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格尔木市那东—黑石沟地区地物化特征及找矿方向浅析

2017-03-16 09:53赵星海杜承文李玉录
山东工业技术 2017年3期
关键词:剖面极化物化

赵星海+杜承文+李玉录

摘 要:本文对那东—黑石沟地区的地物化特征进行了叙述,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1:1万土壤测量成果、1:1万地面高精度磁测成果及1:5千激电剖面测量成果表明,该区的物化探異常与铜多金属矿化有关,并且认为在该区寻找铜多金属的潜力较大。

关键词:那东—黑石沟;铜多金属;地球物理异常特征;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3.082

0 引言

该区自2013年开始开展地质找矿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找矿成果,但未取得突破。笔者对该区的地物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以期指导该区地质找矿工作。

1 地质概况

那东—黑石沟地区铜多金属矿评价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东昆仑山脉西段北侧,行政区属于青海省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管辖。测区大地构造位置属西域板块(I)东昆仑西段柴达木陆块(I1)与东昆中陆块(I3)挟持的野马泉—可体哈尔早古生代裂陷带(I2)。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OST)、早石炭世大干沟组(C1dg)及第四系。区内岩浆活动比较强烈,总体呈北西—北西西向展布,和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岩浆活动明显受构造控制。区内分布有晋宁期洪刻勒二长片麻岩;印支期和尔格头序列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尕林格序列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等侵入体。区内火山岩岩石类型有:玄武岩、玄武安山岩等,顶部出现少量大理岩、板岩。岩层产状较清晰,主要有绿帘石化、绿泥石化、次闪石化等。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区内构造形迹主要为断裂构造,按其走向可分为三组:北西西向断裂组(F19、F22)、北西向断裂组(F20、F21)和近南北向断裂组(F18)。

2 地球物理特征

2.1 岩(矿)石磁、电性特征

从磁参数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区内主要岩石磁性差异不大,各类岩石磁化率平均值均在1266~4416(4π×10-6SI)之间,而剩磁则在120~215(10-3A/M)之间。长石石英变砂岩、孔雀石化大理岩、炭质板岩等的磁化率和剩余磁性均相对较强,可能显示了其成岩后期经历过较高温的热液过程,与区内现有认识的中三叠到晚三叠的侵入岩对成矿起到控制作用应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磁参数测定结果见表1)。

如表2所示:区内主要岩石的极化率变化范围为0~30%之间,常见值为1.29%~6.56%之间;电阻率随岩性不同变化范围很大,从101~104之间均有分布,常见值为150Ω.m~25119Ω.m之间。本区能够引起“低电阻率、高极化率”特征的岩石有孔雀石化大理岩、含炭质硅化板岩,能够引起“高电阻率、高极化率”特征的岩石有蚀变玄武岩、含铁粘土质板岩、变砂岩(电参数测定结果见表2)。

2.2 1:1万地磁异常特征

2013年对该区开展了1:1万地磁面积测量(测网网度100×40m),全区共圈定4处高磁异常,异常编号为C1~C4。下面以与目前本区找矿密切的C1及C2异常为例分析其特征。

C1号异常位于测区西南,形态呈带状北西西向展布。长度约620米,宽度约200米,其峰值达240nT。在该异常区北侧以-210nT等值线圈出一个负磁异常区,其长轴走向与C1号异常近于平行,异常总体呈正负伴生状态。

C2号异常位于测区南区西南部,形态呈椭圆状,长度约600米,宽度约200米,峰值为330nT。在异常区北侧以-150nT等值线圈定一处负异常,异常长度约650米,宽200—250米左右,走向与C2号异常近似平行,其峰值为-390nT,异常总体呈正负伴生状态。2014年通过1:1万地质修测工作,在C2异常西南圈定一处矽卡岩带,长约250-300米,厚20-30米,岩石具磁铁矿化,局部具孔雀石化。

2.3 1:5千激电异常特征

2014年针对1:1万高精度磁测圈定的C2磁异常,开展1:5千激电剖面测量工作,共圈定3处激电异常,异常编号为JD1-JD3。下面以与本区找矿最为密切的JD1异常为例分析其特征。

JD1异常:位于测区中部,呈近似东西向展布,异常幅度大,宽度在300-600左右不等,,异常视极化率>8%。西端4线至12线出露岩性有长石石英变砂岩、大理岩、硅质大理岩、硅质岩等,该异常与1:1万地磁测量圈定的负磁异常带套和较好。14年在6线施工了探槽工程,分别发现孔雀石化和细脉状黄铜矿化、闪锌矿化等铜多金属矿化线索,推断该异常由多金属矿化引起,是寻找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的有利地段。

3 地球化学特征

2001年在区内圈出AS02乙Co、Cu、(Ni、Au、As、Sb、Pb、V)和AS03乙Cu、Co、(Ni、V、 Au、Sb)两处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并且三处异常均位于测区内。

3.1 异常

异常主元素为Co、Cu,特征组合元素为Ni、Au、As、Sb、Pb、V,异常形态不规则,长轴展布方向东西向,异常面积为13Km2,主元素异常套合紧密,Cu、Ni、Au、Pb、V有二级浓度分带,异常浓集中心不明,异常表现为受二长花岗岩体控制。各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从异常中部穿过,接触带附近可见黄铁矿化,矽卡岩化、角岩化、硅化等蚀变。

根据区域内肯德可克等矿产地质特征,钴、金矿化与滩间山群关系密切,矿体均产于碎屑岩与岩体接触带附近的矽卡岩内,据此,该异常尤其是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部位,具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及物质来源,推测异常与接触带中的热液交代及矽卡岩化有关。

3.2 AS03乙Cu、Co(Ni、V、Au、Sb)异常

异常主元素为Cu、Co,组合元素为Ni、V、Au、As。异常呈椭圆状东西向展布、面积较小,主元素异常具明显的二级分带,且主元素异常紧密套合。异常呈规则椭圆状分布于华力西期二长花岗岩中,长轴展布方向东西向,金异常部分套合,其主元素异常套合紧密,铜,钴、镍、钒异常有二级浓度分带,异常面积小,规模不大,但强度高,四元素峰值分别达108.6×10-6、48.7×10-6、117.4×10-6、219×10-6。

覆盖本区南部的1:5万水系异常与1:20万岩石测量异常Cu39、Pb40套和较好,显示在本區内寻找以Sb、Pb、Zn、Au、Ag、Cu、Co、Sn、W为主的多金属矿产较有前景。

4 典型剖面地物化特征

本区地表多为第四系沉积物覆盖,现选择一条典型剖面(6勘探线)对其地物化特征进行分析。

(1)地面磁异常特点。如图1所示,在560~660点范围内有一处幅值较大的负磁异常,场值在-120~-170nT之间变化,异常宽约100米,异常位于大理岩与玄武岩的接触部位,说明该负磁异常与接触带关系密切,该处可能存在一处断裂破碎带。

(2)激电异常特点。在与负磁异常对应区段(560~660点)存在一处激电异常,异常上反映出1处峰值,均高于3.5%,为6.9%,均低于200Ω.m,异常呈“低电阻率、高极化率”特点,异常位于大理岩与玄武岩的接触部位。在300~500点段有一处幅值较高、宽泛的激电异常,均值都大于5.8%,为13.2%,异常呈“低阻、高极化”特点,异常位于碳质板岩中,推断该激电异常系由碳质板岩引起。

(3)土壤异常特点。通过1/1万土壤剖面TP06,发现一条长约800米、宽约120米的Cu、Pb、Zn高含量段,Cu元素含量最高达7100×10-6、Pb元素含量最高达16470×10-6、Zn元素含量最高达3984×10-6,结合地质背景来看土壤测量异常高值段位于大理岩与玄武岩的接触部位,利用探槽工程13TC06对地表发现的土壤异常线索进行揭露发现铜矿体一条,矿体水平厚度5.1米,Cu含量0.61%。

5 找矿方向浅析

测区第四系风积物分布广泛、覆盖较厚,且本区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常规地质找矿手段难以发现矿(化)体,首先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具有成矿潜力的铜多金属矿异常,其次使用1:1万土壤剖面测量和1:1万地面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进一步追踪、剖分、解析异常,在此基础上,通过1:5千激电剖面测量圈定“低阻、高极化”激电异常段,研究物化探异常段与地层、岩体间的关系,对其成矿潜力进行评价。

本区铜多金属矿体赋存位置与滩间山群火山岩组(玄武岩等)及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的大理岩等的接触部位(蚀变玄武岩)关系密切,容矿构造为碎裂蚀变带(磁异常特征表现为梯度较大的负磁异常),矿体与围岩电性差异较大,激发极化效应明显(表现为“低阻、高极化”特点)。

6 结论

实践证明,选择合理的物探方法可以加快地质找矿工作进度,较好的指导找矿工作。结合矿体异常特征,本着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由已知异常分析研究未知异常,在异常特征相似、地质成矿有利地段布置钻探工程,可提高钻孔见矿率、减小勘探成本。

参考文献:

[1]傅良魁.电法勘探教程[M].北京第一版.地质出版社,1983(05).

[2]范照雄,谢海林等.得勒钦地区地物化特征及找矿方向浅析[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第29卷,第5期):72-76.

[3]王国征,郭俊良等.和日金矿区激电法应用效果及找矿方向[J].物探与化探,2010,12(第34卷,第6期):800-805.

猜你喜欢
剖面极化物化
论物化批判的四重路径
活跃在高考中的一个恒等式
中国有了第11颗“金钉子”
极低场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中预极化线圈的设计
极低场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中预极化线圈的设计
极化恒等式在向量数量积中的运用
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物化视图
基于卢卡奇物化理论分析手机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碱性大棚土壤剖面pH值与盐分的相关性
地质雷达技术在管道河流地层划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