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宁夏向西开放中的多语互译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7-03-14 20:57金丽华
科技视界 2016年27期
关键词:宁夏一带一路

金丽华

【摘 要】“一带一路”背景下宁夏向西开放形势如火如荼。宁夏对外交流过程中多语互译现状令人堪忧,如缺乏专门性组织和管理机构以及多语互译科研结果很难快速应用于实践等。本文着重研究多语互译现状、问题等,并且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宁夏;向西开放;多语互译

自2013年10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布局正式确定至今,这一战略已然成为领导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新动向和新力量。“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布局不仅为新世纪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崛起打开了新局面,而且为新时代中国和平发展、谋求双边和多边共赢铺平了新道路,为亚洲复兴和中欧、中亚、南亚、中东等地的和平外交和稳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开启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的新思路。

宁夏作为中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纽带作用。宁夏“以向西开放作为突破口”[2]战略的开展与实施正好与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向东看”的国家策略不谋而合,形成了互助、互赢的经济与贸易发展新局面。自2012年9月国务院批准建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设立银川综合保税区以来,宁夏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及相关领导积极参与宁夏经济、政治、文化的对外开放和宣传交流。中阿博览会在宁夏银川的定期举办更加稳固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地位。

1 宁夏多语互译现状

宁夏地处中国内陆地区,经济发展、贸易往来、交通物流、对外开放等层面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某种意义上讲,宁夏现在不仅需要“引进来”,更重要的是需要“走出去”。目前对于宁夏对外交流和宣传的研究,大部分只停留在以英语为主的翻译和释义层面,缺少系统性、全方位、多语言的专门性译作。然而,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开展和实施、中阿博览会的常规性隔年举办、宁夏努力成为国家级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的客观需要以及宁夏积极探索对外开放道路的途径都对多语互译研究提出更高要求,开展多语种互译研究已经是势在必行。

国内外学术科研研究领域对“一带一路”的政策研究、内容研究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是针对“一带一路”政策开展过程中的多语互译研究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过程中多语互译的作用不可小觑。

面对快速发展的对外开放形势,宁夏全区人民齐心协力,为很多国际盛世培养多语互译人才。宁夏各高校每年都会积极辅导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全国“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写作大赛、阅读大赛以及“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等重要赛事,为宁夏向西开放多语互译工作培养后备力量。宁夏回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定期举办英语翻译业务培训班,以外事翻译理论解析、实践技巧等内容为主为宁夏高校外语人才、高校教师、高校外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等做专题讲座和目标实训,为宁夏向西开放多语互译工作夯实业务基础。宁夏大学阿拉伯语学院和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等阿拉伯语专业院校针对宁夏中阿博览会盛况培养阿拉伯语专业人才,为宁夏向西开放多语互译工作拓展了方向。此外,其他小语种人才,如法语人才、俄语人才、日语人才、德语人才、韩语人才等也通过参加各项国家级比赛、邀请外宾讲座、参与国际会议、选派专业人员出国留学等方式提高外语素养,为宁夏向西开放多语互译工作向全面化、系统化、规模化发展铺平道路。

2 宁夏多语互译面临的问题

在以往的宁夏对外交流过程中,由于多语互译研究不到位、各国语言不通、翻译不规范、专有名词翻译不统一等问题而导致文化交流不畅、经济发展受阻等问题层出不穷,有些问题甚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文化误解。为了重塑语言巴别塔,多语互译人才的培养对于宁夏向西开放政策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虽然政府、高校以及各级各部门都重视多语互译的人才库的建立和完善,但还是面临很多问题。这其中,多语互译人才培养面临人力、物力、财力层面的局限就是其一。由于宁夏地理位置的先天不便,宁夏向西开放多语互译人才培養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

首要问题是目前宁夏全境范围内缺乏省部级、专门性的多语互译组织和管理机构。多语互译研究人员不集中,分布相对较松散,宁夏的“外向型人才匮乏”[3]。虽然借助中阿博览会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的东风,宁夏的对外交流和发展日益提升,宁夏各省部级相关部门、各高校、各级科研机构等均对外宣资料做出了一定的基础工作,对口笔译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但是系统性的培训和集中的组织和管理必须提上日程。只有从上级层面展开部署和统筹规划,从整体上对宁夏向西开放多语互译人才进行管理并给予大力支持,培养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多语互译人才梯队,才能使宁夏多语互译工作得到足够的重视,取得更长足的发展。

第二个问题是宁夏多语互译研究层面的不足及其科研成果无法快速便捷地应用于社会实践。截止2016年11月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宁夏对外开放”共搜到56篇期刊文献,其中硕士论文1篇,期刊文章27篇,其他形式报纸及国际会议文献28篇。如果以“多语互译”为篇名关键词进行检索,则仅得到1篇相关期刊文章。但是这些研究结果由于其涉及面较窄、普及度不广、被重视度不够等多种原因未能将理论研究和文案研究结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总体来讲都是围绕着政策性论题、宁夏面对对外开放大好形势作出的应对措施以及准备等,很少有以宁夏对外开放过程中的多语互译为主题进行研讨的专业研究文献。因此必须极力推广并鼓励多语互译的高级别、多层次研究的开展。通过各级各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发现新动向、解决新问题、开拓新领域。争取让更多专业人员接触到多语互译研究并且将此结果应用于社会实践,实现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3 宁夏多语互译对策

宁夏的对外开放发展最近几年如火如荼。利用宁夏本土的翻译人才优势,借助各高校、各部门中的中英、中阿、中德、中俄、中日、中法、中韩等多语互译方向的优质人力资源,针对实际的社会需求,打破僵局,解决问题,突破性地为宁夏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向西开放的发展搭桥铺路、贡献力量,并且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多语互译研究领域的空白,做出前瞻性的探索式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

在解决宁夏向西开放多语互译面临的问题之时,应该着手从以下五点进行:

1)全面系统地研究宁夏多语互译背景、现状及前景,包括宁夏多语互译人才及成果现状与前景、多语互译在促进宁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及向西开放战略中重要性、影响、作用、价值以及问题与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完成多语互译基础性研究,并“通过教育培训、学术交流”[1]等构建交流往来。

2)争取设置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和管理宁夏多语互译人才及其成果,将其应用于社会实践。将多语互译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指引下宁夏向西开放过程中对外交流和宣传等资料进行中外文互译并印制成册,期待完成多语互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从实践意义上增强了宁夏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向西开放发展策略的核心竞争力。

3)以科研项目研究指导高校教育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翻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改革,提升多语互译研究能力和水平,用翻译实践指导课堂教育,期待完成多语互译理论指导高校教学实践的目标。

4)将相关中文外宣资料翻译为其他语种,如英语、阿拉伯语、俄语、法语、日语、韩语等,并且把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进行电脑数据与信息管理,建立多语互译文献数据库,并且印制《宁夏对外交流及宣传多语互译手册》,以多语种翻译为优势,向想了解宁夏的外国友人全面展现宁夏的地理、人文、宗教、经济、文化等各种风采,成为宁夏对外交流的一本新的宣传方式。这不仅能够向世界展示宁夏的风采,而且会在大型对外交流会议之时发放给来宁的贵客和外宾,对于推动宁夏向西开放战略及多边发展有非常实用的社会价值,成为宁夏经济和社会对外交流發展的新动力,其社会效益不可小觑;

5)建立多语互译微信公共平台或者网络平台,发布项目研究动态及相关研究结果,吸引有志之士为宁夏对外交流与发展献计献策,邀请宁夏外语翻译人才交流翻译心得等。微信平台的建立将会使对此课题有兴趣的同仁更方便快捷地进行实时沟通和学术科研交流,而且社会宣传力度较大,反馈及时。

【参考文献】

[1]计东邦.关于在开放宁夏建设中发挥对外文化交流作用的几点思考[J].共产党人,2014(22):48-49.

[2]李成毅.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J].共产党人,2012(22):53-56.

[3]刘慧.面对国家战略负责任有担当推动宁夏高水平对外开放[J].新商务周刊,2014(10):19-22.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宁夏一带一路
宁夏
宁夏
宁夏
小宁夏 大思维 “醒得晚 跑得快”的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