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新常态下的小学科学实验课的实践策略

2017-03-11 04:59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第二中学李景玉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8期
关键词:分组科学探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第二中学 李景玉

一、研究背景

(一)从教育心理学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二)科学课标提出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参与探究试验中。

(三)2016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词

“教育发展阶段新常态”和“绿色教育”。教育发展阶段新常态,指教育向现代智能教育、信息化教育转型,适应信息社会的挑战。绿色教育,把学习的自主权、发展权还给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创造。

二、现状调查

为了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帮助科学教师突破在组织学生探究实验中的障碍,探究在信息化教育新常态下的小学科学实验课的实践策略,对一师11所小学29位科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完全做到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的教师只占14%,小学科学实验课中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探究实验的情况有待提高。出现问题的主观原因是“学生动手探究难以有效组织”。

三、提出问题

第一,如何适应信息化教育新常态,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果,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去,真正实现“绿色教育”?

第二,如何让学生在分组实验的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起到培养科学精神的作用?

四、解决策略

(一)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走进科学探究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能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于一体,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较好的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不仅易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创新分组实验模式

分组合作探究学习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有效分组实验探究是小学科学高效课堂基础。对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统计,共需做90个分组实验。

策略1:明确组内分工

在分组实验时,首先明确各组员的具体分工,如记录员、实验员、材料员具体由谁承担,让组内每一个成员都有事做。用激励的方式,如评选优胜小组,增强组内成员的小组集体荣誉感,团队合作意识。这样为后续的分组实验有效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策略2:组员搭配合理

组员搭配是有讲究的,在最初分组是随机的,在后续分组合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做调整。在组员分配时,应综合考虑各个成员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因素。每组都是能力强与弱的搭配,让同学间互助,共同提高科学素养。

策略3:坚持合作学习

分组合作探究实验学习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分组试验中长期训练,教师长期引导、有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才能有效完成分组实验探究,让科学课堂高效。如在小组制定试验计划时要讨论“小组内怎么分工配合”,实验过程也强调分工合作。教师对学生的小学合作实验指导,做到时时提醒、事事指导,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合作。

(三)引导学生走入实验,感受科学探究精神。

科学精神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一个体现,是对待科学及科学学习的一种态度,是学生科学探究中应该具有的精神品质。可以说,科学的灵魂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在探究过程中,在达成科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渗透的。科学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引领。如在《电和磁》一课中先将奥斯特发现电磁现象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在科学探究中善于发现是重要的科学探究品质,一个小发现可能就是改变历史的大创举,同时意识到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也是在科学探索中必不可少的探索精神。

(四)亲历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科学程标准要求,科学实验需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制定计划→实验观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交流实验观察→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作为老师应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实验课中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验机会,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五)借助媒体技术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

1.利用数字展台分析实验,突破学习重难点

实验记录单可以帮助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而通过数字展台展示学生的实验记录单,就是给学生表达、交流实验发现的机会,也是得出实验结论,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最好时机。例: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汇报交流时,通过学生的“画”的物体发声状态的图, 和 “说” 尺子是上下运动的,教师就巧妙的提出“振动”概念。总结物体发声时状态的共同点,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利用视频记录过程,还原实验的真实场景

视频能够很好的记录和存储实验过程、再现实验过程。在《电和磁》一课有两个实验“通电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较小的偏转”和“短路线圈使指南针发生很大的偏转”。为了对比两种不同电路的实验效果,用手机将两个实验现象录制下来,通过网络传输到电脑。在汇报实验后回放视频,还原两个实验,对比现象,很快得出实验结论,加深学生的理解,突破教学重难点。 可见教师恰当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工具,为课堂添彩,为高效课堂增砖添瓦。

五、一点建议:让科学回归生活

科学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是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在学习完教材相关的科学知识之后,应该回归到生活实际应用中来,让科学教育为人们生活服务。

猜你喜欢
分组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分组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