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增长模型视角看我国结构转型

2017-03-12 20:42刘潇雨
商情 2016年48期
关键词:人口红利

刘潇雨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國经济取得巨大成就,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来临、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环境资源压力重等诸多问题。本文试图从一个系统的宏观视角分析来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探讨结构转型的方向。

【关键词】经济增长模型 人口红利 结构转型

一、经济增长模型分析框架

宏观经济现象有许多不同的视角,影响因素也众多,容易造成一个结果就是,由于观念和理解的差异,人们对同一经济现象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结论。因此,有必要从源头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一个合理的体系化的分析框架。

任何经济问题都必然涉及到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对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是分析宏观经济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本文的分析框架就建立在供需之上。

经济的总供给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时期内有社会生产活动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社会的生产活动中涉及到诸多要素,其中最根本的是劳动力(L)和资本(K),那么生产函数就可以表达为:GDP=f(L,K)。由此经济增长来源就可以归因于劳动力和资本存量,以及社会经济活动对劳动力和资本的使用效率,即所谓的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劳动力数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社会人口总量和年龄结构的改变,它的改变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资本并不仅仅局限于货币资本,还包括实物资本,比如一些基础设备、厂房等等,一切资本存量,资本的改变相对于整个社会几十年的积累而言也微不足道,短期提升也不现实;全要素生产率由函数f代表,取决于整个社会的技术水平、政策以及管理对资源配置的综合影响,短期也极难发生较大幅度提高和改变。可以看出,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短期之内是很难发生根本改变的,因此,我们把它作为分析框架中的一个长期视角。

经济的总需求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时期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购买量,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投资、出口和消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驾马车。政府和企业的投资受经济周期波动、政策条件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期等诸多因素影响,在一个时期内会表现为明显波动;出口则受外部的需求、汇率变化等因素冲击,变化也比较显著;消费,尤其是个人消费,受收入、价格以及未来的财富预期影响,波动更是频繁。可以看出,影响总需求的三个因素易受短期因素干扰而发生变动,不像供给要素那么稳定,因此,我们把它们作为分析框架中的一个短期视角。

到此,我们分析研究经济增长的框架就搭建完成,形成了一个“长期看供给,短期看需求”的全局视角。而在整个分析框架中,又以人口劳动力结构最为关键,一个是因为人不仅是生产者也是最终的消费者,决定了经济增长的供给也影响着经济增长的需求;另一个是因为,相对其他经济变量,人口数据最为可靠,变动相对缓慢稳定,可以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视角。

二、人口红利的消失导致经济结构的巨变

根据我国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口结构和趋势已经发生比较重大的改变:1、人口的总体增长率进入2000年之后明显放缓,按目前的生育率估算,我国人口总数到2025年将迎来顶点;2、适龄劳动力人口比重在2000年之后逐步下降,老龄化人口比重提升,新生少儿人口比重下降;3、全社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提升明显,人口素质提高明显;4、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向城镇化迁移和由内陆欠发达地区向沿海发达省份迁移的趋势明显。

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不断上升,同时大量的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镇,加入到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使得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在推行计划生育之后以及在经济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如今遭遇人口红利衰退,劳动力人口占比下降,整个社会的消费和生产结构都将发生改变,从而必将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造成冲击。而且,根据政策研究领域和学术界的研究结论,人口转变的过程不可逆,也就是说人口红利的消失趋势无法阻挡,为保持经济增速,只能尽可能通过调整结构缩小劳动力人口减少的缺口。

三、新形势下政策改变的必然性

人口红利的消失,对经济的影响也是显著的,我们将从分析框架的各个细节要素展开来讨论其影响,以及政策的应对。

首先,从供给层面:劳动力方面,过去10年我们的总人口增长率不断降低。更为核心的是生产者/消费者占比不断下行,意味着人口红利的不断消失,社会的负担不断加重。所以,我们看到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试探,以及放开二胎政策呼声。

资本存量方面,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导致我们的储蓄率开始降低,数据显示我国的储蓄率从2012年5月已经开始下滑,资金的供给趋于紧张。

全要素生产率方面,过去的爆发性增长主要得益于劳动力的城乡的转移,农业部门人均劳动生产率低,当这些劳动力转移到城镇进入二、三产业之后,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现在劳动力可转移的空间越来越小,统计显示,2000年可转移的劳动力大概在8500万,目前下降到3000万左右。一个现象也能从侧面说明这个问题,近几年的农民工工资上升速度特别快,明显超过GDP的增长速度。这说明这类基础劳动力供应不足。

短期的总需求角度,主要就是研究,投资、出口、消费等所谓的“三驾马车”。投资虽一贯是我国政策的着力点,但目前面临人口结构的改变、储蓄率降低以及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等诸多因素影响,制约明显;出口,?WTO的红利已过,全球的经济体增速也放缓,这一项不乐观。那么,就剩下国内相对稳定和空间比较大的需求了,很容易看出,现在的很多总量政策在这一块做文章。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大致看清政策走向。供给方面,劳动力(人口)这个要素不是短期政策能改变的,即使三中全会放开二胎政策,那时间上也有极长的滞后,短期效果不明显。更何况现在的社会环境,即使放开政策,二胎的比例也不会明显提高。那么,政策的重点就会转向全要素生产率,向现有条件要效率。现在看到的一系列政策,打破垄断引入民营资本,降低企业准入门槛、财税的减免等等基本都是这个思路,有利于提升整体效率。需求方面,出口下行成定局,投资约束太多争议大,那就挖掘消费。所以,现在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指向民生消费,是顺经济大势。

参考文献:

[1]樊纲:《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经济研究》2011年

[2]彭文生:《人口结构的宏观经济含义》,《中金宏观专题报告》2011年

[3]华生:《中国改革30年:回顾、反思与展望》,《当代财经》2009年

猜你喜欢
人口红利
对人口红利的再认识:来源、结构与机制
浅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和内容
二胎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影响
浅析人口红利与全面二孩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
中国人口红利的国际比较与测算
创新人才培养制度研究
由“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经济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