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色和白色看中日两国的伦理观

2017-03-14 10:33梁田
科技视界 2016年27期
关键词:伦理观

梁田

【摘 要】红色和白色在中日两国的色彩文化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着力分析这两种色彩所蕴含的丰富意象,以及在中日文化圈内所受到的差别对待,旨在洞悉色彩背后不同的伦理观。

【关键词】色彩意象;伦理观;推崇色;禁忌色

中国传统的色彩文化,体现了诸多对人事的关怀。其突出特点是,赋予色彩特殊的寓意,利用色彩表达特殊的追求,曾经在古代日本的上层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其内在的哲学辩证意义并未被日本摄取。平安时代之后,对日本色彩观念的影响日趋式微。中日两国的色彩文化也就逐渐走向了不同的发展方向。

1 中国人眼中的红色与白色

1.1 尊红色为国色

红色,长久以来被被誉为“国色”。中国对红色的推崇由来已久,这与农耕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首先,古代农业生产与自然关系极为密切。古人认为“日至而万物生”(《淮南子·天文训》)。对先民而言,万物生长的根本要素就是太阳,这就成为了太阳崇拜的根源之一。在“炎帝故里”陕西省宝鸡市还流传着一个民间故事:太阳躲在一棵扶桑树上睡大觉,懒得出工,结果天下一片黑暗,五谷不生长,野兽横行。炎帝为民请命,从西王母处得到伸缩木杖,赶出太阳,百姓得救。所以在中国人的意识里面,炎帝是管理太阳的大神,理应受人膜拜。炎帝统辖的土地叫做赤县。“赤”和“炎”均指的是红色。后来人们从太阳崇拜又延伸出对火的崇拜。《淮南子·天文》曰:“积阳热气者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红色作为太阳和火焰的象征,享受着古代中国人的推崇。

另外,还需要考虑一点的是:中国农业文明的高度发达,仰仗于祖先千百年积累起的技术与经验。基于这种经验的传承,古人崇拜祖先,重视血脉相连。尚血观念虽在各民族原始文化中均有体现,但中国祭礼中的血祭制度,更同祖先崇拜紧密联系。先秦甚至更早以来,祭祀礼仪用血制度便已形成,《礼记》等诸多文献中均有记载。后儒家推崇孝治天下,儒家礼典将上古的血崇拜及血巫术加以仪式化和制度化。对红色的崇拜,也就随之根植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了。

几千年来,中国人对红色的崇拜在不断地被固化与加深。红色作为祥瑞的代表,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用红色襁褓包裹婴儿,期待着孩子健康成长;新娘身着红色嫁衣,寓意着生活美满幸福;逢年过节,红包,红窗花,红灯笼,大街小巷,举国上下都洋溢着红色带来的喜庆气氛。人们甚至在“红”之前冠以“中国”,可见红色在中国的传统色彩观中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1.2 白色的多义性

白色在中国古代是正色,属于五色之一。

在五方说中,西方为白虎,西方是刑天杀神,主萧索之秋,古代常在秋季征伐不义,处死犯人。所以白色是枯竭而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死亡、凶兆。

中国古代丧服多用麻布制成,从本意上来说是纯素的颜色,或曰“无色”,而白的本意也是“无”,因此二者被紧密联系在一起。很多朝代都曾经以白色为朝服的主色,历史上也曾有过文人雅士穿白衣以示高洁出尘的时期。只是到了宋朝之后,白色被定性为凶色而逐渐退出政治舞台,在民间也成为不吉的象征,延续至今。

然而中国古代的色彩系统还受到道家的影响。面对儒家文礼隆盛的五色观,道家则主张淡泊无为。认为一切事物的生成与变化都是有和无的统一,而无是最根本的,无就是“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实出于虚,有无相生,虚实相宜。五色生于无色,五色与白(无色)相生相和。所以阴阳高于万物,黑白高于五色。道家选择黑白作为象征色彩,太极图就是很好的代表。道家对黑白色彩的使用也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思想,奠定了黑白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单纯把白色定义为凶色,抹杀了白色在中国色彩文化中的多义性,是片面又肤浅的。

2 日本人眼中的红色与白色

2.1 对白色的推崇

古往今来,日本人都是非常推崇白色的。现存最早的和歌集《万叶集》里收录的大约4500首和歌中,包含颜色的和歌共计562首,按照颜色分类,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白系:204首,赤系:202首,黑系:61首;青系:58首,紫系:22首,绿系:5首,其它不具体颜色两首。从这里不难看出,古代日本人色彩喜好的倾向。

《古事记》的神话故事中,开头部分讲述到天神命令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男女两神去制造国土,他们一共生下四个岛,其中第四个岛命名为“白日别”。这是日本文字记载中第一次出现“白”这一色名。日本人认为白色是最有亮度的颜色,代表太阳的光明,是生命的象征和显现。

此外,在《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都记载了天照大神躲进天岩户之后,天空和大地处于无边黑暗之中。众神施计,歌舞喧哗,引得天照大神出来观看,漆黑大地顿时闪耀着光辉。这时,众神高兴跃动,赞美天照大神说:“面白い!”这一方面是赞美天照大神的美,另外也包含着天照大神的光芒照在众神的脸上,使众神面容变得光辉美丽。可见白色象征生命力的勃勃生机之美和神圣之美。

根据《古事记》的相关记载,天神还常常借助白色的动物出现。例如,坂神变为白鹿,伊吹山神变为白猪,倭建命神化为白鸟等,以白色表现神的圣洁。

2.2 对红色的禁忌

日本人认为“赤”代表着血与火,而火又属凶恶之象。在日本古代人,尤其是猎人、渔民,以及与林业、盐业有关的劳动者眼中,红色不仅与污秽肮脏联系在一起,而且还意味着灭顶之灾。女人的月经被视为“赤不净”。因此,刚刚生育过以及处于经期中的女人禁止出现在神佛面前。她们不能于家人使用同一灶台做饭,更不得触碰渔具或者登上渔船。如果无视这些忌讳,那么男人就会进山遇险,出海翻船,或是居家起火,损失惨重。这些习俗标明,古代日本人对红色是充满忌讳的。

然而另一方面,日本人对赤色除了厌恶,似乎又包含着复杂的情感。《日本书纪·神武天皇即位前纪》中记述,神武天皇为了制造御神酒瓮,率领臣下挖取赤土。《古事记》中也有这样的一段传说,天照大神的弟弟须佐男神打败了八歧大蛇之后,乘坐一艘涂了丹土呈现赤色的船。从此可以看出,日本人对红色有一层敬畏之情。

3 从色彩看两国伦理观

中国的传统色彩观与中国的儒道哲学有直接的联系,所以色彩的内涵比较丰富,具有极強的象征意义和伦理特征,在政治、文化、社会礼仪及衣食住行上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上到统治阶级,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以它作为用色基准,并使之法典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尊卑的标志和权力的象征。而日本的传统色彩观中,色彩虽可以表征祥瑞或吉凶,也被赋予了一定的宗教性,但是概念较为模糊,也不具备强大的社会功能。日本人对色彩的喜爱,更多是源于他们朴素的自然观。大自然的美被视为一切美的基本。

叶渭渠在他的《人类文学思潮史》中曾指出:“日本美的相位首先是自然美和色彩美的相位。没有最初的自然美感和色彩美感,也就不会有种种艺术美。”这一点,与中国古代色彩文化所体现出的以人为本,以事为用的特征,形成了鲜明对比。从根源分析,不难发现,岛国的自然崇拜意识深深影响着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及传统色彩观念。

【参考文献】

[1]蟓田敢.色彩的美学[M].纪伊国屋1983.

[2]今道友信,将寅,译.东方的美学[M].三联出版社1991.

[3]邱紫华.东方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彭德.中华五色[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5]兰立亮.日本人与色彩[M].日语知识2002(01),31-32.

[6]何昕.日本人的色彩意识与自然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伦理观
从《自深深处》探究王尔德入狱前后伦理观转变
马克思伦理道德观与我国伦理道德建设
《终局》中贝克特的存在主义伦理观探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主义伦理观的反思
彼岸与此岸:门罗《好女人的爱》中的加拿大相对主义伦理观
黑格尔财富伦理观述论——兼论社会转型期国民财富观的问题与重构
图腾信仰的生态伦理观探析
探析《佛教格言》中的伦理观
世界大战与西方近代战争伦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