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型观念表达形式及其作用的会话分析研究

2017-03-11 17:59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0期
关键词:听话者会话语料

靳 晟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北京 100089)

1 引言

“话语分析”([英]discouse analysis)这一术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斯1952年首先使用的。自此之后,它成为专业的语言学术语并被广泛使用。语言学界普遍认为,话语分析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的。70年代起,美国社会学家萨克斯(H.Sacks)、谢格洛夫(Schegloff)、杰斐逊(G. Jefferson)开创了会话分析([英]conversational analysis),开始了对日常交际言语和情境的序列性分析,试图从中找出一些语言层面的规律。话语分析语言学很快便采用了这种研究方法,对真实发生的日常谈话进行研究。会话分析的出现体现了语言研究从词、句分析到篇章层面分析的转向。篇章语用学理论的提出者钱敏汝认为,篇章与话语没有概念上的区分,篇章作为人类语言的一切使用形式,是一种有结构、有意图的符号编码和解码创造活动(钱敏汝,2001:224)。由此可见,如何按照一定的规则、在不同的语境中理解和输出话语,编码和解码话语模式等等都应成为会话分析研究不同的方面。话语分析学者对话语进行了多层面、多维度、多视角的观察,总而言之是对交际过程意义传递的动态分析(李悦娥/范宏雅,2002:5)。

“定型观念”([英]stereotype)在以往的研究中常被译为刻板印象,其研究多以对他者的刻板印象和以偏概全的负面评价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静态描写,尤其是国内的定型观念研究多从静态角度出发,忽视了定型观念本身所涵盖的意义和建构过程中的动态性,导致了语言与文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剥离,因此本文选取“定型观念”这一较为中性色彩的译法依法。定型观念在会话进程中的动态进程研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对定型观念进行语言学研究时,应对其表述形式的动态结构及其规律性给予足够关注,而这恰是会话分析的关注点。笔者将在本论文中采取会话分析的视角。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日常会话中的定型观念。在几乎所有交际语境中,人们因为社会因素和心理认知的影响,都在不自主地建立新的定型或使用旧的定型,而这些都体现在语言层面上。本文的研究问题是,在本文所选取的语料中,定型观念存在于哪些语言结构和形式中?如何用会话分析的方法对之进行质性分析?这些定型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分别在交流中起到何种作用?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首先介绍了话语分析和会话分析的起源以及简要的研究现状,和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介绍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过程,本文选取会话分析的方法,所选语料为笔者录制的三个真实发生的日常交流语境,会话参与者分别为专业为日耳曼学的中国人和专业为汉学的德国人;第三部分是分析部分,分别从话轮转换机制、会话的序列结构、会话修正等三个方面对转写文本进行分析,揭示日常会话中定型观念是如何表现在语言超句层面的,以及它如何在会话过程中传递意义,实现不同的交际功能;第四部分总结了第三部分的研究成果并对该研究课题提出展望。

2 研究方法及过程

2.1 方法论:会话分析

会话分析学派对于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的口语会话研究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方法上,会话分析使用对音频语料、视频语料进行实证分析的方法,即关注社会场景中真实的讲话者的语言。会话分析遵循经验性的研究方法,基于真实会话场景的自然会话为语料。会话分析是指把社会成员在日常交际过程中以建立和保证社会秩序为目的进行的社会交际看作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进行研究,认为社会现实不断在交际行为中得以构建,社会行为人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的各种形式,分析行为的场景、解读对方的表达、使自己的表达符合场景因素、易于对方理解、有助于实现目的,并且与对方的行为相互协调(Kallmeyer,2005:1212-1215)。因此,研究会话的最终目的是确定在社会交际过程中能够使交际顺利进行的行为的构建原则和系统(Deppermann,2008:2)。

因此,笔者决定用实证方式,对语言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来研究定型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进而分析这些语言外壳和内部认知的关联。具体来讲,以会话为具体研究目标,从会话的不同层面,即话论转换、序列结构和会话修复等。

2.2 语料选取及操作过程

研究使用的会话语选取笔者录制的三个真实发生的日常交流语境,会话参与者分别为中国人和专业为中文的德国人,对话用德语进行,为方便理解在转写时使用了中文。第一和第二个对话是在北京大学的两位德国留学生分别和中国学生的对话,主要讲述她的留学生活;第三个对话是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与一位德国学生关于讨论两国教育体制的对话。本论文由于篇幅所限,只选取了三个对话中的4个对话较为顺畅、几乎没有语言障碍的片段进行转写。参与会话录制的中国人均是德语专业,德语水平非常高,以保障会话可以用德语顺利进行。

会话分析的方法有以下步骤。在选定语料的基础上,要将语料从录音形式进行转写。由于会话中所说的内容、事件次序、非语言行为和表达细节都起着重要作用,我们需要把会话的时间动态进程详细地记录下来,普遍采用的是转写技术,是指按照特定的记录规则,对听觉和视觉的会话记录进行书面化。第一步必须先确定转写规则,笔者采用了目前德国广泛使用的GAT转写规则;第二步,在转写规则确定以后,进行人工手动转写。人工手动转写过程包括,确定一套转写规则、实施人工手动转写;第三步进行校对。

2.3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会话中的定型观念。本文选取的语料在口语交际中,定型观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从会话分析的视角研究定型观念在语言层面的表现形式对于跨文化交流中的定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定型在交际中的使用受到说话者不同文化视角及语用习惯的影响。在会话中出现的定型观念需要与“偏见”、“歧视”等相邻概念有所区分,是指对一种对社会现象的阐释、一种整合的知识结构、或是对话中起到一定概括作用的言语行为甚至是对某一事物的看法,是一个中性色彩的概念(Redder,1995:331)。定型观念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认知形式的模式,它描述的不是特例,而是人类感知和信息加工的普遍情况,因此其产生是以人们对外界的感知为基础的。之后,人们在感知的过程中借助自动选择和普遍化的方式来简化被感知的外部世界,在把对其他群体的具体认知抽象成一些特征性的描述之后就出现了定型观念。

本论文以会话中的定型观念为研究对象,因此必须对定型观念在语言层面的表达形式进行总结,它们构成了分析定型观念的第一步,即根据这些分类标准,提取出语料库中和定型观念有关的片段。第一类定型观念的外在表达形式是分类化,涉及上个世纪70 年代Sacks 创立的成员类别分析理论,认为进入社会互动情境中的交际者往往拥有多种社会身份,即同一个人可归属于不同的社会身份类别。交际者如何选择社会身份类别可由其话语身份反映出来,话语身份指交际者在对话的某个具体时点上表现出的成员分类状态,比如提问者和回答者、陈述者和倾听者,话语身份会随着交际者的话轮交替而变换。分类是进行定型观念分析的重要语言表达形式,也是辨别一段互动涉及定型观念构建的语言表象基础;第二类定型观念的外在表达形式是特征归因化,归因化是以某种方式呈现文化特征和行为的方式,是针对典型的特征和行为构成各自的社会或文化范畴。常见的特征化和归因化涉及特征描述、行为方式描述;第三类定型观念的外在表达形式是评价,评价是将与分类相关的态度以及相关的群体特定特征和行为以某种方式呈现出来,具有明显的评价和感情色彩。语料中出现的和定型观念有关的段落,几乎都出现了对自己和对对方的评价,也是辨别一段互动涉及定型观念构建的语言表象基础(Hausendorf,2000)。

3 定型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及其作用

笔者在完成语料收集及转写过程之后,开始用会话分析的方法对转写后的文本进行科学的统计、描述和分析。笔者将在论文该部分中首先选取一些话语段落,分别从话轮转换机制、会话的序列结构、会话修正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描述其形式和意义。

3.1 话轮转换

萨克斯等人首先提出话论的概念。他们认为,人们日常会话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话轮,话轮转换系统对一切会话来说都存在,并且是一个基本的言语转换机制。话轮是指在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的话语,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各方的沉默等放弃话轮信号为标志,单词、短语、从句、句子、句子组合等都可以作为话轮(李悦娥/范宏雅,2002:22)

转写片段 1

1 P: 嗯 (--) 我觉得 (0.2) 这跟北京人太多了绝对有关系 (.)

2 Z: 是啊. 到处 (.) /不管哪儿都是人/

3 P: /真的是到处/ (0.4)

4 就比如说在食堂吧 (--) 中午的时候 (-) 永远是满的↓

5 而且真的有人会摔倒 (--) 我在奥地利

6 /还从来没遇过这种情况/

7 Z: /嗯 (.) 我也没有/

8-9 P+Z: /(共同低声笑)/

10 P: (-) 另一方面我认为 (.)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想

11 突出自己 (-) 显得有个性一些

12 比如说从穿衣服上就能看出来 (0.4) 我的意思是(--)

13 在中国人们穿的衣服各式各样 (-) 比奥地利多很多

14 Z: 是呀 (--) 这一点我也发现了 (--)

15 在奥地利感觉每个人都穿得差不多

16 P: 嗯 (.) 在中国有些人就会穿得很特别 (.) 很有个性

在上述会话中,主要出现了三种话轮转换模式,并分别表现了来自不同文化的两个人在交谈过程中共同建构一个定型观念的动态过程。第一种是无间断的话轮转换,体现为说话者和听话者较为顺畅的沟通,在本例中,1-2和15-16均是此种模式,体现了会话双方对于同一个问题有共同的经历,从语用角度讲强调了说话者描述的现象的可信度。第二种话轮转换模式是重叠机制,2-3和6-7均是重叠,在上下文中体现了双方对对方的认同,创造了共同构建一个定型性描述的会话语境,反映了会话双方在互动中动态交流的模式。第三种出现的话轮转换模式是自发开始新的话轮,如第10秒钟,体现了会话参与者对谈话话题的兴趣。总之,以上三种模式都是会话双方积极参与会话的信号,从会话各方关系的角度来看,它的作用是很大的。说话者所表达的意见被听话者接受,会话顺利进行下去。与此同时,定型观念也在超句单位中被建立起来,体现了连贯性和互动性。

转写片段 2

1 Z: 如果让你比较一下 (-) 中国和奥地利的文化 (-)

2 有哪些不同点让你觉得印象深刻呢↑

3 S: (0.5) 这个问题很难讲

4 我觉得不能这样简单概括 (0.5)

5 Z: 为何这样感觉?

6 (0.6) 一定要说的话 (.) 可能是

7 两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算是一种文化差异吧

在这段对话中,出现了另外一种较为常见的话轮转换模式,即有较长停顿的话轮转换。在此例中可以看出,听话者在回答关于两国文化差异的问题时,有较长时间的停顿和思考。因为概括文化差异很容易造成刻板印象,如若造成这种情况,则是定型观念的负面影响,容易造成误解。由此可以看出,此听话者具有较高的跨文化敏感度,对于可能造成的负面定型观念非常谨慎,用模糊化的方法,避免了定型导致的偏见。

3.2 序列结构

序列结构也是会话分析的重要环节。话语的序列结构主要有相邻对、相邻对的扩展、互解和优先结构(于国栋,2008:87)。通过以下例子,笔者将分析定型观念的表达与句子序列结构的关系。

转写片段 3

1 Y: 你觉得德国这边大学课程的内容和组织设置怎么样↑

2 M: 你说的组织设置 (--) 具体是指什么呢↑

4 Y: 就是学校课程组织、安排一类是否合理

5 对了 (.) 你是学什么的↑

6 M: 我专业是医药和企业管理

7 Y: 嗯 (-) 你觉得这两个专业怎么样↑

8 M: 组织的话 (.) 我觉得企业管理的安排还是非常合理的

9 内容的话稍微有一点无聊↓

10 Y: 那医药专业怎么样啊↑

11 M: 这个专业组织上有点乱xxx (.) 经常调课

12 不过我还是对课程内容很感兴趣

在上述会话中,主要出现了相邻对和相邻对的扩展两种基本的序列结构。相邻对一种常见的形式就是问与答。说话者向听话者提出问题,听话者利用问题的语言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带有不可避免的主观色彩。另外一种序列结构是相邻对的扩展,指在相邻对中插入了新的话语,2-3和5-6均为这种情况。发生扩展的原因,是因为说话者想更加具体而全面地了解某个问题,这样才能对听话者给与的主观性回答有更具体的认识,而不是以偏概全。这种方式的目的在于阐释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帮助会话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彼此,达到交际目的。

3.3 会话修正

会话修正模式最早也是由萨克斯等人提出。对修正结构的分析主要从修正结构组成和参与的人入手,分为自我引导的自我修正、自我发起的他人修正、他人引导的自我修正和他人发起的他人修正(Gülich/Mondada,2008:59-72)。

转写片段 4

1 C: 你说的这点我蛮感兴趣的 (-) 你刚才说到教育体制 (--)

2 你为什么觉得在奥地利学生有更好的教育条件↑

3 M: 这是显而易见的啊↑

4 C: /啊xxx/

5 M: /我/真这样觉得

6 C: 为什么啊 (.) 我觉得这是一种偏见

7 M: <众所周知中国以前的教育环境真的极差p>(0.3)

8 三十年前才开始改革教育嘛

9 C: 可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10 M: 嗯 (.) 是这样没错

11 C: 我认为中国现在的教育环境各方面还是不错的

12 M: 你别误会 (-) 我的意思只是↓

13 当然现在的情况已经好很多了 (.) 取得了很多进步

14 我也认为现在很多中国大学的教育环境和条件挺好

在上述会话中,会话参与的双方共同通过修正结构避免了交际冲突的发生。所节选的会话段落的开始部分,是一个典型的定型引发的偏见描述,即认为本国家的教育体制要优于对方国家,这种描述很容易引起听话者的不满。7-8是说话者自我发起的自我修正,尝试对于他刚才说出的定型观念加以解释,试图削弱以上话语的偏见性,而是叙述事实,中国的教育改革实行时间尚短,存在一些问题也是很正常的。给出这种解释之后,使得之前的表述更易让听话者情感上接受。10以及12-14修正结构继续进行,说话者尝试从听话者角度出发,客观描述问题,它的功能是为了保全交际双方的面子,使得交流能够继续进行而不致引发尴尬。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修正结构对定型观念表达在程度上有模糊化和削弱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会话参与者要从语言及文化角度全方位理解对方,考虑社会因素,避免对本群体的过度夸赞和对他群体的过度贬低,才能使跨文化交际更有成效。因此,我们必须要培养描述与评价相区别的意识和观点的多元意识(高一虹,2002:175)。

4 结论

布朗和尤尔认为,话语分析是对使用中的语言的分析,它不仅仅是描述语言形式,发现语言结构上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探索语言在使用中的功能,话语是用于交际以完成社会行为的,话语分析强调话语的交际功能研究(Brown/Yule,2004:27)。总之,本论文从话语分析视角对转写后的文本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对“定型”这一社会学概念进行语言结构和形式的分析时,会话分析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结合点。进行会话分析的前提条件,必须先将真实发生的语料从录音形式进行解码转写,在转写规则确定以后,进行人工手动转写。人工手动转写过程包括,确定一套转写规则、实施人工手动转写、最后进行校对。与软件转写相比,这一过程更加繁琐,但是对于本文的研究问题更有针对性。本论文表明,这是研究日常交际定型观念的表达形式的有效方法。

其次,具体来说,本文从话轮转换、话序列结构和修正结构对定型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进行了描述和概括。在此基础之上,本文继而发掘这些语言形式在交流中所发挥的交际作用。不同种类的表达形式对于定型的形成所发挥的作用并不同等显著,本文将每类语言表达形式的作用分别分析并列举。通过研究表明,定型现象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色彩、反映社会现实。也可作为对话策略,从语用学角度来看,根据不同语境对定型观念起到加强、削弱、强调、模糊化、对比等作用。每种语言形式的内部,在超句结构的层面上都蕴含着一个定型观念演变的过程,语言形式外壳与定型内部之间存在互相依存、相互构建的动态关系,体现身份认同、认知等社会因素及心理过程的影响,并同时反作用于定型观念的形成与演变。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由于篇幅及时间的限制,文中观点及实证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仅选取了三个日常对话中的四个转写语段进行分析,语料范围所限并不能概括出自成体系的规律性结论,层面较为单一。本课题可以在更大范围语料内进行多层面、多模式的分析,还可选取视频语料进行多模态会话研究。

转写规则:

/.../ 重叠

(.) 短暂的停顿

(--) 较长的犹豫

(2.3) 停顿2.3秒

xxx 无法理解的音节

↑ 上升语调

↓ 下降语调

abc 重音音节

声音较轻

: 延长音

参考文献

[1]钱敏汝. 篇章语用学概论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李悦娥/范宏雅. 话语分析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于国栋. 会话分析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4]高一虹. 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Brown, Gillian/Yule, George. 罗选民导读. Discouseana lysis.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6]Deppermann, Arnulf.Gespräche analysieren. Eine Einf ührung in konversationsanalytische Methoden. 4.Auflage [M]. Opladen: Leske+Budrich, 2008.

[7]Gülich, Elisabeth/Mondada, Lorenza. Konversationsana lyse. Eine Einführung am Beispiel des Französischen[M]. Tübingen: Max Niemeyer Verlag, 2008.

[8]Hausendorf, Heiko. Zugehörigkeit durch Sprache. Eine linguistische Studie am Beispiel der deutschen Wiedervereinigung [M]. Tübingen: Niemeyer, 2000.

[9]Kallmeyer, Werner. KonversationsanalytischeBeschreibu ng [A]. In: Ammon, Ulrich/Dittmer, Norbert/Mattheier,Klaus J. (Hrsg.): Soziolinguistik. Ein internationales Handbuch zur Wissenschaft von Sprache und Gesellschaft.Band 2, 3. Auflage [C]. Berlin/New York: de Gruyter, 2005: 1212-1225.

[10]Redder, Angela. „Stereotyp“-Eine Sprachwissens chaftliche Kritik [A]. Wierlacher, Alois (Hrsg.):Jahrbuch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 [A]. München:iudicium,1995: 311-329.

猜你喜欢
听话者会话语料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QQ和微信会话话轮及话轮转换特点浅析
对日语终助词「ね」、「よ」功能的比较和简析
有些话
基于集群节点间即时拷贝的会话同步技术研究①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谁之误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Reliability assessment consideringdependent competing failure process and shifting-threshold
年龄大小的种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