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文写作的逻辑性

2017-03-12 09:32李金泽
兰台世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逻辑概念

李金泽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合肥 230013)

YANJIUTANSUO 〉〉〉研究探索

浅谈公文写作的逻辑性

李金泽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合肥 230013)

公文写作主要运用理性思维,以抽象说理为主,在语言表达和结构构成上,要求尊重思维和语言的逻辑规律。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出现了概念不清、判断不准、推理不严谨等逻辑性错误,主要原因是语言组织上没有尊重公文写作的逻辑要求,在分析问题上没有尊重客观规律和事实。公文写作必须尊重逻辑规律,强化逻辑思维,提高公文写作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公文写作 逻辑性 逻辑思维 尊重规律

公文写作主要运用理性思维,以抽象说理为主,在语言表达和结构组织方面,要求尊重思维和语言的逻辑规律,要做到“词语、句式运用准确、稳妥,表述周密、严谨”[1]38。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却出现很多违背逻辑规律和逻辑思维的现象,给公文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宣教功能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公文逻辑性错误的主要表现形式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错误,表现形式多样。综合分析一下,主要包括:概念不清、判断不当、推理不严密。

1.概念不清。主要是概念与事实不一致,公文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对应,混淆概念等。

(1)概念表述与事实不相符。在一些公文语言中,概念表述本身没有错误,但概念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事件、数据之间有矛盾,概念与事实不相符,这样就降低了公文内容的真实性。

例如:某县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过去一年经济发展情况的回顾:“2014年,县域经济保持了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28亿元(不含毛集、夏集、焦岗湖三镇,下同),增长8%;财政收入33.4亿元,下降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7亿元,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亿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00元,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00元,增长10%;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1085元,增长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00亿元,增长14.3%;贷款余额125亿元,增长19%。”

准确是公文的生命。公文语言不能有歧义和含混的说法,一定要准确地表达意思[2]35。上述文字中说道:各项生产性、生活性的指标都在增长,唯独财政收入在下降,这是一种什么逻辑?显然这是与事实不相符的表述,这种概念表达,形式上给人一种态度不严肃、故意隐瞒事实的感觉。其次,既然是工作回顾,“预计”一词显然不符合工作回顾表述规范,使得整段文字表述在概念上不严谨,可信度不高。再次,要说明本年度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幅度,就需要有个前项作比较,但这里没有交代同比的前项,这也让读者感觉到有没有随意编造的嫌疑?

(2)故意混淆概念,使得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对等。在公文写作中,有些是故意模糊概念,把不同层级、不同范围的概念混淆在一起,干扰读者阅读视线,造成概念内涵与外延模糊不清的关系。

例如:某政府信息公开报告中写道:“全市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74次,举办各类培训班42次,接受培训人员1263人次。”

这里的“全市”概念不清楚,是市政府一级层面?还是市政府、县区政府和乡镇政府三个层级?如果是市政府层面,全年召开专门性的信息公开会议或专题会议74次,培训人员1263人次,这个数据是不符合实际的。作为一级市政府的信息公开,应该公开的是本级政府层面一年的信息公开情况。这里显然是把全市三级政府层面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都放在一起说,这种信息公开报告对于一个市政府的信息公开有什么意义?能说明市政府信息公开完成得好吗?这里显然是为了显示政绩,而混淆概念。

(3)概念区分不清楚,标准混杂。例如某县卫生扶贫方案写道:“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水平。以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和慢性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为重点,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先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

“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和慢性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是根据不同标准划分出来的概念,以年龄为标准和以身体健康状况为标准划分出来的两个标准的概念混用在一起,导致概念混杂,语义不明。

当天边的一抹晚霞悄无声息地在高楼后隐没,团场之夜便徐徐地拉开了帷幕。这时,我偶尔也会带着一颗悠闲的心出去走走。

2.判断不当。公文语言追求逻辑严谨,说理要在理,要以理服人。在对社会现象、事物状态、发展变化态势等方面作出判断时,一定要符合事实,一定要判断准确,符合事物发展变化实际情况。但是,在公文写作中,常常出现判断不当的问题。

一是作出判断不符合实际。例如:“过去五年,是综合实力大跨越的五年。主要经济指标年均“两位数”增长,……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元、达到1000.5亿元,年均增长14.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71.5亿元、年均增长15.4%。……

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稳中强基、稳中创优,经济增长逆势上扬,社会发展平稳健康,较好地完成了去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收官画上圆满句号,为‘十三五’起航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3%;财政收入增长1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6%。”(《合肥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段说,近五年的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幅达到14.5%,后文说,2015年财政收入增幅为13.6%,2015年财政收入增幅显然低于前五年的平均水平,而文中却说“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稳中强基、稳中创优,经济增长逆势上扬”,这一判断与实际数据显然不相符合。这种勉强自我标榜政绩的语言,暴露的是不符合实际的逻辑性错误。

二是判断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例如:“做好馆藏到期档案划控工作,实现档案有效利用。馆藏档案开放不仅是国家综合档案馆开展档案利用服务的主要手段,更是社会开放进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利用数字化扫描图像对1985年形成的馆藏档案逐件进行划控鉴定,在电子目录中建立虚拟标识,在纸质案卷目录中加盖开放标识,实现档案的有效利用。本批次共涉及96个全宗单位,划控档案1800余卷3万余件,开放档案近千卷、2.7万多件。全市档案系统共接待社会各界利用者近3万人次,查阅档案数量28000余卷件次,打印或复印40000余张。”(《镇江市2015年全市档案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思路》)

首先,“馆藏档案开放不仅是国家综合档案馆开展档案利用服务的主要手段,更是社会开放进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这句话在判断上是主观臆断的,档案开放就一定是文明程度的标志吗?档案开放是向社会提供一定的原始资料。正确使用档案资料推进社会进步是文明的标志,如果利用档案资料进行非法、不道德活动,则不是文明的标志。其次,“在电子目录中建立虚拟标识,在纸质案卷目录中加盖开放标识,实现档案的有效利用”,也存在不符合判断不合乎常理的错误。建立虚拟标识、加盖开放标识,只是档案开放管理的一些程序性工作,这些程序性工作并不一定就能实现档案的有效利用;利用了档案,未必就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这种判断显然是主观臆断。

三是无效判断。在一些公文中,只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背景、环境作出判断,至于这一判断与要表达的意图之间是什么关系,没有点明,关联内容中断,这样的判断成为公文写作中的无效判断。例如:“当前,全市上下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希望受表彰的企业珍惜荣誉,再接再厉,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在新的起点上争创更大成绩。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借鉴获奖企业的经验,坚持把以质取胜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锐意改革、勇于创新,不断增强质量优势和竞争优势,为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第三届合肥市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的决定》)

第一句话是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形势作出的判断,但是依据这个判断要说明什么问题呢?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大形势与推进质量强市建设这一工作思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结合本地实际需要怎样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形势呢?这些问题在文本中没有说明,而是中断了。这种判断直接成为无效判断。

判断是为说理作铺垫的,铺垫必须要有过渡,才能成为完整意义的逻辑形式。失去关联的逻辑判断,往往造成语言内在的逻辑形式不完整,逻辑关系不严谨,说理不顺畅、不透彻。

3.推理不严密。公文写作需要推理,推理必须严密,符合事实、符合规律。在公文写作中,常常出现推理不严密的现象。例如:“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加大民生投入保障力度,组织实施好省市各项民生工程。加快实施脱贫攻坚,确保今年年底现行标准下全县建档立卡的2.4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4个重点贫困村全部出列。大力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镇职工医保大病救助和城镇居民医保购买商业大病保险。全面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项目。”(《肥东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民生工程经费投入不足,是不是直接因为“三公”经费支出较多?当然不是,还有其他很重要的因素,比如总体经费不足,或者经费分配不科学。但在这里却在“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与“加大民生投入保障力度”之间,硬生生加上“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造成了一种误解:民生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三公”经费支出比例较大。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

又如:“有效投入继续扩大。项目编制、储备、申报水平实现提升,储备项目575个。建立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梳理明确76项重点工程,由县四大班子领导牵头、县政府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明确牵头责任单位和协同单位,全力予以推进。扎实实施“护航工程”,项目建设环境持续优化。全年共争取并实施省‘861’、市‘3231’重点项目36个,完成投资30.6亿元。坚持看客商素质、看企业素质、看产品素质,突出招大引强,注重以商招商,强化‘招工即招商’理念,切实兑现各项招商奖励扶持政策,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挑商选资成效明显,《安庆政务内参》专刊刊发我县招商引资经验。全年实际利用县外资金84亿元,增长26.2%;直接利用境外资金1441万美元,增长24.1%。新增自营进出口权企业3家,实现进出口总额3780万美元,增长135%。”(《太湖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这一段的中心论点是“有效投入继续扩大”,关键词是“有效投入”与“继续扩大”,支撑这一论点的理由包括:储备项目、明确重点工程、扩大投入。但是,在扩大投入上,突出了争取省、市资金,争取县外资金、境外资金,这些资金是否算作“有效投入”?“有效”是强调资金投入之后产生的效益,而不是说投入的多就算有效。再者,“坚持看客商素质、看企业素质、看产品素质,突出招大引强,注重以商招商”,说明的是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强化了素质观念,但是,企业和员工的素质高不一定就能说明投入有效,也不能说明投入扩大。这就是所谓的“推不出”,“推不出就是毛泽东主席指出的‘使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时候又缺乏逻辑性’,也就是某一为真的思想不能推出另一为真的思想。”[3]83这里应该说,一年来,选择的重点项目是效益好的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这样的投入是有效的投入。

二、尊重逻辑思维规律,规范公文语言

公文的逻辑性错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在语言组织上没有尊重公文写作的逻辑要求,二是在分析问题上没有尊重客观规律和事实。公文写作必须尊重逻辑规律,强化逻辑思维,提高公文写作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公文写作如果不能体现逻辑的要求,就会直接影响公文的效用。”[3]82

公文语言组织上出现逻辑错误,主要原因是公文写作者自身缺乏逻辑学的基础知识,没有尊重语言的逻辑性要求。在公文写作中,多数情况下是描述事实、设计措施、提出意见和要求,为了达到自身设定的概念意义所指目的,写作者在组织语言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随意使用概念、主观判断的错误;在概念表述过程中,把不同层级、不同范围的概念错用、混用或者借用,致使一些概念的意义与其意义所指出现偏差。

例如:“大力促进和稳定就业。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给予稳定就业岗位补贴,补贴金额不超过企业及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对各类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组织当年毕业生在本县就业达到一定比例,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审核确认,由县级政府按照30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对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和民办职业中介机构介绍技能型人才和职业院校、技工院校、高校毕业生在肥东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每人120-250元就业创业补贴。”(《肥东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这段文字,在概念上出现了三处错误。一是“少裁员”、“一定比例”的标准不明确,没有明确的量的限定,随意性很强,意义所指不明晰。二是“对各类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组织当年毕业生在本县就业达到一定比例,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审核确认,由县级政府按照30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究竟是补贴给谁?是给中介还是给学生?概念陈述不清楚,意义指向不明确。第三是概念并列关系错误,技能型人才与职业院校、技工学校、高校毕业生不能并列,职业院校与高校之间也不是并列关系。这些概念的设定与分类不符合逻辑规律,没有在尊重逻辑思维规律前提下进行表述。

还有些公文在逻辑关联上是错误的,语言内在的逻辑形式不能构成完整的逻辑关系,造成对公文内容理解上产生多义或歧义。例如:“为进一步发展我市福利彩票事业,尽快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意繁华大道中福在线销售厅装修项目立项,开展前期工作。”(《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合肥市福利彩票繁华大道中福在线销售厅装修项目立项的复函》)

这里“进一步”与“尽快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之间是矛盾的,违反逻辑思维的同一律。既然是进一步发展,说明先前已经发展得很好,那么后面怎么又说“尽快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呢?尽快产生效益,反证了前期没有产生效益。这样就出现了前后矛盾的现象。

再如:“进一步统一、规范、优化全市‘市本级、县(市)区、乡镇’三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和门户网站集中展示、动态更新承接、取消、下放和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合肥市2016年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任务分工》)

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要做什么?没有明确的表述。“展示、动态更新承接、取消、下放和保留”构成了并列关系项,主项是政府,谓项是“承接、取消、下放和保留”,主项与谓项之间没有矛盾和错误;但是放置在“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和门户网”这一关联项背景下,歧义便出现了,政府可以取消、下放和保留行政审批事项,但网站不能取消,不能下放,也不能保留,只能在网站上展示,这样的多个关联项混杂在一起,逻辑关系就显得很混乱。

公文的逻辑知识是公文写作者必备的基础知识,其作用是使公文形成一种条理清晰、次序得当的逻辑结构,体现一种逻辑力量[4]13。因此,我们提倡公文写作者必须增强逻辑思维意识,“公文写作必须遵循思维的基本规律,并贯穿公文写作的全过程,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使公文表达得更准确恰当”[5]61。公文写作必须尊重事实,尊重事物发展规律,进一步提高公文写作的水平和质量,增强公文的合理性和权威性。同时,也要求公文写作者不仅要尊重公文写作自身的规律和要求,更要在认真调研基础上去撰写公文,确保公文中的数据与语言表述一致。

[1]郝全梅.公文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J].档案学通讯,2008(6).

[2]杨桐.公文语言的特点[J].秘书工作,2008(2).

[3]吴龙.公文写作的逻辑要求[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5).

[4]潘大华.公文写作的逻辑性.应用写作,2012(9).

[5]尤玲.公文写作必须遵循的逻辑要求[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H102

A

2016-10-17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03.13

安徽省人文社科重大科研项目(编号sk2016sd39)。

李金泽,安徽省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教学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文美学。

猜你喜欢
逻辑概念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逻辑
创新的逻辑
民事推定适用的逻辑及其展开
父母的神逻辑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