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2017-03-12 09:23陈允慧
商情 2016年48期
关键词:整理能力数学

陈允慧

复习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把平时相对独立掌握的知识点,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形成知识的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起到“查漏补缺”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上好复习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直击现状——复习课的低效现象

不过,新课程改革关注更多的是新授课,复习课成了被改革遗忘的角落,不管是单元复习还是总复习,就会让人想起一个坐“冷板凳”的角色,尤其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很少有人问津,可借鉴的经验少而又少。复习课教学还没有比较成熟的课型,一些复习课成了简单的、空泛的重复,课堂气氛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都将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1、学生起点不准,目标定位模糊

课堂教学目標是构成课堂教学活动的首要成份和核心要素,是确定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它具有导向、指引、评价、调节等方面的功能,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复习课中很多老师根本就没有明确的复习课课堂教学目标意识,或者是不知怎样确定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凭着经验讲课,凭着感觉讲课,为了复习而复习,使复习课成为了走过场。结果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事倍功半,时间久了,如此索然无味的复习课使学生对数学也就失去了兴趣。

2、梳理知识过于单纯,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不管是整理与复习还是毕业总复习,都是一个疏通知识的过程,它必须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点”连成“片”内化为学生的东西。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是直接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依次讲解,根本不研究习题编排的意图,学生也就跟着教师的“引导”,浑浑噩噩地完成复习。这样的复习课,能起到整理、梳理知识的作用吗?能让学生“会学”吗?充其量,重复“学会”了几个知识点,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3、练习设计层次不清,知识提升不到位

复习课需要练习,但不应该是为练习而练习,学习内容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因而很容易让他们觉得枯燥。很多老师复习形式单一,缺乏新意,不仅没有发挥复习课的应有作用,反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有些老师虽然注意到教学形式的变化,但和练习课无多大改变,又多了一次练习,复习成了重复;有的老师在期末复习、毕业复习时,甚至是买一本复习资料,从头至尾讲解并解答,没有做到关注学生兴趣、个别差异,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从而造成了学生被动复习较多、复习效果欠佳的现象。

4、教师过于主导,给学生空间不够

正因为复习课注重知识的整理,所以老师往往不会像新授课一样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究,于是表现得主观意识很强,过度发挥了主导作用,很少照顾到学生会怎么想,会怎么说,会怎么做。不是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把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中缺少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的交流,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

二、理性思考——原因分析之我见

上述复习课堂教学造成的后果是教师感叹“复习课难上”,学生埋怨“复习课没劲”,那么,复习课为什么难上?究竟难在哪里?

原因之一:复习课的教学内容已是学生所熟悉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复习过程不再像探究新知那样充满挑战的乐趣,冷饭重炒势必造成学习过程索然无味,学习动力不足。

原因之二:复习课就是要引导学生把平时每节课学习的内容融会贯通,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缺乏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能力,而我们的教师也往往缺乏“整理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的意识,从而造成复习课教学中依然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生缺少学习成功的体验。

原因之三:我们的老师为了追求应试效果,强化训练和解题技巧指导过多,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学习太少。

三、实践策略——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效率

复习课不同于别的课型,它容量大,密度高,内容多,学生的起点又不一样。通过课堂复习,学生在弥补知识缺陷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借助梳理知识,在头脑中建构起系统知识的网络,促进后继学习,并且促进策略的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一)预设有效的复习目标,关注生成资源

复习目标的预设,往往是依据课程标准,从教材整体出发,根据学生现有的体验水平、理想、情感、态度现状,按照老师自己的主观理解制定多维目标。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纬度动态过程,过程中会出现学生的疑惑,会产生认知的误区,也会出现创新的思维火花,我们不仅要学会发现学生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也要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敏锐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点,才能演绎不曾预约的精彩。

(二)引导自主梳理知识,有效建构认知框架

复习不等于重复,它是在学生学完了数学的某一个单元或全部内容之后,进行的一次系统地、全面地回顾与整理,以达到将各部分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构建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形成整体性的数学“认知框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基础知识是关键。当然,在引导学生自主整理的时候,教师要对整理的方法进行指导,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这样的意识和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在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会自觉主动地尝试自己整理知识,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意识和复习整理的能力。

(三)练习设计层层递进,注重有效提升

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就是学习将已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法,设置恰当的问题与习题,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以唤起学生的回忆;多练习一些分层次的练习题。分层次的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复习中通过总结以往的数学知识,使学生集中温习,集中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揭示解题规律和思考方向,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新鲜见解。

新授课像“栽活一棵树”,复习课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真正的数学复习课是学生认知策略的习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及解决综合问题能力提高的极好时机,应该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因此我们的努力就不应该仅用在记忆上,而应该用在思考上,必须让学生生活在一个思考的世界里。我愿意做学生积极思考的同路人,让复习课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生命之旅。

猜你喜欢
整理能力数学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房间”
错在哪里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