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薄弱学校教师价值的实践思考

2017-03-11 14:33杨胜利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重塑办学班主任

周 腾,杨胜利

(江苏省邳州市第四中学,江苏 邳州 221300)

【教育研究】

重塑薄弱学校教师价值的实践思考

周 腾,杨胜利

(江苏省邳州市第四中学,江苏 邳州 221300)

提升薄弱学校办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重塑教师价值,提升薄弱学校办学质量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本文从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发挥骨干群体的引领作用和借助外部形势的有利变化三个方面来探讨重塑教师价值。薄弱学校只有以重塑教师价值为支点,提升教师胜任力,才能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薄弱学校;教师价值;实践思考

薄弱学校是处于学校系统底层的、生存和发展资本相对匾乏、教育质量相对偏低的学校[1]。薄弱学校由于没有灵魂和办学内涵,往往被社会贴上“问题学校”的标签。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薄弱学校的生存现状令人堪忧,面临设施落后、优质生源不足、学生厌学、教师倦怠、办学质量停滞不前的生存危机。尤其是教师缺乏职业认同感,工作积极性不高,教研意识淡薄,教学模式机械僵化,专业素养很难得到提升,形成学校发展的瓶颈。甚至有少数骨干教师从专业发展的视角考量,纷纷流向教学质量较好的优质学校。有鉴于此,重塑教师价值,提升教师教学胜任力已成为提升薄弱学校办学质量的应然选择。

一、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一)开展培训:触动灵魂,涤荡思想

笔者对本校的教师进行了一项关于教师阅读方面的问卷调查。统计数字令人震惊,数据显示:只有10%左右的教师有阅读的习惯,90%的老师从不订阅专业报刊或杂志,对于学校订阅的期刊从未去阅览室看过。集体备课流于形式,许多教师不知如何进行深入研讨,怕上公开课,不会评课,从不写教学反思,不会写教学论文等较为普遍。要想改变一个人,必先改造其思想,触动其灵魂。我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分批次组织教干、骨干教师去省内外知名学校参观学习,挂职锻炼;多次邀请教育名家、特级教师、优秀班主任来校做系列报告,现身说法,在精神追求与专业发展上给老师们指明方向,提供借鉴。通过与教育名家、名校师生面对面交流,真切感受他们的专业素养、精神境界,教学理念,管理水平等等,与自身实际形成强烈反差,让老师接受一次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学习之余,学校还要召开座谈会,趁热打铁,让每位教师都谈学习的心得体会,谈个人今后的打算,并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老师们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体现,个人价值得到体现,眼界变得更宽了,思变、求变的意识日趋强烈,为学校的下一步举措奠定基础。

(二)量化考核:立好规矩,激发斗志

怎样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怎样挖掘教师内在的潜能,让老师们勤学慧教,这是薄弱学校提升办学质量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事实证明,仅靠个人的自觉性和领导的个人魅力是远远不够的,难以持久,制定一套科学的考评机制势在必行。它是个指挥棒,最终可实现从他律走向自律。校长室在汲取了一些学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教师量化考评办法》,在制度层面上为后续变革保驾护航。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心不古,奉献难继,没有“强心剂”,很难让大多数人心灵“跳动”起来。物质社会,人们都讲究实际,老师也不例外,无可厚非。考核办法充分尊重人性,不追求“高大上”,不要求老师做完人,让工作实绩直接与绩效工资、评优评先挂钩。在物质刺激与精神奖励两手都要硬的基础上,学校更侧重于对教师精神层面的教育,通过各类会议引导老师要坚守职业情操,注重精神追求,调整价值取向。

(三)教研跟进:业务练兵,强筯健骨

教师不读书、假教研是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引导老师走向读书和专业发展之路成为重塑教师价值,提升教师胜任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业务学习要动真格,下苦功,“真学习,真教研”刻不容缓。校长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果断出台相关措施:梳理教师必读书目,购买教育专著,评比读书笔记,革新集体备课,举行教学能力测试,赛课,微课、基本功大赛等。校长亲自参与教研活动,教干包挂学科组,深入课堂听评课等成为教学常态。学校要求每次活动的开展务必做到,有发动、有检查、有反馈、有奖惩,落到实处,见到成效。读研结合,管理跟进,强师能,正师风,教师胜任力得到提升,价值取向悄然发生变化,渐渐从生活型向事业型转变。

二、发挥骨干群体的引领作用

(一)选好教干,无为无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所学校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干的素养和执行力。原有的教干大多年龄老化,思想僵化,执行力差,没有干事创业的激情,已不能适应学校变革的要求。选聘一批精通业务,年富力强,想干事,能干事的教干团队成为当务之急。学校改革用人办法,打破教干终身制,校长室直接选聘科室主任、年级主任,年终考核不合格者将被辞退,做到“无为无位”。这一举措极大地调动了中层教干的积极性,“带着干、跟住查”成为工作新常态,校园内吹来一股清新之风。教干的积极主动,大胆管理,率先垂范,对普通教师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用好班主任,班荣校兴

班主任是学校的脊梁,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撑不起来学校这片蔚蓝的天空。优良的班风和浓厚的学风,对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非常关键。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班级,必将是一盘散沙。打造一个团结、活泼、健康、向上的班集体,班主任至关重要,非下苦功不可。“巧”立名目加薪增酬的同时,也加大了培训和考核的力度,努力提升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打造一批“先锋班主任”。班主任论坛、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主题班会观摩活动、班主任必读书目知识竞赛、走进学生心灵活动等行之有效的举措扎实跟进,政教处负责督查考核。经过不懈的努力,班主任群体的素质大为提升,责任意识更强,管理方法更加灵活,师生关系更为和谐,班级面貌焕然一新。

(三)管好学科组,立足课堂

精选一批业务能力强,负责任的老师担任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以此为核心成立学科中心组,作为推进学校课改工作的主力军。学校制定考核标准,加大检查力度,督促到位,让学科组不敢不能偷懒;加大奖赏力度,让他们的付出,有令他们较为满意,令别人艳羡的回报。真刀实枪,坚决务实,杜绝务虚,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要质量。课改的实行,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课下课后要有大量的付出:怎样引导学生,设计怎样恰当的问题,实际教学中采用何法能更有效地调动和鼓舞学生,如何让学生既轻松愉快又多快好省,重点在哪里,难点是什么,如何取舍文本篇目,怎样安排预习和复习,怎样合作探究,怎样评价,怎样监督,怎样常葆课堂的青春,凡此种种,学科组必须用大量的时间去设计,去编剧,然后去示范,看似简单平常的一节课,实际内涵远非传统课堂可比。优异成绩的取得,全在于学科组的统筹规划,步调一致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三、借助外部形势的有利变化

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恰逢一些有利的外部形势,决策者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些机遇,善于借势,顺应形势发展,往往能事半功倍。

(一)借“学讲计划”之势,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传统的课堂诚如明代著名教育家王阳明先生所云:“彼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在被动强制的状态下,学生的幸福感丧失殆尽,无奈和痛苦油然而生。观念和习惯往往是根深蒂固的,很难改变,正所谓“积习难改”。但在核心素养观“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徐州市教育局“学讲方式”的强势推行正可谓恰逢其时,要求三年内“校校过关”、“人人达标”[2],这是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胜任力的良好契机,是教育发展的大势。我校紧紧抓住这一点,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扎实推进课改工作。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质的改变,从讲台上的“满堂灌”转变成“小组、合作、探究”,“生进师退”、“学进教退”的理念[2],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一批课改成绩突出的教师涌现出来,现身说法,引领帮扶,带动课堂教学改革向更深层次迈进。

(二)借“县管校聘”之势,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徐州市政府把我市作为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区,让教师由“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打破了学校界限,不同学校的教师每年都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流;打破了城乡界限,城乡教师也可进行交流。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潭死水必将被源头活水所取代,这又是一个很好的势。这对那些想在一所学校混到老,不管学校如何督促都不理不睬的老师,可以说是当头一棒。只有好好干才不致于掉队,只有服从学校管理才不致于被交流,只有干出成绩才不致于被同行所耻笑渐渐成为主流舆论导向。这对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对于学校量化考核方案的顺利实施,对于各项管理举措的真正落实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学校也不失时机地、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学习,再次明确对教师的量化考核方案,再次对老师进行思想动员,人是应当有点精神,不能未老先衰,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人生的价值在于对事业的不懈追求。

(三)借“两学一做”之势,引导党员发扬先进性

今年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蓬勃开展,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我校党员教师有60余人,群体很大,利用的好将是一股巨大的正能量。一直以来,不少党员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有的甚至意志消沉,精神萎靡,根本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我们敏锐的认识到要好好利用这一大好形势给这些同志“洗洗脑,冲冲澡”。响应习近平总书记“重温誓词,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号召。结合学校及个人实际进行“五查摆五强化”活动,剖析思想,加强反省;开好民主生活会,查找问题,改正不足;开展党员亮身份,党员示范岗活动,让党员挺起腰杆,冲在教学改革的最前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系列活动的持续开展,让党员们从最初的搞形势、看热闹、一阵风的想法中醒悟过来,开始真正查找问题,调整状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

薄弱学校只有以重塑教师价值为支点,才能全面提升办学质量。重塑教师价值,提升薄弱学校办学质量绝非易事,注定道路曲折、推进艰难,阻力重重。作为学校的决策层一定要有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有魄力,有思路,有方法,心无旁鹜,脚踏实地,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才能达成提升办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宏伟目标。

[1]贺成华,杨小芳.薄弱学校发展困境的社会学解释[J].教育发展研究,2006(14).

[2]张德超.学进去讲出来:徐州市域课堂教学改革行动研究(2014)[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10.

2017-04-15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价值重塑——提升薄弱学校办学质量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B-b/2013/02/057)的研究成果之一。

周腾(1978-),江苏邳州人,邳州市第四中学高级教师,业务副校长,研究方向:中学教育教学。 杨胜利(1977-),江苏邳州人,邳州市第四中学一级教师,年级主任,研究方向:中学教育教学。

G525

A

1672-2086(2017)02-0013-03

猜你喜欢
重塑办学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重塑未来
夸夸我的班主任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李沧:再造与重塑
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