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汉语传播模式探析

2017-03-11 11:23
文化学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文脉丝路弘扬

王 丽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101)

【责任编辑:周丹】

【语言与文化】

“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汉语传播模式探析

王 丽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101)

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汉语热”持续升温。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汉语与“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的关系,并结合“字说中国 节传文脉”“一带一路年度汉字”等具体的汉语传播案例探析“一带一路”战略下对外汉语的创新传播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启发意义。

“一带一路”;汉语;对外传播模式

当前,世界各方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通过了联合公报,达成多项共识,取得了270多项成果,涉及政治、经济、企业、投融资、文化、媒体等多个领域。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沟通的主要工作和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语言对于促进沿线国家之间文化的相互认知和理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建立1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以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中国[1],但是缺乏对“一带一路”汉语传播的整体规划和完善设计。汉语在“一带一路”的互联互动、人文交流、文明互鉴中具有日益凸显的价值,同时,“一带一路”建设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为汉语的对外传播开启了新的空间,带来了崭新机遇。因此,需要我们深刻反思当前“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传播现状,创新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汉语的传播模式,以更好地提升对外文化传播影响力。

一、立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合现代丝路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外文化传播的核心在于传播自身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念,弘扬自身的民族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和现代丝路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带一路”战略下对外汉语传播的重要基础和宗旨。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蕴含着海纳百川、包容博大的开放精神;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奋争精神;以民为本、天下大同的包容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等,这些伟大精神内蕴在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中,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中指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历史,但面向未来;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丝绸之路作为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多文化交汇融合的交往平台,促使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并在长期交往中形成了“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也是当前“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坚持和弘扬的重要精神导向。

“字说中国 节传文脉”文化传播项目致力于通过汉字传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丝路精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作为一个民族的面孔和灵魂,汉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展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深厚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节日、节气是中国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传承着优秀的人文血脉。它们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2]

“字说中国 节传文脉”之“文创黄陵”是在陕西开展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活动,推出“字说黄陵”之“文”字,旨在以“字”作为主题元素,以“节”为辅助内涵,挖掘“文”作为黄陵形象的人文与时代内涵。主要是为了传承和弘扬重文、兴业、惠民、崇德、尚和、创新的黄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3],需要我们“追根、溯源、寻魂,”做到“以文化人、以史资政”。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是中华民族统一的象征,黄帝文化内蕴的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蕴含着丰富的中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该文化创意活动,以汉字“文”为线索,通过阐释“文”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内涵,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内涵丰富的黄帝文化和中国精神,构筑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为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信做出了努力。

二、丰富对外汉语传播形式,尊重受众主体意识,构建互动多元的对外汉语传播体系

“字说中国 节传文脉”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活动围绕“汉字”加强对外传播,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了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其中“字说黄陵”活动,联合中国青年报社等机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自媒体传播方式,挖掘“字说黄陵”之“文”的独特内涵,全方位呈现了转型跨越发展中的黄陵文化内涵和城市形象。活动邀请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秀的留学生,还有优秀大学生、中小学生代表,以及一些从事文字和传统文化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该举寓意着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需从娃娃抓起,青少年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骨干力量。以丰富的传播形式使“一带一路”沿途的留学生感受到了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携手共创和谐丝路。

作为“字说中国 节传文脉”大型传统文化传播的系列活动之一,“2017‘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仪式”旨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要求和精神。该活动自2016年开展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巨大反响,并于每年的谷雨节在字圣仓颉的故乡——陕西白水发布“一带一路”年度汉字,旨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齐心合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本次活动首创由数百位青少年代表和著名书法家现场共同书写年度汉字,以传承仓颉文化、弘扬仓颉精神。现场由来自美国、法国、韩国、土耳其、巴基斯坦、卢旺达、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途优秀的留学生代表,还有来自白水当地的优秀中小学生代表,构成“2017”方阵共同书写年度汉字,寓意文化传承需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一带一路”建设和文化传承的骨干力量。此外,舞台上表演现代舞《墨风唐韵》,将书法与舞蹈相结合,现代与古典相融,用现代舞蹈形式演绎传统文化的古韵精髓,通过全民书写和专家演绎,追溯仓颉功德、传承丝路精神、弘扬传统文化。

“字说中国 节传文脉”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活动融和汉字、书画、舞蹈、印玺与雕塑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方式,采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青在线等传统权威媒体,以及H5微信全程宣传等新媒体方式,形成了重大影响力和传播力,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为构建互动多元的对外汉语传播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创新路径。

三、打造“中华汉字”品牌,发挥社会各界合作力量,建构互利共赢的对外文化传播平台

当前,“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对外汉语传播正处在蓬勃发展时期。教育部在2017年5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20多万在华留学生,自2012年以来,我国共有35万人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仅2016年国家就公派了42个非通用语种的1 036人出国学习培训,填补了9个国内空白语种;支持北外等高校开齐外语专业,实现了外语专业设置的全覆盖;同时,接受17万人来华学习汉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有46万人通过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学习汉语。[4]因此,在当前“汉语热”的背景下,我国的对外汉语传播需要充分发挥政府、高校、社会组织、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强合作,齐心合力地促进中华汉语优秀文化的传播。

为了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打造以“弘扬汉字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传播品牌活动,“字说中国 节传文脉”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活动打造了“中华汉字”品牌。该品牌活动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国家主旋律,以面向全球的视野、海纳百川的胸怀、专家齐聚的平台,聚集国内外战略资源、人文资源、政府资源、科技资源与教育资源,创新搭建高视角、全方位的文化传播平台,携手权威机构和知名专家学者,推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微博等多媒体合作,充分体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创新融合,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齐心协力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丝路建设。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仓颉文化和仓颉精神,更好地打造“中华汉字”文化品牌,在2017“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仪式期间,陕西白水于2017年4月20日下午召开了“2017中华汉字学术研讨会”,邀请“一带一路”和“汉字文化”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以“丝路文明——汉字与文化旅游开发”为主题,围绕“汉字与白水形象”“丝路文明与区域发展”“仓颉文化与旅游开发”、打造“中国字都”与形象传播四个专题,解读“一带一路”与“中华汉字”的意义,围绕区域本土文旅资源开发开展相关的项目合作,通过与公众实时互动,加大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宣传,以最终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作为“中华汉字”文化传播品牌的核心内容,“2017‘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以“中华汉字 融和丝路”为宗旨,创新运用微信、微博、H5等新媒体、自媒体传播方式,经过一个多月的全媒体初推、官网推介、微信、H5互动等系统有序的推介,最终确定2017“一带一路”年度汉字为“融”字。与往届“一带一路”年度汉字评选及其他年度汉字评选活动相比,本次活动紧紧围绕2017年“一带一路”战略新格局,在北京成立了“一带一路”年度汉字活动组委会,携手“一带一路”和“汉字文化”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并联合中国青年报社,聚焦“一带一路”战略宣传的骨干力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学生,发动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微博H5、自媒体等全媒体合作,充分体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创新融合,扩大了活动影响力和传播力,推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共商、共建、共享”和“共融、共通、共赢”。

总之,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蓬勃开展,“汉语传播”对于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塑造和传播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一带一路”的对外汉语传播,亟需加快构建理念新颖、手段先进、表达创新的互利共赢的对外文化传播平台及多元的对外汉语传播体系,通过政府、企业、高校、智库、社会组织的通力合作,切实增强“一带一路”对外汉语传播的影响力。

[1]朱磊,李亚楠,张丹华.中国同6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文化交流合作协定[N].人民日报,2017-05-17.

[2]张晋龙.习近平论中国传统文化——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选编[EB/OL].(2014-03-03)[2017-07-01].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303/c40531-24507951-2.html.

[3]吴绍礼,田立阳.黄帝陵: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N].人民日报,2017-03-24.

[4]国务院新闻办.20多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在华留学[EB/OL].(2017-05-12)[2017-07-01].http://edu.sina.com.cn/a/2017-05-12/doc-ifyfeivp5622950.shtml.

F74

A

1673-7725(2017)10-0156-04

2017-08-05

王丽(1979-),女,山东青岛人,博士,主要从事文化传媒研究。

猜你喜欢
文脉丝路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丝路梦
丝路
梦丝路
丝路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