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广播电台与新媒体融合之路

2017-03-16 00:51齐旭
记者摇篮 2017年2期
关键词:广播电台新媒体互联网

齐旭

【摘 要】传统广播媒介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怎样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是守还是攻?是进抑或是退?有何策略进行应对?本文着重以“传统广播电台与新媒体融合”为核心展开论述。

【关键词】广播电台 新媒体 互联网 融合

21世纪以来,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以往的大众传媒形式如纸媒、广播以及电视等传播途径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尽管广播受新媒体冲击的程度较其他两种而言稍轻一些,但是如果忽略其自身建设、提升水平和研究对策,就势必会逐渐处于劣势。因此,在这个时代如何提升广播的竞争力,是每个从业者都应思考的问题。

一、新媒体对广播电台的影响

1.从听众到用户。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使得传统大众传媒的思考角度与以往相比发生很大变化,以广播电台为例,开始逐渐以用户的角度服务、管理受众。多家电台纷纷从技术层面打破以往的传播方式,突破以往广播媒体传播的局限,以听众的喜好为基础安排节目内容,提升节目互动性,以便更好地为听众服务,同时提升用户体验感。目前,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固然对广播是一种挑战,然而也给广播带来了新机遇。依托新媒体技术,广播可以将其受众群体进一步划分,将自身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2.从节目到产品。现在,受众可以通过手机APP、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收听广播节目,而不需要像从前一样只依靠半导体收音机了。这也意味着除了以往广播电台的播出内容之外,受众还能够收听到其他更具趣味性的节目。这种情况下,恰恰为传统广播结合互联网优势进行传播提供了机会。品牌广播节目将自己置于互联网环境之下,将节目同互联网结合推出一系列周边产品,比如音乐节目就可以加入网络点播的方式,这样不但能够充分满足客户需求,也能够将节目本身具有的优势进行强化,构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品牌节目。

3.从体制的保护到资本的运作。以往的广播电台都会列为体制内的事业单位之中,受到政府的支持与保护。但是在目前的形势下,广播电台应当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优势,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长足的发展。同时,应当将互联网置于本台未来的发展前景之中,借助网络工具将自身传播出去,保持与时俱进的步调,推进互联网模式的品牌项目创建进程。

二、新媒体与广播电台的融合发展

1.以质生量,内容为王。当前,广播收听方式在不断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在不断提升。在信息技术不断对社会产生作用的今天,节目内容应当以其趣味性并通过碎片化吸引观众。以辽宁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为例,栏目设置突出服务性、对象性、专业性、时效性和实用性,兼顾娱乐性,形成以新闻气象、农事等动态新闻资讯为框架,以农业信息、政策解读、科技致富、法律服务为主体,以音乐、歌曲、地方戏、评书为补充,构成实用、亲切、纯朴、自然的频率风貌。在节目内容丰富的同时,其双向交流互动的模式也得到提升,获得了听众的一致好评。

2.广播互动方式的不断翻新。有关调查显示,目前,使用智能手机的人基本都是微信用户,由此可见,微信也是目前人们交流与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了。微信的“摇一摇”功能是以技术手段进行声音识别,很多广播电台都已经采取这一功能进行听众互动,效果良好。

3.提供音頻点播服务。以往的广播节目一般可以划分为新闻、社教、文艺等类型,往往是电台播出什么,听众就要收听什么,听众不能选择播放自己想收听的节目。在目前的广播类手机APP中,人们可以直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节目进行收听,不再受广播频段的局限。在这些广播类APP中,人们通常可以以独立的音频节目类型进行收听,搜索自己想要收听的关键词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节目资源。此类广播应用所吸引的大多是价值观类似、兴趣爱好相仿的群体,而移动广播APP也将音频的呈现方式变得更加丰富,人们可以自主选择收听内容。

目前,QQ音乐中已经有很多分享类的音乐节目,而蜻蜓FM在对广播电台进行同步直播的同时也加入了更多的音频资源,听众可以通过APP中的热门推荐等板块收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此外,主持人还可以根据听众的喜好进行节目的制作,这样也有助于传统广播节目吸引更多听众。很多广播节目不但有自己的移动端,同时还依托很多具备广泛影响力和较为成熟的其他广播类APP进行宣传。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后台数据分析最受听众喜爱的节目,有助于自身的长期发展。

4.打造广播“新视觉”,让广播看得见。进行广播节目的推广,线下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然而在广播电台工作中,因主持人的工作量较大,所以在线下活动的开展方面难免存在一些困难。长期以来,广播节目在传播的过程中,若想吸引更多的听众,线下活动也是必要的环节。所以,广播电台应为主持人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线下活动当中,以便更好地与受众交流,促进广播事业的发展。

广播节目中,情感是能够吸引受众的部分,线下活动可以帮助情感的体现,同时将声音赋予立体化的显示。具体来说,微信、微博等线上活动能够将话题进行延伸,而形式多样的线下活动则可以吸引更多的听众,在他们心中建立起完善的媒体形象,提升自身影响力。近些年来,辽宁广播电视台成功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线下活动,在话题、讨论度和公益方面作出了良好的表率,这些线下活动也成为媒体与受众沟通的纽带。

结语

综上所述,从传统的数字广播模式到今天的依托信息技术进行的广播模式,我国的广播节目已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同时,采取数字化的技术提供较为完善的数据化服务,也给传统广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举措。新媒体技术为传统广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构成了新的挑战。而应对挑战的方式就是将新媒体与广播媒体充分融合,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新媒体与传统广播平台的融合都是广播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 吴丹,赵江. 新媒体广告在推动良渚文化传播中的作用[J]. 艺术科技. 2016(03);[2] 薛瑶瑶. 新媒体时代电视广告价值提升研究[J]. 记者摇篮. 2016(05);[3] 付纯. 多元、分众、融合:音乐广播手机客户端发展的思考[J]. 中国广播. 2016(06);[4] 田一笑,张锦锦,钟辉,李菲菲.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广播APP的运营模式探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16(13);[5] 张岩. “听阅读”模式之消极影响研究——基于读者阅读心理的视角[J]. 中国出版. 2016(13)

猜你喜欢
广播电台新媒体互联网
探究微信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城市广播电台新闻宣传探讨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