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记忆

2017-03-17 21:50王建生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古宅古村小河

王建生

“吱——呀”随着一声长长的怨叫,古宅那两扇高大厚重的木门徐徐打开,挤入门缝的是从门前小河爬上来的空气,清新干净,像一匹白布,被主妇漂洗过多次,唯有田地里淡淡的馨香伴随。你闻闻,金桂正盛,稻穗低头,柿子橘子甜丝丝,野菊花野百合也在凑热闹。啊啊!都来了,就在门外。刚出梦乡的你,也一定会像我一样,丢下矜持,顾不上雅致,口鼻并用,来一个深深的呼吸,一口两口不解馋,索性抬腿迈出齐膝高的门槛,选一个可依靠的石柱,闭上眼睛享受,让心包的叶片舒展成美丽的莲花。

直到太阳从东边的山头上露出笑脸,霞光唤醒你沉睡的双眸,你会无比振奋,刚才还乖巧安逸的灵魂立马出窍,随目光飞翔,飞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极目远眺,景框里有霞光万道的山岚,有流金溢彩的森林,有金黄涌动的稻田,还有如梦如幻的粉墙黛瓦。

回过神来,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崇敬那群认识这片山、修筑这条河、建造这座古村的千年智者。在五颜六色的大自然里,他们理解了黑与白的意义;在沧海桑田的人世间,他们探索出伸与曲的奇妙;在芸芸众生的日子里,他们领悟到方与圆的必须。于是,有了粉墙和黛瓦,有了门当和户对,有了曲回廊和直楼梯。他们的智慧叠上岁月苔藓成就一大景观,他们的手迹长出屋顶瓦松便是一段传奇。

那些热爱生活的人们,似乎理解庆源古村的美丽,形成了一波一波的潮水,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们欣赏别人的画,也留恋画中的自己。

丙申年的深秋,我和京城的一群画家夜宿庆源村。那位小平头长胡须的先生告诉我,婺源风光神在古村,魂在粉墙黛瓦。

是的,小桥流水油菜花托起的古村落,辣椒柿子红枫叶隐映的粉墙黛瓦,恰是婺源乡村风光的感叹号。它不屑于漫山遍野的桃红柳绿,以黑白相间的简单搭配,大大方方地立于天地之间,透露出大自然不可言传的玄机,白昼黑夜,寒来暑往,阴阳和合,日月同辉,你中有我,源远流长,博得一代又一代后人的长吁短叹。于是,哲学家说,婺源乡村的图画是一部无字天书,表述着高深的道家思想。然而,“道可道,非常道”,栋栋民宅重修更替了多少个轮回,黑加白的古朴之风却始终没有改变。最终,文学家说话了,这村落逾越千年,胡须里长满了故事。

离婺源县城六十公里的庆源村是一条小河托起的大船,千年前的詹氏族人以鹅卵石筑岸,以青石板铺路,疏浚出造福两岸的小河。先民们依水建楼房,临河设门市,片片粉墙黛瓦,户户画栋飞檐。古民宅或林林总总,或高高低低,或曲曲折折,摆成一艘超级大的航船,这超级,举世无双,船体长一公里。全湾遍栽大树,十年树木,树为船帆,曰:小河清水流万代,大船杨帆永向前。为了宗嗣万代延续,詹氏先人用心良苦,特烧制“厚三、宽六、长九”规格的青砖,作为本村楼房的建筑材料,并训示:“屋塌砖在,祖业永存。”时光漫漶,今日的庆源古村,建筑用砖虽不符合千年祖制,百余栋明清建筑也沧桑斑驳,但是,白墙黑瓦的搭配依旧,船体村落的格局依旧,若从天上鸟瞰,神奇的大船仍在如波的山谷中游曳。

古村落里生活着一群老小孩,当年的“进士第”、“大夫第”、“尚书第”,淌过旧时风雨,穿越近代硝烟,一路走来,筚路蓝缕,见证了多少惊涛骇浪,历经了几回生死离别,问问老宅大门前的方门当和圆户对,它们看得最清楚,还有那屋顶上的瓦松,以苔藓为纸作了一页又一页的记录。

古宅真的老了吗?看看额头上的雕梁画栋也就知道。当年,结驷连骑中的几匹大马该是多么威风,扬蹄长啸,气势若虹,如今已是马失前蹄;当年,花好月圆中的牡丹花容正盛,如今已是残枝败叶;当年,那金榜题名的喧天锣鼓,声声唢呐,如今居然见不着主人。老宅啦!内心尽是昔日的繁华,哪堪今朝的衰败?原本粉墙白面,如今却是一脸的粗粝冷峻。啊啊,老人家该高兴一下,你遇上好时光了,世界上不能没有白与黑的组合,今天登门的贵客不是来凭吊,而是来玩味,来继承。

在庆源小河的上游,一栋三进两层的百年老宅,依旧是殿宇辉煌,立柱房梁的木雕,正在补新如旧,附楼后的小桥下潺潺流水,旧时的花园初绽了三角梅。据介绍,古宅的詹姓主人做生意于上海,财源滚滚达三江,如今已是数代子孙遍四海。前几月,来自京城的投资商慧眼识珠,买下空房古宅六十年的經营权,我们有幸成为新酒店的宾客。

一条古老的小河,从千年的唐诗宋词中走来,带着桃花潭的千尺深情,盛着韵如酥的天街小雨,年复一年地装点着庆源村这方土地,永远也不知疲劳。

小河有自己的风景。宽时像河,窄则如溪;弯弯曲曲,百绕千回,登高远眺,小河恰似上天扔下的彩带,两岸色彩斑斓,随风舞动。走近水边,你可以看到自己惊讶的眼睛,还可以看到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还有银杏的黄、乌桕的红、柿子的光亮,仿佛,这小河装载的不是清水,倒是一河流淌的颜料。好在,水流色不走,画在水里游。可恼的是那群不懂人事的红鲤鱼,变换着队形游弋,常常损坏了水中画的边界。我们的埋怨让鱼群惊慌失措,搅起阵阵涟漪,水中画更不成形,长的变矮,圆的变方,我们变成了妖怪。

小河幸运,依偎在千年古村的怀抱,河岸依势垒筑,用材极尽考究,或花岗岩,或鹅卵石,历经千年而无一次溃口。十六座小桥连通两边,碧波横卧的方石桥面,被脚板打磨得油光锃亮。河床里,一道道卵石垒起的水坝爬满厚厚的青苔,把小河变成了竹节的模样,水坝高度适宜,起到截流河水的作用,满坝则溢,细水长流;同时,积淤泥,拦污秽,滤清水,小河虽窄而水深,活水长流而自清,上游用过的水,流向下游仍可直接饮用。

秋天了,竹节河无须浇地,悠闲地唱着小曲,不时地朝前来洗衣摘菜的女人们微笑,缓缓地流向他乡。

古老的银杏树,在庆源的小河旁一站千年,从不挪脚。几人才能合抱的主干,遍布着沟壑般的伤痕,记载了它一生数不清的大喜大悲。层层叠叠的枝丫生长出层层叠叠的绿叶,与太阳月亮的光辉遥相呼应。它没有辜负古人的希望,名副其实地成为古村的一蓬巨帆,迎风劲发了百载千年。

银杏树已成为一方的神灵,接受芸芸众生的顶礼膜拜。说不清是因为惊世骇俗的长寿让人害怕,还是因为遮天蔽日的浓荫受人尊敬,它的枝叶上挂满了红布条,记载着它的灵验。东边有了添人进口的喜事,西边遇上天灾人祸的忧愁,人们习惯地来到银杏树脚下,以特别的方式告诉古树,像是告诉尊敬的祖先。

秋天到了,银杏树脱去春天的绿妆,换上黄色的新衣。太阳下,金光闪闪,一副圣上的模样,引得大自然庄严肃穆。你看看,柿子树来不及着礼服,急忙提上了灯笼,照亮山乡的小路;乌桕树倒是梳妆打扮一番,慌乱中又撒落了一地红叶;暮年的禾苗们惊吓得五体投地,低眉落眼;小脸的野菊花羞涩地怀抱琵琶,远远地躲到大树身旁;只有河滩上的狗尾巴草最会助兴,头顶粉红色的花蕊,随秋风跳起了本民族的舞蹈。

庆源村的子孙们为银杏皇帝而骄傲,年年盼望那个时节。因为,金黄的时节是秋季,秋天的季节有收获金黄。

猜你喜欢
古宅古村小河
古村之晨
异乡人
山村古宅
古村研学感知传统
甜蜜的小河
古村之友面向全国征集100位创客
真假古俑
小河马和刷牙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