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时期的海洋主题作品研究

2017-03-12 08:36孙忠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52期

孙忠霞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俄语系,海南 三亚 572022)

摘要:本文以苏联知名小说《红帆》和《船长与大尉》为研究对象,对苏联时期的海洋主题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以这两部小说为例对苏联海洋文学作品的主题元素、题材背景、表现手法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借此了解这一时期苏联海洋文学的特点,为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苏联文学做出相应贡献,同时也为当今我国的海洋文学研究提供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苏联时期;海洋主题;《红帆》;《船长与大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088-03

蘇联,东临太平洋,西抵大西洋,北可至北冰洋,往南可抵黑海。在这样一个被海洋所环抱的国家里,海洋与这个国家的兴衰以及其民族文化、文学的发展息息相关。于苏联而言,神秘而博大的海洋孕育出了特有的文化。苏联这个十月革命之后在战火中应运而生的大国,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其文学作品也都饱含着人们对于自由的追求、对国家富强的决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在这一时期以海洋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占据了重要地位,列夫·托尔斯泰、奥斯特洛夫斯基、亚历山大·格林、卡维林等著名文学家都写有以海洋为主题的作品。本文主要通过对格林的《红帆》和卡维林的《船长与大尉》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对苏联时期以海洋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的选题背景、主要元素、艺术手法等进行系统探究,为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苏联文学作出相应贡献。

一、苏联时期海洋主题作品的主题元素类型

1.极地探险。横跨亚欧大陆的苏联,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海洋有着不解之缘,而且由于其毗邻地球的极北之地,冬季漫长而寒冷,使得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着极强的忍耐力和极地探险精神,这在苏联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曾当过水手、渔夫的格林,就是个与海洋有着不解之缘的传奇文学家。他的作品《红帆》中的船长阿尔图尔·格莱出生于高贵富有的贵族之家,却生来放荡不羁,极具探索精神,当12岁的小格莱走进家里的藏书室的那一刻起,他看到了描绘着“一艘高高耸立在汹涌怒涛上的海船”的巨幅油画,看到了画中“那个背对观众巍然屹立在船头的身影”,从这一刻开始,格莱的心中便对船长的探险生活展开了无穷尽的幻想。15岁那年,他偷偷出发,在“安塞姆号”上开始了海洋探险生活,也终于有了自己的“秘密号”。而在卡维林的《船长与大尉》一书中,主人公萨尼亚儿时曾被一封北极探险者给亲人的信所吸引,他自幼生活困苦,甚至流浪街头,但却偶然结识了北极探险者塔塔林诺夫一家,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他成年后成为苏联空军大尉,并历经艰险寻找失踪多年的北极探险船和船长,最终解开了大船失踪之谜,书中写道:“人类和科学就是这样被塔塔林诺夫这样的船长和萨尼亚这样的大尉推动着前进的。”■

2.对美好爱情的追求。爱情,是古今中外无数作家所讴歌称颂的美好主题,在苏联时期的海洋文学作品中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元素。《红帆》是很多人的爱情圣经,这个小童话中,自幼生活在海边的阿索莉无论生活怎样艰难,都坚信会有一艘红帆船自海上而来,载着她的王子接她远去,最后,她也真的迎来了一艘红帆船,迎来了格莱这个“王子”:“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海上乐声骤起,一艘扬着红帆的海船向岸边驶来。阿索莉心潮激荡,热泪盈眶。她不顾一切,穿过人群,跳入水中,激动地高喊:‘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是我!”■这段精彩的描写甚至让高尔基先生拍案叫绝。而卡维林的《船长与大尉》一书同样也重点描写了船长塔塔林诺夫临终前表现出的对爱妻的眷恋,以及大尉萨尼亚和卡佳这对璧人几经磨难却忠贞不渝的爱恋。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也描写了尼古拉·安东内奇费尽心机,靠暗害船长而骗得所谓“爱情”,通过对纯真的爱情和别有心机的爱情的对比,让人们了解了何为真正的爱情。

3.坚强不屈的抗争精神。大海是险恶而神秘的,它变幻无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挑战。俄罗斯人往往把大海看作是锻炼自己的神秘场所,再加上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俄罗斯人有着不屈的抗争精神和不断征服自然的勇气。苏联时期这个民族饱受战乱之苦,但在战争中人们却从未放弃过抗争,作家们通过塑造一个个在大海上与命运抗争的人物形象,突显出苏联人民顽强的抗争精神,也反映了他们与大海之间的不断征服却又和谐共存的特殊关系。《红帆》里的格莱自幼便幻想着成为一名伟大的船长,在海洋上肆意探索,不管遇到何种困难从未放弃抗争。在“安塞姆号”上时,无论面对怎样繁重的劳动和严酷的海上生活,他从未放弃成为一名真正的船长的梦想,快速地学习一切航海知识,最终他拥有了自己的“秘密号”,成长为一名真正的船长。《船长与大尉》里的萨尼亚虽然儿时生活困苦,甚至曾因病不能说话,但他凭借坚强的意志力不断成长,为了实现自己的飞行员梦想,甚至定制了“意志锻炼规则”,“‘前进就是他的座右铭”。他在战场上屡次受伤,建立功勋,获得红旗勋章。

这两本书的两位主人公的人生履历无不彰显着俄罗斯人特有的坚强不屈的抗争精神和永不服输的奋斗劲头,他们是无数个普普通通的苏联人的剪影。

4.国家疆土领域扩张。战争本就是早期人类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此很多当时的文学作品都有关于战争和征服他族的描述。长期的战争,不断的反抗是苏联时期独有的历史特点。十月革命之前,他们面对的是沙俄的压迫,革命胜利后,又受到德国法西斯的入侵,国难当头,使得苏联人民骨子里便有着反抗压迫侵略并不断进行国家领土扩张的血液。而且那个时期欧洲各国都在通过大海扩大殖民地范围,由于临海的原因,很多战争都是通过大海爆发的,自然文学作品中也便有了大量相关描写。

《船长与大尉》就是典型的以当时的战争史实为背景的小说。该书的故事情节贯穿了沙俄时代、十月革命和卫国战争,书中的萨尼亚是苏联的空军大尉,面对德国的入侵,他从战争第一天开始就上了前线,忠诚捍卫着祖国的三海领空,甚至为此身受重伤,险些付出生命。萨尼亚可以说是当时苏联爱国青年的典型代表,这一人物的塑造,象征了无数个热爱祖国的爱国青年。

二、 苏联时期海洋主题作品的题材背景

1.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苏联时期,二战爆发,德国侵略者大举入侵苏联,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无休止的战乱和无穷尽的伤害。苏维埃政府带领广大的爱国民众不断拿起武器保家卫国。因此,战争是苏联时期几乎所有文学作品都离不开的重要主题,无论是涉及爱情、个人成长还是寓言童话,各个题材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对二战这场带给苏联人民空前灾难的卫国战争的描写,描述和赞颂苏联人民的爱国精神、卫国勇气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的作品比比皆是,最著名的有《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这一时期的海洋主题文学作品同样也大多描述了这场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比如曾荣获斯大林文学奖的名作《船長与大尉》中的主人公苏联空军大尉萨尼亚便是二战战士中的一员。他由一名流浪儿成长为坚强的空军飞行员,亲身经历了列宁格勒的那场战争,奔赴前线,在三海上空进行卫国空战,保卫着祖国的领海领空。书中对1941年6月22日这一天的苏联用了大量笔墨进行描写,对苏联不同阶层人民在战争中的尽心竭力做了细致描写,上至政府要员、革命战士,下至中小学生和普通百姓,足见作者对于这场卫国战争的歌颂。

2.没落贵族的崛起追求。十月革命结束了沙俄的统治,贵族们一夕之间便没落为普通百姓,紧接着面临的就是空前的国难和举国迎战的悲愤场面,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俄国那些没落的贵族们的崛起和追求便成为了当时文学作品的常见题材,一个个关于迷茫、浮躁的贵族少年们在经历各种困难和人生挑战之后渐渐长大成人的故事被创作出来。浩瀚的海洋能够很好地磨炼人们的意志,面对大海,人总能获得飞快成长。《红帆》就对男主人公格莱面对大海后的成长变化做了详细的描写。

出生在显赫贵族之家的格莱,与传统的贵族子弟形象完全不同,他与家中的女仆贝茜成为朋友,有着很多“下等社会”的恶习,对出海探险充满希冀,最终独自出海,历经种种考验和磨难之后终于成长为一名勇敢的海上船长,并遇见了那个苦等王子的水手女儿阿索莉。书中的格莱是贵族,但却不同于俄国以往的任何一位贵族,他有着极强的探险精神,不为古老的贵族制度所束缚,对所有人一视同仁,追求自由,是苏联时期的没落贵族的缩影。

苏联时期很多像格莱一样的贵族少年都选择出海闯荡,而大海对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的,都需要面临惊涛骇浪的侵袭、都需要适应海上的颠沛艰苦,这些航海过程中的艰难险阻既赋予了少年们强健的体魄,也不断考验着他们的智慧。经历过海上生活的人,即便曾经是高傲却又一无所长的贵族们,也会在肉体和精神上得到双重提升,成长为体格健壮、心胸宽阔、意志坚定且思维敏捷的人。

3.美好爱情与圆满解决的统一。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俄罗斯人常年与“天”斗,与“地”斗,这使得这个民族从骨子里渴望浪漫美好的生活,也因此,俄罗斯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色彩浓郁的国家。苏联时期,俄罗斯人民先是饱受沙俄统治的压迫,又经历了二战德国的无情侵略,在这种环境中,文学作品往往会塑造美好的爱情和大圆满的结局,以使得人们在困苦的战争中坚持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比如格林的《红帆》和卡维林的《船长与大尉》中都刻画了美好的爱情故事,尤其是《红帆》这个典型的爱情童话故事,女主人公阿索莉自幼生活困苦,“挂着红帆的海外来船”是她坚守的希冀,她也终于遇见了对她一见钟情,为了圆她的梦用红色的绸布布置自己大船的格莱船长,虽然之前二人都经历了曲折磨难的人生,但最终因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迎来了幸福的结局。

三、苏联时期海洋主题作品的表现手法

1.童话法。大海,对于俄罗斯人而言,既神秘不羁又给他们带来了生活所需,提供了冒险之旅。文学即是人学,以海洋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为了描写海洋,更是为了借此表现人们的冒险精神以及理想主义精神。对于面向青少年儿童的海洋主题作品,童话是常用的文学体裁。以儿童充满幻想的眼光着手,充满大量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通过夸张、幻想、象征等手段塑造一个个故事主角形象和他们的冒险故事,童话的故事大多是情节波折离奇的,这样更容易将对大海的这种瑰丽多彩的幻想表现的淋漓极致,也更适合孩子们阅读,它能够满足孩子们对于大海的所有幻想,又让他们从这些幻想中学到诸如勇敢坚定的精神、人性本善等的人生哲理。

洋溢着奇特想象的唯美童话故事《红帆》,是俄罗斯家喻户晓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典型的童话形式的文学作品。阿索莉和格莱这两条主线的生活故事,通过海洋和神秘的红帆船联系在一起。故事中那个神秘的“头号魔法师”是很多小朋友幼年时都会幻想遇到的神秘人,几乎所有的小女孩都会像小阿索莉一样幻想着有一个英俊的王子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迎娶自己,所有的男孩子都会做和小格莱一样的航海梦,幻想自己成为一个海上英雄,还会遇到一位默默等待自己的好姑娘。总之,《红帆》满足了所有孩子们的童年幻想,也通过塑造美好的童话故事,告诉孩子们无论生活是贫穷还是富有,都不要放弃梦想。

2.史实记录法。除了童话法,史实记录法也是苏联时期海洋主题文学作品的一大主要表现手法,这类作品主要面向青年等成人读者,在故事中穿插真实历史事件不仅能增强作品本身的艺术性,也能起到很好的启蒙教育作用。这类作品往往借助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将当时的历史背景贯穿始终,通过对真实历史的文学塑造,为历史史实赋予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加深人们对这段历史的印象。比如卡维林的《船长与大尉》一书中,就以沙俄统治时期,十月革命前后这段时间的真实历史为背景,借助主人公的成长史真实再现了当时苏联的历史情境。虽然书中以船长的北极历险以及大尉探寻北极历险队失踪真相为主线,但作者的主要目的是借此塑造一个个鲜活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真实再现二战时期的苏联历史以及有志青年们的成长史、奋斗史,以期对广大青年起到激励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红帆》和《船长与大尉》这两部代表性海洋文学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苏联时期海洋主题文学的发展轨迹,这对我们深入研究苏联时期的海洋主题文学,以及深化发展我国的海洋文学有重要意义。

注释:

(1)杨秀琴.卡维林和他的《船长与大尉》[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4).

(2)格林.红帆[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2.

参考文献:

[1]杨秀琴.卡维林和他的《船长与大尉》[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4).

[2]章廷桦.格林和他的《红帆》[J].俄罗斯文艺,1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