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竹韵

2017-03-12 15:17
领导月读 2017年10期
关键词:凤尾竹竹韵浓烟

彭 匈

漓江竹韵

彭 匈

漓江两岸,秀竹如烟。

我曾经沿多瑙河、莱茵河、塞纳河还有尼罗河有过不短的行程。那些地方都很美,但却不曾见有竹子。

竹子,是大自然赐予漓江的物华天宝。这富有灵气的东西,只要你一睁开眼睛,就能看到她婀娜的身姿。

那一年,我见到过一个小伙子,他蹲在一丛竹子旁边,足足看了一个小时。我甚以为怪,问其故,小伙子回过神来,有些不好意思,他说他来自吉林长白山下,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从地上长出来的活生生的竹子。原来这样。这正应了那句“少见多怪”的俗话。漓江的竹子,这么多,这么浓,这么绿,这么美,令来自北疆雪国的人惊叹莫名,这自是情理之中的事,而许多见过世面的大师级人物,也会抚掌颔首,感慨良多呢。那年我陪八十初度的刘白羽游漓江,一江的绿竹深深地感动了老人,回京后他给我寄来一篇美文,其中有这样的段落:

船随弯转,江面辽阔,忽然间,我发现整个漓江都震颤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是两岸密密扎扎、高耸云天的大竹林在风中飞舞。我一生从来没有看见这样多这样大的竹林,而且是凤尾竹。在高大坚实的竹竿之上,那些细软如丝的竹梢,无风时也会微微颤动,现在狂风吹处,自然就像凤尾一样飘摇飞翔起来,于是竹林变成一片绿色的浓烟,这簌簌浓烟投入江面,江水又把自己那天生碧绿染透浓烟,因而整个大自然,众多形态,万千姿容,便把整个漓江闹活了。

漓江的凤尾竹在散文大师的笔下,真是栩栩如生了。

人们说,漓江殷勤好客,漓江彬彬有礼。面对远渡重洋到此一游的四海宾客,那一丛丛凤尾竹,垂首拱立,恰如一排排迎送嘉宾的仪仗。轻风荡过,万头攒动,微笑点头。“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细听时,仿佛闻见絮语轻柔,声情并茂。

漓江的竹林又是浪漫的。林深不见人,但闻踏歌声。男声起头:“一朵好花白连连,好花开在水中间;哥拿竹篙撩一把,可惜篙短难拢边。”女声应答:“不是篙短是心短,若是篙短还有船;想撩鲜花不下水,隔岸看花也枉然。”传情对答,常可通宵达旦。情歌的许多内容都以竹子作比喻,生动得直让人叫绝。比如,“妹你生得白条条,好比剥壳嫩笋苗”“路边竹子绿阴阴,风吹竹叶动哥心”“哥是竹壳妹是笋,节节望哥包到头”,等等。当然,最精彩的要数《刘三姐》中刘三姐启发阿牛哥胆子要大一点的那一段:“竹子当收你不收,笋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忧愁。”显然,诗意盎然的竹子,极大地启迪了处于热恋中的人们的灵感。

浓密的竹丛,还是两岸村落的天然屏障。那天我们下船登岸,沿一条斜坡小径,穿过密密实实的竹丛,眼前一下子豁然开朗,秦砖汉瓦,犬吠鸡鸣,一座六七百人口的渔村有如画图徐徐展开。一时间,我们似有身临陶渊明先生笔下世外桃源的感觉,然而穿过几条青石铺路的小巷,我们又不得不惊讶于渔村的人杰地灵。清末民初,村中出过三位县令一级的人物,现今在外面工作、读书的仍有好几百人。更令人感慨不已的是,小小渔村竟与两位大总统有过不浅的缘分。一九二一年十一月,时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经过此地,在这隐掩于竹林中的渔村小憩,关注过这里的民生。七十六年后的一九九八年七月二日,美国总统克林顿携夫人希拉里、女儿切尔西穿过那摇曳的凤尾竹丛,兴致勃勃作客小渔村。如今,这个貌似与世隔绝的小渔村,已成为漓江岸上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海内外宾客慕其大名,纷至沓来。

倘若有空闲在渔村小住一宿,你还会看到,这儿的人们,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戴的是竹帽,提的是竹篮,围的是竹篱,挂的是竹帘,挑的是竹箩,背的是竹篓,打鱼划的是竹排,撑船用的是竹篙,姑娘们绣花用竹绷,妇女们扫地用竹帚,汉子们抬大猪用竹杠,青年们搞娱乐用竹制乐器,连老头子们坐在竹荫下乘凉,也一个个从腰间摸出个精巧的竹篼烟袋……人们还会如数家珍地向您介绍:竹筒煮的饭最香,竹篾编的席最凉,刺竹做的扁担最松肩,紫竹做的笛子最清亮。如果是春天到这儿,在竹坡上搁一张床,一觉醒来,您会发现您竟睡在“空中楼阁”之上──七八根竹笋顶着床铺往上猛蹿,这神来之力会把您惊得目瞪口呆……

《易经·系辞》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漓江秀竹,亦道亦器,尽善尽美,让人赏心悦目,令人醺然陶醉。

(摘自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彭匈随笔 会心一笑》)

猜你喜欢
凤尾竹竹韵浓烟
我就是凤尾竹
“竹韵提梁”的造型艺术和文化内涵
凤尾竹栽培技术及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我爱凤尾竹
竹韵自在祥瑞赋,自然风物显风华——紫砂壶“祥竹”创作谈
Outpatient telephonic transitional care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 improves survival in cirrhotic patients
转过心里的那道弯
浓烟瀑布
那一夜
路虎揽胜车左侧排气管冒浓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