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教,佛教文化在金上京地区的传播

2017-03-11 17:59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0期
关键词:上京道教佛教

王 法

(哈尔滨市阿城区文物管理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根据史料记载与历年来的考古发现显示,金上京地区的道教与佛教活动一度繁盛,影响上超过了女真人所信仰的萨满教,两教文化在金上京地区广泛传播,并深入统治阶层与皇室贵族生活中。

1 道教与佛教传入的背景

金王朝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女真族所建政权,女真人由落后的游牧部落生活通过对辽、对宋战争建立起金政权,缺少传承的文化底蕴,战争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痛苦与磨难,影响着统治阶层的统治,女真人所信奉的萨满教,缺少缓解民族矛盾的影响力。因而中原地区的道教与佛教的传入有了可能性。

金政权建立过程中就随着战争深入而快速接受学习辽与宋的多民族文化、中原文化。金太宗时期,注意恢复农业生产,将女真人迁往汉地,将战争腐获的汉人迁到女真人地区,并逐渐减少奴隶,禁止买贫农为奴。为经济复苏奠定基础。金熙宗与海陵王自幼开始学习汉文化,能写出很好的诗词,可见在女真贵族中,汉文化的深入传播。儒家文化,道教与佛教开始流行于金王朝初期中心金上京地区。

2 金上京地区的道教传播

2.1 女真统治阶层对道教的接受

金熙宗皇统八年(1148年)曾召见过太一道祖师萧抱珍进京。道士萧抱珍,传太一三元法箓之术,因名其教曰太一。萧抱珍(公元?- 1166年),卫州(今河南汲县)人,当时北方汉族民众摆脱民族压迫的强烈愿望与南宋小朝廷的腐败无能恰成反照,残酷的现实使他们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上天的各路神祇身上。太一道的快速发展引起了金廷的注意,皇统八年(公元1148年),金熙宗遣御带李琮召萧抱珍入京陛见,萧抱珍利用女真人的萨满遗俗及对神秘现象的惊异心理,以法术见宠。悼后命之驱逐鬼物,愈疗疾苦,皆获应验。事迹惝恍,惊动当世。悼后对萧抱珍的法术深信不疑,对其赏赐不赀,并在熙宗面前奏乞观额。金熙宗敕赐肖抱珍所居观额以“太一万寿”四字,表示金廷对太一道的正式承认。此后太一教团发展更为顺利。由于金廷垂青,太一道在实践中并未表现出反金倾向。

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召见真大道祖师刘德仁入居中都天长观,并赐号“东岳先生”。刘德仁本为进士出身,但逢靖康之变,不愿仕金为官,但也无力组织抗金,唯有创立宗教以慰心,以教团联络自保,开辟一块避世、游世的精神乐园。

大道教以重视宗教伦理而著名。既不要做反抗的英雄,也不做帮凶无赖,在广大汉族民众中有很大吸引力。对于社会有维系秩序、安定人心的作用,适应了金代统治者调和阶级矛盾、缓和民族关系、重建道德伦理规范的急需。

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又召见全真道龙门派祖师丘处机,入宫讲道宏法。

2.2 现存的金代道教遗址

据《大金国第一都》所载“太一教始祖萧抱珍……于金皇统三年(1143年),在金上京(大储庆寺)领取度牒,因受皇封而名声大震,皇统八年,金熙宗派御史李宗泽召萧抱珍入宫问道并为悼平皇后斐满氏医病。他在金源乳峰山古洞(今松峰山太虚洞)修炼传教,深受朝庭礼遇,熙宗特赐观额,并御书(太一万寿)。”松峰山海云观藏有大金国承安四年(1199年)所立之曹道士碑(现移至金上京历史博物馆保存),碑已残破,字迹不清,太虚洞在山峰中部,有石阶可上,洞右下部一百米有一石室。山体中部有道士墓数十座,多为清代羽化道士墓葬。海云观是清代道士看到曹道士碑后感悟先人修行之意修建的道观。现在有道士十余名,是黑龙江省著名的道教活动场所。

3 金上京地区佛教的传播

3.1 佛教与皇室的关系

佛教时称浮图,金统治者接纳佛教的目的,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以争取信仰佛教的汉人、契丹人、渤海的拥护和支持,巩固其政权。最初,金统治者并未完全接纳佛教,《金史·太宗纪》记载,“天会元年(公元1123年)十月,上京庆元寺僧献佛骨,(吴乞买)却之。”但是很快的统治阶层看到同原始的萨满教相比,佛教教义有更严密的 逻辑性,更强烈的蛊惑力,有利于利用其收服民心,并且很多皇室贵族在接受先进文明的同时,佛教文化也植入其心,成为他们的主要精神信仰。因此,金统治阶层摒弃了排斥心理,率先接受佛教。

金太宗曾于天会九年(1131年)“(自汴京)迎请旃檀瑞像到燕京建水陆会七昼夜,于悯忠寺供养,凡十二年。”(据日本学者鸟居龙藏考证,悯忠寺实为圣安寺之误。)①熙宗时期佛教在上京得到大肆推崇,熙宗及其后妃们都是虔诚的佛教信徒。据史料记载:“皇统二年,英悼太子生日,诏海惠大师于上京宫侧造储庆寺,普度僧尼百万,大赦天下。”②英悼太子(皇子济安)死后“命工塑其像于储庆寺,上与后幸寺安置之。”③翌年又由燕京迎旃檀瑞像至储庆寺,“乙丑金海惠迁化,帝谐后亲奉舍利,五处立塔,特谥佛觉佑国禅师。”④由此可见佛教与皇室的密切关系。另据宋朝出使金国使臣洪皓记载:“胡俗奉佛尤谨,帝后见像设皆梵拜,公卿诣寺,则僧坐上座。”在皇室的倡导下,佛教在金国传播日盛,女真贵族和平民中信仰佛教者大增。

3.2 考古发现中的金上京佛教

在金太宗统治时期,佛教开始在上京传播开来,并逐渐得以兴盛,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上京的佛教徒数量非常多。熙宗本人就是一个佛教徒,他为了庆贺太子济安的诞生兴建了储庆寺,并在济安病重时与裴满皇后到寺中“流涕衰祷,曲赦五百里内罪犯”。在济安死后又“命工塑像于储庆寺,上与皇后幸寺安置之”。海陵王的嫡母徒单太后也是佛教信徒,她积极地支持佛教活动。天德三年宝严大师“优蒙东宫太后旨请,住兴王寺,开演〈大华严经〉讲,聚徒二百余人”。其他在思想上受到契丹和汉族宗教文化影响的部分女真上层人士也成为了佛教的信仰者。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普通百姓也成为了佛教的信徒。

第二,这一时期上京地区的佛寺和僧人在逐年增加。除了太宗时期就已存在的庆元寺外,有记载的还有储庆寺、宝胜寺、上京释迦院、兴王寺、延圣寺。上京佛教信徒之众和佛寺数目之多以及高僧对佛法的宣扬,极大地推动了上京地区佛教文化的传播。世宗统治时期佛教在上京继续发展。自天德三年海陵下诏迁都,故此后随着金朝都城的南移,上京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但是作为金源之地,在金朝国力强盛之时,统治者还是会相对地重视该地经济和文化发展情况的。尤其是世宗一向倡导以“女真为本”,他在位期间重新修复上京的宫殿和城墙,并于大定二十四年巡幸上京,使上京再一次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大定三年,宝胜寺住持宝严大师被世宗“敕赐紫衣诠国大德”,这说明了世宗对地处上京的宝胜寺还是十分重视的。

迄今为止可知金上京地区有寺院七座,最早的应为建于1123年之前的庆元寺以及金熙宗时期由佛觉禅师海惠主持的延圣寺,最著名的当为皇家寺院储庆寺,最为有证可考的寺院是宝胜寺和上京释迦院。

宝胜寺是金上京唯一地点明确的佛寺。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日本人白鸟库吉在金上京北城的西北,东距西城墙约500余米的一个俗称“庙台子”的高地上,发现碑刻《上京宝胜寺前管内都僧录宝严大师塔铭志》,此碑刻是金世宗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所刻立,从而佐证了1885年曹廷杰提出的金上京会宁府在黑龙江阿城白城的论断,宝胜寺遗址的确切地点也得到专家的认证。

碑刻系花岗岩雕琢,六角形顶盖,仿中式古典建筑形式,其上雕有檩椽,底座亦为六角形。六棱形的塔铭,上细下粗,高92、上宽56、下宽62厘米,六面皆刻有铭文,每面七行,全文约643字。字迹虽多有漫漶,但它对于研究金上京地区的佛教盛行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价值。⑥从《塔铭志》记述中可看出,宝胜寺兴于海陵时期,当时金上京除宝胜寺外,还有兴王寺和光林寺。海陵天德三年(1151年)东宫太后(海陵王嫡母徒单氏)旨请宝严大师住兴王寺演讲大华严经。而在塔铭志的末题有:“光林寺西堂老人潘明撰”,说明光林寺也应属金上京附近寺院之一。碑刻所记各寺俱有僧数百人。

另一有证可考的寺院为上京释迦院。1982年在阿城市南门外发现《上京释迦院尼临坛首座赐紫宣微大师法性瓦葬记》二块。塔铭志及“葬”字瓦的出土,说明当时不只有多处寺庙,还有尼庵院。金上京出土的佛教造像有数十尊之多,其中不乏精美者。佛教造像是佛教所奉神祗的各种艺术造型,主要是宣传和表现佛教的基本追求和基本理念,同时也带有地域历史文化烙印,这些考古发现有力地证明了佛教在金上京一直尤为兴盛。

4 金上京地区对道教、佛教的管理

金朝基本沿袭了唐、宋的僧官体制。一方面由政府礼部掌凡礼乐、祭祀、……释道之事,统管天下寺院、僧尼名额及考试之事。另一方面自中央至州县,建立僧录、僧正、都纲、维那等宗教管理机构,由僧人任职,管理寺院及僧团具体事务。“浮图之教,虽贵戚、望族,多舍男女为僧尼。”“在京曰图师”“僧录、僧正,帅府僧职也。都纲,列郡僧职也。维那,县僧职也。僧尼有讼者,杖以下决遣下。杖以上者并申解僧录,都纲司。”⑦“凡试僧尼、道、女冠,三年一次,限度八十人,差京府幕职或节镇防御左贰官二员,僧官二人、道官一人,司吏一名,从人各一人”,“中选者试官给报,以名报有司。”⑧在金代铜镜刻款中就有“僧官”之称,如金上京历史博物馆馆藏铜镜中,有一面刻有“左街僧官”款识。款识一方面证明了这面铜镜或为佛教官署所使用;另一方面基于铜镜边缘刻款为验镜机关,似可说明佛教官署也有检验铜镜的职能或为专门检验僧人之铜镜。从以上史料记载看,金朝统治中设置严格的道教、佛教管理机构,将道教、佛教融入政治权力中,尊崇道教、佛教是金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手段。

综上所述,金王朝的统治者同其他朝代的封建统治者一样,把道教与佛教作为其统治政策的一部分,利用宗教在动乱的社会中安抚人心,巩固政权。也正由于得到了统治者的扶持和支持,因此能得以迅速顺利地发展。金统治者给予道教与佛教如此高的社会地位,是其封建统治的需要,是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

注释

① 鸟居龙藏《金上京佛寺考》②《佛祖通载》卷29

③《金史》卷80《济安传》④《佛祖通载》卷29

⑤《金史》卷24《地理志》⑥朱国忱《金源故都》

⑦《大金国志》卷36《浮图》 ⑧《 金史》卷55《礼部》

参考文献

[1]近三十年来金代佛教研究述评[J].王德朋.中国史研究动态. 2012(04)

[2]上京地区金代艺术中的纹样研究[D].潘巧雅.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上京道教佛教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辽上京遗址
佛教艺术
西夏道教补议
金初上京新城琐议
中国园林中道教文化的应用与影响
辽上京博物馆藏花押印选介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辽上京宫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