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政治稳定对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

2017-03-17 12:49刘宇
科学与财富 2017年5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中国模式

摘 要:对于发展中国家,政治稳定放在了首要位置,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政治发展更是无从谈起。发展中国家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程度不同地产生政治不稳定现象,引起世界政治学家的高度重视和极大的研究兴趣,人们试图寻找政治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以便采取对策。本文主要针对政治稳定对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中国;政治稳定;模式;意识形态

新时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各族人民群众利益的多元化,使现实的政治发展出现了一些诱发不稳定的因素。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我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大环境,我们党和国家一直坚定不渝地寻求保持政治稳定的路径,这其中既包括我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又包括政府推动行政改革与创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优化自身的服务职能,还包括新时期文化的建设。

1 政治稳定对于社会发展重要意义

政治稳定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系统保持动态的有序性和连续性。具体说来,它是指没有全局性的政治动荡和社会骚乱,政权不发生突发性质变,公民不是用非法手段来参与政治或夺取权力,政府也不采用暴力或强制手段压制公民政治行为,以此维护社会秩序。人类自有政治生活以来,构建良好的政治秩序并为人类自身提供更多福祉的追求就从未停止过。及至近代,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已经证明,惟有宪政才能为政治生活的有序性提供最重要的资源,它的规制和观念可以有效化解政治系统中导致政治不稳定的因素,并培育促成政治稳定的因素。宪政的规定性给宪政下一个完整定义的努力近于徒劳,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比如有人从道德观念角度出发主张宪政是由意识形态和文化决定的一系列特殊道德观点,又有人从制度规范和政治运行角度出发认为,宪政是指法律化的政治等程序,即限定和钳制政治权力的公共规则和制度。还有人认为:所谓宪政就是拿宪法规定国家体制,政权组织以及政府和人民相互之间权利义务关系而使政府和人民都在这些规定之下,享受应享受的权利,负担应负担的义务。

2 政治稳定对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

意识形态指的就是与社会的政治结构以及经济结构相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指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物质生活相区别而又相联系的精神生活。作为特定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以及特定阶级的“自觉意识”,它是在社会中占有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所产生的,并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及经济基础服务的。这是政治意识形态的功能所在以及本质表现。除了作为占据社会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之外,一个阶级还是占据社会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2.1 政治意识形态与政治文化

意识形态一词是法国哲学家德拉西为描述新兴的“观念学”在18世纪提出来的,本义是关于观念的发生规律和普遍原则的科学,属于认识论范畴。从近现代历史的角度来看,政治文化因素是制约整个社会文化的基本力量,意识形态的力量和作用深刻的投射到了整个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意识形态直接关系到了我国的国家政治稳定状况,同时还直接关系到了是否能够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所以要想从制度上充分保障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要首先保障我国的政治稳定。政治稳定包括政治体系稳定,稳定的意识形态和有序、有效的政治过程三个相互作用的层次。意识形态对于政治稳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论证国家制度的合理性来塑造认同。无论是维持政治稳定还是推翻现存秩序,意识形态都是不可缺少的。从维持政治稳定的角度看,意识形态可以使社会成员相信现行制度是公平的,并促使人们自觉的不违反规则和不侵犯产权,这将大大减少对规则和产权的执行费用,从而构建国家政权得以维持--即政治稳定的基础。

2.2 政治文化与政治价值

意识形态建设的目标是保持社会稳定、维护文化自主性,为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创造适宜的社会环境和思想环境。由于意识形态的本质就是对一定政治价值和根本利益的反映,而政治价值又区分成基本价值、核心价值等,这就产生了意识形态如何反映政治价值和政治价值观及其体系的问题,其中也包括如何认识核心价值、基本价值、共同价值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问题。对此问题,可以作如下的理解:基本价值是指一些基础性的、带有最大公约数意蕴或起“底线”作用的价值,它具有客观性和外在性,尽管它也会遭到挑战,但至少在名义上是不容置疑的,也是不需论证的,它也被人们称为普世价值。共同价值是指社会成员因奋斗目标一致性而形成的价值认同,共同价值的形成是一个建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核心价值是指在所有的价值中起统领作用的价值,而核心价值观是在价值观体系中居于最核心、最中枢地位和起着主导、支配作用的价值观。意识形态最根本的功能就是反映和表达根本利益和核心政治价值,同时,意识形态具有生成和再生产价值观的功能,一旦意识形态无法正确反映核心利益和核心价值,它所生成或再造的价值观,哪怕被标榜为核心价值观,也是无法征服人心的,影响到政治稳定。

2.3 意识形态与政治合法性

意识形态实际上是一套思想和信仰系统,人们据此去观察世界,并据此采取行动。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便工具,同时也是行动的方便准则,是使人们团结起来的认同基础。意识形态的最重要功能就是为统治者提供合法性的论证支持。“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必须对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理念和原则进行系统的合法化论证和阐释。即产生‘合法性的解释。通过‘合法性的解释,让被统治阶级相信政治统治所依据的政治原则是符合正义的,其所秉持的政治价值理念是高尚的和永恒的。它的统治是代表了广大被统治阶级普遍利益的。”意识形态对于统治原则和价值理念的解释,是统治者能否巩固政权、获得长久支持的关键性因素。社会成员对于意识形态的接受,与统治者进行统治和管理所获得的绩效是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可以为统治提供巨大的合法性支持。一种高效的社会管理,可以为统治者赢得信任和支持,进而获得一定程度的合法性。

结束语

政治稳定一直被看作是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前提条件,是当代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共同关注的问题。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路径是发展经济,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不稳定的原因往往来自利益冲突,而发展本身就不可避免的导致利益冲突。以更好、更快的发展来创造解决发展所产生的各种问题的条件和能力,才是调节乃至化解利益矛盾、维护政治稳定的首要方式。

参考文献

[1]毛振军.胡锦涛的政治稳定论探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54-56.

[2]向立宏.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

[3]孟東方.政治价值.意识形态和政治信仰——关于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基本问题的断想[J].当代青年研究,2009(6).

[4]夏凌翔.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3(3).

作者简介:刘宇(1962-),男,学历:本科,职称:讲师,现从事工作:党校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中国模式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