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英雄好汉都爱点“两斤熟牛肉”

2017-03-14 04:08六神磊磊
哲思2.0 2017年12期
关键词:乔峰李逵郭靖

◎六神磊磊

也不知道是谁规定的,武侠电影、小说里,英雄好汉去吃饭,都必须点“两斤熟牛肉”。武松打虎之前在景阳冈吃饭,就要上好的熟牛肉,“切二三斤来吃酒”。云中鹤在《天龙八部》里一进小饭店,就拍桌子叫道:“打两角酒,切两斤熟牛肉,快,快!”

金庸笔下最厉害的两个大侠,郭靖和乔峰,都是牛肉党人。郭靖在跟了黄蓉,口味变刁之前,觉得牛肉“是天下最好的美味”。乔峰更不用讲了,段誉第一次碰到他,看他桌上的菜,就是“一盘熟牛肉,一大碗汤,两大壶酒,此外更无别货”,别的都不耐烦吃了。

古龙也是牛肉党人,他在小说里不厌其烦地介绍过一道菜——“蚝油牛肉”,而且规定炒这道菜只能炒7下。梁羽生笔下的大侠南霁云,也是一进店就喊:“打5斤好酒,切三斤牛肉来!”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大侠们都喜欢吃牛肉呢?

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误解是:吃牛肉显得叛逆。因为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历代朝廷往往禁止宰牛。所以当时吃牛肉有叛逆、藐视王法的意思。武松、鲁智深们吃牛肉,是为了“酷”。还有一种说法是,牛很贵重,在古代是顶级的祭品,叫作“太牢”,是三牲之首,只有天子才配享用。江湖上英雄好汉们吃牛肉,会显得倍儿有面子。

但如果你查点资料,就会发现这种说法不对。拿《水浒传》为例,写书的时间多半是明代,那时牛肉的价钱比猪肉还便宜,也没有被禁,不是什么所谓的叛逆食品。

你可能会说:武松们可是宋代人。然而在宋代,要显得自己牛,最好的选择是吃羊肉。当时羊肉更高级,士大夫以吃羊肉为风尚。宋代的皇宫里,往往是“御厨止用羊肉”。

其实,禁止牛肉的行政命令虽然不断,但由于生产发展,牛的增多,禁令又往往不会认真执行,在民间成为一纸空文,所以很多时候牛肉都放下了身段,老百姓也吃得起。《水浒传》里的江湖豪杰们自己吃牛肉,请客用牛肉,实在是因为它是更接地气,是更容易到嘴的美食。

牛肉一度比羊肉亲民,这才能解释《水浒传》里的一个桥段:李逵赌气吃羊肉。这件事发生在繁华的江州,两个大哥宋江、戴宗带小弟李逵下馆子,买肉给他吃。小二看了看李逵,说了一句话:“小人这只卖羊肉,却没牛肉。要肥羊尽有。”

这句话在今天看来,没什么特别的,可李逵却勃然大怒,拿汤泼了小二一身,骂道:“这厮无礼,欺负我只吃牛肉,不卖羊肉与我!”如果你不了解时代背景,就会以为李逵神经病,发的哪门子火?其实这是因为当时羊肉贵,是所谓上等人吃的,牛肉更适合广大人民群众。小二的这句话,隐含意思是我们酒店很高档,只卖贵的。

人家说只卖羊肉,李逵就觉得自己被轻视,所以发火,赌气非要吃。宋江作为大哥,给小弟撑面子,做东要了三斤羊肉,撂下话来说:“去只顾切来,我自还钱。”意思是我们古惑仔也吃得起。想不到吧,曾经尊贵无比,天子和神明才能享用的牛肉,也一度那么亲民。

我最喜欢的英雄和牛肉的故事,是林冲吃的一次牛肉。当时,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那是一个风雪大作之夜,房子被雪压垮了,林冲只好到山神庙里过夜。他掩上门,放下花枪,脱了湿衣服,盖上薄被,然后喝起一葫芦冷酒,取出一包牛肉来吃。

英雄走投无路,这一葫芦冷酒、一包牛肉,就是林冲最后的一点儿温暖和慰藉了。学者鲍鹏山点评说,从林冲的举动能看出两点:第一,林冲无反心,还安于躲在小庙里吃牛肉;第二,林冲有力量,还能慢条斯理吃牛肉。你看,哪怕是偶尔沉沦,遇到了挫折,只要还能好好吃一顿牛肉,就还有力量,生活就充满希望。

今天,每当看到大侠们论斤吃牛肉,都觉得十分豪爽,恨不得自己也烧一大块,邀几个朋友,大吃一顿。不过,牛肉在今天又恢复了身价和地位。世界各地的一些高级牛肉已经贵到李逵根本吃不起,宋江都不能随便来三斤了。

猜你喜欢
乔峰李逵郭靖
不打不相识
论《水浒传》中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成年人的平庸,从合群开始
本地杀手
郭靖与华筝的十年,与黄蓉的一天
阿朱:塞上牛羊空许约
郭靖对黄蓉言听计从只因亏欠
熊孩子郭靖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