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人民的勤务兵”的权力意蕴

2017-03-14 02:09欧阳晓波张红艳
青春岁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权力习近平

欧阳晓波 张红艳

【摘要】2016年春节,一首《不知该怎么称呼你》唱响大江南北,激起了人们内心久违的热度。这首歌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扶贫调研为背景创作的,人民从这首歌的歌词及创作背景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习近平同志字里行间的温暖和关怀。创作背景中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是人民的勤务兵”更是浸入到了人民的血液里,不仅蕴涵了当代社会发展的丰厚内涵,更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人民的主体性、亲民务实的实践性、权力为民的服务性,为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权力观打开了新视野。

【关键词】习近平;人民的勤务兵;权力

2016年春节,一首《不知该怎么称呼你》唱响大江南北,这首以习近平总书记2013在在湖南湘西扶贫调研为背景创作的歌曲,描写了习近平总书记与一位苗族大妈石爬砖边交流的故事,其中“该怎么称呼您?”、“我是人民的勤务兵”等经典对白更是脍炙人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一句“我是人民的勤务兵”看似朴实无华,但展示出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亲民的朴素的权力理念,即人民的主体性、亲民务实的实践性、权力为民的服务性。

一、人民的主体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服务于人民。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表明了习近平总书记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把握了社会进步发展的客观规律,准确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治国的理论基点,即人民的主体性,体现在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等方面。

1、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核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首先体现在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其本质是回答了存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先有存在再有意识,存在决定意识。人们要生存,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需要的物质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人民,人民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体现者,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基本的物质力量。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把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贯穿于自己的行动中,带领人民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号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感召下,在绿色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西部大开发、精准扶贫等领域,正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为人类物质财富的生产和积累贡献力量。

2、人民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生产活动的主体,物质生产为创造精神财富提共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精神财富形成于劳动过程中,并在人们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社会普世的价值观,均是在人民不断的辛勤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形成了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大批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的时代人物,如屠呦呦、莫言等的涌现,全世界成立的400多所孔子学院,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精神财富的创造和发展。

3、人民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和不斷发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的,在这个过程中,人民改变生产关系达到适应生产力,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经济基础的变革导致上层建筑发生改变,因此,人民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铺开,特备是法治社会建设、司法体制改革的启动,破除“四风”的开展,都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现实写照,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中人民的主体性的实践依据。

二、亲民务实的实践性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主张亲民务实,这也是习近平权力观鲜明的时代特征。他指出,对于如何行使手中的权力更好的造福人民,更好的被人民所接受,必须在任何时候牢记主仆关系、践行执政宗旨,做到心系群众。一是要破除“官本位”思想。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颠倒主仆关系、搞特权,只会引起人民强烈不满,损害党的威信。破除“官本位”思想,改正“当官做老爷”的作风,就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问题放在首位,毫无保留地为群众想办法、出主意、谋福利。二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脚踏实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人民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三是要善于说群众语言。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脱离人民群众,或者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或是手脚不干净、形象不好,在人前缺乏正气。

1、心系人民下基层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其基本内涵。“一切为了群众”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一切依靠群众”是群众路线实现的关键,“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方法,是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保证,它们互为补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歌曲《不知该怎么称呼你》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扶贫调研时风里雨里走进农户家里摸铺盖、看米缸,与农户拉家常、细叮咛等等短短的几句话无形之中就道出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民爱民,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工作作风。也是在此次扶贫调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指导思想,这一战略思想科学有序、高效务实的推进了十八洞村及全国各地的扶贫开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止在扶贫工作上,亲民务实的工作作风已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权为民所用的方方面面。在2012年12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到“我们要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现在我们谈不上一块苦,但一定要一块过,一块干,保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工作做好”。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涵,我们党开创事业的座右铭。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离开了实事求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挫折。

坚持求真务实关键就是要求客观实际之真,务执政为民之实。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湘西十八洞村扶贫调研,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就是在践行求真务实的要求。求真务实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贯彻落实各项举措、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真抓实干地抓好落实,办实事而不图虚名,求实效而不做虚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是对我国各级领导干部出现的浮夸之风开出的一副良药,是全体干部依据的又一标准。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铭记、积极践行,使“三严三实”成为自觉遵循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真正以严和实的过硬作风树形象、聚民心、促发展。

2、精准扶贫惠民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党一直以来在治国理政当中所遵循的准则,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求到2020年我国实现在现有标准下几千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民生,时刻关心困难群众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等许多富有创见的理念、观点和方法,对于扶贫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没有坐堂决策而是深入各地走访调研就是为了使国家的扶贫政策能够接地气,能够切实如期完成我国扶贫工作的总体目标,给全国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正如《不知怎么称呼你》中所述,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地处闭塞、交通不便的湘西十八洞村扶贫调研就是践行亲民务实的最好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

三、权力为民的服务性

1、权力来自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权力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力本质上来自人民,人民通过某种方式授权给公权力机关,由其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公权力机关通过立法,层层授权各级机构和工作人员具体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行使的好可以造福人民,行使的不好就会祸害国家和人民。领导干部要处理好权与责、权与利、权与钱的关系,在工作上大胆,用权上則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真正做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领导干部滥用权力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几十年的从政生涯中,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在200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为民造福的事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的短文中就强调党员干部要为民造福,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中心开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也必须依法依规正确行使权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做到公道用人、公正处事”。

2、权力服务人民

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运行的价值取向是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我党60多年的长期执政,历史条件和党的执政环境、执政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确有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对权力的主体和服务对象认识长生了偏差。为此,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特别强调“我们所有党员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允许搞任何形式的以权谋私。”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中央的考虑,是要为人民做事”。

歌曲《不知该怎么称呼你》描述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深入群众扶贫调研期间的场景,也是在这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指导思想。在谈到“中国梦”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种种的实践和论断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践行群众路线的执政用权方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民群众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党治国理政、执政用权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进行,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的依靠,那么再好的权力决策都只是躺在纸上的字,都不会落地生根,不会真正造福于人民。在各地扶贫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共同发展,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总之,“我是人民的勤务兵”中所蕴含的习近平总书记权力观的思想精髓不仅是他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一次深刻继承和发展。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人民的主体性、亲民务实的实践性、权力为民的服务性的方面的阐述,加深了对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和对权力关的学习和理解,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的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之江新语[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146.

[2]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 北京: 学习出版社, 2016:8,170,219,220.

[3] 习近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 求是, 2013(1):6.

[4]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4:188.

【作者简介】

欧阳晓波(1990—),男,湖南桂阳人,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张红艳(1968—),女,湖南祁东人,博士学位,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猜你喜欢
权力习近平
权力至上的蜂王
屈服权力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
领导权力的特性与影响
持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