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养老服务的信息化创新

2017-03-12 12:50王玉
商情 2016年48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资源

王玉

我国已经处于老龄社会初期。据我国第一部老龄产业发展蓝皮书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预测,2050 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20. 2亿人,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 亿人,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传统的养老方式,已经难以顺应庞大需求。中央早已经预见了这个养老难题,为了积极对应人口老龄化,并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养老服务实践经验,国务院于2011年印发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早已经提出“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做好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一、城市中利用信息技术养老条件已经成熟

(1)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如今,互联网的应用在生活中已经非常普及,网络购物、远程视频、网上约车、远程教育、网络政务等已经对我们不再陌生。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带宽的不断提高,互联网将供求双方的各种资源高效对接起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高效和便捷。同时,配合大数据分析数据,事半功倍。以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城市之中已经广泛应用,为信息化养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城市老年人收入稳定需求日益多样化

一般来说,相对于农村老年人,城市老年人的经济能力较强,收入来源也较为稳定,因此仅提供物质援助已无法充分满足其多样化的养老需求。通过对全国城乡 60 岁以上老年人收入来源的比较,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超过一半的城市老年人其主要收入来源为离退养老金(占 66.30%),其比例大大超过乡村(占 4.60%),因此城市老年人的收入更加均衡和稳定;鄉村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劳动收入(占 41.18%)和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占47.74%),其不确定性更大(老龄科学研究 2014年 第7期)。

由此可见,随着城市基本保障制度的完善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老年人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经济保障,而对非物质方面的要求更高,他们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利用信息化手段养老,用城市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医疗条件,基于物联网连接开发的新理念,是发展创新城市养老服务业的重要途径。

(3)老年人的使用信息化设备的素养在不断提高

如今的70年代后出生的人群已经因为各种原因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种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方法,如平板电脑、手机、语音或者手势识别设备等。这些设备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无孔不入,他们利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便捷进行着看视频、交友、工作、购物、求职、出行等。所以,这个年龄阶段的人们已经完全可以适应在高度信息化的环境中生活。

二、信息化养老的创新性改变

(一)从点对点、包对包到包对点的转变

所谓点对点的服务模式,即老年人在特定地点接受上门服务,比如雇佣一个钟点工或者清洁工一对一进行服务。点对点的服务模式的优点就是针对性较强,老年人的各种需求都可以被满足,但缺点是成本较高,会消耗较多的人力服务资源。包对包的服务模式是指将老年人集中在一起,提供统一的养老服务,即养老院模式。这种服务模式优点是能够实现规模效应,缺点是服务半径有限,并且难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信息化养老的模式,就是为了打破点对点、包对包这两种固有的养老服务模式,实现包对点的服务。可运用相关技术将养老资源集成到芯片上,该芯片一边连接着个人,即服务点,另一边连接着各式服务终端,即服务包。这样就可通过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实时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照护服务需求,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益和质量。

(二)从单一的服务提供商到聚合全社会资源的转变

在传统的情况下,一般是一家机构提供所有老人所需要的服务,这样对机构的要求必然是需要面面俱到,要在各方面都非常专业必定难度很大。同时,机构用于养老的成本会相对较高。进入养老院养老,是目前养老最普遍和直接的形式,但是养老成本仍然巨大,不是每个市民都可以接受。如果采用信息化创新养老方式,就能把日渐照料,精神慰藉,健身娱乐等功能让全社会参与进来,让专业的机构做相应专业的事情,让老人甚至在家就可以享受到优质周到的服务。

目前已经有多家平台开始整合某一个领域的资源。如果能够集中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养老事业中来,将供求双方精准对接,那么将出现养老事业和服务商"双赢”的局面。

(三)从简单的人工化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变

传统的养老服务方式,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都停留在人工养老服务的阶段。人工养老服务有其面对面、直接性、互动性的特点,但以目前我国养老服务领域人力资源的发展现状来看,显然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的养老需求。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完善的统筹,弥补了人力养老服务资源严重不足的缺陷,同时智能化的服务手段也将服务的人为风险降至最低。可以说,信息化创新型养老体现了养老服务由人工化向智能化、自动化的转变,提高了养老服务的便捷性与准确性,是我国养老服务业与时俱进的表现。

(四)从高成本向低成本转变

“公办养老院难进,民办又太贵”。以上可以看出,养老成本高,资源建设跟不上养老需求是非常突出的矛盾。以信息化创新养老方式的做法不需要特定的场地,无需投入场地建设的费用,只需要前期投较低的硬件建设费用;相对传统养老方式,投入人力也较少;同时,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以及非营利性组织和个人的介入也能够大大降低养老成本。

三、操作中的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加强高科技和人才的支撑。政策上应不断鼓励科技创新,保护知识产权,不断引进更多的高科技低成本的好设备或者项目。同时,在后台管理方面也需要大量精英人才,用好的政策和待遇引进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养老事业中来。

(二)抓住关键环节,制定建设标准。应抓住养老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关键环节上下功夫,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所以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细化不同的硬件标准和服务标准,使得项目有普遍的推广意义。

(三)整合全社会的资源。除了整合营利性机构和非营利性机构的资源,还应当调动个人参与养老事业。

(四)加强监管,预防腐败,保障安全。对于腐败极易发生的环节,用制度落实保障,做到各个环节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设立畅通的信访举报制度,对于接入的机构做到定期督查,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在养老环节中老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和食品安全,坚决处罚或者舍弃评价差的资源。

当然,利用信息化手段养老仅仅也是养老手段中的一部分,它仅仅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养老的效果更多还依赖于其他的因素,如政策扶持、形式上的创新、社会的关注度等等。而且老年人的幸福感也与子女的态度情感密切相关。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资源
养老生活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