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2017-03-16 09:21吴浩然吴祁宗
关键词:子系统文化产业因素

吴浩然,吴祁宗

(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数学部,广东 广州 510925; 2.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

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吴浩然1,吴祁宗2

(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数学部,广东 广州 510925; 2.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

将文化产业集聚系统划分为社会经济、产业资源和产业政策3个子系统,构建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广东省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文化产业的关联产业发展水平、市场需求、人力资源、技术水平对文化产业集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作用力度依次增强;文化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及政府干预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不显著。

文化产业集聚;系统动力学;仿真

文化产业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形象和软实力。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产业集聚特征显著,迄今为止,已形成包括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在内的六大文化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效应的获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的识别。

国内部分学者利用计量经济学对我国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有益探讨[1-4]。但由于我国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开展较晚,基于历史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系统动力学与其他建模方法相比具有独特优越性[5]。笔者就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以系统动力学视角为切入点,运用系统思维将文化产业集聚视为一个系统,分析系统要素间的因果关系,建立流图模型,通过仿真技术分析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力度。

一、文化产业集聚模型系统边界

(一)文化产业集聚的系统框架

文化产业集聚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影响因素很多。传统经济地理理论认为,产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地理因素的差异,如沿海区位优势、自然资源禀赋对产业集聚具有正向影响。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则强调产业外部性、人力资本、运输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在产业集聚过程中的作用。由于文化产业同时具备经济和意识形态双重属性,其集聚还可能受产业政策的影响。因此,笔者借助传统经济地理学和新经济地理学中的产业集聚理论,从要素禀赋、产业外部性、市场需求和产业政策4个方面分析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

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人力资本是土地、劳动和资本3个要素中较为重要的要素禀赋。因此,文化企业选址在人力资本丰富的地区,既能节约企业对劳动力搜寻与匹配的成本,又可以促进知识的传递、共享与溢出。

产业越易于与文化进行跨界融合,产业具有的前向、后向及旁侧关联效应就越强,其上下游链条的延伸潜力就越高,就越能促使文化产业趋向于集聚发展的方向。

地区的经济发展能提高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越强,文化市场的规模就越大。随着文化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更多从事文化产业经营的企业将相继进入,从而形成文化企业在本地区的集聚。

文化产业能提升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实力,其发展离不开政府在资金、法律法规及政策上的支持。近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陆续推行了各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对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各子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分别用“+”和“-”表示要素间的正、负反馈关系。

1.社会经济子系统

社会经济子系统主要研究文化产业集聚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根据国际经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当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总体水平和内部结构将会出现重大变化,而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子系统因果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社会经济子系统因果关系图

2.产业资源子系统

产业资源子系统研究技术、人力、资金等资源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文化产业集聚依赖于丰富的产业资源,当一个地区具备可挖掘的、有市场价值的文化产业资源时,文化企业会陆续进驻。在文化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并且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政府、企业、高校等行为主体在技术引进、资金投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将给予更多关注,从而使各项资源量都得到增长。产业资源子系统因果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产业资源子系统因果关系图

3.产业政策子系统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文化产业集聚过程中,政府在提供产业集聚所必需硬件要素支持的同时,若能进一步优化软环境,如出台各类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文化产品出口扶持及财税、信贷金融优惠政策,将能更好地吸引文化企业的进驻,促进产业的集聚。产业政策子系统因果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产业政策子系统因果关系图

二、文化产业集聚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通过分析文化产业集聚3个子系统的因果关系,结合一些合理的假设,可以确定模型的变量集,绘制文化产业集聚的系统流图。

(一)基本假设

首先,模型的核心是文化产业集聚程度,反映产业集聚程度的测度指标有行业集中度、空间基尼系数和产业区位熵。下文采用产业区位熵作为广东省文化产业集聚的测度指标。产业区位熵的计算公式为:LQij=(Eij/Ei)/(Ej/E),式中Eij为地区j产业i的增加值,Ei为产业i在全国的增加值,Ej为地区j所有产业的增加值,E为全国所有产业的增加值。

其次,经济状况包含多项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平均恩格尔系数等。这里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经济状况。

最后,限于数据的可得性,对部分缺失的文化产业统计数据,借鉴国内外学者的通常做法设置一些代理变量。

(二)变量集及系统流图

出于对计算机模拟可操作性的考虑,忽略次要因素和难以量化的因素,建立包含经济状况、文化产业集聚程度、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干预程度、文化产业技术水平、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和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6个状态变量;经济状况变动值、集聚程度变动值、政府干预程度变动值、技术水平变动值、人力资源变动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变动值6个速率变量;关联产业发展水平、市场需求、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的贡献系数、技术水平变动率等12个辅助变量;政府干预程度影响系数、人力资源影响系数、固定资产投资影响系数、技术水平影响系数、市场需求影响系数和关联产业影响系数6个常量的系统流图(如图4所示),部分变量的解释说明见表1。

图4 文化产业集聚系统流图

变量名称变量说明单位经济状况GDP亿元文化产业集聚程度文化产业区位熵—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干预程度地方财政文化支出占全国地方财政文化支出比重%文化产业技术水平三种专利申请授权数占全国三种专利申请授权数比重%文化产业人力资源文化产业从业人数占全国文化产业从业人数比重%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地方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产业园区、示范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城市化水平城镇户籍人口占总户籍人口比重%市场需求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千元关联产业发展水平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教育科研投入人均教育、科研经费支出元

系统的部分方程为:文化产业集聚程度变动率=政府干预程度变动率×政府干预程度影响系数+人力资源变动率×人力资源影响系数+固定资产投资影响系数×固定资产投资变动率+技术水平变动率×技术水平影响系数+市场需求影响系数×市场需求+关联产业影响系数×关联产业发展水平;文化产业集聚程度=INTEG(集聚程度变动值,初始值);集聚程度变动值=文化产业集聚程度×文化产业集聚程度变动率;人力资源变动率=人力资源变动值÷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关联产业发展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经济状况;经济状况= INTEG(经济状况变动值,初始值);经济状况变动值=经济状况×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的贡献系数。

三、模型仿真

笔者选择广东省作为实证研究对象。由于具备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相比国内其他省份,广东省文化产业起步较早,规模一直稳居全国前列,2003年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综合试点。近年来,随着域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示范基地的建设逐步形成规模,广东省文化产业得到了迅速扩张,集聚化发展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业态。

(一)有效性检验

以文化产业集聚程度为检验变量,对历史数据与仿真结果数据的误差进行对比,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数据的误差率未超过5%,误差值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模型与实际相吻合。

表2 广东省文化产业区位熵的模拟数据与历史数据对比

(二)仿真模拟

以《中国统计年鉴》《广东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中国文化产业年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等年鉴报告中的数据为基础,运用Vensim PLE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得到广东省文化产业在2006—2026年间的集聚趋势,如图5所示。

图5 广东省文化产业2006—2026年的集聚趋势

由图5的仿真结果可知,广东省文化产业集聚程度从2006年起呈下滑趋势,未来10年,受各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集聚程度的下降速度有所降低。根据前文关于区位熵的说明,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广东省文化产业的规模在未来10年依然具有优势。

(三)灵敏度分析

1.社会经济因素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

在原仿真方案中,分别将市场需求、关联产业发展水平两个影响因素的初始赋值增加10%,其他变量水平保持不变,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社会经济因素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

由图6的仿真结果可知,市场需求、关联产业发展水平两个因素对文化产业集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前者的敏感性更高,即市场需求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更大。

2.产业资源因素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

在原仿真方案中,分别将人力资源、技术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3个影响因素的初始赋值增加10%,其他变量水平保持不变,分析产业资源因素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结果如图7所示。

图7 产业资源因素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

由图7的仿真结果可知,人力资源、技术水平两个因素对文化产业集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后者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更大,而固定资产投资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不显著。

3.产业政策因素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

在原仿真方案中,将政府对文化产业干预程度的初始赋值增加10%,其他变量水平保持不变,分析产业政策因素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结果如图8所示。

由图8的仿真结果可知,政府的文化产业干预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不显著。

图8 产业政策因素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文化产业集聚系统的仿真结果,可知:文化产业的关联产业发展水平、市场需求、人力资源、技术水平对文化产业集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作用力度依次增强;文化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及政府干预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不显著。

为避免在文化产业集群治理的实际工作中出现盲目行为,在制定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策略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把握。

(一)完善文化体制建设,遵循文化市场竞争的客观规律

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初期,政府的产业政策对支撑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产业集聚区域的不断扩大,政府的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有弱化趋势,而文化产业的市场导向作用将不断加强。因此,在进一步完善文化体制建设的同时,政府应遵循文化市场竞争的客观规律,打破妨碍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壁垒,创造文化产业集群良性发展的体制环境。

(二)加强文化产业高科技技术研究,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步伐

研究表明,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尤其是移动互联、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对文化产业集群的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改造,已成为文化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6]。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渗透,既能提升文化产品的传播力度,使传统文化产品焕发新活力,又能从根本上转变国民的文化消费习惯。因此,在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应加大对文化产业高科技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寻找文化与科技的最佳耦合点。

(三)构建多主体、多方位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文化产业人才的严重匮乏已成为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多个行为主体。一方面,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需要研究文化产业人才应具备的各项素质,明确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以便在此基础上共同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另一方面,政府层面,则需要创新文化产业人才引进政策,构建促进人才流动和增强人才黏着力的全方位服务平台,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四)积极发展地区经济,挖掘潜在文化消费市场

按国际经验测算,当人均GDP超过3 000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超过40%时,文化消费需求将进入膨胀期[7]。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许多省份的人均GDP已超过10 000 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也接近50%。显而易见,文化需求的扩张期已经到来,该时期应更加注重文化与其他行业的结合,促使文化消费朝多元化、多样性的方向发展。

[1] 袁海.中国省域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0(3):65-67.

[2] 戴钰.湖南省文化产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地理,2013(4):114-119.

[3] 肖博华,李忠斌.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集聚度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5):32-37.

[4] 王猛,王有鑫.城市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来自35个大中城市的证据[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1):12-20.

[5] 王其藩.系统动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6] 丁玲华.现代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基于广东省数据的实证分析[J]. 现代情报,2014(12):64-68,73.

[7] 樊继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转型:来自珠三角的观察[J].经济研究参考,2012(40):59-65.

(责任编辑:蔡洪涛)

Research on Systematic Dynamics of Cultur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 Factors

WU Haoran1, WU Qizong2

(1.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 Guangzhou 510925, China;2.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In this paper, we divide the cultur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 system into three sub-systems including socio-economic subsystem, resources subsystem and industrial policy subsystem. The simulation model has been built,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 by using data in Guangdong Province show: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cultur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re relate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arket demand, human resources, technology, and the intensity of action is enhanced in turn; investment in the fixed assets an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have slight influence to the agglomer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cultur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 systematic dynamics; simulation

2016-12-10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融合研究”(S2013010011520)

吴浩然(1981—),男,广东广州人,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数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吴祁宗(1947—),男,北京人,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决策理论与方法。

G124

A

1008—4444(2017)01—0043—05

猜你喜欢
子系统文化产业因素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解石三大因素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