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坚诗学思想与诗歌创作初探

2017-03-13 01:03吴昌林唐季冲
关键词:岭南诗歌

吴昌林,唐季冲

【文学研究】

吕坚诗学思想与诗歌创作初探

吴昌林,唐季冲

(华东交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南昌 330013)

清三百年,诗学流派纷呈,有浙派、临桂派、常州派等,各有特色。唐、宋、元、明等每个朝代都拥有自己的文体,清人在全面继承前代传统的同时,对所有的文体进行了融合贯通,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及创造性改变。诗人吕坚关注个体生存,关注个人性情,诗歌贴近生活,在他作品中有对女性的尊重同情,对岭南民情风俗的记载,也有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抒发。从吕坚的具体作品入手,对他诗歌的诗学思想、创作内容和创作特点进行归纳与分析,进而指出吕坚在诗歌创作上拥有自己的风格,不是一味继承文化传统,区别于当时其他诗人。

吕坚;诗学;创作风格

引 言

吕坚 (1742—1813) 是“ 岭南四家” 之一,字介卿,号石帆,番禺人,著有《迟栅集》 六卷。他是清初“岭南大三家”、清中叶“岭南四家”中最为落魄的一个,其个性傲岸寡合,常以作诗调节自我心绪,故郁勃悲怆之情时见于诗作中。在《增袁子诗》 中提到:“丈夫文艺非所先,贫贱得此开心颜”[1],以此句来形容吕坚的生活态度最合适不过。以吕坚为代表的清代诗人独树一帜,他们并不是一味地学习前面朝代的诗歌,也不局限在对某一作家的模仿,而是将古代文化传统融会贯通,根据时代需要和作者的个性,对前人传承并做整体性的改造。除了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更多的是有益于今世和未来。

一、吕坚的诗学思想

乾嘉时期是创作的多元时期,各种流派竞相辉映,诗潮如涌。但是,潮流之外还有不受挟裹的诗人存在。当时以翁方纲的肌理派和沈德潜的格调派两大诗派为典型代表,整个诗坛风潮迭起,而吕坚身处僻乡,不仅没有受到他们的熏染,反而为自己保留一块纯净之地。吕坚生活清贫,常年奔波在外,体验了人世的艰辛,但是在他的诗集中,吕坚真诚地抒写自我情怀,始终保持着平民心态。吕坚没有功名心,既不埋没于八股文和理学的陈腐学术派别中,也没有借学问来抬高自己的身价,他将生活与创作连成一片,受封建礼教约束较少。吕坚当时生活在商业化程度较高的广东,照理说他应该受市民意识影响颇深,但是他的观念独立不迁,个性较强,自成一家。这些是吕坚区别于其他诗人之处,往往又成为当时许多中原诗人推崇吕坚的原因。

(一)个性色彩突出

乾嘉时期,社会已进入稳定的发展阶段,国家实力已经超出以前许多。一个时代的经济往往会影响同时期文学创作,当时在诗歌创作上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比如在清中叶诗坛上分为了传统诗歌领域和新兴的创作诗潮两大派。前者守旧,诗人既遵循内在规律也传承前代文人创作模式;而后者属于创新,追求新的审美理想,试图突破既定的诗歌模式。然而吕坚仕途坎坷,生活潦倒贫穷,所以他对所谓的盛世既没有好感,也不认同。在诗歌创作风格上,吕坚醉心于抒写一己性情,倾诉个人悲欢,其个性色彩突出,区别于当时其他诗人。

岭南地区在乾嘉时期涌现出一批作家,嘉庆时期刘彬华编有《岭南群雅》 一书,收入了当地七十二名作家的作品。从总体上看,这些作家在学习前人创作风格的基础上又拥有自己的风格,不是一味继承文化传统。尽管有些诗人不根据本人情况而盲目跟风,而吕坚不随大流,他对一些在创作上刻意求新求异的作家和一味模仿前辈又不求自立的诗人不以为然。吕坚在《榕诧诗选序》中指出:“作诗当尽置古人之诗而求我是处。”[2]吕坚认为学诗应该以学问为根基,不能简单地模仿前人,在学习前人诗歌创作基础上,知晓前人创作的长处与不足,吸取经验教训,另辟蹊径,写出自己的特色。另外,吕坚博采众长,能集众家之长,向汉魏、六朝、唐朝学习,在《舟中怀表小山》 中指明:“文章颇亦摹两汉,六朝规步方三唐。纵横湖海十余载,读君文集能苍老。既于陶阮得佳趣,晚际温李初王杨。”[3]吕坚认为学习前人应当有所新变,不是一味模仿。

(二)诗歌贴近生活

清中叶诗人关注个体生存,关注个人性情,诗歌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清中期诗歌的创作没有停留在歌颂时代、美化时代的浅显层面上,而是进一步向生活的深处挖掘,揭露出时代的生活本质,表达新兴的审美理想。这一时期的作家更多考虑的已不仅是一味继承前人写作规范、回归古典,而是要彰显自我,确立有别于前朝的艺术风貌。在清中叶以后,人们的观念有所改变,他们不再满足于以前复古的写作方式,而是坚持突显个性。后人评价吕坚的诗歌“其作诗,刻意轧新响,当其跨阔步,用词也颇倜傥”,认为他在创作上刻意求新,力求独树一帜,不屑依傍门户。

吕坚诗集佳作如林,有一些被人盛赞的作品,并非在艺术上有创新之处,而是在于吕坚坚持创作以真情感人。所以吕坚在诗歌创作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应该是他的性情和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的结果。吕坚认为诗歌创作是根植于天地万物之间,触物生情,有感而发,在《榕诧诗选序》中提到:“混治乱兴治兹而守其常”。在创作风格上,吕坚认为可取豪迈与婉约两种风格,语言运用注重工整对仗,如在《刘扶山集古梅花诗说》中提出:“贵乎对工、调协、意切格固而神流”[4]的想法,说明吕坚认为诗歌创作应该音韵和谐,情真意切,文章真气足千古。

(三)作文以传后世

洪亮吉在《论诗绝句》 中提到“尚有昔贤雄直气,岭南犹似胜江南”[5],引起人们对岭南诗人的认识。清代是广东诗歌创作的高峰期,清初有以屈大均、陈恭尹和梁佩兰为代表的“岭南三大家”,到康熙五十九年惠士奇任广东学政,三年间扶持风雅,出现了“惠门七子”;再到雍正八年,出现了以罗天尺、苏珥立为代表的“南香诗社”。自康熙以来,由于广东与内地间的交流频繁,文风诗风的交汇也越发增多,在这一段历史时期广东诗歌受内地的影响颇深。另外由于岭南士子赴京进入国子监之类的机构,自然而然地与科举文化相联系。比如在乾隆二十九年,翁方纲连任广东两期学政,在他推荐下,考中科举的弟子也逐渐增多,其影响超出岭南范围,这就迎来岭南诗歌创作的第二个高潮。王昶在《湖海诗传》中提到:“岭南自三家后,风雅寥寥,比来余所知者:张锦芳、冯户部、潘舍人有为、赵大令等,简民为之冠。”[6]

吕坚传世文集有25篇,其中涉及诗学思想的有4篇,大多是谈论诗学创作,比如《辛卯春,初过程白门蔡围榷上》 《夜宿南河,有客论拙稿》等诗作,这些诗阐发了他对诗歌功能的认识与创作主张。吕坚认为活着的时候所处的境遇由不得自己,但身后的声名却可以自己掌握。如何身后留名,他在《师竹轩诗序》 中认为“名之可久者,必有籍于才。”只要一个人的才华充分发挥,必然会涌现大量的不朽之作,那样就可以传世,为后人所知。

二、吕坚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清代的人们对待诗歌的态度真诚,他们创作出大量的诗歌作品,将此作为自己抒写生活感受,确定自我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袁枚曾说:“诗,性情也,性情得而形骸可忘。”清人几乎一刻也没有离开过诗,将作诗作为陶冶性情的大事,用他们的话讲,即“以诗为性命”,吕坚关注个体生存,关注个人性情,诗歌贴近生活,在他作品中有对女性的尊重同情,对岭南民情风俗的记载,也有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抒发。

(一)对女性的尊重与同情

吕坚所著 《迟删集》 有31首描写女性的诗歌,所描写的对象包含了他的同胞姐妹以及一些女性长辈,还有历史上的女性。在诗歌描写女性所取角度上,吕坚与其他诗人有所不同,其他诗人描写女性喜欢以女性的身份来写作,模拟女性的口吻来抒写女性行为与心理,而吕坚则站在女性的立场上,表达对女性才华的肯定,赞美女性的高尚品德,体现了他对女性的不幸致以深切的同情,实际上也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怀。

吕坚在一些诗歌中对女性形象的细致描写,可以看出他对女性的不幸遭遇的同情与理解,比如在《重忧诗序》 中描写到:“女子无智、愚、贤、不肖,皆欲得贤夫而事之。限于义,不能如孟光外黄人女自择,以此而赍恨淹没者,天下何可胜数。”[7]正是对女性的同情,吕坚喜欢为女性作传,肯定女性的勤劳,如在《重忧诗》 中:“女子勤纺绩,夙夜携倾筐。纤纤出素手,执木可伐远扬。”另一方面,吕坚的妇女观也是先进的,超越了同一时期许多诗人,他在《重忧诗》 提到:“然一节之长,君子取之,不无所补于世。”

1.对自己身边女性的描写

吕坚的女儿藐姑乖巧伶俐,吕坚对她疼爱有加,在《客宁阳寄藐姑》 中,吕坚写道:“爱女甚于男,念汝他年嫁。昔昔绕膝前,才说半生话。何况远别离,不见数钱姹。乃翁无一钱,出门索高价。美馔每当筳,两箸咽难下。常思耕砚田,忧我少闲暇。暇即缺朝飧,汝言不食罢。深宵侍作文,衣单寒不怕。成章慨投笔,汝走裂裙衩。诸妃陈炒豆,汝早侧壶霸。今在海之涯,犹是文章伯。才气良足矜,心思偶无罅。桑榆身所托,儿女作闲架。生年即满百,相守亦云乍。”[8]字里行间透漏出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浓厚爱意。这也因为吕坚常年在外,难以操劳儿女的婚事,他鼓励儿女自己去寻找心上人。另外,女儿在出嫁前,父亲可以随着她的性格宠爱她,但是身为人妇之后,一切要靠自己把握,由不得父亲。从中可以看出吕坚对女儿的疼爱。

而吕坚的妹妹蕴娘,是一个悲剧人物。蕴娘甘于清贫,不愿涂脂抹粉招揽客人,最后以死证明自己的清白。吕坚在《重忧诗》 中写道:“父母会良媒,乃得贫贱子。贫贱亦何伤,何为乃如此。如此尚可言,金玉满堂前。金玉岂不贵,人生希孔颜。小姑涂粉泽,大嫂饰金钿。人命如朝霜,朝霜何易唏。妾身贵清白,宁肯随污泥。胸决父母,生女何如土。委弃大道旁,何曾回顾汝。娘乎娘不知,儿死亦何辞。”[9]吕坚对妹妹蕴娘不幸的婚姻,予以深切的同情和愤慨。

2.对历史传说中女性的描写

吕坚曾对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女性进行了点评,如西施、虞美人、卓文君、赵飞燕,等等。例如吕坚在《王昭君蔡文姬》 中谈道:“第四弦应辨琵琶,销魂十八拍胡笳。清丹点笔留青草,洁白传书补白华。姹女人犹依风阙,娇儿送不踰龙沙。惊才艳艳遥相望,望玉门关一道斜。”描写了王昭君和蔡文姬;还在《虞美人绿珠》 写道:“听然一剑楚军声,懊恼歌栖玉拒掌。百王非珍珠宜致死,五年金革漫聊生。乌江霸业余芳草,梓泽豪华栓落英。家国讵缘红粉误,奢残犹惜负卿卿。”[10]吕坚对历史上的女性人物予以了肯定,一扫以往对她们的否定,体现了吕坚主张女性要有个性有主见,敢于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的女性观。

(二) 对家乡风土人情的记载

吕坚的诗歌内容有对女性的尊重同情、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抒发,也有对岭南民情风俗的记载,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落魄文人真切的内心世界。

吕坚的不少诗作描写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涉及了岭南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当地戏曲文化和生产方式,体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

1.岭南古老的生产方式及剧种

岭南在清中叶时期,生产方式落后,刀耕火种这样的生产方式在个别地方还存在。吕坚对此表示反对,认为这样的生产方式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他在《山烧》 中描写了当地原始的生产方式:“日落见火光,山族号不闻。但惜烟草堆,下有贫家坟。高焰识长莽,汝职蹲狼豺。万事不两全,智士中心乘。石罅悬天灯,流星走相逐。济物非我权,聊用警心目。旋风折山背,长虹倚天断。疑有山中人,刺手挽云汉。晨兴万籁寂,松梢乃存性。二月赵春雷,次族不可竞。”

另外,吕坚对地方戏曲也表现出很大兴趣,他在诗集中介绍了岭南当地戏曲的风格与唱法:“春寒最怕水弦促,明月入怀君自知。剪靛花梢叠处迟,新铺羞蕊误青词。”小唱名又曰剪柳花,前腔三折,句尾以一字引申,整体格调清劲又更迭靡曼。

2.岭南的渔业文化

对于岭南的水上风情,吕坚也有记载,在《韩江杂咏十首》 中描述了潮州的水上风情:“沿堤十里采江蓠,叶叶兰桡向晚移。记取玉溪红豆句,六帆花底数相思。”在诗中,诗人记载了所见沿江十里都是在采摘江蓠的人们,他们从早到晚辛勤劳作,不仅收获了江蓠,也收获了爱情。吕坚对渔夫也有所描写,一般在外地驾船的几乎全部是男人,而在岭南,渔娘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线。她们驾着船只,出没于江海之上,与男人一样撑起岭南的水运事业。他在《江行漫兴四首》中写道:“黑白帕头挑水娘,赍音官话笑迎将。看渠真有情如水,火急送郎归故乡。”[11]

另一方面,珠江三角洲河网密布,水中处处是沙洲,广东人在沙洲上开辟稻田,在岸上种田,下水即可捕鱼,自然条件十分便利。在吕坚的《沙洲即事》 中曾记载:“两岸夹田船贴沙,隔江烟树隐农家。掬来水暖宜捞榖,怪底春寒不养花。野性入洲娱雁鹜,诗名到处长鱼虾。暮年不作相如渴,呼取姜盐一点茶。”明清时期,岭南江海滩涂大量开发为稻田,吕坚在《五日拿舟归南村漫兴》 中记载:“水榖半黄山稻青,青黄接雨减潮腥。花田莫恨涨痕缩,歌艇河南穿素馨。”描写了涨水时,船穿行于稻田中,潮落时,船只又好像在泥土上滑行的情况。

3.对自身窘境的描写

吕坚在《迟删集》 中写道:“性兀岸自异,少所许可。豪于饮,高谈雄辩,四座皆惊。家贫甚,然胸次落落,无所介,虽箪瓢屡空,笑傲自若也。”身为“岭南四家”中年寿最长的一位,也许和吕坚以写诗为生活,和他宽广的心胸有关。吕坚在《赠袁子诗》 曾说:“丈夫文艺非所先,贫贱得此开心颜。”可见其生平对创作诗歌的重视。

岭南四家中,吕坚是最为落魄的一个诗人。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要想建功立业,必须通过科举考试谋求功名,而吕坚屡次求取功名无望,于是在《青衫》 诗中记载:“青衫惭起舞,重手一苍然。”毕竟现实是残酷的,经历了这么多残酷的现实,吕坚深知自己的豪情不能为当局者受用。

科举考试的失败后,吕坚四处游学,生活困难一波接一波,比如吕坚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在《西游至羚羊峡口遇罗万钟索诗》 写道:“生平矜义侠,所遇辄不偶。随俗逐科名,西游更夺走。两隅失不收,但与人分手。丧男复嫁女,老妇悔予搂。西河百结衣,改为牝求牡。”面对重重困境,吕坚依然保持了文人的骨气,这和他自己的个性有关,在《诸穷鬼赠许大波》 谈到:“性如懒残耻拜蹋,颇能念淡去酱齑。”入世不成,出世也是一条道路,那便“蕉萃思故山,何如早遁避。”吕坚把理想寄托现实无望,便把理想转注在诗歌创作上,其一生傲骨令人佩服。

三、吕坚诗歌的创作特

坚持自我、抒发性情并卓立诗群的“岭南四家”之一的吕坚淡于进取,酷爱四处游学,在他笔下的山水往往是自我性情的外化。吕坚曾言:“清宵悠悠,扶我鸣琴。孰听其曲,自惜其心。”这句话道出了诗人创作初衷,也从侧面表现出吕坚是一位自写性情的作家,其诗磊磊落落,由真性情而出。在后期诗坛上,性灵派诗人袁枚和吕坚一样推崇抒写自我性情,“其声韵,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之外”,一个人有性情,自然会去寻求相应的格律来表达,哪怕不合前人的规范也没关系。反过来说,一个没有性情的人即使懂得格律,诗歌再好,对他来说也是废物一堆。吕坚面对生活的不如意,科举屡试不中,借诗歌来排遣抑郁,宣泄情感,他认为:“萃天地万物之心以立言,诗之谓也。本天地万物之理以为节,删之谓色,二者不必合百世之遇,由旦暮也。”吕坚坚持以情写诗,借以言志,其诗歌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磊落抑塞之气

吕坚才高志达,却一生郁郁不得志。“岭南四家”中除了吕坚以外的其余三家皆会吟诗作赋、书法和绘画,而吕坚既不擅长书法也不擅长绘画。但是吕坚文武双全,除诗之外兼通文,这是其他三家所不及。吕坚希望建功立业,将自己比作廉颇,在《谢守戎西衙感事四首》 中提到:“久欲投班笔,先谁着祖鞭。浊泥思版筑,当得柳屯田。”但是生活方面潦倒不堪,曾经为了谋生当过私塾先生,在《风雨币旬》中有记载:“嗟予季行役,晨夕渎童蒙。下帷责弦诵,判袂怀角弓。”这样的生活与吕坚设想和好友畅谈兵事、闻鸡起舞的生活有许多差距,但即使是身处困境,吕坚依然不向生活妥协,坚强的生活。

吕坚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不及“岭南四家”其余三个人,他不同于黎简心甘情愿只做一名盛世隐士,也不同于黄丹书和张锦芳的年少有名。吕坚面对生活的潦倒,他选择创作来调节抑郁之情,借助文学获得声名。吕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诗歌创作中,在《花石》中说:“文章拖千古,筋力匪所竞。”这奠定了他在岭南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起到了岭南文化承上启下的作用。吕坚诗歌充满了愁苦,从中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气息。“商声”,引申为秋声,秋天常与肃杀之气相联系,在多愁善感的文人眼中,秋天里自然界的任何声音,都包含着凄苦萧瑟。可以从吕坚的一些诗作中反映出, 《秋日过谢守戎荩臣昆弟论诗之作六首》:“壶边君把铁如意,节我商声歌短长。”《甲午端阳前一夕,梦亡妹蕴娘,作诗祭之》:“如何畏蕉萃,悲来不能已。” 《重忧诗有序》:“长跪读遣书,涕泣零如雨。”从吕坚的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出吕坚的诗歌抑塞郁勃。刘彬华曾评价吕坚:“顾蹭蹬名场,老而不遇,磊落抑塞之气,时发之于文与诗,幽艳陆离,奇情郁勃,不肯作一常话。文安纪小痴曰,石帆负气崚嶒,其言有所愤慨,其中有所积而然。”

另外,吕坚不少作品带有禅味,例如《叠前韵》:“庄严佛性多殊相,华瞻仙才半逐臣。色即是空空是色,承天竹栢想幽人。”《有感》:“但能知假便存真,论未全毕学未贪。昨日事如前世事,后来人是此时人。”等等。诗歌带有禅意,可以看出吕坚与佛门的渊源颇深。

(二)锤字炼句,长于雕琢

吕坚的诗“幽艳陆离,奇情郁勃,不肯坐一常语”,他擅长七律,受李商隐影响大。可以从《偶占》 中看出:“醉眼看山色也空,一生愁破酒杯中。烧残蔓草连天黑,霜点梨花落地红。合药斗茶明日事,折枝吹箨片时风。松涛麦浪俱无谓,客气全消类转篷。”另外,他的诗歌语句生涩,也是因为受到当时岭南其他诗群的影响。

吕坚喜欢刻意雕琢字句,不近合审美情趣,游离于正统之外,任性而为。比如《感旧》 一诗记载:“冻合巫云断,愁争春水生”,此处“争”字写出了愁无处排遣。还比如吕坚习惯用俗字入诗,在《又戏寄诸友人》 诗中运用“老婆”,打破诗坛陈规:“每觉秋风客思多,秋深风奈主人何。使诗拟絮愁娇女,说汝偎床怯老婆。”另外,吕坚擅长用生僻的词,比如在《和黎二樵寄赠原韵》中用了死生、尸虫、鬼草等别人很少用的词,突显了吕坚锤炼的语言特色,造成了诗歌光怪陆离的效果。吕坚曾经在《黎二樵闻周肃斋谈华岳之胜》 中提到:“阿坚笔阵如墉崇,文茂情深意则庸。死人岂在险山水,五日不汗伤寒风。山人自有鬼神相,咄诧醒何梦梦。暑门小儿作诗伯,及尔宜用偏师攻。”可以看出吕坚长于雕刻文字,锤炼语句,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三)用典多而贴切自然

清代诗歌创作的特点是,诗与人的生存与时代的社会境况结合得十分紧密,无论是在政治存亡的大事上,还是在个人身边细微的小事上,生活境况都被摄入诗人的视野来加以创作。诗跟随人、跟随着时代,经历了世间的磨难,从而展示了清人丰富而又复杂的灵魂。吕坚用典出处广泛,贴切自然,有出自正史的,也有出自诸子,比如用李广与霸陵尉的纠纷这一典故,化为诗歌《乙巳重九日东郊散步》:“醉归亭畔凭口可止,不与俱临右北平。”另外,吕坚对典故也会赋予新的含义,比如借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一事,吕坚杜撰牛郎向天帝借钱,在《少妇歌》 中写道:“牵牛不耕织女织,天田为弃荒。织锦为郎作,酒食不得偿天钱。 ”[12]

诗歌具有审美作用,每个时代诗歌的质量与她在那个时代发挥的作用大小有关,她融入人们的生活、融入时代,并在人们精神境界提升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除此之外,吕坚观察生活细微,将身边发生的故事化为诗句,随手拈来。吕坚的朋友方良出于对百姓的同情,把湿谷收入官府粮仓,庆幸的是湿谷没有霉烂。吕坚便作《挽方良贤二首》一诗,赞美了朋友方良爱民,“曾教湿谷为干谷,顿惜新欢作古观”。事实证明,只有与时代,与同时代人们的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才具有自己的特色,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吕坚诗歌生命源泉能融入当时的社会,进入岭南人民的灵魂深处,这是其主要原因。

吕坚在岭南四家中成就突出,其风格与其他三家不同,区别于张锦芳的豪迈大气、黄丹书的高华俊爽、黎简的独辟蹊径。在清中叶时期文字狱的阴霾下,当时其他文人为了避祸,埋头考据注疏,而吕坚创作投向自己内心,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情。吕坚对现实人生体察辨味,在当时引起了大家的情感共鸣,郢正邦在《石帆慨叹士穷之诗句》 中表明:“最知名节之可贵,道义之足重者,宜莫如士大夫。然迹其行事,则似最不知名节之可贵,道义之足重者,此石帆所以有今日士穿士甚畏惧之叹欤,末世士夫,穷斯烂矣,求其知自惜,贫久文章多失己,降格词章累久贫。学昌黎之谀墓者,已称贤矣,读石帆诗,抚然久之。”将吕坚比拟为南宋时期的鲍照,绝非溢美之词,实是对吕坚其人、其诗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

[1]刘彬华.岭南群雅:初集 [M].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初编 [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3]王小舒.中国诗歌通史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4]严迪昌.清诗史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5]孟森.明清史论著集刊 [M].北京:中华书局,1959.

[6]杨杨.三百年来诗坛人物评点小传汇录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7]丁福保.清诗话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8]张琼.清中叶岭南四家诗歌创作研究 [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

[9]张磊.岭南文化志 [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10]袁行霈.中国文化概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11]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2]朱则杰.清代诗歌史 [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Lyu Jian’s Poetry Thought and Creation

WU Chang-lin,TANG Ji-chong
(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13, China)

Lyu Jian concerns the individual existence and personal disposition in his poems.His poems are close to life.There are respect and sympathy to the female,records of the popular sentiment and custom in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 frustration for all his talent.In this study,the poetry thought,creation content and features of Lyu Jian’s poems was analyzed.It is found that he has a style of his own.

Lyu Jian; poetics; writing style

I222.7

A

1672-8572(2017)06-0120-07

10.14168/j.issn.1672-8572.2017.06.17

2017-07-21

吴昌林(1964—),男,南京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先秦文学。

唐季冲(1989—),男,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文学。

(责任编辑:孙希国)

猜你喜欢
岭南诗歌
忆岭南
诗歌不除外
岭南荔枝红
岭南建筑的前世今生
雨岭南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是光
不辞长作岭南人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