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要在课内狠下功夫

2017-03-18 21:06张幼芬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课内语文阅读教学

张幼芬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要在课内下功夫,本文主张:其一,挖掘语文素材资源,开展多样化训练:一是训练学生的多维感悟;二是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三是训练学生样文写作方法;四是训练学生背记好诗佳句成习惯。其二,实施语文大教育观,为学生发展奠基:一是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影响;二是开展教师、家长和孩子的心灵对话;三是依本靠纲拓展学习内容。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课内;狠下功夫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50

语文新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对人的自我意识、文化意识、生命感、价值观进行全面唤醒的过程,这就需要构建新课标指导下的新课堂,并且让新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立足课堂,做好一名实实在在的课堂改革实践者。

一、挖掘语文素材资源,开展多样化训练

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强调“让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文本是一堆文字符号,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示结构,需要读者理解,填充其空白处。文本具有开放性、创造性和生成性,所以教师首先要能从自己的理解及自己的经验出发读懂它、感受它、领悟它。这样,教師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区畅游、去感悟、去思考,去和作者倾心相谈。

1. 训练学生的多维感悟

(1)比较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揣摩用词的准确性,感受课文语言的细腻、精炼、形象,从而培养语感的准确性。如《狼牙山五壮士》:“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屹立”一词,笔者采用词语替换的方式,用“站立”“挺立”,让学生比较。经过仔细推敲,学生悟出了作者用词的精妙、准确:“站立”只是一种姿势,“挺立”也不能体现五壮士的高大形象和内在品质,惟有“屹立”才能用笔如刀,准确地镂刻出一组大理石般的英雄群雕,充分展现他们视死如归、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

(2)想象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善于想象,把抽象的文字激活成鲜活、鲜明的形象,培养语感的形成。如课文《穷人》最后:“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这个结尾耐人寻味。为了激发语感,笔者采用续写的形式:“桑娜拉开帐子以后……”学生顿时活跃起来,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捕捉文字的言外之义、物外之象,渔夫和桑娜善良的形象跃然纸上,形成了强烈的语感。

(3)情境感悟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置身于文本描述的情境中体验、感受,也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如《桂花雨》:“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进行想象,并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从“香飘十里”“浸”等词语中感受桂花的新鲜、香味的迷人。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就会真切,语感自然产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重点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生成语感的方法,体验语感生成过程中的“阅读快乐”,与文本及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与作品的主人公同悲同喜、同苦同乐,为完成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2. 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巧用插图,练习说话

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都配有生动形象的的插图,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进而产生说话的兴趣。如课文《嫦娥奔月》中的插图“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美丽的嫦娥飘飘悠悠地一直朝着月亮飞去。”课堂上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说说此时嫦娥的心理活动。教学中,可以多引导学生利用平时积累的词汇和语句,充分展开想象,进行描述,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重视复述,练习口语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特点,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复述形式,复述段落,复述全文,或详述、略述,还可要求学生大胆想象,创造性地复述,在交流阅读感受的同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蟋蟀的住宅》的教学,可要求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分别复述蟋蟀住宅的外部结构、内部结构、建造过程,要求叙述清楚,语言简洁,合乎情理。通过复述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实现对文本语言的感受和内化,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巧用补白,促进表达

在阅读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性的补白训练。如《掌声》中,“小英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故事十分动人”,教学这一环节,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补充故事内容,从而达到训练口语表达的目的。

口语表达能力是一个人融入集体、融入社会的基本能力之一,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拓展训练渠道,为学生积淀口语表达的深厚底蕴。

3. 训练学生样文写作方法

(1)紧扣题目,学习命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窥视文章的内涵。在教学中,笔者总是结合具体课文,分析题目类型:凡以人名、地名、物名命题的文章,离不开叙述人物、事物的特点或在这个地方发生的事情;凡以事件命题的文章,其题目就是这件事的高度概括;凡是以中心命名的文章,所叙述的内容最终都是为了说明这个中心等。学生掌握了这些规律后,在作文时,他们就能运用从阅读中学到的命题方法来命题,分析题目的写作要求,避免了跑题、偏题的现象。

(2)篇中取段,练写片段

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写作方法有代表性的某些段落进行练习片段描写,如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笔者指导学生学习第三段先写形态,再写颜色,最后写味道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课外观察一种蔬菜或水果,注意它有什么特点,先说说它的形状、颜色、味道、吃法等,然后根据所说的内容写一段话。

(3)范文仿写,练写篇章

在教学中,笔者充分发挥范文的作用,指导学生摹仿,练写篇章,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如《落花生》一课,在笔者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知道这篇课文是紧紧围绕“议花生”来写的。作者的写作思路是: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挖掘花生的“品德”。按照这个思路,作者把重点段写得特别详细,突出了文章的内涵: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然后,以《话说***》(***为一种蔬菜或水果)为题,要求学生仿照《落花生》一课的写法,勾画出思路图:买***——切***——吃***——议***——挖掘***的“品质”。重点指导学生写好“议***”,即议***的特点、作用、挖掘***的“品质”。这样指导,开始会有雷同的弊端,但对每个学生来说,每次训练都是一次提高,都有收获,并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每一次习作也从雷同到百花齐放。

(4)训练学生背记好诗佳句成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最佳时期,小学阶段背诵的东西往往可以终生不忘。根据这个特点,笔者尽可能地让学生熟读、背诵经典。

①让晨读、午诵、暮省成滋养

每天语文课前10分钟全班捧起《日有所诵》,范读、略解、齐读;急诵、单读、再齐读,10分钟后和教师一起斗志昂扬地接受“熟背”的任务。中午“养心课”,坚持“入校则静”与“入室则学”相结合,让学生优秀的品行从海量阅读开始,让学生充分地徜徉于钟爱的读物中,在与大师对话中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学生每天用随笔和日记的形式记录一天感悟,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②每周一节经典课堂成追求

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课学习国学经典,让每周40分钟的经典诵读积淀学生一生的文化底蕴。笔者充分利用好经典课堂,精心安排活动内容,让学生充分领略经典的魅力。每周的经典课堂如果千篇一律,学生也会厌倦,所以笔者精心设计一些活动内容。如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把古诗文诵读有机地寓于各种游戏活动中,学生一边玩一边读,既消除了学习的疲劳,又激发了学生诵读诗文的兴趣,真正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运用“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等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境界中学国学,学做人。

二、实施语文大教育观,为学生发展奠基

现在,笔者成为学生的一名语文教师,经常提醒自己:教育的蓬勃发展告诉我们,今天的学生再也不能像我那样活。我们知道学生的童年只有一次,他们的生命不能等待。“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应该让学生懂得:在课堂上要好好学语文,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课堂,语文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长中。

1. 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影响

课上,我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心得,讨论国际、国家大事、礼仪文化等,一起和大师对话,听教授的专题讲座;课下,由家长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去体验活动、亲子活动等。当然,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及生活内容带入自己的课堂,写进自己的习作,把生命的内在感悟转为一种精神产品。智慧与创造就表现在学生的指尖上:自己动手编辑《书香记忆》到《诗香》;《小海鸥》到《展翅高飞》;从《暮醒》到《心灵日记》……这一项项的创造,让学生爱上了阅读、爱上了写作。

2. 开展教师、家长和孩子的心灵对话

每天的《家校联系本》记录家长养育孩子的困惑或机智;不足或进步;努力方向或闪光点,也会写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自己的信仰等,感情的交流,加深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每天仅限心灵的碰撞。许多家长都说:这项活动不仅是教孩子学语文、学作文,而是在教孩子做人……笔者也会在每天第一时间批改《家校联系本》,及时了解家长、学生情况,也会写上一些点评或鼓励性的话语。

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

3. 依本靠纲拓展学习内容

教育部最新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里面描述的那样: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只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

4. 让学生扩大阅读篇目

笔者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延伸扩展,由一篇带多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低年级的学生推荐绘本、童话故事;中高年级的学生推荐一些儿童文学、科幻小说等。从《爱的教育》到“感动中国的书本”部分书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读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的营养。每天布置读书作业和规定阅读时间,填写读书记录,每个月进行评价并表彰。

5. 让学生阅读与背诵

六年以来,笔者一直带领的学生在学好教材中的诗词基础上,阅读并积累了将近300首古今诗词。从《道德经》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泰戈尔《飞鸟集》的“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学生积累着诗的语言,感受着诗的情怀,摒弃了“课内背教条,课外背广告”的枯燥方法。

6. 让学生领悟与延伸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单单停留在量的积累上,还引导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感悟,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井底之蛙》《揠苗助長》《小摄影师》等课外进行延伸课外内容、续编故事情节的创造;讲了《我不能失信》,如果只学课外,学生对宋庆龄不会有深刻的认识,我们可以用这篇课文作为一个点,引发开去。于是,笔者给学生出了一个题目——《认识宋庆龄》,让学生上网、请教别人、读有关宋庆龄的书籍,进行收集、加工、定稿,培养他们获取信息、收集资料、处理文字的能力。几天后,学生写出了《伟大的革命领袖》《论宋庆龄的为人处世》《我崇拜的宋庆龄奶奶》等文章,组成了一个丰满鲜活、多维立体的宋庆龄形象。

其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从书籍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要在课内狠下功夫,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香山学校 519000)

猜你喜欢
课内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
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用好“留白”,扎实语言实践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内“学”外“用”,演绎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精彩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语文课内外阅读链接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低段自主识字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