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韩荆州书(节选)

2017-03-12 07:07[唐]李
领导月读 2017年8期
关键词:毛遂气概韩朝

[唐]李 白

与韩荆州书(节选)

[唐]李 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①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②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原文据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古文鉴赏辞典》)

【注释】

①畴曩(chóunǎng):往日。

②侔(móu):相等,齐同。

【译文】

我听说天下谈士聚在一起议论道:“人生不求被封为万户侯,只愿结识一下韩荆州。”为什么使人敬仰爱慕,竟到如此程度!岂不是因为您有周公那样的作风,亲自做吐哺握发之事,故而使海内的豪杰俊士都奔走而归于您的门下,士人一经您的接待延誉,便声名大噪。所以屈而未伸的贤士,都想在您这儿获得美名,奠定声望。希望您不因自己富贵而对他们骄傲,不因他们贫贱而轻视他们,那么您众多的宾客中便会出现毛遂那样的奇才。假使我能有机会显露才干,我就是那样的人啊。

我是陇西平民,在楚汉游历。十五岁时爱好剑术,谒见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时文章成就,拜见了很多卿相显贵。虽然身高不足七尺,但志气雄壮,胜于万人。王公大人都赞许我有气概,讲道义。这是我往日的心事行迹,怎敢不尽情向您表露呢!

您的著作堪与神明相比,您的德行感动天地;文章与自然造化同功,学问穷极天道人事。希望您度量宽宏,和颜悦色,不因我长揖不拜而拒绝我。如若肯用盛宴来接待我,任凭我清谈高论,那请您再以日写万言试我,我将手不停挥,顷刻可就。如今天下人认为您是决定文章命运、衡量人物高下的权威,一经您的品评,便被认作美士,您何必舍不得阶前的区区一尺之地接待我,而使我不能扬眉吐气、激奋昂扬、气概凌云呢!

【简析】

李白的散文现存几十篇,数量不多,本文即是其中的名篇节选。文章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其时而立之年的李白寓居湖北,漫游荆襄一带,渴望得到仕进机会,便给当地高级行政长官韩朝宗写了这封自荐书,希望得到援引以施展抱负。后世用“识荆”作为人们初次拜见贤者的敬辞,即源于此。文中对韩朝宗颂扬备至:先是以周公、李膺相比,赞美他礼贤下士;接着又说他德行、才学都极好;继而又说他已经举荐了一批佳士。但这种颂扬目的在于说明韩朝宗必能赏识、举荐自己,表现了作者的高度自信与乐观精神,绝无谄媚之气。本文与李白的许多诗篇一样,充分表现了他傲岸自负的性格:首段以毛遂自比,说明自己才干超群;接着说自己能文能武、心雄万夫,讲究气节道义,文才更是卓越敏捷;结尾说正准备呈献所作诗文,自负不凡的高昂气概贯穿全篇。可见李白虽然希望得到韩朝宗的赏识,但却绝不会为此而卑躬屈膝,正所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而是要以平等的长揖之礼与其结交。全文颂扬对方与称述自己两条线索交叉进行,都使用了夸张而自然的语言,旨在起到打动对方的作用,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豪迈的胸襟与浪漫的气质,自始至终都声情摇曳、感情洋溢、自然流畅、气势奔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猜你喜欢
毛遂气概韩朝
男性气概是天生的还是养成的?
Book review:The Old Man and the Sea
解除武装
韩朝组三项联队参加亚运会
男子汉
男子气概
你所不知的毛遂自刎
毛遂的悲剧
毛遂其实还有自惭
毛遂其实还有自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