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师角色“翻转”

2017-03-14 11:15李娜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28期
关键词:翻转角色挑战

李娜

摘 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翻转课堂应运而生,并风靡全球。这种教学流程的改变,势必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文结合翻转课堂的定义、特点,探讨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角色的转变,同时提出应对这些挑战的策略。

关键词:翻转课堂 挑战 角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a)-0147-03

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媒体技术变革步伐加快,学习者拥有了智能、无缝的学习空间。翻转教学模式即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并很快风靡全球。教师与学生再也不用局限在教室的狭小空间以及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内化。在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将面临哪些挑战?教师的角色发生怎样变化?面对这些挑战,教师又该如何应对?该文将结合“翻转课堂”的内涵和特点,探讨上述问题。

1 翻转课堂的内涵和特点

1.1 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又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提供以学习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的学习,课堂内与教师和同伴一起探讨共同提出的重难点,教师进行答疑、协助学生的探究并与学生互动交流。[1]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流程以及知识内化的方式。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2007年,美国落基山“林地高中”的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为帮助缺课的学生赶上进度,采用录屏方式录制授课的文稿与声音,上传至网络,供学生们学习。随后,他们又让学生在家观看授课视频,回校课堂完成作业,探讨重难点。这种方式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翻转课堂”的雏形也形成了。[2]随后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尤其是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的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进一步推动了“翻转课堂”的发展,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1.2 翻转课堂的特点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深受师生的欢迎,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点特征。

(1)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使之由从前的“课堂讲授+课后练习”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知识传授发生在课堂内,通过教师讲授完成,知识内化发生在课后,学生通过作业、实操等进行巩固完成。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知识传授发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师提供的以视频资源为主的教学资源来完成,知识内化发生在课内,通过学生与教师、同伴等共同探讨、深度交流完成。[3]

(2)打破了教与学的时空限制。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与学主要发生在特定的时间,一般是课堂的45分钟之内,地点一般固定为教室内。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学生拥有了多种獲取知识的网络媒介,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学习或是复习,打破了教与学的时空限制。

(3)实现了教学手段的信息化。“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翻转学习得以产生发展的先决条件”。[4]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权威,通常教师借助于书、黑板、粉笔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进行教学。整体来讲,教学的手段是比较单一的。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主动学习的氛围,同时,也提供了师生充分互动的平台。学生自主安排学习,并通过各种网络手段,信息平台实现师生交流。

(4)彰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传统课堂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极大拓宽了获取知识的方式,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地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基础,自行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学习量等。对于未能解决的问题还可与教师、同伴进行谈论。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满足了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5)强调了发展导向的教学评价。传统的课堂中,教学评价主要用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常通过纸质测验来实现。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有多维度的教学评价方式。评价主体不再局限于只有教师,还包括学习者、同伴等。评价内容可以是课前的导学练习、提出的问题、课堂讨论参与情况、成果展示情况等多个方面。不仅可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并给于及时反馈,这种以发展为导向的评价,也能促使学生的综合发展。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这并非是否认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能胜任这一教学模式,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2.1 观念保守,不愿翻转

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在观念上积极转变,努力践行翻转课堂,然而,在现实中却很难实现。首先,许多教师不愿接受新观念,一直以来的“教学思维定势”严重影响了教师推进翻转课堂。即使现在,教师对此仍持怀疑态度,甚至认为这可能是昙花一现。其次,教师不愿转变自身角色。从前,教师掌握了课堂的主导权,具有绝对权威。如今要求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等,教师不愿放弃自己的话语权。最后,部分教师虽开始了翻转课堂,但在实践中,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无法坚持,缺乏信念。

2.2 技术陈旧,技能缺乏

教师推进翻转课堂,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和教学技能。翻转课堂要求教师能制作教学视频,而教师在这方面普遍欠缺,对相关的视频录制软件、音频处理软件等不熟悉,也缺乏录制视频和处理视频的能力,而这些信息技术是实现翻转课堂的前提。教师在翻转课堂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的各项活动具备充分的设计、引导和组织能力,而教师在践行时往往不懂如何引导,如何组织。

2.3 欠缺保障,不易翻转

翻转课堂并非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还需要教学组织上的保障。而学校将很多精力放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上,虽说也支持教师推行翻转课堂,但在多个方面未能给予教师组织上的保障。首先,学院各院系很少引领教师突破教学思维的定势,也很少为教师提供技术方法指导,很多的“鼓励”,只是留于形式,未带领教师根据学院特点、专业特点、学科特点来将翻转特色化。对教师提供的关于翻转课堂的培训较少,内容较泛,教师也缺乏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

3 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应对的策略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和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步骤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充当的是课堂的主宰和权威,学生的积极性被压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获得知识的渠道增多,再采用原来的模式,已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必须调整自己的角色,主动迎接挑战。

3.1 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是教育技术素养的先行者。

翻转课堂是借助视频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来实现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教育技术素养。教育技术素养是指“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识、态度和责任”。[5]在理论上,能掌握相关的教育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在技能上,能熟练掌握教育技术设备的操作等。在能力上,能解决教学过程的各种问题。在态度上,能对学习和运用教学技术具有热情。

(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翻转课堂是融入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真正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与教师、同伴的互动交流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突出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参与性。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体现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给予学生充裕的学习时间,并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等。

(3)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

在创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需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内化。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源,进行意义构建的过程。[6]教师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前练习等情况来设计课堂活动,在课堂中组织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协同探究。课堂的活动始终围绕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展开,鼓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教师是教学效果的评价者。

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翻转课堂要求教师由传统的评价主体和静态评价(纸质测验为主)方式,转变为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反应学生的发展情况,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评价形式可从多个角度进行,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同伴等;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掌握程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组织能力、学习情感态度等。尽管评价的内容和主体更为丰富,教师仍然是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者。整体的教学效果,还需教师多方面、多角度地完善和优化。

3.2 应对的策略

(1)更新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观念的更新才使得教师角色转换有了可能。”[7]教师需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师生观。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权威”,师生平等。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原则,学生是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教师是要协助学生进行意义的构建等。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技术观。既不能盲从,又不能排斥。充分认识到其优势,也需留意其不足。可以通过宣讲、讲座等形式,引导教师反思传统教学。通过引导教师进行研究,促使其对教师角色进行反思。

(2)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使教师学会信息检索,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视频录制编辑,利用幻灯、投影等的多媒体教学,利用社交网络平台、电子邮件等现代通信技术与学生交流。对教师的培训应充分考虑到教师的需求,并与教师的日常教学紧密结合。为教师提供信息技术的硬件设施,并重视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综合评价。

(3)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帮助教师灵活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可通过教学反思,将教学实践的活动、对象、效果等纳入到反思中来,不断探究,琢磨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研究方法,并借助合理的教学研究能力评价体系,优化教师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4 结语

随着新兴的教学媒体和新的教学范式的出现,教师的角色必须重新定位,其作用不僅没有削弱,反而对其提出了更高期望。为了能胜任“翻转课堂”,教师必须先“翻转自我”,调整心态,转变角色,重塑地位。

参考文献

[1] 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0.

[2] 张跃国,张渝江.“翻转”课堂——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8-10.

[3] 陈玉琨.中小学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10-17.

[4] 秦炜炜.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3(8):84-90.

[5]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国教育技术标准:JJB101-2004[S].2004.

[6]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3-9.

[7] 于天贞.从“主演”到“导演”:基础教育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转换及其路径[J].上海教育科研,2014(5):49-52,67.

猜你喜欢
翻转角色挑战
“没有围墙”的幼儿教育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