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前交往式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2017-03-12 12:30白雪
商情 2016年48期
关键词:师生儿童生命

白雪

【摘要】将教学上升到交往理解, 对学前教学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本文就学前交往式教学的认识与思考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学前 交往式教学

一、学前交往式教学的意义

首先,交往教学有利于儿童与同伴分享生活经验,培养他们诚信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交往教学不仅重视儿童的学习结果,而且重视儿童的学习过程,是对个体经验的珍视和对儿童生活世界的积极关照。儿童间交往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

其次,交往教学有利于培养儿童的主体性和个性。在交往教学中,儿童是一个拥有自由和责任的人,而不是一个感情冲动的消极工具或他人(学习)决非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交往教学中,师生均以主体形式而存在。

再次,交往教学有助于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教师而言,上课是艺术创生,而不仅是教授;是生命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方式,而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是自我发现和探索真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展示结论。交往教学在交往中达到教学目的,将教学活动视为相互作用、相互理解、相互建构的过程,形成一种主体间的关系,促进双方主体个性的、整体性的和谐发展。

最后,交往教学可以丰富和活跃教学生活。师生通过整体的人格相遇,通过对话、交流与沟通,呈现生命的差异性和丰富性,相互感悟、共享意义;在交往教学中充满着智力的刺激,迸发着思想的火花,激荡着情感的喜悦,创造着无穷的生机和活力。一句话,交往教学可以使师生享受到教学生活作为人的生活的乐趣;享受到交往的快乐、智力生活的快乐和创造的快乐。

二、交往式教学存在与发展的条件

1交往教学使儿童真正涉入到由不同个性

和视界构成的“精神场”, 具有其独特的功能。首先 ,交往教学有利于儿童与同伴分享生活经验 ,培养他们诚信合作 、互相帮助的精神。交往教学不仅重视儿童的学习结果, 而且重视儿童的学习过程 ,是对个体经验的珍视和对儿童生活世界的积极关照 。

其次 ,交往教学有利于培养儿童的主體性和个性 。在交往教学中 , 儿童是一个拥有自由和责任的人,而不是一个感情冲动的消极工具或他人所期望的人。从发生学的角度或个体掌握知识的过程看,知识的掌握(学习)决非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 。

再次 ,交往教学有助于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教师而言 , 上课是艺术创生 ,而不仅是教授;是生命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方式, 而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 ;是自我发现和探索真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展示结论。交往教学在交往中达到教学目的, 将教学活动视为相互作用、相互理解、相互建构的过程,形成一种主体间的关系,促进双方主体个性的 、整体性的和谐发展。

最后 ,交往教学可以丰富和活跃教学生活。师生通过整体的人格相遇, 通过对话、交流与沟通,呈现生命的差异性和丰富性, 相互感悟 、共享意义 ;在交往教学中充满着智力的刺激 ,迸发着思想的火花 ,激荡着情感的喜悦 ,创造着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2交往教学存在与发展的条件

2.1真诚的对话

所谓“对话”,是指师生基于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的方式。

2.2自由与权威

就我国学前教学而言,重新厘定师生之间的自由与权威的关系是交往教学得以在实践中顺利进行的关键。

三、交往式教学观的现实意义

把教学定位于交往,首先关注的是教学与其他人类活动的共通性,这能最大限度地保存教学的文化性及其与人生意义的丰富性相关联。从交往视角提供一种解释学前教学的框架和思维方式,有助于给教师的教学认识和实践提供一种宏观的教学理念。

四、对传统学前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

在人们的观念中,学前教学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游戏性”。然而,在汉语语境里,游戏即“玩”,与人的目的世界相对抗。中国人往往将游戏理解为实体性游戏活动,而西方自柏拉图起就将游戏纳入到精神领域。柏拉图说:“生活必须作为游戏来过。”伽达默尔将游戏推到本体论高度来认识。他们都认为,游戏是人的存在方式,游戏对人的幸福和自由给与特别关切,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交往”关系。

学前教学作为师生在教育情境下的一种重要存在方式,理应秉持这种交往和游戏的精神。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对于“游戏”、“交往”的片面、肤浅甚至歪曲的理解导致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另一方面,随着班级授课制、心理技术的引入以及教学中计划性和工具性的加强,学前教学正逐渐丧失这种品性。教学简单地“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它既忽视了作为每个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又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多边多向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生能力。”课堂变成了“加工”儿童的流水线,教学内容被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信息点,教学过程被简化为一个个可操作的步骤,师生关系演变为“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关系。

五、交往的独特内涵

交往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之一,亦是人类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交往不是静态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是动态地表现出来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它是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创造。

在教学中,交往的最高境界体现为一种指向自由和强调人的内心体验的游戏精神,教学首先应被视为师生的生活和存在方式,是其生命活动的展现,具有当下性、全息性和一次性。教学中的交往关注人的生命质量,师生双方均成为“游戏的人”,而不是一个“认识的人”或作为“教育者”的人。“游戏的人”之间是平等的,必须遵从共同的秩序与法则,他们之间是一种“我—你”关系,而不是一种对象性关系。师生之间一旦沦为一种对象性关系,就必将“使教师与学生成为互相利用、互相占有、互相估算的对象,更可悲的是……也只能使学生形成对象性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造成自然与人、社会与个体、他人与自我的对立”。

总之,交往式教学理论将教学真正上升到整体生命的层次,引导教学实践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儿童主动的、多方面的、整体的、和谐的、创造性的发展以及师生的共同成长,是一种具有时代性的、充满活力的、智慧性的理论。

参考文献:

[1][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J].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2]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J].顾建新,赵友华,何曙荣(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师生儿童生命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麻辣师生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