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下沉强基础 攻坚拔寨斩穷根

2017-03-15 20:01金志靓顾桥
当代贵州 2016年42期
关键词:驻村村级志愿者

金志靓+顾桥

近两年,瓮安县97个村级党组织实施了“支部创带工程”,培育党员致富能手1363人,带领14201名贫困群众共同致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324元。

82年前,红军爬过擦耳岩,激战垛丁关,强渡乌江天险,中央政治局在瓮安召开了彪炳史册的“猴场会议”,被周恩来同志称为“伟大转折的前夜”。

今天,红色瓮安以党建扶贫为抓手,绘制作战图,步步为营,逐步实现“脱贫摘帽”目标。截至目前,瓮安县已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3700人,实现3个贫困乡“减贫摘帽”和9个贫困村出列,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5%。

两年消除“空壳村”

强村富民迈步同步小康

“我们把农家乐的经营权进行承包,每年可以增加4万元的集体收入。”瓮安县永和镇红岩村党支部书记陈远伦盘算起村集体的经济账。红岩村是瓮安县三类贫困村,“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曾经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通过认真分析贫困原因,找准发展优势,红岩村支部带头先行,利用10万元县级领导包保资金,在当地养殖泥鳅、种植荷花、开办农家乐等,走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度假村发展之路。

在岚关乡茶海村,一片片高低起伏的茶园一望无际,郁郁葱葱充满生机与活力。种茶大户陈启军笑容满面地说:“真想不到,党和政府的政策这么好,种茶还有补助,三年就开始见效益了,年收入能有3万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千年古邑、红色瓮安把消除“空壳村”作为全面“脱贫摘帽”的硬指标。针对贫困村地理位置远、基础设施不健全、自我发展能力弱等问题,坚持“一村一特”,大力实施《十条措施》和“六小工程”,为贫困村量身定做发展方案,摸清发展门路,盘活资产、资源、资金,确保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有路带富。

两年来,瓮安县共改扩建了7个村级办公场所;完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项目230个,硬化村内户外道路284公里,受益农民7911户3.3万人;完成水利投资3.69亿元,建设了一批重大水利工程,解决了7.0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业总产值达35.85亿元,建成了7个省级、州级农业园区,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0家。全县72个曾经的“空壳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成功“脱壳”,剩余27个“空壳村”(社区)将在今年底全面消除。

组建志愿者联盟

凝心聚力助推脱贫攻坚

“独木不成林,一人不为众。”瓮安县整合各方力量,组建了以党员志愿者为核心、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志愿者服务联盟,成立了农技服务、农村电商、就业服务、医疗服务、法律援助与矛盾纠纷调解等9支志愿者服务分队,招募志愿者8600余人,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为拓展服务领域,瓮安县还从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出发,根据志愿者的特长、所学专业、服务兴趣取向、所在地等分类建立“志愿者人才库”实施分类管理。全县5420名党员干部争当志愿者,主动到社区报到,社区党组织按“社区所需、党员所长”的原则,把党员编入志愿服务分队,有针对地开展志愿服务。

瓮安县中心社区盆水井安置区的脏乱问题一直让居民头疼;黎家湾安置房小区入口处的路面凹凸不平,车辆难行,对居民的出行造成了极大影响。接到这些“微心愿”后,中心社区与10家到社区报到的共驻共建单位联合出资3.15万元用于黎家湾安置房小区入口处的道路硬化和文峰大道北面的围墙修建,并联合文明出行志愿服务分队开展“社区是我家、服务为大家”党员志愿者圆梦“微心愿”行动,对盆水井安置区进行清扫和环境整治,切实为居民解决难题。

党员志愿者带头,各志愿者服务分队结合职能,利用端午、中秋、国庆、重阳等节假日,创新开展邻里守望、文明出行、生态文明、建设平安社区(村)等系列活动,吸引了大批社会爱心人士的参与,涌现出中华儿女年度人物吕琦、贵州省青年致富带头人张杰铭、全省优秀志愿者杨春生、乡村创富好青年商体梅等优秀志愿者。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786场次,服务群众35200余人次,为群众解决困难8700余个。

与时俱进强管理

“大数据”实现扶贫精准化

走进瓮安县委组织部办公楼,刚投入使用的瓮安县大数据党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智能屏幕异常醒目。随手点击电脑显示屏,登陆账号,瓮安县的基本情况、党员帮扶贫困户等情况一目了然。

“有了这个‘智能管家,可以对扶贫项目以及党员干部是否走访帮扶贫困户实施监控和有效管理,同时还可以根据党建需求,进行智能设置,做到无缝对接,精细化管理。”平台项目负责人顾大定一边操作系统,一边说道。

瓮安县为适应信息化、科学化要求,围绕抓党建促扶贫的核心目标,投入第一期资金400万元开发了大数据党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并为13个乡镇(街道)配备了指挥展示大屏幕,为98个村(社区)配备了电脑和网络电视,用于采集和发布信息,现已全部投入使用。平台通过对全县包保单位(部门)、党员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的帮扶轨迹、帮扶手段进行实时跟踪、监管,形成帮扶大数据,有效解决扶贫工作实施难、监管难、考核难等问题,从而达到管理常态化、扶贫工作精准化的目的。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瓮安县建立了‘县级领导帮扶乡镇、部门帮扶村、干部帮扶贫困户的扶贫帮扶工作机制,大数据党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对帮扶轨迹、措施等进行跟踪监管的同时,还提供了管理信息的空间、宣传学习的平台、收集意见建议的渠道,充当了贫困户信息的管理员、脱贫攻坚政策的宣传员、群众合理诉求的传递员,客观反映党建扶贫情况,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提供一定依据。”瓮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喻正斌如是说。

力量下沉强基础

“双书记”带头攻坚拔寨

周林洁、王恩方夫妇是瓮安县江界河镇龙塘村的村民,2012年就开始发展绿化苗木种植项目,涉及100多亩土地,由于资金不足,这对夫妇的创业之路举步维艰。龙塘村驻村“第一书记”唐树明驻村了解情况后,充分利用妇联“妇女小额创业贴息贷款”政策,为他们申请了 8万元贷款,解了夫妻倆的燃眉之急。

“要是没有这笔贷款,都不晓得要咋个办,全部家当都投进去了。现在难关度过了,下一步想的是如何经营好,等赚钱后带动周边的村民一起致富,把唐书记的爱心传递下去。”周林洁夫妇感激地说道。

唐树明只是瓮安县81名驻村“第一书记”中的一员,这样的故事也只是诸多驻村故事中的一个。

为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巩固基层基础,瓮安县发起党建扶贫行动,派出81支405人的驻村工作队伍,协助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开展好遍访贫困户、帮扶措施制定、帮扶措施落实等工作,创新选派“双书记”模式,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乡镇(街道)包村领导竞聘选任包村“第一书记”,充分整合驻村“第一书记”的资金、项目资源和包村“第一书记”熟悉当地环境和群众的优势,互相配合打赢脱贫攻坚战。

同时,瓮安县还积极开展“两带两增奔小康”活动,实施“互联网+”党员创业致富双带工程,通过引入阿里巴巴、颐高等企业的创新理念和现代运营模式,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助推传统销售模式转型升级。目前,全县已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18个,行政村覆盖率达40.9%。电子商务交易额达5.67亿元,网络零售额实现1.34亿元。

此外,瓮安县还注重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级后备干部,巩固村级阵地。近两年,全县97个村级党组织实施了“支部创带工程”,培育党员致富能手1363人,带领14201名贫困群众共同致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324元。从带领群众致富到巩固村级阵地,瓮安县步步为营,不断攻坚拔寨。

猜你喜欢
驻村村级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村级财务报账的规范化管理对策研究
驻村第一书记
浅谈村级经济管理模式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
东辽联社成功收回村级欠款近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