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和珅的才智

2017-03-15 17:07杨群
中国市场 2017年6期
关键词:才智历史

杨群

[摘 要]清人和珅的形象频繁地出现在荧屏里,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不同作品里对和珅的刻画也不尽相同。那么,历史上的和珅到底是怎样的呢?庸才?蠢材?文章从和珅入仕的基础、受宠的原因、腾达的关键以及被杀的原因四个方面来探讨和珅的才智。

[关键词]和珅;才智;历史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6.184

清人和珅的形象频繁地出现在荧屏里,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在《宰相刘罗锅》里,和珅是一个百般想置刘罗锅于死地、却反过来被刘罗锅戏耍的蠢材形象;《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和珅是在机敏多变、才华出众的纪晓岚衬托下的庸才形象;而《乾隆王朝》里的“和珅”却一反庸才、蠢材的形象变成一个果敢练达、精通权术的忧国忧民的形象。那么历史上的和珅到底是怎样的呢?和珅果真是一个庸才和蠢材吗?

和珅(1750—1799)清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字致斋。生员出身。乾隆三十四年(1769)袭轻车都尉世职,入宫,三等侍卫,受高宗赏识。四十一年授户部侍郎,旋擢军机大臣,在任二十余年。历任步军统领,户、兵、吏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后晋文华殿大学士。曾充四库馆、国史馆正总裁。累封至一等公。精明敏捷,办事干练,善体高宗之意,倚为腹心。嘉庆四年(1799)为仁宗数二十大罪,赐死。[ZW(]《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850页。[ZW)]从这寥寥一百多字中我们就可以发现,从和珅袭轻车都尉到被嘉庆赐死只有短短的30年,在此30年中,他的晋升速度是惊人的,是什么造就了他的腾达?是什么让乾隆将他“倚为心腹呢”?正是他的“精明敏捷”“办事干练”,也就是说是他的才智造就了他的一生。他并非是一个庸才和蠢材的形象。

1 入仕的基础:瞅准机会,脱颖而出

和珅生于钮钴禄氏旗,属于满洲正红旗,幼时丧父,家境贫寒,后在咸阳宫官学读书。后来和珅参加乡试,却不幸落第。据陈焯在《归云室见闻杂记》中记载:“乾隆四十年(1775年),乾隆出巡山东。他喜欢坐一种骡子拉的小车,‘行十里一更换,其快如飞。有一次恰巧是和珅跟班,大概是旅途无聊之际,乾隆就与和珅聊起天来。乾隆问和珅参加过科举没有,和珅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曾参加过乾隆三十五年的考试,但没有考中。乾隆又让他背当年的应试文章,和珅跟在小车旁边,一边走一边背,很快就将当年的文章一字不差地背出来了。乾隆听了之后,对和珅说:‘你的文章其实可以考中的”[ZW(]转引自余沐:《正说清朝十二臣》,中华书局,2005年4月,第124-125页。[ZW)]。由此可见,和珅参加乡试,本应金榜题名却不幸落第。之后他并没有继续努力攻读,等待参加以后的科考,显然他明白一个问题,就是科考场上的腐败导致他通过科考进入仕途的艰难和无望。要想入仕成功、飞黄腾达,最好机会是要能让至高无上的皇上看到自己的才能,能直接钦点才是捷径。此后,和珅承袭其父“轻车都尉”的世职。和珅积极入仕的强烈动机以及他承袭的“轻车都尉”的世职,成为他今后接近皇帝进而施展才华的主要条件。所以和珅大胆入宫,寻找和等待机会。

2 受宠的原因:天资聪颖、多才多艺

上文中关于《归云室见闻杂记》中的记载和珅能一字不差地背诵五年前的文章,这从一个侧面便反映出了和珅的才智。在清代《查抄和珅家产清单》一文就有“和珅性警敏,读书不多,而能强记”之语[ZW(](清)佚名:《查抄和珅家产清单》。[ZW)]。薛福成在《庸庵笔记》中记载:乾隆中叶,和坤以正红旗满洲官学生,在銮仪卫当差选,舁御轿。一日,大驾将出,仓促求黄盖不得,高宗云:“是谁之过欤?”各员瞠目相向,不知所措。和坤应声云:“典守者不得辞其责”[ZW(](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卷三《入相奇缘》。[ZW)]。从而引起乾隆的注意。在清佚名《杌近志》第九卷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清人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中说:“一日,警跸出宫,上偶于舆中阅边报,有奏要犯脱逃者,上微怒,诵《论语》‘虎兕出于柙三语。扈从诸校尉及期门羽林之属,咸愕眙互询天语云何。和珅独曰:‘爷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上为霁颜。问:‘汝读《论语》乎?对曰:‘然。又问家世、年岁,奏对皆称旨。”[ZW(](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卷四《和珅蒙恩眷之缘》。[ZW)]于是受到提拔。清天嘏著《满清外史》中说:“乾隆六十年,虽禅位,然仍有训政事。一日,早朝已罢,独传和珅入见。珅至,则弘历南面坐,颙琰西向坐一小杌。珅跪良久,弘历闭目若熟寐然,口中喃喃有所语,颙琰虽极力谛听,终不能解一字。久之,弘历忽张目曰:‘其人何姓名?和珅应声对曰:‘高天德,苟文明。弘历复闭目诵不辍。移时,始麾之出,不再询一语。颙琰大骇愕。他日密问和珅曰:‘汝前日召对,上皇作何语?汝所对六字,又作何解?珅对曰:‘上皇所誦者,西域秘密咒也。诵此咒,则所恶之人,虽在千里外,当立死。即不死,亦必有奇祸。奴才闻上皇持此咒,知所欲死者,必为白莲教中之首领,故竟以此二人名对也。”[ZW(](清)天嘏:《满清外史》第四篇第十三章诵西域秘密咒。[ZW)]从上述这些记载来看,可见和珅的才智并非常人所及,且善于揣摩乾隆皇帝的心思,迎合君意。《郎潜纪闻》就有“和珅才敏给,遇事机牙肆应,尤善揣人主喜怒,以故高宗晚年倚毗益笃”[ZW(](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卷四《和珅蒙恩眷之缘》。[ZW)]之语。

乾隆酷爱诗、书、画,即兴处往往是咏月嘲花、挥翰临池。和珅也喜欢吟咏作诗,笔耕不息。从其遗存的《嘉乐堂诗集》就可看出他的才情非同一般。“和珅相业不足言,其人亦少有才。诗情颇清婉……”[ZW(](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四笔卷二第60条。[ZW)]和珅还喜欢模仿乾隆的手迹,甚至能以假乱真。余沐就曾在《正说清朝十二臣》中说到,“乾隆的有些诗匾题字,就干脆由和珅代笔。现在北京故宫重华宫内屏风上的诗文是乾隆书写,而挂在故宫崇敬殿的御制诗匾,据考证却是由和珅代劳的”。而且周汝昌先生曾在《红楼梦“全璧”的背后》一文中就认为在当时被认为是禁书的《红楼梦》之所以流传后世,是跟和珅有很大关系的。正因如此我们今天才能去拜读、去研究这样一本杰出的文学巨著。《红楼梦》的描写影射了当时清朝的社会风气、礼仪、历史政治、文化、官场等各个方面。今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它,为我们研究清朝的历史提供一些佐证。这也从另一个视角反映了和珅的文化贡献。和珅已经在皇帝身边,又有这样的才智,他完全有能力抓住任何一个显露他才华的机会,能得到乾隆的赏识和重用也就顺理成章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是才智造就了和珅的辉煌,这是必然的。

3 腾达的关键:办事干练、机敏果断

被乾隆赏识和重用的和珅终于有了施展才华、发挥能力的时候了。在《清史稿·和珅列传》中就有“面陈云南盐务、钱法、边事,多称上意”之语。据《八旗通志》记载:“去岁用兵之际,所有指示机宜,每兼用清、汉文。此分颁给达赖喇嘛及传谕廓尔喀敕书,并兼用蒙古、西番字者,殊难其人,惟和珅承旨书谕,俱能办理秩如”[ZW(]转引自杨宝杰:《和珅的专权聚敛及其对乾隆后期吏治的影响》国学论坛网。[ZW)]。至于武略,和珅并不亚于当朝的武臣大将,这一点在他年轻时能够担任御前侍卫和步军统领就可见一斑,日后又参与甘肃撒拉尔番回民起义;后又以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晋封三等忠襄伯,赐紫缰。乾隆帝在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对和珅给予充分肯定。嘉庆三年,白莲教起义首领王三槐就擒,和珅以襄赞功而晋公爵。这样的才能和韬略为其以后的升迁之路做好了铺垫。和珅办事干练,秉公执法,机敏果断。在乾隆四十五年,和珅奉旨查办贪官李侍尧案中便可见一斑。“四十五年,命偕侍郎喀凝阿往云南按总督李侍尧贪私事。侍尧号才臣,帝所倚任。和珅至,鞫其仆,得侍尧婪索状,论重辟,奏云南吏治废弛,府州县多亏帑,亟宜清釐。”[ZW(]《清史稿》下,列传一百六。[ZW)]可见和珅并不畏惧李侍尧当时的背景和权势,秉公而断。

和珅具有的外交才能也是不能小觑的。和珅担任理藩院尚书时,他凭借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优势,处理各种各样的民族事务游刃有余,适当场合会随机应变。他还曾先后多次接待过朝鲜、英国、安南、缅甸等国的使臣。在佩雷菲特的《停滞的帝国》这本书中就详细记载了由和珅进行交涉的英使马戛尔尼访华的外交事件,在此书中将和珅的外交才能描述得淋漓尽致。

和珅极善理财。乾隆的“十大战功”“六次南巡”,耗资巨大,几乎造成了国库的衰竭。能解决乾隆王朝经济危机的仍然是和珅,是和珅的聪明才智。他曾担任过崇文门的税务监督,使崇文门的税关收入一直居于全国的前几位。尤其是他发明的“自行议罪银”办法,更为皇家增加了大笔财源。

乾隆后期的战乱不断,大小金川战役、平定台湾,反击廓尔喀入侵西藏等,都需要财力做后盾。而和珅就成了乾隆的生财机器。而和珅的生财之道和其他贪官又有不同,他并不是完全滥用职权、横征暴敛、收受贿赂而获得,而是凭着智慧从贪官、奸商手中赚得。和珅又是很好的经商生意之能手,他通过放债,出租土地、房屋,经营当铺、钱店、店铺、古玩店、瓷器店等方式获得了巨额财富。从以后被抄家时的财产来看,他不可能在短短二十几年中利用职权来获得如此之多的财富。他的财富主要途径可能是经营生意、进贡所得。

正是和珅的智慧为乾隆排了忧、解了难,避免了清王朝的经济崩溃。怎能不得到乾隆的厚爱、宠信、升迁,他之所以位高权重,当然是“才智效应”的必然,也是和珅的“才智效应”的顶峰。可见“才智作用”才是和珅升迁腾达的关键。

4 被杀之因:弄权窃威、权大震主

乾隆驾崩后,嘉庆遂即以“二十条罪状”赐死和珅。历史留给我们的只剩下和珅被抄家时的那些巨额财产,但和珅仅仅是死于“贪”吗?“高宗崩,给事中王念孙首劾其不法状,仁宗即以宣遗诏曰传旨逮治”[ZW(]《清史稿》下,列传一百六。[ZW)],嘉庆在乾隆的丧事还没有办完的情况下,就给和珅 “二十大罪状”,赐死和珅,可见嘉庆急于杀和珅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中又于无形中透露了嘉庆惧怕和珅和害怕迟则生变进而制服不了和珅,故才急于捕其下狱,而在此过程中嘉庆又采取了“以宣遗诏曰传旨”的诱骗手段。在封建社会,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那么嘉庆为何以这种手段捕其下狱呢?“和珅柄政久,善伺高宗意,因以弄窃作威福……”[ZW(]《清史稿》下,列传一百六。[ZW)] 可见这样一位“柄政久”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皇帝”在权力上着实对嘉庆是一个很大的威胁。那么嘉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等待和珅的便只有死了。所以“贪”只是嘉庆杀和珅的一个借口。并不是完全因为 “贪”而去赐死和珅。如果和珅只是因为“贪”而被赐死的话,那么嘉庆大可不必“以宣遗诏曰传旨逮治”和珅的办法,他可以随时随地地处置和珅。

卢经就曾从清朝的档案出发来研究和珅,他说,“嘉庆在大丧期间诛杀和珅,并不是仓促决定,而是等待了三年的‘韬晦。正如嘉庆所言,‘和珅罪之大者,盖由事权过重。和珅长期‘弄权舞弊,僭妄多端……”[ZW(]卢经:《从清朝档案中看和珅》,武汉文史资料,2006年8期。[ZW)]。亦如嘉庆朱批所言,“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而不知有朕”[ZW(]李宝臣:《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和珅其人》,紫禁城,2010年1期。[ZW)]。可見,嘉庆诛杀和珅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珅因为自己的 “才智”而位至公侯,权倾朝野,富能敌国。也正因如此,嘉庆惧怕和珅威胁自己的统治,才发“二十大罪状”赐死和珅。至此,和珅临死前无奈发出“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ZW(]李宝臣:《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和珅其人》,紫禁城,2010年1期。[ZW)]的哀叹,也正道出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才智”是和珅成败的关键。

综上所述,这颗在清王朝政坛上持续闪耀了二十多年的政治明星从发迹、腾达到死亡的过程是个必然的过程,是封建帝国特定环境下的必然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1850.

[2]余沐.正说清朝十二臣[M].北京:中华书局,2005:124-125.

[3][清]佚名.查抄和珅家产清单[M].

[4] [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卷三《入相奇缘》.

[5]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卷四《和珅蒙恩眷之缘》.

[6] [清]天嘏.《满清外史》第四篇第十三章诵西域秘密咒.

[7]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四笔卷二第60条.

[8]杨宝杰.和珅的专权聚敛及其对乾隆后期吏治的影响[EB/OL].国学论坛网.

[9]清史稿(下)[M].

[10]卢经.从清朝档案中看和珅[J].武汉文史资料,2006(8).

[11]李宝臣.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和珅其人[J].紫禁城,2010(1).

猜你喜欢
才智历史
画里有话
2017“相聚长三角”海外高层次人才智汇侨梦苑活动在宁开幕
新历史
风暴卷走了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