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综合档案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思考

2017-03-12 12:47金玲
兰台世界 2017年8期
关键词:档案资料馆藏档案馆

金玲

(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局 银川 750001)

对国家综合档案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思考

金玲

(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局 银川 750001)

国家综合档案馆是永久保管和利用档案的基地,亦是大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干部教育基地。档案展览是档案部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方式,如何发挥馆藏档案资源优势,寻求多方合作支持,举办有深度、有内涵、观赏性强的档案展览,是档案部门思考的重要课题。

档案 展览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国家档案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安全保管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中心,电子文件管理中心。“五位一体”的国家档案馆功能定位,准确、科学地指出了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发展中所需要的档案馆工作目标。按照“五位一体”综合档案馆设计要求,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宁夏档案馆新馆建成了“宁夏档案记忆展”永久固定展厅,近年来,又举办了《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中国共产党人》等几个大型档案流动展览。

一、“宁夏档案记忆展”基本情况介绍

“宁夏档案记忆展”以宁夏历史沿革为轴,以馆藏档案为证,勾勒出了宁夏的变迁和发展轨迹,展现了一幅宁夏千年的文明画卷。展览分为“史海聆潮”“红色历程”“区域自治”“情系宁夏”“走向辉煌”五个部分。“史海聆潮”分为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秦汉唐时期、宋夏时期、元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时期七大模块。因档案馆现存最早的档案是西夏时期的实物档案,纸质档案为元代时期,因此在元代之前的展品均为史料和实物。“红色历程”有整个展览唯一的一个塑造雕像——红军西征时彭德怀将军在宁夏豫旺马背上的雕塑。“区域自治”展现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宁夏的成功实践。“情系宁夏”展现了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对宁夏的关怀以及中央部委、兄弟省区和社会各个方面对宁夏的支持与帮助。“走向辉煌”全景展示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果和巨大变化。展览从第三部分开始,大量应用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照片、文件资料,现代化多媒体影像技术也集中在后三部分,资料量大的内容均在触屏电脑中,供研究者阅读、浏览。“红色历程”“区域自治”“情系宁夏”结尾部分都有一台多媒体触屏电脑。“红色历程”触屏电脑内容主要是红军长征西征到过宁夏的元帅、大将、中将和少将796人的生平简介;“区域自治”触屏电脑主要为1949年之后,宁夏地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副职的情况介绍(正职在展墙上);“情系宁夏”触屏电脑主要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到宁夏视察时的图文档案资料。这几部分的信息量非常大。在第四和第五部分连接的转角,用三台投影仪打出了一个弧形穹幕,三分钟新闻纪录片循环播放,分三个片段,每个一分钟,分别是1949年9月23日,解放军进入银川城、1958年10月25日自治区成立大会和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场面,结尾部分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宁夏馆中展出的展品,即三台投影仪打出的黄河金岸和塞上明珠展品。

二、举办展览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主题的选择。随着近年来公共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的发挥,各地国家综合档案馆的馆藏陈列展的内容、规模不断扩大,展览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轰轰烈烈的开幕式过后,展厅日常参观门可罗雀的现象也随处可见。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展览的选题上来看,存在着过分重视政治性、教育性,而缺少“地域特色”、“档案特色”和“平民特色”的问题。笔者认为,馆藏陈列展的选题非常重要,它是展览获得成功和得到社会公众认可的基础。以宁夏档案馆为例,2012年,宁夏档案馆新馆建成开馆,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将“中国档案珍品展”和“宁夏档案记忆展”同时开展。“中国档案珍品展”的展品是档案馆的镇馆之宝,每一件都是国宝珍品,堪称无价。“宁夏档案记忆展”的各个展品反映了宁夏地区在历史长河中的点滴。这两个展览的举办都是成功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和认可。2013年和2014年,宁夏档案馆分别承办了“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共产党人”和“党的群众路线档案展”两个展览,自治区常委和各级领导干部、区直机关和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单位都组织参观,从其政治意义和教育意义上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但社会公众寥寥无几。这两个展览因主题的选择,使其居于庙堂之高,疏远群居之巷,“平民特色”的草根反映并未凸显。

在确定展览主题时,可以考虑结合重大纪念日、宣传日举办专题展览,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档案馆可结合“建党”“建国”“抗战胜利”“奥运年”“档案馆日”以及科技、环保、文化宣传日,适时举办相关专题展览,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宣传科技文化知识的职能,让观众走进档案馆,给公众提供一个回顾历史、学习知识、举办相关活动的平台,充分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2014年,在钓鱼岛争端对日外交和舆论战中,国家档案局整合各级档案部门资源,在档案局门户网站“网上展厅”上公布了大量原始档案资料,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嚣张气焰。2015年,“网上展厅”开辟了馆藏档案抗战系列,南京大屠杀档案选粹,日本战犯的侵华罪行自述等专栏。举办反映某一地区历史文化特色的专题展览。通过举办这一题材的展览,让本地观众“知家乡、爱家乡”,提高市民观众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自觉地为建设家乡作贡献。2013年,银川市档案馆举办了“幸福银川我的家——百姓衣食住行展”,其中展览的一部分半场景复原20世纪80—90年代普通百姓家庭室内摆设和日常用品,包括国民床单、自行车等,展览通过实物复原勾起了参观者的回忆,使参观者有种亲切感、熟悉感,达到强化集体记忆的效果。利用公众捐赠的档案资料,举办不同主题内容的捐赠展。举办这一类型的展览,宗旨是让捐赠的档案资料“从公众中来,为公众的文化需求服务”,这是吸引公众走进档案馆的方式之一。近几年来,著名画家曾杏绯向宁夏档案馆捐赠寄存了部分画作,2015年年初,宁夏档案馆和自治区文联联合举办了“宁夏书画名家走进档案馆笔会公益活动”,邀请了郑歌平、沈丽萍、郭震乾等14名书画名家到自治区档案馆,初步洽谈了合作意向。这些工作的开展都为今后开展捐赠档案展览奠定基础。

2. 素材的收集。资料是展览的物质基础,没有资料就无所谓展览。举办档案展览特别是举办题材重大、历史跨度长的档案展览,原有的馆藏并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必须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在档案素材的收集方面,档案部门最大的优势是各级档案馆之间的资源共享。特别是各省级档案部门依靠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国家级档案机构,可使档案资源效益最大化、最优化。同时,省市县档案部门资源具有互补性,一些反映历史文化的文献在省际、地市间实现共享。这种纵横连接的立体档案资源网的构建,为各级档案部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充分的软件支撑和巨大的资源优势。

近年来,宁夏档案馆发挥这些资源优势,成功举办了几起大型的档案展览。永久展览“宁夏档案记忆”展筹备期间,宁夏档案馆几批人马分赴中央档案馆、一史馆、二史馆、解放军档案馆等国家级档案部门查找历史档案资料,针对历史上宁夏地区行政区划变更复杂的特点,着重在陕西省档案馆、甘肃省档案馆和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查找了数量较多的档案资料,保证了展览成功举办。2014年6月,宁夏档案馆依托中央档案馆等部门的档案资源,承办了“党的群众路线档案”展,一件件档案真实记录了党的群众路线从萌芽逐渐发展到理论体系的过程。

在举办展览时,虽然各个档案馆提供的档案资料都是最原始的真实记录,很多资料亦很珍贵,每次举办展览,很多档案资料都是首次公开面世,但单靠档案馆自身的力量,往往显得势单力薄,题材都比较单一。在新形势下,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纵横联系,充分利用外界的资源,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力争提高档案展览的质量。宁夏档案馆在对外联系方面已经作出了积极的尝试,和文联、文史等部门的洽谈都为今后各方面资料的进馆做好准备。根据《档案法》规定,省级部门年满20年向同级档案部门移交档案资料.近几年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各省级部门都形成了大量重要的档案资料,而且照片、声像视频等多媒体档案资料形成也较多,因移交时间未到,却无法了解、掌握和使用这一部分档案资源,举办展览时只能根据掌握的些微线索来征集资料,造成了档案资源的浪费,但也是无奈之举。

3. 人员素质。人员素质始终是制约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从历次展陈情况来看,在设计、制作中一般都是邀请外面懂专业、会技术的人员帮助布展。这种做法不但增加开支,而且外请的专业人员并不了解档案的深厚文化内涵,在制作过程中,不能将档案文化与布展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而造成档案教育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讲解员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和讲解技巧的问题普遍存在。宁夏档案馆现存档案十几万卷,熟悉馆藏是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但是实际工作中,出于档案安全的考虑,接触档案库房的人仅仅是保管部门的几人,加之馆藏数量太大,培养一个熟悉馆藏的人需要几年时间。但在办展和档案资源开发方面,熟悉馆藏是远远不够的,档案部门现在急缺既熟悉馆藏又具备较高水平,懂历史、时政、法律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按照档案整理规则,在专家学者眼中,珍贵的档案资料并不会单独成册,都是湮没在数十万卷的档案资料中。以宁夏档案记忆展为例,在素材的收集处理中,必须要熟悉宁夏地区的历史、党史、各项政策等,同时还要熟悉自己的家底,才能在数以万计的档案资料中寻找到哪些全宗哪些案卷有可能有所需要的资料。不论是成为熟悉馆藏内容、档案整理规则的人才,还是史学方面的人才,都需要下大力气,复合人才的培养亦是难上加难。同时,对外宣讲方面的讲解员素质也很重要,宁夏档案记忆展展陈内容涵盖门类较多,涉及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农业、工业等各个方面,要求讲解员对这些方面都要涉猎。因为经费的制约,宁夏档案馆的讲解员都是从内部抽调出来的,平时在各自工作岗位,需要讲解时承担讲解任务,在仪容、讲解技巧、应急处理等方面,比专业讲解员逊色很多,但因为是本部门的人承担讲解任务,在涉及很多档案专业和馆藏方面的提问时,远胜于专业讲解员。在展出期间,也曾无法回答参观者提出的较专业问题。因此,在举办展览时,人才很关键,培养复合型人才也是当前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4. 展出形式。在档案展览的展出形式上,要更贴合公众的审美需求。各级档案部门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展览时,传统档案展陈方式占主导地位。在展陈方式上,主要以照片和纸质文本展陈为主,半场景式展陈、实物展陈以及3D影像等多媒体技术、蜡像等模拟手段和方式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各级档案部门所藏档案以反映政府职能的“红头文件”为主,其他载体和形式的档案较少,在多媒体档案素材选择上捉襟见肘。因此,要举办高质量的展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手段,利用“声、光、电”等技术措施,采用除档案原件、图片以外的“实物、模型、情景复原、触摸屏、音视频设备”等不同手法,提高展览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宁夏档案记忆展后半部分,有三个触摸屏、五台投影设备,前来参观的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对这些现代化媒体的展陈更感兴趣,驻足时间最长。但这些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对展厅空间和经费的要求都很高,而经费制约一直是档案部门的硬伤。

在展览内容中加入互动元素。通常来说,人们会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印象深刻。因此针对普通公众,展览在形式设计时应考虑加入由观众参与的互动和体验项目。这种体验可以调动多重感官,让人获得心灵的慰藉和情感上的释放。在“宁夏档案记忆展”的宁夏解放板块中,采取了滚筒设计,参观者可以转动滚筒阅读内容。在宁夏地区风俗、景区的介绍中,采用了弧形触摸屏,这些都是青少年参观时动手最多最感兴趣的地方。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动态展示、多媒体展示、交互展示已经越来越多地取代过去平面展品为主的展示方式,展品本身有时仅仅成为动态展示空间中的一个局部或一个瞬间,参观者互动交流的比重明显增多,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参观者情感需求被越来越多地重视,此时技术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计算机、数码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互动将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展览的各个方面。

5. 宣传力。展览的策划、筹办、开幕、宣传、接待等工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提高展览的社会知名度,使其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就要对展览进行整体规划。如宣传工作,就包括展览前期预热宣传、展览开幕式当天的媒体宣传、展览期间的跟踪宣传和展览结束后的效果宣传。

三、值得商榷探讨的问题

1. 某些有争议信息的处理。在举办的各类档案展览中,我们回顾着历史上宁夏地区的繁荣,自治区五十大庆、中阿博览会、文明城市宜居城市的创建,在面对这些“盛世中国”的标志时,档案部门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提前谋划、周密组织、迅速行动,确保了记录、反映、见证这些重大活动的档案及时、完整地入馆收藏,为以后的档案利用提供保障。档案部门承担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职责,面对所有部门都在避开某些有争议的资料时,档案部门是否能够避开?在宁夏档案记忆展中,关于十年“文革”的处理仅仅是不到一平方米关于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报道和几张照片。面对这一类有争议的信息时,我们如何抉择?如何处理?这都是在今后档案展览中值得商榷的问题。

2. 素材的偏向选择。档案部门在筹备展览过程中,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的馆藏资源,但因为档案部门工作性质的原因,馆藏资源障碍是举办展览的一个制约因素。目前,各级国家档案馆虽然说是“综合性档案馆”,但其在馆藏资源的“综合性”上却存在着名不副实的问题,其馆藏基本上都是机关、团体和部分具有典型意义的企事业单位的文书档案。虽说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在馆藏结构上已经有所好转,但公务档案一统天下的局面仍未能得到根本转变。因此,在筹备展览过程中我们的素材选择很重要。如宁夏档案馆承担的“党的群众路线档案展”,它的内容是从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到当下的群众路线教育,通过大量的珍贵档案资料反映了群众路线的萌芽、发展到自成理论体系,很多档案都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档案资料,有一半都是首次公开面世的,里面的很多原始档案在我党的历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但展出的内容中很少涉及普通公众。公众对展览的审美水平越来越高,但档案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必须突出政治性、教育性,是一味地迎合公众越来越平民的审美口味,还是继续保持反映国家意志、重大决策过程和依据,在素材选择的偏向更倾向于哪一面,如何平衡,这都是档案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3. 资源共享问题。随着档案馆迈向公共档案馆的脚步加快,档案资源共享不断地向前推进。目前,各级档案馆之间都能达到很好的合作意向和资源共享,尤其是为了保障档案的实体安全,国家档案局要求省级档案部门之间须在远距离同级档案部门之间进行异地数据备份,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具有优势。宁夏档案记忆展开展后,筹备展览的其他单位参观后,对很多珍贵的档案都很感兴趣,希望可以提供给他们进行展览。档案部门考虑到档案的安全及档案部门拥有档案的唯一性,一般不会大量地提供珍贵档案资料,但也会提供一些珍贵的档案资料。档案部门作为一个事业单位,经费的制约一直存在,珍贵档案的征集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保存自身利益也无可厚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单位都对自己掌握的档案资料比较重视,2008—2010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将中央领导的题字题词都移交同级档案馆进行集中统一保管,各单位不得自行拥有并使用,档案馆根据掌握的征集线索,到各单位进行征集,推诿拒绝移交的占很大一部分。在征集前几年的中阿经贸论坛和博览会的视频及照片档案资料时,和各新闻媒体联系移交,最终都没有完成向档案部门移交的任务。在这种各自为政的情况下,要做到资源共享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档案部门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主要方式还是举办高质量的档案展览,经过艰难探索和不懈努力实践,宁夏档案馆已初步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建设道路,但依然是“单兵作战”,教育效果有限,尤其是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方面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探讨解决,为进一步推进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档案部门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勇于开拓。

[1]吴兰,宋鑫娜.试论展览工作公共服务的重要性和实现途径[J].北京档案,2014(02).

[2]盛世中国的记忆[J].档案学通讯,2011(01).

[3]宁夏档案记忆展讲解词.

Thought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Base in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Archives

Jin Ling
(Ningxia Archives Bureau,Yinchuan 750001,China)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Archives is the base for the permanent pre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rchives,and also the patriotism education base for students as well as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Archival exhibition is the main way to carry out patriotic education by archives department,so how to play the advantages of archives collection resources,seek cooperation support,hold in-depth,connotative,fascinating archives exhibition is an important topic for archives department to think about.

archives;exhibition;patriotism education base

G279.2

A

2016-09-28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08.06

金玲,馆员,大学本科。

猜你喜欢
档案资料馆藏档案馆
馆藏
展览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探讨
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现状及信息化管理创新的思路探讨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地质档案资料的保密工作探析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when与while档案馆
建筑工程档案资料有效管理措施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