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须优化人际关系

2017-03-16 23:51吴文平
教师·下 2017年1期
关键词:人际关系班级文化个性

吴文平

摘 要:班级文化的建立与和谐对一个班级的人际关系的优化有很大关系,如何从优化班级人际关系的角度去打造和构建和谐的中职学校班级文化?文章从两个方面出发,着重探讨学生间的关系和师生间的关系怎样去构建。

关键词:人际关系;班级文化;个性;共情

文化根植于个人内心的修养,是一种高度自觉与约束;班级文化犹如是它的细胞,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班主任来说,打造什么样的班级文化,就必然带来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效果。一般来说,班级文化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及团队意识几个方面。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都会绞尽脑汁地去制订一些科学、详尽的班级规章制度和班级管理目标,竭力地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同时也注重班级的凝聚力的形成,诚然,这些都是每个健康班集体所必备的,也是其应有的。然而,在“互联网+”现代教育变革大发展的时代,不少教育工作者没有重视或不够重视班级里的人际关系的建设。 我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构建和谐班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别于其他的人际关系,班级文化里的人际关系着重指的是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我们如何优化人际关系呢?围绕这个命题,我觉得必须做到如下两点:

一、尊重班级个性,让其尽情抛洒

这是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我们都能在各种媒体上看见某某学生相互厮打的视频,轻者受伤,重者死亡。闻讯后,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悲痛,但更多的是反思:究竟教育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也许缘由诸多,不敢妄加评论,但在我看来,这个学校或班级人际关系一定出了问题。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个性出奇的张扬,他们讨厌循规蹈矩,有时他们的言行近似疯狂;同桌之间、舍友之间因为个性的迥异而矛盾重重。我们能不能打压这种个性呢?当然不可!在我看来,这是一股青春的激情与活力,不可压制。为了把这些看似形形色色的个体黏合在一起,我就有意识地把“家”的概念根植于他们的内心,于是在每学期开学初,我就向全体学生开展征集对联的活动,围绕“家”的主题去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家”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内涵就是“和”——和睦、和谐、和美等。没过几天,同学们都纷纷地展示他们的杰作了,在这所展示的对联里,有写得一本正经的,也有写得颇有创意的,当然也不乏几个捣蛋鬼,但令我倍感欣喜的是:绝大部分的对联都体现了“家”的内涵,从中我挑选了一个,其横批是:家和万事兴,经过加工后,就委托班长把它张贴在门上,这一贴却迎来了别的班级的学生“议论纷纷”,我深知这里包含着些许的赞叹;当然,此举更能让本班的每一个个体都意识到我们是一家人,一家人就得和睦相处,有了和睦,就自然有共同的目标,有强大的凝聚力。

很多人认为中职学生是“奇葩”,不被看好。确实,他们做事随性,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而且总是出言不逊;这一点我体会深刻。在我们班上,现在非常流行“绰号”,这些绰号中有的是给老师取的,有的是同学之间的“昵称”,不得不说有些外号取得令人愤怒,心想:中职学生就是教养不够。但我并没有过分干涉这一现象,在我看来,绰号有时是一种“民俗文化”,只要没有侮辱性,绰号对班级文化就有一定影响。绰号有时可以表达同学之间的感情,拉近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优化班级人际关系。同时,绰号也是一种娱乐方式,互叫绰号还可以调节过于严肃的学习气氛,缓解身心压力呢!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班级同学之间的人際关系,所以不要因为这一点,蓄意打压孩子们率真的个性,尊重他们的个性且让其尽情抛洒,这也是教育本质的内在要求。

二、与学生共情,就会情趣满堂

优化班级人际关系不仅仅指同学之间的关系,还应涵盖师生的关系。因此,在构建和谐班级文化过程中,不可忽略师生关系这个重要的环节。纵然中职学生都是些“问题孩子”,作为教师或班主任,我们应该接纳他们的桀骜不驯;他们犹如一颗种子深埋在冰冷的地下,我们须给它温度,用浪漫、诗意和温情把它从寒冬里唤醒,告诉它春天来了,该发芽啦!只要能与学生共情,教育教学工作就会有声有色,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也就必然会水乳交融,与那些个性张扬、调皮捣蛋的中职生的关系就自然得以优化。

在班主任的工作岗位上,我深深地体会到细节的重要。为了走进学生与他们打成一片,我基本上能记住每个学生的生日,每当那天有学生过生日的时候,我就在黑板上画个蛋糕且写上名字,等待我转身送上祝福时,教室里掌声一片,喜悦便使这位学生沉浸在幸福中。有了这样的共情,我们课堂情趣盎然,师生的关系水乳交融,充满多情而浪漫的人际关系必然把班级文化点缀得五彩斑斓!

猜你喜欢
人际关系班级文化个性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