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县:写好产城景融合发展新篇章

2017-03-15 08:42邓万里
当代贵州 2016年41期
关键词:盘县景区转型

邓万里

盘县以交通干线、旅游线路为主线布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环境改善同步推进,实现城区与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做足产城景融合发展大文章。

盘县两河街道办岩脚村,错落有致的红顶洋房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犹如一幅山水画。

曾经的岩脚村,只是一个“躲”在深山中的贫瘠小山村,因交通不便几乎与外界隔绝。

结合哒啦仙谷休闲观光示范园区的打造,岩脚村近年来深入推进农旅一体化发展,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岩脚村的变化,是盘县持续推进产城景融合发展的缩影。

按照“产城互动、城景联动”的发展思路,盘县以交通干线、旅游线路为主线布局产业,进行基础设施、农民增收、环境改善同步推进,实现城区与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做足产城景融合发展大文章。

绿色理念

城镇发展坚持宜居为先

清晨的盘县政府大楼后山公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一群鸟儿正在青草地上觅食,啾啾鸣叫着。

每天来公园逛一逛,成了市民张大爷的“必修课”。在张大爷的记忆中,以前红果镇的街道到处是灰尘,近几年随着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街道变得宽敞干净了。“尤其是几大公园的建设,为市民提供了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盘县素有“江南煤都主煤仓”之称,曾经因煤炭资源的开发,环境卫生状况差,给外界造成“傻大粗黑”的印象。

近年来,盘县按照建好贵州最靓丽西大门和建成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生态文明的贵州西部大城市定位,对城市进行科学规划,坚持新老城区一体化,统筹城乡,主城区、小城镇、新农村同步推进,加快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

作为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盘县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动作频频,成绩突出:

按照“100万人口、100年不落后”的目标推进现代城市建设,主城区面积拓展到27.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2011年的34.5%提高到2015年的45%;

实施了棚户区改造、城区路网、城市美化亮化等一批项目,建成了东湖公园、南湖公园、东湖湿地公园、中央森林公园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

按照县级城市标准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建成柏果、石桥、英武等工矿园区型、民族风情型、旅游景观型、交通枢纽型小城镇,多个项目被评为“全省100个特色示范小城镇”;

按照“统规统建、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突出特色”的原则,建成小康房22.1万户,覆盖小康寨784个,涌现出沙淤、岩脚、纳木等美丽乡村示范典型;

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公路里程达6158.5公里,93%的行政村通油(水泥)路。水盘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盘兴高速公路、沪昆高铁即将通车;

建设污水处理厂25座、垃圾中转站28座,城镇污水处理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2.5%和96.38%;

……

一系列动作,让盘县变了,荒山变绿地、荒坡披绿毯、荒沟贴绿条,201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0.46%,比2010年提高11.43个百分点,先后荣获“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特色魅力目的地城市”“美丽中国示范县”等称号。

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城乡一体,让山水、田园、城镇、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湖在城中、城在山中、房在林中、人在绿中……如今的盘县,一座山水城市逐步显现。

绿色转型

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守住了生态底线,如何成为富民之县?盘县给出的答案是: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发展。

一直以来,盘县的支柱产业都以煤炭、钢铁等为主。然而,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抗风险能力差、轻重工业比重不协调、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等问题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短板。

要补齐这块短板,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势在必行。

为此,盘县按照“一产转型、二产升级、三产优化”的战略部署和“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的发展方向,围绕“结构好、效益高”进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面对困境,众多传统产业纷纷转型升级发展,加大了技术升级改造和技术创新的力度,走新型工业化和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路子,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壮大规模,提升产能,提高资源的转化率,实现了传统产业向经济效益好、产业层次高的转变。

黔桂公司是盘县境内的一家大企业,公司近年的发展历程“同步”着盘县的发展步伐。从上世纪90年代初单一的坑口电厂,到后来建成焦化厂与电厂形成三条循环产业链,再到如今扩能焦化延伸产业链,“吃干榨尽”固体废弃物建设水泥厂、建材厂,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循环经济初具规模,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

原来一直经营煤矿的方彦智在2010年卖掉煤矿股份,投资1800万元在红果经济开发区开办了专门生产各种PE钢带管材的益康管材厂,实现了“煤老板”的华丽转身。

随着煤矿的整合重组,盘县积极创造条件让“煤老板”在本土“转型再创业”,引导“煤资”转型到医药、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变“煤城”传统的“黑色”为“绿色”,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如今,盘县煤炭产业逐步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全县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42.4%,西部煤炭交易中心电商平台的投入运营,解决了煤炭自身市場和外部销售问题;扎实推进煤矿兼并重组和质量标准化、采掘机械化、环境生态化建设,稳步推进黔桂电厂“上大压小”及盘北煤矸石电厂、宏盛焦化厂等一批大项目建设,促进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依托煤、电两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三特中药饮片加工厂、贵州天刺力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及一批以商贸物流、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非煤产业,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之路,为工业不断扩容、提质、增效、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与此同时,盘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5.6:74:20.4调整到2016年的9.1:60.9:30。经济增长方式从量增到质变,盘县上演了令人称赞的“煤城”变形记。

绿色经济

全域旅游驶入发展快车道

深秋时节,走进盘县石桥镇妥乐村,村民路美英一家人正在忙碌。从核心区搬迁到安置区的路美英一家除了依靠银杏树分红,还经营了一家农家乐,每天都有上百游客就餐。

曾经以煤矿工业为经济重心的石桥镇,近年来依托妥乐村罕见的古银杏树资源,积极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旅游,谋求转型发展。

为了让“世界古银杏之乡·中国金色妥乐”品牌更加响亮,当地政府不断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对妥乐景区内的部分房屋进行搬迁,打造更加和谐的生态环境,完成景区范围内6个村14938亩山地的退耕还林,种植红花油茶、核桃等经济作物,既保护了生态,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依托生态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同时保护、利用生态资源,是一条重要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石桥镇党委书记秦道江说。

今年10月15日,从红果至鲁番名为“银杏号”的旅游专列正式开通,从盘县县城到妥乐仅需20分钟左右。秦道江相信,乘着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妥乐论坛的东风,妥乐景区一定会吸引更多游客的目光。

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盘县的旅游产业从零起步,无中生有,成为近年来最为吸引眼球的“绿色经济”。

围绕打造大健康旅游目的地,盘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目前已启动15个旅游景区建设,建成妥乐、乌蒙大草原等10个景区,形成了温泉度假、康体养生、滑雪运动、低空飞行等旅游业态,旅游收入增速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

今年2月,盘县正式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顺应大众旅游时代大潮,注重全景式打造、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盘县在产城景融合发展之路上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盘县景区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长假也救不回的景区破产
“摘牌”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国庆节前157个景区将迎来降价
盘县关工委开展“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活动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六盘水:盘县1月份税收实现高增长
盘县老年门球队在协作赛上获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