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泰华及玉雨堂藏书述略

2017-03-11 11:23张小仲
文化学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泰华金石藏书

张小仲

(南京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18)

【责任编辑:周丹】

【文史论苑】

韩泰华及玉雨堂藏书述略

张小仲

(南京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18)

玉雨堂是清代藏书家韩泰华的藏书楼,由其祖父韩文绮于杭州初建,韩泰华在南京复建。从仁和到江宁,韩泰华延续祖志,增扩收藏,将蓄书大业发扬光大。韩泰华深受家族学风的影响,嗜学好古,尤擅金石文字,专业功力深厚。在蔚为大观的明清私家藏书史上,韩泰华及其玉雨堂藏书以其丰富的藏书和独特的风貌卓立书林。

韩泰华;玉雨堂;私家藏书

明清两季,江浙地区出现了众多极具声誉的藏书大家,备受学界推崇,形成了颇富影响力的藏书家群体。由于历史更迭和书籍流离,仍有一批重要藏书家的聚书事迹未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但他们于文化传承功不可没,在藏书史上的地位应被重视。本文所论韩泰华及其玉雨堂藏书便是其中之一。

一、韩泰华生平

玉雨堂为清代江南藏书楼,《武林藏书录》《藏书记事诗》《中国藏书家通典》皆有记载。《清稗类钞》有《韩泰华藏书于玉雨堂》条,云:“韩泰华,仁和人。尝官潼关道,晚年侨居江宁,筑玉雨堂以藏书。”[1]韩泰华,字小亭,号退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出身官宦之家,却未取功名,附贡,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出守潼关,次年任潼川府知府,后任官兵部郎中、陕西粮储道。仕途亦不顺,仅以赀郎两至巡道,皆因事罢。其生卒年未有确载,据沈曾植称“至光绪戊寅,舅氏卒于厅事西厢中。”[2]此中舅氏即韩泰华。沈曾植,字子培,号巽斋、乙盒等,浙江嘉兴人,治学广泛,尤精史地、诗词、书法诸学,称“硕学鸿儒”。少时因祖父和父亲早逝,与母亲入住舅父韩泰华华南城南横街老屋,直至韩泰华过世,“植乃奉太夫人迁居潘家河沿,盖居南横街宅者二十六年。”[3]《两浙輶轩续录》补遗卷六载:“杨振镐曰:‘退庵家有玉雨堂,收藏金石书画甚多,箸有《无事为福斋随笔》二卷,刻入吴县潘文勤公功顺堂丛书。又《玉雨堂书画记》四卷、《焚余草》一卷、《词稿》一卷。’”[4]韩泰华皓首穷经,于历代掌故文献能审别源流,有所稽核。著作传世不多,今仅有《无事为福斋随笔》《玉雨堂书画记》《玉雨堂丛书》可见。

韩泰华性好读史,尤重蒙元史,因少时觉《元史》之芜陋,欲仿照《五代史记注》详细录载元一代的典章制度、名臣碑版墓志。更访求各家之文,辛苦搜罗十年,得百数十家史传经典。其中过半系传抄精品,或四库中所无而元刊尚在者,拟先为《元文选》十集,陆续刊刻。道光三十年(1850)首集既成,尚未散布,逢太平军之乱,稿即毁于燹。“文之显晦数也,余今心绪衰耗,无能为役矣,仅存《元文选目》留待后者。”[5]另有清张鸣珂《寒松阁谈艺琐录》(卷四)道:“韩君尝手辑《辽文存》,自言大半得于荒原古社,毡蜡之余。曾借观而不可。玉雨所藏,一刹那中,闻亦散亡,文字因缘,犹赖布施。”[6]韩泰华计划编著一部内容宏富的总集作品未果,而辽代诗文集直至清末民初才有学者致力于辑校出版,那么韩泰华很可能完成了第一部辽代作品全编的纂辑工作,可惜此作已不传,其成书背景、收录范围、编纂体例全不可窥,若存世,确是有首开先河之价值。

小亭亦酷爱金石之学,在辗转浙江、陕西、北京、江苏等地为官之际,遍访名刻,尊碑慕帖,“公余搜访金石,忘其为风尘中吏也”[7]。《清史稿》载韩泰华有《玉雨堂碑目》四册,但今不可见。唐朝名碑景教碑,碑石侧刻四十七字题记:后一千七十九年,咸丰己未,武林韩泰华来观。幸字画完整,重造碑亭覆焉。惜故友吴子苾方伯不及同游也,为怅然久之。清咸丰九年(1859),韩泰华在陕为官,访碑至此,见碑刻字画完好,又建碑亭以护之。《蕉廊脞录》卷六述有《雅州高君碑》之事:“雅州府城东二十里(一作十五里)姚桥镇,有高孝廉祠,祀汉高君贯方、贯光兄弟。中为景贤堂,堂之侧高君碑在焉,完好,微有缺损。昔韩小亭观察泰华,始访获此碑于野,扶而植之。”[8]韩泰华笃嗜金石,且在任职地方官员时重视文化建设,这与其自身修养分不开,客观上对于金石古迹的保护,亦有利在千秋之功绩。清陈庆镛编著的《籀经堂类稿》卷十有《韩小亭蜀徼访碑图》:“嗜碑有夙癖,莫作俗吏看。奉徼入西蜀,策马何轩轩。此中尽古迹,得无契所欢。风雨墨縁外,眷恋非为官。”[9]韩泰华虽出仕为官,却以自身的学问与爱好为人生志趣,故有晚年筑楼藏书、隐居于市之举。小亭长于鉴别古代绘画和书法,故书画碑帖、金石印章收藏甚多。有《玉雨堂书画记》成书于咸丰元年(1851),书凡四卷,载从唐至明八十余种书画作品,其中以明代所收最多。所录较精,记述简要但考辨细致,颇具价值。

《清实录·穆宗毅皇帝实录》卷四八载:“陕西按察使王承基。署盐法道韩泰华。均著勒令休致。该二员现有被参各款。仍著留于陕西听候查办。”[10]《清实录·穆宗毅皇帝实录》卷八一:“王承基、韩泰华虽经罢斥,该员等以监司大员,被人参劾,王承基历任贪鄙,吸食洋烟,徇庇韩泰华,于防堵局一切支发,表里为奸。”[11]韩泰华官止于此,其深谙宦绩无望,不如退而藏书。《越缦堂日记》第四十七册《旬学斋日记》辛集下丙戌(1886)十月四日:“钱塘韩小亭泰华。江西巡抚文绮之子,沈西雍之婿也。以赀郎两至巡道,皆因事罢。其罢归,皆拥巨赀,而不久散尽,至极寒而死。”

二、韩泰华家世及交游

仁和韩氏既是书香门第也是官宦世家,家中饶有产业,为当地望族。韩泰华自幼浸润书香,学养深厚,其祖父韩文绮(1763—1841),字蔚林,号三桥(亦作山桥),乾隆六十年(1795)进士,官刑部主事、郎中、侍郎,后出守永平。任江苏巡抚期间,遇大水,拯救灾民,请赈百万。历官左副都御史,以疾请退,悠然林下。他雅好聚书,筑玉雨堂以储之。韩泰华父韩绶章,字仲宪,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江苏巡抚,候选知县,议叙主事。明清时期,世家大族重视文化传承,江南地区主要通过地缘、姻缘、血缘建立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人际网来壮大家族势力。据《嘉兴明清望族疏证》考,韩氏与嘉兴沈氏数次联姻。岳丈沈涛(约1792-1855),字西雍,一字季寿,号匏庐,浙江嘉兴人。清嘉庆十五年(1810)举人,官江苏如皋知县。调直隶,历任正定府知府等职,转任江西道员,署盐法、粮储两道。治学尚考订,兼嗜金石,著《常山贞石志》《说文古本考》等。《无事为福斋随笔》就有沈涛与小亭同游诗,《玉雨堂书画记》有沈涛跋。泰华妻沈葇,字梦蘅,著有《小停云馆诗稿》《维扬吟社稿》,尝偕小亭同寓南京陶谷。明清江南,出身名门闺阁的淑媛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崭露头角者甚多。泰华夫妇二人皆有文采,相互酬唱伉俪情深,其夫有余力,将其作品结集出版,或显生活之趣,或存纪念之意。《无事无为斋随笔》载:“此岂十余岁女子所能耶。后更长篇大作,几不让古。殁之岁谓我岂独能以小词让人,数月词又工,惜存者无几。”[12]赞许之情流露于卷端。沈曾植《家传稿》述曰:“都水公始居延旺庙街,徙兵马司中街,后徙南横街,小亭母舅家屋也。外曾祖三桥先生罢赣抚归居此。太夫人时方岁也,舅氏以道员需次关中,咸丰癸丑尽室以行,招都水公居之,以屋亦官房扣傣抵租也。”[13]沈曾植寄居于母舅韩泰华家多年,生活上得其扶持接济,学业上亦受教于他,其治辽金元史或受韩泰华之影响。

韩泰华任官多年,往来南北,善交名士,于时人诗作中多有酬唱之语,并与阮元、邵懿辰、吴存义等学者相互切磋砥砺。道光二十六年(1846)闰五月初五日龙树寺设雅集,佳游胜引,盛极一时。梅曾亮撰《龙树寺燕集叙》云:“韩子小亭乃于闰五月五日觞客于龙树寺,座得十人,友皆三益。相与过成式之难字,证泰丙之异文。时则陈子颂南将息影朝市,戒行亲知,江湖浩然,盖少斥仗之恋,山林劳矣,孰无衔杯之嗟,爰志岁时,并代别赋云尔。”主持这场盛会的韩泰华邀请了梅曾亮、陈庆镛、何绍基、戴絅孙、曹懋坚、刘位坦、沉兆霖、张穆、赵振祚、林寿图等在龙树寺聚会,既是做闰端午之会,又借此机会为陈庆镛饯行。陈庆镛(1795-1858),字颂南,晋江人,进士,历官御史、给事中,“天下三大鲠直御史”之一,鸦片战争后力主抵抗侵略,反对对外妥协。出席雅集的皆为韩泰华交际圈中关系密切者,从交游者身份上来看,与之相近者的有:政治主张相合,陈庆镛、梅曾亮、沉兆霖皆站在主张禁烟、反对侵略的同一阵营中,以救时济世为己任;学术追求一致,如何绍基、刘位坦,都是精研汉学、学问渊博的学者,尤于金石碑帖、藏书考订与韩泰华的声气相投,交际甚密。

三、玉雨堂及玉雨堂藏书概况

《武林藏书录》中有俞樾题词云:“遥遥书藏访钱家,下逮瓶花兼玉雨。”所提“玉雨”指杭州玉雨堂,为当年韩文绮所建,俞樾将其与杭城著名藏书楼吴焯“瓶花斋”并列,足见其声望。《武林藏书录》条下先列韩文绮,次列韩泰华。韩泰华有书室名无事为福斋,藏书处为玉雨堂。玉雨堂筑于江宁(今南京),并非韩泰华始建,韩泰华由四川观察史罢居江宁后,承袭祖父藏书传统,致力于将祖业发扬光大,复建玉雨堂藏书楼。《无事为福斋随笔》载:“陶谷在仪凤门内,为陶贞白隐居之所。有六朝梅,夭矫不羣,匝地如古松,梅实迥异寻常,中有落梅山房。余借自张子春司马句留半载楼三楹,藏宋刻书数十厨。外为园,古木时花,牡丹最盛,亭台楼榭,各有命名。余偕内子梦蘅女史,竟日填词赋诗,长夏门外绿阴如洗,不知有红尘十丈也。”[14]在落梅山庄原址上重新建造的藏书楼是否被命名为玉雨堂,无明确记载,但韩泰华在侨居南京后致力于贮书,其藏书一部分来自于祖父的旧藏,另一部分书籍为自己购藏则是明确的。论其藏书特点,总结为以下诸条:

其一,藏书的版本质量较高。清代学者多佞宋癖元,重明代精刻和旧抄本,韩氏亦钟爱旧刊,堂中广收宋元集。韩泰华的藏书情况多见于他人目录著作。韩氏藏书多钤有“韩印泰华”“韩氏藏书”“泰华”“小亭”“玉雨堂印”“小亭鑑定”“小亭秘玩”“小亭眼福”“魏公后裔”等章。郑伟章先生著《书林丛考》中《<文献家通考>的撰写及特点》一文写道:“古人风雅好事,多在印文上大有讲究。如冯文昌得宋本《金石录》十卷,刻‘金石录十卷人家’一印。后相继流传至江立、朱文石、鲍廷博、阮元、汪诚、赵魏、韩泰华、潘祖荫,前后近十主,无不皆刻此同一印以钤之。”[15]《无事为福斋随笔》自言:“《金石录》,明以来多传钞,惟雅雨堂刻之。阮文达有宋椠本十卷,即《读书敏求记》所载者。文达自抚浙至入阁,恒携以自随……一日,书贾来售,惊喜欲狂。古香古色,真可宝贵。余得之,亦刻‘金石录十卷人家’小印。”[16]此宋椠本《金石录》为残本,清末辗转流传诸家之手,皆奉为至宝。道光二十三年(1843),沈涛睹书而跋,曰:“此书本为仪征相国师琅嬛仙馆所储藏,今归小亭女夫,即冯研祥家旧物也。”韩小亭藏书散佚,潘祖荫所得甚多。据《滂喜斋藏书记》,潘祖荫曾得韩氏藏书有:宋刻《金石录十卷》、宋刻《东观余论二卷》、元刻《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三卷直言治病百法二卷十形三疗三卷》、元刻《图绘宝鉴五卷补遗一卷》等。聊城海源阁也曾得其书若干,杨绍和《楹书隅录》著录其藏书有:元本《筠溪牧潜集七卷》、宋本《愧郯录十五卷》。八千卷楼主人丁丙在其私藏目录《善本书室藏书志》中载:明万历刊本《闲适剧谈》五卷、明钞本《逸语》八卷。又,缪荃孙《云自在龛随笔》载:宋本《灵枢经》、宋绍熙余仁仲万卷堂家塾刻本《礼记》。韩泰华对于自己的藏书珍惜有加,虔心珍藏,却不好批校题跋,多钤印于卷端或末处,以表明此书曾为己所持。

其二,既藏书又考证、校刻。明清藏书家多是饱读诗书之士,具有丰富的学养和经验,韩泰华蓄书之暇,编撰史料笔记《无事为福斋随笔》,对于掌故之考订尤为精审。辑校编刻了《玉雨堂丛书》,收《南岳小志》《非诗辨妄》《洪老圃集》《孙耕闲集》《至正庚辛唱和集》《中堂事记》《无冤录》《迩言》《扬州画舫词》凡九种,以及自著《玉雨堂书画记》。韩泰华所校刊的九种书为宋元明清不同代者的专著,内容题材各异,应视作韩泰华较为私人、主观的丛书刊刻活动。韩泰华刊《玉雨堂丛书》,以一己之力征文考献,客观上有流布典籍、传承学术之影响。又《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载《集韵》十卷,宋丁度等撰,清康熙四十年(1701)曹寅扬州使院刻嘉庆十九年(1814)重修本,此书曾经韩泰华递藏,其中有韩氏阅后所撰校跋。卷八末跋:“道光乙未,得见汲古毛氏影宋钞《集韵》十册。每页二十二行,每行二十三格,版心长当今尺七寸二分,阔当今尺五寸强。首钤“希世之珍”小印,真希世之珍也。因索价太昂,与之百金犹不肯售,急邀数友以楝亭本分校之,竭两昼夜之功。其中颇不能精审,然已迥胜楝亭刻本矣。武林韩泰华小亭识。”足可证之。

其三,收藏书画、碑拓尤多。韩泰华所收藏的法书名画多为神逸上品,他精于字画鉴别,据沈涛《玉雨堂书画记》序述,他几乎可以通过触摸绢本来辨真伪。他选择藏品中精华者数十种,缀以跋语,品评赏鉴,完成《玉雨堂书画记》,此书即记录了他收藏珍品的丰富成果。韩泰华雅好金石文字之搜集,上文已述。每遇名碑,即命人访拓,故收藏了许多碑拓。缪荃孙曾回忆说,光绪三年(1877),他在苏州得到了韩小亭家藏碑拓本四大箱。

韩泰华晚年移居京师,疏于对书籍金石的保管与密藏,金石书籍被人盗卖。书贩李雨亭从韩泰华儿子处以低价得其书而售之。缪荃孙《琉璃厂书肆后记》记曰:“再西则宝森堂,主人李雨亭,与徐苍厓在厂肆为前辈,曾得姚文僖公、王文简公、韩小亭、李芝龄各家之书。”[17]宋刻《金石录》,此书为其毕生心血,其子诓其说此书误落井中,小亭涸井索之,却不可得,懊丧不已。

韩氏祖孙搜罗聚书广泛,过眼抄录无数,即便“玉雨堂”今已不存,其博雅的文化旨趣、艰辛的收藏历程和惜书护书的深远影响在中国浩瀚的藏书史中仍可占一隅。

[1]徐珂.清稗类钞[M].北京:中华书局,1981.4275.

[2][3][13]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4]潘衍桐.两浙輶轩续录[A].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1687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85.

[5][12][14][16]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A].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1181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15.16.12.

[6]张鸣珂.寒松阁谈艺琐录[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107.

[7]丁申.武林藏书录[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75.83.

[8]吴庆坻.蕉廊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0.168.

[9]陈庆镛.籀经堂类稿[A].纪宝成.清代诗文集汇编(587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532.

[10][11]宝鋆,沈桂芬.清穆宗毅皇帝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1290.660.

[15]郑伟章.书林丛考(增补本)[M].长沙:岳麓书社,2008.242.

[17]缪荃孙.琉璃厂书肆后记[A].张静庐.中国现代出版史料甲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4.377.

G259.29

A

1673-7725(2017)10-0204-04

2017-08-05

张小仲(1988-),女,江苏南京人,助理馆员,主要从事文献整理与研究。

猜你喜欢
泰华金石藏书
金石不朽 承载灵渠千年记忆
新增编委介绍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宝鸡泰华磁机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冷热
泛娱乐休闲体验,一站式打造 iMovie网尚数字影城苏州泰华店
珍惜每一本藏书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
越鳗堂藏书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