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农园开发探讨

2017-03-13 15:09张绍琛邵丽兰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产品开发农业生产

张绍琛 邵丽兰

[提要] 近年来,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以旅游体验为导向的农旅结合的旅游模式深受游客青睐。本文以教育旅游中的教育农园开发模式创新为视角,将教育农园的开发模式与农业生产过程相结合,丰富教育农园的业态模式,让游客在园区的游览过程中了解农业生产在时空中的变化过程,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突破传统“山水文化”旅游资源观对教育农园产品开发的锁定效应。

关键词:教育农园;农业生产;产品开发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15日

一、教育农园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园产品类型单一、缺少特色。从我国教育农园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以“教育农园”单独为主题的农业园形式还很少在各省市出现。而现有的教育农园类型也是主要强调观光学习而非体验参与式教育,使得青少年对农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

(二)教育农园开发与课堂教学脱节。素质教育的改革大潮在国内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推广开来,它强调从德、智、体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对个体能力的多元培养,逐渐摒弃完全从分数观来评价学生。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相继组织各类形式的“社会大课堂”、“第二课堂”及“校外教育”等,教育农园成为“校外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我国教育农园中的旅游产品很少与中小学生课本中的知识相结合,教育农园中的旅游产品与实际的课堂教学内容相脱节。

二、基于农业生产过程开发教育农园的意义

(一)深化课堂教学,普及农业常识。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开展,要求学生在注重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走出教室,在生活实践中提升自身对社会的认知。教育农园是观光农园发展到一定时期出现的新类型,其主要以青少年学生为服务对象,为学生们提供农业认知、体验,了解农业和农村文化,是最有效的农业与自然的生态教学户外教室,以此实现教育农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结合。

(二)展现农耕文化,撷取传统精华。城市化的扩张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使越来越多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远离农业生产,同样也渐渐远离了诞生于农耕社会中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精神品质,造成了社会精神的空虚和文化的隔阂。基于农业生产过程的教育农园开发模式,在展示农业生产过程的基础上,同时注重对诞生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优秀文化的展示和体验,使游客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感受传统农耕文明的魅力,以此实现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效应。

(三)丰富教育农园发展类型,拓展旅游业态。随着国人对青少年教育及农业文化认知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教育农园必将快速发展。由此产生了对教育农园需求的急剧增加,但尚未形成规模且模式类型单一、缺乏特色,而将“农业生产过程”模式引入到教育农园的开发过程当中,对丰富教育农园发展类型、提升教育农园“寓教于樂”功能、加深游客对农业文化的认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构建各类农业生产过程的教育旅游开发模式

农业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它是空间形态变化最为明显的一个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且各有其形成的历史过程。本文从农业生产过程的时空差异性出发,通过将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农业生产活动在特定区域内进行集中展示,并融入各地农耕、民俗文化形成寓教于乐的旅游产品,从而实现农旅融合及教育功能的提升。

(一)农作物生长过程类型。它是指将某种或几种农作物从生根发芽到长大成熟的生长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特定区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完整地呈现出来,让游客可以形象直观地对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一目了然。此外,对此种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分布范围等情况要进行介绍解说。具体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实物展示。利用温室栽培技术模拟不同季节的气候状况,从春季农作物播种到发芽,到夏季逐渐成长,再到秋季农作物成熟的生产过程连续地展示出来,并将每一过程农作物需要的水分、温度、养分等生长条件、习性等通过文字介绍或讲解的形式表现出来。

2、舞台情景展示。通过演员在舞台上扮演农作物不同季节生长的样子,同时加入人物、故事元素,形成几台关于农作物成长过程的舞台剧,也可让游客加入其中,体验在表演中学习知识的乐趣。

农作物生长过程主要适合小学生进行参观体验,浙江省小学科学课程中有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学习,小学生可以通过来到教育农园参观体验真实形象的农作物生长过程,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

(二)农业生产技术变迁过程类型。它是指将从古到今农业生产技术变迁的过程集中地展示出来,可通过情景表演的方式将不同历史时期的耕作技术及农耕文化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农业生产技术的变迁主要经过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三个阶段,在农园内设置三个区域分别对三个农业时期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进行情景再现,安排演员还原当时劳动人民耕作的方式和状态。增加体验环节,重点在于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真实地去体验和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的农耕活动。农业生产技术变迁过程的展示适合中学生进行参观体验,可以把中学地理、历史课本中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农园微缩实景展示的形式表现出来,打造学生学习的第二堂课。

(三)农业生产水平空间布局类型。我国农业生产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按照我国农业自然区划标准将我国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过程在特定区域内进行集中展示,并融入各地独具特色的农耕、民俗文化活动。

1、布置农业生产区域模型。教育农园的建立是基于一定规模的农田面积和相关农事活动之上,因此农业生产活动是其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我国的农业生产区可划分为“东北区”、“长江中下游区”、“黄土高原区”、“黄淮海区”等若干区域,而每个区域又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特点,教育农园的农业生产区域模型即是在农园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模仿中国农业区域生产特点和空间分布,从事相关的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让游客在同一空间里体验或参观我国不同农业区域的农业生产状况。

2、规划农业生产区域解说系统。教育农园的农业生产区域解说系统,旨在使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农业区域农事活动及农耕文化。解说系统内容丰富,可以通过展馆展览、舞台表演、民俗活动、农活体验和科普解说等形式为游客展示不同区域的农业特色,同时也增加了教育农园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四)农业垂直分布过程类型。各种自然资源随着不同的海拔高度呈垂直式立体分布,丘陵、山地自上而下农、林、牧、副业生产层次分明,农业生产项目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丘陵、山地将农业生产垂直分布过程直观地展示出来,让游客能够了解认识到农业垂直分布过程的发展脉络。

垂直农业在教育农园的展示要依托园内高低起伏的地形,形成以教育旅游为主,兼顾农业生产和体验活动的立体式农业。(图1)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晓燕,田菲.生态旅游农业发展前景广阔[J].特别观察,2011.

[2]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2.

[3]张海.教育农园的发展与规划设计研究——以安徽耘泰新乡村综合体“教育农园”为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

[4]丁家强,王树进.关于开发教育农园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3.

猜你喜欢
产品开发农业生产
基于怀旧视角的古镇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高支高密织物的品种及其生产技术
浅析信息化在农业管理中的作用
新疆小麦滴灌技术的应用与存在问题
论述中小型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成本控制问题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