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3-15 19:06张文车延高
中国市场 2017年5期
关键词:武汉

张文+车延高

[摘要]经由对于目前武汉城市圈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了解,观察到其中出现的问题,且对于此类问题形成的原因展开深入剖析,并且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企业生态文明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5164

1武汉城市圈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武汉城市圈,即围绕武汉由武汉与其周围一些城市构成的经济联合体,具有良好的区域位置,在国家政策、产业发展、资源禀赋、交通运输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

从整体来看,近年来,湖北省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促进区域内企业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如:对地方政府领导政绩考核,对污染治理工作开展不力的地方采取约谈和问责,实施项目区域限批等,于2015年11月,省委省政府颁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有關指标纳进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大力推广实行环境治理备用金缴存机制,比如:黄石市对其矿山首先推广实行了此机制,在此地区开展矿产资源开采的采矿人缴纳的备用金达到132亿元。然而,武汉城市圈整体表现为武汉作为绝对中心,各个城市之间并未展开合理分工,不同地区间发展水平存在极大的差距。除了武汉大致建成将长久健康发展为目标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外,其他地市仍存在工业布局小而全,缺乏对地缘资源合理有效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生态破坏、无效性投资等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武汉城市圈内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2武汉城市圈企业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21各地区产业发展不均,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三次产业的比重来看,除武汉市第三产业的区位熵大于1之外,其他市大部分仍是以第二产业为经济增长的支柱力量。基于此能够看到其经济发展基本上是依托第二产业的带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通过大量的能源消耗来给其发展提供支持,能源资源对其发展拥有决定性的作用。在生产模式上,相当一部分企业仍然沿用“发展生产—污染治理”的模式,在第二产业中,重工业仍占主导地位,资源并未得到高效的运用,而且对于环保方面的投入较少,因此将来的发展会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就拿武汉市来说,2014年上半年武汉市钢铁、汽车等七大产业的工业产值达到450510亿元,在全市规模上工业产值中占据比例达到惊人的843%。根据“十三五”规划,武汉服务业比重将达55%或者接近60%的目标,重污染的企业的转型升级的压力依然存在,经济增长目前并没有彻底摆脱高资金投入、高能源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工业结构存在突出的资源指向性、重型化与粗放特征。从规模来看,武汉城市圈内中小企占有很大比重,企业之间未能建立良好的沟通联系,企业类型繁多,布局分散,没能形成产业集群。

22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不足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并没有较强的意识,缺少意愿,变成武汉城市圈内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又一阻碍。首先,中小企业身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构成要素,在生态文明建设里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金比较薄弱,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期投入比较大,运行周期长,资金回笼比较慢,也造成一些中小企业只重视短期利益,不愿意花费资金用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去。其次,大部分企业仍受优先发展经济理念的长期影响,未形成企业生态文化,整个公司的发展中并没有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考虑进来,对于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彼此之间内在的关联并未给予充分的关注。

23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缺少社会监督

一方面,政府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机制体制,缺乏节能减排约束激励制度,使得进行生态建设的企业没有获得实际的利益,缺少动力去提高污染治理水平和相关技术。另外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对污染者的惩罚力度不够,致使一些企业存在投机取巧的心理。

另一方面,公众缺乏生态意识。公众是企业产品的直接消费者,因此企业十分重视公众舆论对企业的评价,而当前,公众大多数认为监督企业生态建设是政府责任,缺少社会责任感和对问题的明确认识,对环保型产品的需求不高,一定程度上也放任了企业对生态文明建设散漫的态度。

3提高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31调整产业结构,有效整合资源

依据武汉城市圈中各个城市目前拥有的优势,发展拥有其地方特色的产业,将资源的整体优势最大限度调动出来,武汉身为中心城市,应该将其地理以及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型产业。努力提高武汉市的服务产业比重和层次,将原来集聚于武汉市内的一些传统产业、制造业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往附近的城市进行转移,并且,把附近城市里企业的总部、研究与开发中心逐渐迁移至武汉市,将其地理与人力资源的优势最大限度利用起来。

对于周边城市,依据其原有的产业优势,将其优势凸显出来,对于企业的布局加以调整,拓展生产规模,产生产业聚集区。比如在黄石、鄂州等工业优势突出的城市,应该依据其资源特征,创建与其实际发展情况相适应的产业园区。如鄂州可以利用原有的钢铁工业和水产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和水产品加工等产业。将产业集聚效应最大限度调动出来,建立示范园区,促进实现其向环境保护型转型。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生态型企业,如在咸宁等拥有充裕的旅游资源的城市,集中力量对于生态旅游项目进行开发,将旅游业作为中心,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增长。

32强化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意识

企业应该将长远利益当作制定其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素。应该清晰了解到生态与社会责任对于企业具有的影响。广泛开展此方面的推广与宣传工作,增强企业对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关系的认识。同时,从管理理念着手,不仅要应该对于生产性企业文化给予充分的关注,还应该对于生态性企业文化加以重视; 自身确立生态责任意识,经由舆论宣传教育,促使职员树立此种意识,让其变成相对稳定的能够限制公司与资源活动的规范。破除传统的工业理念,把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逐渐摸索出一个可以促使企业实现对于各项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与高效运行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另外,提高科技创新在企业投资里占据的份额,加强其综合竞争力。

33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社会监督

基于政府层面而言,一是应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法规体系建设。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指标纳进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在法律法规上将生态补偿机制真正落实到位,根据“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创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将“谁污染,谁治理”真正意义加以落实。二是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奖惩机制。例如,首先,可以充分发挥税收杠杆的作用,对于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对于生态不会产生破坏的公司,实行减免税收的政策; 其次,对其征缴环境成本税;再次,创建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对于已经离职的人员亦应该追究责任,增加惩处力度;最后主动探索行政机关主导与市场化推进紧密联系的环保新机制。将排污费征收管理制度改革落实到位,实行“对于环境保护加以审核评定、地税展开征缴、银行入库、财政监督管理”的新形式。三是对于循环经济技术的创新给予充分的支持与引导,尤其对于研究与开发和大众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用的绿色产品给予充分支持;支持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企业生产能力的对接,促使产业转化率得到提升。

基于社会监督层面而言,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应该渗入至生活的各个领域,促使人和自然的发展达到平衡,加强民众的参与以及责任意识。在整个社会提倡绿色消费,促使当前的超前消费、奢侈性消费等不健康的消费现象得到一定的好转,在整个社会大力推广实行节约型、环保型等科学合理的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杨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绿色发展[J].中国市场,2016(47)

[2]李菲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空间专业化演进[J].中国市场,2016(43)

[作者简介]张文(1991—),女,回族,河南尉氏人,硕士研究生,武汉工程大学。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

猜你喜欢
武汉
去武汉“过早”
武汉加油
Food is the problem, food is the solution
武汉 我们在一起
我在武汉
武汉挺住
Un rival colosal para el COVID-19
决战武汉
特 报 | 那时的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