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沿海重工业的影响

2017-03-14 03:15
关键词:重工业气候变化供应链

田 睿

(艾克斯-马赛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国 艾克斯13100)

气候变化对沿海重工业的影响

田 睿

(艾克斯-马赛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国 艾克斯13100)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沿海重工业供应系统的影响,介绍了重工业为何分布在沿海地区、气候变化的现状、可持续供应链及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和发展;指出了气候变化对重工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的影响;阐释了为对抗气候变化而形成的监管制度,研究了重工业对监管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及其承担的风险;论述了企业面对气候变化所作的回应,以及对抗气候变化的必要性和对抗战略的可行性。

气候变化;重工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环境效益

近年来,出现了温度上升以及海平面上升等气候事件,这一系列的气候变化会对重工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风险。未来的几十年内,这些风险不仅不会减少,还会继续在供应链上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要研究沿海工业的供应链在面对气候变化时会产生何种变化,或者存在哪些风险。

1 重工业为何分布在沿海地区

能源、化学、钢铁等重工业为其他工业提供基本生产要素,同时,汽车制造业和造船业也是重工业的一部分。重工业之所以建址在沿海,首先是根据资源优势而作出的战略性决策。沿海地区能提供丰富的生产资源,不仅能保证生产顺利进行,也能降低成本。能源、钢铁为制造业提供原料,这意味着重工业的不同行业之间存在连贯性并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例如,钢铁是汽车制造业的原料,钢铁的生产又离不开燃料,而燃料又来源于石油、天然气的开采,这些不同的产业形成了供应链的上游端,各生产单元紧密合作。因此,靠近供应商保证了资源和能源优势,为企业的顺利生产提供了保证,而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减少使企业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其次,沿海地区为大型生产设备提供宽广的空间,使重工企业能毫无障碍地进行安置。同时,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也是重工业分布于沿海地区的重要原因之一,如集装箱、堆场、大型装卸设备等设施为物流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提供了保障。

最后,运输是影响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往往大部分物流成本都来自于此。而海运作为目前最经济的运输方式,为大宗商品提供了最优运输选择。因此,海运业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沿海重工业的发展。

2 可持续供应链及可持续供应链管理

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已经有了许多关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和实践。2008年,瑟林和穆勒(Seuring & Müller)将其定义如下:可持续供应链是将涉及三个维度(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概念融入到其供应链中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时,这些企业有必要满足客户或合作方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1]。

夏诺(Chanal)在2000年指出,在履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供应链上不同成员间出现了一些新的组织方式,这些组织方式一方面体现为供应链上各成员更加明确其所使用的工具、程序以及规则,使得合作更加透明化;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各成员通过供应链形成一种无需言明的合作关系,或是相互间存在着一些约定俗成的惯例[2]。2009年,在巴热勒和吴(Pagell & Wu)[3]研究的案例中就尤其体现了这一观点。二人在对美国十余家企业进行研究后指出,可持续供应链在十余年来体现着相当大的价值,并且在企业利益、社会以及环境三个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效益。也就是说,供应链不仅要在传统的企业利益维度运行良好,还要在社会和环境两个维度为企业带来效益,这样的供应链才能成为“可持续供应链”。

另一类可持续供应链的实践来自于对其特殊的管理行为。这类供应链的创新在于其参与方可以是一个企业联盟,甚至可以是来自同一领域的竞争企业联盟,相较传统供应链,它更加“开放”。另外,此类供应链中所涉及的供应商管理也更为特殊,即无论供应商在市场上如何定位、采用何种战略,都有必要将“可持续”这一概念融入到其行为中。对供应商来说,这样的管理行为十分有利,不仅能与合作方维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减少风险,同时也更易获取信息,甚至可能使供应商获得比合作方更多的直接利益。

事实上,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实践行为来源于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一方面,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也是由产品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成员间的长期协作而组成。另一方面,供应链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如何进行供应商关系管理和信息交流,这些管理行为是供应链效能的来源,也就是说,供应链的设计、质量、服务水平和效益都来源于此。

可持续供应链根据其所涉及的领域、所提供的服务以及参与成员的规模各有不同,因此,可持续性在其管理中的融入程度与该供应链上的活动密不可分,且表现在各成员制定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的决策时,对环境和社会因素的考虑,同时,创新能力对可持续性也有重要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手段是包含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为了能够指导战略制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主要建立在企业的准则、文化价值以及各参与者间的信息交换中。供应链的参与者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普及和传播有重要作用,且各参与者的重要性不尽相同。这些参与者可以是最具影响力的客户、中层管理人员、各企业、股东、竞争者等,也可以是公共机关、工人,特别是瓦雄和克拉桑(Vachon & Klassen)[4]在2006年指出,非营利机构也可以是参与者之一。

3 气候变化对可持续供应链的影响

3.1 气候变化

在自然因素作用下,气候处于恒久的变化中,但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活动对气候模式已产生了明显且不可逆的影响,全球变暖成为了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1880年到2012年,地球的平均温度上升了0.85 ℃。

由于温室气体会阻止热量散发,每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就变得更热。而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领域,如工业、运输、商业用房和能源等,都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来源。

如今,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已经达到了自前工业时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水平。根据IPCC*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增加的总效应相当于二氧化碳增加了50%,即大气中所有温室气体的总量相当于481 ppm(百万分之一)二氧化碳浓度。而1980年,这一浓度仅为385 ppm。2015年,蒙斯拉特(Montserrat)指出,这一“叠加温室效应”正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5]。

在人为二氧化碳排放中,约有40%留在大气中,剩余的将通过碳循环储存在天然储集池中,其中包括海洋。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指出[6],海洋通过其表层水和深水已吸收了30%的人为二氧化碳排放,远超出其吸收能力,过量的吸收直接导致了海洋酸化及海平面上升。工业化初期以来,海表水的pH值已经下降了0.1,同时,1901年至2010年期间,海平面上升了0.19 m。

同时,冰川融化和海洋热膨胀也是20世纪以来导致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因素。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究,在未来的100年到200年内,海平面将至少上升1 m已成为不可避免事实。

3.2 气候变化的后果和对沿海重工业的直接影响

沿海重工业的共同特征体现在其供应链的相似性上,从上游到下游,原材料来源、资源供给、生产条件和运输方式等各个环节都与海洋息息相关。而海平面上升和气温升高已经对沿海地区自然资源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因此,由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海洋系统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沿海重工业。

3.2.1 风暴潮

2008年,瓦萨尔和卡脱(Vasseur & Catto)指出,海平面上升越多,风暴潮越频繁且越严重[7]。风暴潮会毁坏厂房、仓库等工业设施,损坏库存物资,同时还可能导致交通瘫痪,这将直接影响沿海重工业的生产和运输,导致重要物流活动的中断及成本的增加。被毁坏的基础设施(装卸机、集装箱等)也可能引起仓储和库存的问题。最终会使得生产和物流效率严重下滑,甚至是生产中断并导致交付周期延长。另外,风暴潮对货轮的毁灭性打击,以及风暴潮过后变化无常的天气状况会使海运受到限制。一旦海运受阻,库存会积压,企业也无法如期交货。

3.2.2 海岸侵蚀

2014年,洛萨达(Losada)提到,海岸线减退是海平面上升引起的主要后果之一,在地势较低、土质较软的海岸,这一现象尤为明显[8]。海岸线减退意味着海水入侵土地,受到严重侵蚀的土地将被盐碱化。同时,为人类活动提供地下水资源的含水层可能会有逐渐改变的趋势。2013年,葛博德和卡罗西(Godbold & Calosi)提出,伴随着盐水侵蚀,海岸线已经开始加速减退,在被侵蚀最为严重的海岸中,15%至20%是由气候变化所致[9]。

对重工业来说,海岸如同一个基础设施配套空间和物流战略空间。海岸侵蚀的主要后果体现为空间和土地损失,这不仅将阻碍物流设施的建立,从长期看,还会失去资源和交通两大优势。另外,一旦空间和土地损失成为事实,企业搬迁便无法避免,新址选择、人员安排以及对新环境的适应也会为企业带来新的问题。

另外,由海平面上升所引起的海岸侵蚀会使得海岸防护工程、港口及码头设施受到损坏,其安全性将受到威胁,使用寿命也将缩短。不仅如此,对物流基础设施的维护也将更加频繁,使得物流成本增加、效率降低。

3.2.3 盐碱化和含水层变迁

目前,对大部分海岸来说,海平面上升还不足以引起严重的盐水入侵,因为其上升的高度对大多数含水层来说仍可忽略不计。2012年,费古森和格里森(Ferguson & Gleeson)[10]指出,对沿海地区含水层来说,地下水抽取的影响远大于海平面上升。其次,由于技术原因,沿海土地盐碱化的研究始于2000年,仍十分不足。因此,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总结盐碱化和含水层变迁这一现象对沿海工业的直接影响。

但是,根据土地盐碱化对沿海地区存在的潜在影响,可对沿海工业将要受到的影响作出预测性分析。一方面,盐碱化会使地下水受到氯化物污染,另一方面,淡水的数量和含水层中淡水的分布可能会改变。而水是完成许多生产程序的重要生产要素,可用于清洗物件、冷却、加热、参与化学反应等,因此,工业生产会受到影响。尤其是需要高纯度的淡水的工业(如芯片生产等),水质会明显影响生产操作和成品质量。一旦生产受阻,物流效率降低,不仅产品质量无法保证,交货期也将延长,而寻找新资源、研究新的净水技术也将大大增加成本。

3.2.4 异常天气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高温和极寒天气出现的频率有所增加。2014年,据英国一份政府报告显示,64%的企业供应链受到了罕见高温天气的影响,尤其是采购和销售两个环节。

由气候变化产生的极端天气,会使生产、运输和工业设施受到最为明显的打击。如大部分生产活动在露天进行的造船业,异常温度不仅会造成材料损坏、供电设备故障等,也会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降低其工作效率。

异常天气也会降低厂房、仓库等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如库存货物与空气发生的反应与温度、湿度有密切联系,如若控制不当,则会发生霉变或锈蚀。因此,为防止库存物资受损,仓库须采用抵抗性更高的建筑材料和隔热技术,这将产生更加高昂的成本。

天气条件对海运影响是最大的。在异常天气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出发延迟、海上交通中断等情况,同时,为了维持运输途中的温度和安全,费用也可能增加。

3.3 措施:法规和监管制度

3.3.1 行为规范和标准

为了公平交易和保护环境,所有企业或组织都应在各种行为规范和标准下运行。各标准的制定须遵守法律法规,并由国家实行监管。然而,以标准来规范企业行为并不是最为明智的方法。事实上,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中,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制定过高的目标可能很难实现,或者需要付出非常高昂的成本。反之,如果标准不够强硬,对环境保护又无用。因此,最大的困难在于制定该标准的水平。

3.3.2 对气候变化的适应

近年来,人们已采取了诸多缓解措施,尤其是针对温室气体,如环境税、生态税、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权市场等。2015年1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二十一次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通过了历史性的《巴黎协定》,195个与会国家一致同意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达到工业化前至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不超过2 ℃。而2016年5月,在肯尼亚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又推进了《巴黎协定》目标的落实。

适应气候变化主要体现在政府的行为上。2010年,德贝尔修(De Perthuis)[11]指出,政府可依法采取行动来调节个体的适应行为,以及避免脆弱性从某一个体转移到另一个体。另外,由于立法机构在制定法规时会越来越多地考虑气候变化,因此,政府要允许个体能够预测未来关于行为规范的决策,使其做出更好的预备。

从2012年开始,法国根据关于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法规,要求企业自行分析面对环境变化的脆弱程度以及适应措施。某些国家也已针对企业设置了一些更为严苛的机制,如英国的《气候变化调试报告》,政府有权要求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详细的风险评估与企业调试计划书。

3.4 气候变化对企业带来的风险

气候变化对企业带来的风险体现在不同的水平层面。

政治层面上,在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国家将会为适应新的气候条件作出反应。这种不稳定性可能会引起健康、水资源获取等问题。这将引起在采购(原材料)、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冲突,甚至会阻碍一些跨国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市场营销方面,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企业向外传达的关于适应气候变化的企业形象。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和实践中,任何不良行为都可能使企业名声受挫,从而失去部分投资或客户,而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竞争对手则将占领更多市场份额。

监管方面,为了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适应气候变化,政府会建立新的法律或加强现有法规,目的在于监督企业节约能源和自然资源,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当然,也可能涉及城市规划。

财务方面,若企业不主动采取适应措施,则可能失去某些融资机会。企业应提早在原料和设备上作出投资,以避免面临资金需求无法实现的情况。

最后,如果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适应气候变化不相符,不能为消费者提供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那么它极有可能失去部分市场份额。因此,企业应严格考虑气候变化这一变量。

以上所提的气候变化对沿海工业供应链的影响如图1所示。

图1 气候变化对可持续供应链的影响Fig.1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4 企业面对气候变化所作的回应

由于沿海工业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受到气候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沿海工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为此,一些企业已采取行动,而另一些则仍按兵不动。

4.1 企业为气候变化采取行动

4.1.1 企业社会责任

近年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学者认为,对大企业来说,社会责任的重点应放在供应链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上。根据《毕马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调查(KPMG)》,供应链对许多企业来说几乎是“不存在”的,如果有,也是以一种极其有限或者可有可无的方式显现出来的。在世界250强企业中,90%的企业完成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而在它们当中,只有很小一部分在供应链上采取了具体措施。

2005年,饶和霍尔特(Rao & Holt)指出,社会责任利益相关方的压力不只局限在企业本身,而是延伸到所有供应链合作伙伴上[12]。根据他们对来自5个国家(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的52家企业的研究,上游物流的发展、绿色生产管理和下游物流、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改善,这三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通过环境标准的运用,上游供应链的绿色物流为供应商减少浪费并带来环境效益,绿色生产管理则在于减少污染和材料再利用,而回收的发展则为企业节约成本,尤其在能源、原材料和水等的回收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最后,下游供应链的绿色物流涉及退货管理和产品再处理,要求更加环保的包装和运输方式。在以上三个要素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绿色市场营销则有利于改善客户关系。

但社会责任并不能完全督促企业对抗气候变化,甚至会出现一些偏差,如“漂绿”行为。“漂绿”是指某些企业,利用消费者对环保的偏好,传递虚假信息来展示环境负责的公共形象,以谋求经济利益而非环境利益。如法国道达尔(Total)集团(石油公司)曾宣称深海石油钻探对鱼类没有任何影响,而该集团却在布列塔尼海岸造成了严重的漏油事件。

4.1.2 适应性战略的开展

为保持竞争力、预测新的消费者需求,适应战略的开展在企业的商业模式中非常重要。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战略不仅要考虑企业的各种设施,也要考虑水资源和能源的供应,同时还要适用于企业文化、规模、市场定位等特殊性。为了预测并占有新市场,对气候变化适应良好的企业会不断地预测未来的制约因素并修改其实践活动,在考虑自身的同时,也考虑所有相关利益方的未来,加强风险管理,以避免整个供应链受到不良影响。

圣戈班集团(Saint-Gobain)是法国著名建筑材料制造商,为了尽可能减少其产品和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威胁,其一直采取环境健康安全方针和生态创新政策,不仅可减少建筑物对环境的污染,也能预防或降低其利益相关方可能面临的风险。

在面对监管和气候变化的挑战时,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方面,企业应开发生态产品和服务,积极寻求新型材料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人力方面,企业应保持与员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上的沟通,传达并培养环保和气候风险意识,建立绿色企业文化。同时,企业不能只将注意力放在自身生产的减排上,还需审视上游及下游供应链的各个程序,即从供应商到销售,甚至到成品的最终使用。也就是说,在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的情况下,将对抗气候变化的手段同时运用于价值链上的每一个相关企业。

4.2 企业不采取行动的风险

4.2.1 后 果

根据2014年IPCC报告,工业、能源、农业是三大主要温室气体排放行业。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来源,沿海工业若不积极关注气候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温室效应将加剧,其受到的威胁和影响无疑将会加倍。

如2013年,玛尼昂指出,港口、堤坝以及防护措施的修筑会扰乱洋流和输沙,这将加重海岸土地侵蚀[13]。但对工业的物流活动来说,这些基础设施必不可少,如果沿海企业不采取有效措施,海岸侵蚀将更加明显,风暴灾害也会更加频繁。

玛尼昂还指出,“气候移民”问题依然存在,即人类会远离无法为其提供合适生存条件的地区。一旦自然灾害变得愈加频繁,资源会不断减少甚至消失,沿海地区人口会向内陆迁移,那么企业就将面临人力资源短缺及成本增加等问题。

4.2.2 脆弱性愈加暴露

“脆弱性”代指一个系统中的某种缺陷,这种缺陷会使得系统的正常运转和结构遭受攻击,风险越大,企业越脆弱。面对气候变化,企业之所以脆弱,是因为组织、生产工具和市场对气候风险都十分敏感。如果企业不采取行动对抗气候风险,其脆弱性将会更加暴露于风险之中。

沿海地区几乎直接暴露在气候风险之中,如果企业不加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或者不改善对温室效应不利的对抗战略,则会导致固定资产的损失和物流效率的大幅降低,这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甚至可能导致某些中小型企业的倒闭。

另一风险则关乎企业形象。在面对气候变化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绿色消费,寻求更加环保的产品。因此,如若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沿海企业可能会在其名誉维护上付出代价。

上述气候变化对沿海重工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可由图2表示。

图2 气候变化对沿海重工业的影响Fig.2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coastal heary industry

5 总 结

面对海平面上升引起的自然灾害,沿海重工业的保全措施似乎还没有被提上日程,各企业持观望态度,留给各国来决定如何预防、对抗气候风险。这一态度可能源于供应链的弹性和敏捷性,其能对重大灾害作出快速反应,目前看来,受灾企业中断的生产活动最终产生的影响是可以被控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

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大部分话题集中于如何减少环境污染,尤其是针对污染较大的重工业。面对各种减排措施,沿海重工业要如何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但气候变化对沿海重工业及其供应链的影响仍需要被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

[1] SEURING,MILLER.Sustainability and Collaboration in Supply Chain[M].Newcastle:SAGE,2008

[2] CHANAL V.Building Knowledge for Innovation Manag-ement[J].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2(7):56-64

[3 ] PAGELL M,WU Z.Building a More Complete Theory of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Using Case Studies of 10 Exemplars[J].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09(45):37-56

[4] VACHON S,KLASSEN R D.Extending Green Practices Across the Supply Chain:the Impact of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Integr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2006(26):795-821

[5] MONTSERRAT X.4°C,the Climat Changes,and You?[M].Paris:Eyrolles,2015

[6] IPCC.Climate Change 2014:Synthesis Resport[R].Geneva: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2014

[7] VASSEUR L,CATTO N.Atlantic Canada:Living with Climat Change in Canada[M].Hoboken:WILEY,2007

[8] LOSADA I J,WONG P P,CATTUSO J P,et al.Coastal Systems and Low-Lying Areas in Climate Change 2014:Impacts,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Part A:Global and Sectoral Aspects[R].Geneva: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ment Panel on Climate Change,2014

[9] GODBOLD J A,CALPSI P.Ocean Acidification and Climate Change:Advance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J].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Biological Sciences,2013(368):72-83

[10] FERGUSON G,GLEESON T.Vulnerability of Coastal Aquifers to Groundwater Use and Climate Change[J].Nature Climate Change,2012(2),342-345

[11] DE PERTHUIS C,HALLEGATE S,LECOQ F.Economy of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R].Report of the Econ-omic Council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ance,2010

[12] RAO,HOLT.Do Green Supply Chains Lead to Competi-tivenes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2005(25):898-916

[13] MAGNAN A,GARNAUD B,BILLE R,et al.The Mediterranean in the Future: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to Adaptation Issues[J].Institut Du Developpement Durable Et Des Relations Internationales,2009(35):123-141

责任编辑:罗姗姗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Coastal Heavy Industry

TIAN Rui

(Aix-Marseille University, Faculty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Aix 13100, France)

In order to study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coastal heavy industry, this paper introduces why heavy industry is distributed along coastal areas, the status quo of climate change, the defin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and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of heavy industrial enterprises, explains the regulatory system for combating climate change, studies the adaptation of heavy industry to regulatory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its risk, and expounds the response of the enterprises to climate change, the necessity for combating climate change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ombating strategy.

climate change; heavy industry;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10.16055/j.issn.1672-058X.2017.0001.016

2016-05-12;

2016-07-16.

田睿(1992-),女,重庆潼南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国际物流管理研究.

P467

A

1672-058X(2017)01-0080-07

猜你喜欢
重工业气候变化供应链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斯大林工业化思想论析
浅论我国前四个五年计划对当代改革的启示
浅论我国前四个五年计划对当代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