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的差异

2017-03-20 01:44孟凡鑫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期

孟凡鑫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 100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 按照数字随机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集末梢血, 实验组患者则采集静脉血, 对血常规测定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WBC)为(6.4±1.3)×109/L、红细胞(RBC)为(5.2±0.6)×1012/L、平均红细胞容积(MCV)为(89.7±7.7)fl、红细胞压积(HCT)为(0.52±0.18)、血红蛋白(Hb)为(10.6±5.3)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为(21±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为(335±17)g/L、血小板(PLT)为(185±70)×109/L。实验组患者的WBC为(4.9±1.1)×109/L、RBC为(5.0±0.8)×1012/L、MCV为(88.9±8.4)fl、HCT为(0.46±0.21)、Hb为(8.7±3.6)g/L、

MCH为(18±10)pg、MCHC为(333±16)g/L、PLT为(184±68)×109/L。两组患者HCT、Hb、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MCHC、MCH、MCV以及R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查中, 末梢血和静脉血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差别较小, 但选择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查不能对检验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部分检验指标不如静脉血准确, 因此建议在选择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应尽可能选择静脉血。

【关键词】 血液分析仪;静脉血;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差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3.022

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 末梢血和静脉血是最常用的两种检验方式;在医疗观念和设备的限制下, 过往临床中常规选择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 然而末梢血血常规检验存在较大的误差, 而且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1]。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临床医师也开始更加关注静脉血, 重视末梢血和静脉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本研究主要分析了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 现做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对象为2016年1~6月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00例患者, 按照数字随机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8例, 女22例;年龄5~46岁, 平均年龄(36.2±10.4)岁。实验组患者中, 男26例, 女24例;年龄3~47岁, 平均年龄(36.5±11.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选择XE-2000日本希斯美康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相关的配套试剂, 如清洗液、稀释液、溶血素等。选择BIO-RAD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质控液;福建长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EDTA-K2真空抗凝采血管。浙江拱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末梢抗凝管。于清晨采集患者空腹末梢血或静脉血, 严格根据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相关标准操作程序来实施血常规指标检测。选择真空采血法, 对照组采集患者左手无名指内侧面的末梢血, 将其放置在专门的真空抗凝采血管中, 充分摇匀备用。实验组采集患者周静脉血2 ml, 将其放置在专门的真空抗凝采血管中, 及时进行颠倒摇匀, 用力应保持轻柔, 防止发生溶血。仪器计数和采血操作应安排专业的血液检验人员进行, 让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得以保证。

1. 3 观察指标 血常规检测指标包括:HCT、Hb、WBC、PLT、MCHC、MCH、MCV以及RBC。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WBC为(6.4±1.3)×109/L、RBC为(5.2±

0.6)×1012/L、MCV为(89.7±7.7)fl、HCT为(0.52±0.18)、Hb为(10.6±5.3)g/L、MCH为(21±7)pg、MCHC为(335±17)g/L、

PLT为(185±70)×109/L。实验组患者的WBC为(4.9±1.1)×

109/L、RBC为(5.0±0.8)×1012/L、MCV为(88.9±8.4)fl、HCT为(0.46±0.21)、Hb为(8.7±3.6)g/L、MCH为(18±10)pg、MCHC为(333±16)g/L、PLT为(184±68)×109/L。两组患者

HCT、Hb、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MCHC、

MCH、MCV以及R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检验工作中, 血常规检验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血常规检验结果能为临床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2]。在我国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血液分析仪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其准确度和灵敏度也在不断提升,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3-5], 选择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 能让临床检验的效率和质量得以有效提升, 临床医师也更加关注和重视抗凝采集静脉血。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6-12], 对末梢血来讲, 因为不同部位皮肤穿刺血的细胞成分存在差异, 所以在血浆和细胞的比例方面也存在不同。另外毛细血管的采血量也比较少, 采集到的血量可能无法满足临床检验的实际要求[13], 当检验结果出现疑问时就无法重复检查;和静脉血相比较, 采集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存在较大误差, 而且检验效率也不高[14-16]。外界环境变化不会对静脉血中的成分造成较大影响, 采集到的血液标本也不会混杂其他的组织液, 体循环血液和各个成分的比例相当, 能对全身的循環血液真实状况进行有效反应[17]。另外和末梢采集的血液相比较, 静脉所采集到的血液量更大, 对于血液分析仪血常规检查更加适用, 而且能重复进行测定, 对患者进行多次采血, 测定结果的变异性不大, 而且具有比较好的重复性。现阶段对于体检人员或者患者, 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究竟是选择末梢血还是静脉血依然存在较大的争议[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