朝鲜民族的勤劳勇敢、聪明才智、正直善良等传统美德。朝鲜族民间故事在作品的内容方面有着鲜明的迁移民族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相融的丹东地域文化特色,对了解和借鉴朝鲜族民间文学的优秀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丹东市朝鲜族传统文化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因固有观念影响,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缓慢

一方面,有些文化工作者始终认为,朝鲜族传统文化艺术是高雅艺术,民族文化应该是靠政府拨款,吃的就是财政饭,习惯于坐等政府的财政扶持。受经济实力弱小的制约,支付长期以来沉积于文化领域的改革成本有难度,包括资金的注入和人员的分流。另一方面,中宣部和文化部出台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家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国家和辽宁省出台的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意见中有关扶持民族文化发展的若干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落实不到位或缺位现象同时存在,受此制约,文化体制改革进程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二)因资金来源有限,开发传统文化经费短缺

尽管近年来辽宁省及丹东市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是经费短缺依然是朝鲜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主要制约因素。以丹东市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播单位丹东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为例,尽管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文化馆的办公经费与20世纪80年代的年平均3万元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3〕。但是,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还是略显捉襟见肘,行政经费不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着政府财政支持的朝鲜族文化艺术馆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需要自筹资金的朝鲜族文化艺术团体。很多朝鲜族演出团体常常会因为经费问题而不能创作出更多的民族文艺作品,在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时,不得不靠四处“化缘”来获得演出经费。

(三)因生活环境变迁,传统民风民俗发生改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丹东市原有的一部分朝鲜族村落和朝鲜族民居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目前只有少数偏远村落,还保留着朝鲜族原生态生活风貌,而大部分地区,已经看不到传统居住环境。随着近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文明的影响,原有的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部分民族文化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生存土壤和社会环境。例如,由于朝鲜族村屯人口减少,以往在田间地头、院落里自由表演的丰收舞、碟子舞等民俗民间活动逐渐衰亡,四物乐等传统庆丰方式也只能在大型文艺会演上才能偶见其踪;而朝鲜族传统服饰文化只有在重大节庆活动中才有展示的机会。一些传统礼仪也在现代社会环境下,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之外。就拿朝鲜族传统的丧葬礼仪来说,随着我国殡葬改革的深入推行,在政府倡导火化的工作方针指导下,朝鲜族传统土葬风俗以及相关的丧葬礼仪已经越来越难得一见。

(四)因打造力度不够,民族文化缺少优秀品牌

目前,有影响力的朝鲜族民间文学作品、朝鲜族传统文化品牌少人问津,更谈不上挖掘、整理或是编撰了。例如,自20世纪80年代由宽甸县民族事务委员编辑出版《朝鲜族故事集(一)》之后,至今也未再见到后续故事集或相关书籍的出版。有些朝鲜族古老的民歌、民谣现在也已经很难听到,至于奚琴演奏、绩麻舞等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更是很少有人知晓,目前80多种朝鲜族传统乐器中有40多种乐器的制作技艺和使用方法已经失传。另外,对丹东市朝鲜族文化传承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化名人,像丹东朝鲜族花甲礼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数量也正在呈逐年递减的态势,而对他们的动态保护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因重视程度不足,民族文化传承后继乏人

丹东市朝鲜族文化人才的短缺极大地制约着朝鲜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乃至发展。丹东市的艺术表演团体,主要以中老年为主要成员,科班出身的舞蹈创编人员只有1名。不仅是在歌唱、舞蹈、器乐等文艺表演方面缺少脱颖而出的中青年艺术人才,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是人才匮乏。丹东市作家协会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3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97人,市级会员271人,其中从事朝鲜族文学创作的作家人数为零。不仅如此,丹东市的朝鲜语翻译人才也比较短缺,市政府只有两名专职朝鲜语翻译人员,每当举办国际大型经贸、文化活动时,经常会出现翻译人手不够的窘况。由于丹东市朝鲜族文化人才的匮乏,使得朝鲜族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以及传承能力大打折扣。

(六)因多方因素制约,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规模有限

目前,丹东市朝鲜族传统文化产业受到资金投入、流通手段、宣传力度等多方因素的制约,发展规模受到限制,表现出层次低、分布散、范围窄的特点。丹东市的朝鲜族饮食、文化娱乐等文化产业都是小产业、小规模,图书出版更是一个空白领域。至于朝鲜民族工艺美术、服装鞋帽等产业,在丹东多以初加工为主,缺少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规模型品牌企业。以丹东市朝鲜族饮食文化业为例,“大同江”朝鲜族食品厂在本市算得上是最大的一家朝鲜族食品加工企业。尽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与知名度,其年产值也只能以百万计,而具备这样规模的民族食品企业,全市也只有寥寥一两家。多数朝鲜族食品生产企业采用的是小铺面、小作坊的经营方式,产业规模有限,影响力也明显不足。

三、对开发利用朝鲜族传统文化的建议

(一)政府指导规划,提供制度保障

政府应对民族文化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尽快制定《促进朝鲜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总体规划》《促进朝鲜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相关政策,同时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管理办法》等〔4〕。此外,还可以成立朝鲜族传统文化保护发展的相关职能机构,全面规划、指导、开展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

(二)调动各方力量,加大资金投入

实现民族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已然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为此政府应在财税、金融、扶植政策等各个层面大力扶持、推进朝鲜族文化产业上规模、上层次的同时,调动各方力量设立朝鲜族文化保护、发展工作专项经费,并将其列入财政预算。各级政府可以调动社会力量设立综合性文化艺术奖励发展基金,用于推动改革和鼓励创作文化精品。对朝鲜族经典文艺作品翻译、民族文化图书报刊发行、朝鲜族影视音像制品编创和译制、朝鲜族艺术院团的创作和演出予以专项支持。

(三)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展示平台

在坚持举办现有朝鲜族游园会等文化艺术庆典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其规模和层次,打造建立在独特地缘优势上的朝鲜族文化大品牌。与此同时,实施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工程,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对具有重大影响的朝鲜族曲目、剧目、艺术家、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常态化宣传和展播。分批次、有侧重地扶持朝鲜族的乡镇、社区艺术团体,向更多人传播民族文化,为朝鲜族民间艺人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此外,通过积极开展同韩国及朝鲜的文化交流活动,提高丹东市鲜族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美誉度。

(四)开发非遗项目,加强保护力度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通常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非遗本身的保护,二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为此,首先要积极推进朝鲜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发扬保护工作。包括对丹东朝鲜族民间文学(例如宽甸朝鲜族故事集)、朝鲜族民俗(例如朝鲜族传统葬礼)、朝鲜族民族食品(例如朝鲜族传统大酱)等进行整理与开发。努力将其打造成辽宁省的非遗项目,进而上升到国家级的层次。另一方面,从传承人的角度看,目前丹东的非遗传承人主要分布在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以及凤城市、东港市。面对传承人正逐渐减少的现实问题,政府应及时开展动态保护,对民间传承人、民间艺人培养传承人给予补贴,并为他们解决最低生活保障,激发他们传承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对长期工作在一线的老文化工作者应予特殊照顾,纳入财政供养的范围。

(五)培养文化人才,储备文化传承力量

根据朝鲜族文化保护发展的实际需求,本着“政府主导,民众参与”的原则,加强对民族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是要完善人才养成机制,建设培训基地,加大培训力度;另一方面是鼓励组建民族民间文艺团体,鼓励和激发民间机构和传承人保护民族文化的工作热情。推动发展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品营销等专业,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以省内外高校为依托,实行政府、个人、文化单位三方出资的方式,举办弹性学制的音乐舞蹈、朝鲜语言文字人才研修班。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由政府出资或民间赞助,选送民族文化人才到国内外进行深造。

(六)扩大产业规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对于传承保护朝鲜族文化而言,朝鲜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朝鲜族文化产业主要应以文化产品行业、文化服务行业、文化附加值行业为切入点,重点包括以下内容:首先,以文化产品行业为例,加紧编撰、翻译、出版丹东地区朝鲜族民间文化书籍或相关典籍。其次,以文化服务行业为例,整理编排出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朝鲜族音乐舞蹈艺术作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演出。最后,以文化附加值行业为例,着手调查、确认、命名更多具有代表性的朝鲜族民俗村、街市、民居,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其开发成具有品牌意义的旅游景点或文化长廊。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针对民族饮食文化发展方面,政府应出资加强对朝鲜族饮食文化的研究,强化朝鲜族饮食文化符号特征;鼓励朝鲜族饮食生产经营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大力发展品牌连锁经营;引导朝鲜族饮食文化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连锁化经营;在市内及各县区打造“朝鲜族饮食文化街”,彰显朝鲜族饮食文化的特色与个性。

保护和发展朝鲜族传统文化也是对中华文化的极大丰富与完善,这不仅对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促进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也有着较大的历史意义。发展朝鲜族传统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系统性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各方力量充分依托地缘优势,全面调动既有资源,着力开展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壮大文化产业规模,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说,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是丹东乃至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也是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集中体现。

注释:

①“乱打”,英文原名为“NANTA”,意为疯狂地击打。它是将朝鲜民族传统的四物乐的节奏与西方音乐剧表演形式相结合的戏剧表演形式。乱打多以大型厨房为舞台背景,四位“厨师”在准备喜宴的过程中,把各种类型的厨房用具——锅、碗瓢、勺、刀叉甚至是扫帚等作为击打的“乐器”,发出具有四物乐乐器的原始声音,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爆发力,是喜庆色彩较浓的艺术表演形式。

〔1〕尹善一.美丽的边境城市丹东市与我们民族〔J〕.中国民族,2010,(1):10-12.

〔2〕辽宁省文化厅.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调研报告〔R〕.2013-03-06.

〔3〕安承旭.鸭绿江畔盛开的民族之花〔J〕.中国民族,2010,(1):18-19.

〔4〕延边州政协.关于我州朝鲜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R〕.2012.

(责任编辑 煜旸)

G122

A

1672-5646(2017)02-0020-04

①本文系2015年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地域优势下辽宁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负责人:张晓宇,编号:W2015165。

朴艺丹(1977-),女(朝鲜族),黑龙江牡丹江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中韩(朝)语言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丹东市丹东朝鲜族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朝鲜族初中生阅读动机的构成研究
跨界朝鲜族农乐的早期传入、分布及发展研究
原来我挺厉害的
KORE A TOWN
高三的笑脸
丹东地区野生食用植物多样性研究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丹东一号”沉船水下考古
丹东市近20年内结核病集团感染与暴发流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