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桃园害虫发生特点及防控策略

2017-03-18 00:03刘勇何华平龚林忠王富荣王会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24期
关键词:湖北省害虫防控

刘勇++何华平++龚林忠++王富荣+王会良+艾小艳+刘模发+王泽琼

摘要:对湖北省桃产区害虫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共发现害虫28种,分属3个纲、8个目、22个科;用4年时间监测了主要害虫的周年发生动态,初步掌握了其生活史和危害特点,并针对这些害虫的周年发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控策略。

关键词:桃;害虫;防控;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S571.7(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4-6456-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24.034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时鲜水果的需求不断增加。由于桃结果早、见效快、管理简单,近年来在水果产业中发展很快,已成为湖北省第二大规模水果。但近年来暖冬现象、极端灾害天气频繁出现,导致虫害发生情况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给虫害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提高桃园虫害综合防治效果,課题组对湖北省桃产区害虫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根据其发生规律,提出了综合性的防控策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湖北省桃园害虫发生情况普查

以湖北省的桃主产区随县、孝昌县、咸宁市的20个桃园作为固定观察对象,分别在2012~2015年,每年开展定期定点调查,内容包括桃园的立地条件、面积、桃树品种、树龄、前茬作物、主要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等。借鉴梁魁景等[1]的方法,将调查地的害虫危害程度分为零度发生、轻度发生、中度发生、重度发生4个级别,并分别用“-、+、++、+++”表述。桃一点叶蝉(Erythroneura sudra Distant)、桃潜叶蛾(Lyonetia clerkella L.)、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等叶部害虫以单主枝叶片被害率达30%以下的为轻度发生,30%~60%为中度发生,60%以上的为重度发生;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 Faldermann)、蚱蝉(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 Light)等蛀干害虫或枝梢害虫则以危害株数在5%以下的为轻度发生,5%-10%为中度发生,10%以上的为重度发生;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Guenée)、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等蛀果性害虫以果实蛀果率在5%以下的为轻度发生,5%-15%为中度发生,15%以上的为重度发生。

1.2 主要害虫周年发生动态监测

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桃资源圃(武汉市江夏区金水闸)为常年监测点,参照有关方法[2-5]对梨小食心虫、桃蚜、一点叶蝉、红颈天牛4种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跟踪监测,以掌握其周年发生动态规律。

2 结果与分析

2.1 湖北桃园害虫发生概况

参照李照会[6]的分类方法,对从湖北省桃产区收集到的昆虫标本进行分类鉴定,共发现害虫28种,分属3个纲、8个目、22个科。

2.1.1 昆虫纲(Coleoptera) 昆虫纲有6个目,①鳞翅目(Lepidoptera),有6科8种,分别是卷蛾科(Tortricidae)的梨小食心虫,危害程度:+++;苹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Fischer von Rosslerstamm),危害程度:+。潜叶蛾科(Lyonetiidae)的桃潜叶蛾,危害程度:+。螟蛾科(Pyralidae)的桃蛀螟,危害程度:+。天蛾科(Sphingidae)的桃天蛾(Marumba gaschkewitschii Bremer et Grey),危害程度:+。果蛀蛾科(Carposinidae)的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危害程度:+。刺蛾科(Limacodidae)的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危害程度:+;扁刺蛾(Thosea sinensis Walker),危害程度:+。②鞘翅目(Coleoptera),有4科5种,分别是象甲科(Curculionidae)的桃象甲(Rhvnchites faldermanni Schoenherr),危害程度:+。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的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危害程度:+;双叉犀金龟(Allomyrina dichtoma Linnaeus),危害程度:++。天牛科(Cerambycidae)的红颈天牛,危害程度:+++。叩头甲科(Elateridae)的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 Faldermann),危害程度:+。③同翅目(Homoptera),有5科7种,分别是蚜科(Aphididae)的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危害程度:+;桃粉蚜(Hyalopterus arundimis Fabricius),危害程度:+++;桃瘤蚜(Tuberoce phalusmomonis Matsumura),危害程度:++。叶蝉科(Cicadellidae)的桃一点叶蝉,危害程度:+++。蝉科(Cicadidae)的蚱蝉,危害程度:++。盾蚧科(Diaspididae)的桑白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Targioni),危害程度:+。粉蚧科(Pseudococcidae)的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i Kuwana),危害程度:+。④半翅目(Hemiptera),有3科4种,分别是蝽科(Pentatomidae)的茶翅蝽(Halyomorpha picus Fabricius),危害程度:+;麻皮蝽(Erthesina fullo Thunberg),危害程度:+。盲蝽科(Miridae)的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ur),危害程度:+。网蝽科(Tingidae)的梨网蝽(Stephanitis nashi Esaki et Takeya),危害程度:++。⑤双翅目(Diptera),有1科1种,为实蝇科(Tephritidae)的桔小实蝇,危害程度:+。⑥等翅目(Isoptera),有1科1种,为白蚁科(Termitidae)的黄翅大白蚁,危害程度:+。

2.1.2 蛛形纲(Arachnida) 蛛形纲有1目1科1种,为蜱螨目(Arachnoidea)叶螨科(Tetranychidae)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危害程度:++。

2.1.3 腹足纲(Gastropoda) 腹足纲有1目1科1种,为柄眼目(Stylommatophora)巴蜗牛科(Bradybaenidae)灰巴蜗牛(Bradybaena ravida Benson),危害程度:++。

从调查结果来看,湖北省桃产区的鳞翅目害虫有8种,所占总种数比例最大,达28.6%;其次为同翅目,有7种,占总种数的25.0%;双翅目、等翅目、蜱螨目、柄眼目各只有1种。从整体危害情况来看,梨小食心虫、桃一点叶蝉、桃粉蚜、红颈天牛、梨网蝽等常年危害,是本地桃园重点防治对象;双叉犀金龟、蚱蝉、山楂叶螨等危害程度中等;茶翅蝽、黄刺蛾、桃象甲、康氏粉蚧等零星發生,可以不作为防治重点。

2.2 主要害虫周年发生特点

2.2.1 梨小食心虫 梨小食心虫在国内分布广泛,遍及南、北桃产区。在湖北省产区一年发生4~5代,越冬代自3月上旬开始羽化,3月中下旬达到羽化高峰;第一代幼虫于5月上旬开始危害新梢;5月下旬、6月中旬、8月上旬为其成虫羽化高峰期,整个成虫发生期无明显间断,存在世代重叠现象,以第一代成虫发生较为集中。因此,加强越冬代成虫的防治力度,可以有效降低随后几代的虫口基数。梨小食心虫在本产区主要以第一代、第二代幼虫危害桃树嫩梢,多从新梢上部叶柄基部蛀入髓部,被害嫩梢逐渐枯萎,造成“折梢”现象,2012~2015年桃园折梢率分别为13.9%、15.8%、26.8%、27.7%,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后期以幼虫蛀食桃果为主,在以早熟桃为主的桃产区蛀果危害较轻。7月以后成熟的中晚熟桃品种危害较重,生产上除加强药剂防控外,还需及时进行套袋处理。

2.2.2 蚜虫 桃蚜、桃粉蚜、桃瘤蚜在本产区均有发生,其中以桃粉蚜危害最为普遍。桃粉蚜在本产区一年可发生10~20代,越冬卵在3月中下旬开始孵化,新梢嫩叶展开后即开始在叶片背面群集危害,4月下旬到5月中旬是年发生高峰期,随后开始产生有翅胎生雌蚜,并迁飞到周边杂草植物上,因此,一般6月以后,桃园蚜虫数量开始减少。9~10月有翅蚜重新迁飞到桃园产生有性蚜,交配产卵越冬。桃粉蚜的发生量受降雨量、气温等气候因子影响较大;2013年,湖北省的孝昌县、随县等主产区自入冬以后一直长时间维持暖冬天气,导致蚜虫大爆发,部分桃园蚜虫株危害率高达100%。桃树开花前后是蚜虫防治的关键时期,萌芽后开花前要喷药1次,谢花后喷药1~2次,具体喷药次数视田间蚜虫发生情况而定。由于蚜虫对啶虫咪、吡虫啉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建议选用氟啶虫胺腈,螺虫乙酯等新型药剂并交替使用。

2.2.3 桃一点叶蝉 桃一点叶蝉在本产区常年危害,主要以成虫在落叶、枯草及园区周边的绿色植物上越冬。3月上旬桃树现蕾后,越冬成虫即开始迁飞活动,取食桃花及嫩叶,取食一段时间后交尾产卵,5月中下旬为第一代若虫孵化盛期,以若虫群聚叶背为害。从第二代起,各代发生不整齐。全年以6月上旬至8月下旬为发生高峰期,11月上旬进入越冬期,全年活动约8个月。桃一点叶蝉善迁飞跳跃,繁殖力强,生产上防治难度较大。桃树落叶后可在园内间作大麦、毛叶苕子等冷季草类进行诱集,以便冬前集中杀灭,从而降低越冬虫口密度;生长季重点抓住关键时期,即3月上旬越冬成虫迁入期、5月下旬和8月下旬集中发生期用药防控。

2.2.4 桃红颈天牛 红颈天牛在本产区2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桃树枝干蛀食危害,常造成八年生、九年生桃园毁园。通常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成虫交尾后,产卵于枝干粗皮内,10月下旬孵化的幼虫蛀食枝干,并在蛀道内越冬。红颈天牛在湖北省各产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五年生以上的桃园,在新建桃园(三年生以下)基本未发现有红颈天牛危害,并且还有一定的品种选择性。树干经红颈天牛蛀食危害后会加重桃流胶病的发生,加速树势衰退、死亡。由于红颈天牛属蛀干性害虫,不易用药防控,对桃园毁灭性强,是湖北省桃园重点防控的对象。

2.2.5 其他害虫 其他一些害虫如桔小实蝇、蜗牛、桃潜叶蛾等也应在生产上引起重视。2012年7月,课题组首次在武汉市桃园诱捕到桔小实蝇成虫,随后几年对其进行了持续监测。结果显示,桃园桔小实蝇从7月上旬一直可持续危害到10月上旬,期间有3个高峰期,分别为7月下旬、8月中旬、9月上旬。桔小实蝇在湖北省柑橘产区危害严重,现又发现转主危害桃园,在生产上需加强对其的监测与防控力度。近年来由于桃园生草栽培技术在全省平原湖区广泛应用,导致每年梅雨期这些果园湿度大,蜗牛危害频繁,而此时正是早熟桃成熟期,生产上需加强防治。桃潜叶蛾是近年来的暴发性害虫,部分产区成片发生,造成早期落叶,影响成花和次年的产量,需加强在5~6月及9~10月2个高发期的防控力度。

3 防控策略

针对本产区虫害的发生特点,在防治上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实时监测害虫的发生动态,结合当年气象预报进行综合分析,为果农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虫害预警信息,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表1)。技术上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结合桃树不同物候期虫害的发生特点,集成以农业、物理措施为基础,化学防治为核心,辅以生物防治的害虫控制技术。要科学合理施药,优先选用植物源、微生物源等低毒、高效农药,强调不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注意对瓢虫(Coccinellidae)、草蛉(Chrysopidae)、食蚜蝇(Syrphidae)等天敌昆虫的保护,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环境调节的作用,以达到绿色防控效果。

参考文献:

[1] 梁魁景,王树桐,胡同乐,等.河北省苹果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调查[J].植物保护,2010,36(5):123-127.

[2] 王向阳,曹翔翔,胡本进,等.缓释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桃园梨小食心虫试验初报[J].中国植保导刊,2011,31(2):38-40.

[3] 区焯林,刘志敏,崔志新,等.青花菜上桃蚜迁移及其天敌动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0):13248-13249.

[4] 公茂莲,李先秀,毕守东,等.李园和杏园桃一点叶蝉与其主要捕食性天敌在数目、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32(1):57-62.

[5] 何海洋,彭方仁,李小飞,等.薄壳山核桃果园虫害调查分析[J].江苏林业科技,2015,42(2):10-14.

[6] 李照会.园艺植物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湖北省害虫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