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推理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2017-03-20 07:35王沙沙朱小丽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渗透小学数学

王沙沙 朱小丽

摘 要 推理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对小学生全面发展有着较深影响。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对数学思想进行有效渗透,从而保证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对小学数学推理思想在课堂中的渗透进行深入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 小学 数学 推理思想 课堂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6-0002-02

推理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对推动小学数学课堂素质教育发展很有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对小学数学推理思想有较深的理解程度,积极找寻有效策略帮助学生养成数学推理思想,从而为小学生后续数学学习道路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就是对小学数学推理思想在课堂中的渗透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一、数学推理思想

(一)归纳推理

推理数学思想就是由一个或者几个已经知道的条件,从而做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方式。已经知道的条件是前提,通过前提最终得到的判断为结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众多概念法则和公式都应用到了归纳推理,从特殊性的事实中得到一般原理。也就是应用存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或者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致观察、综合分析,最终归纳出一般结论。归纳推理还可以划分成两种类型,分别为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不完全归纳不需要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具体情况进行深入讨论的归纳。这种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是在试验和细致观察基础上,通过实际感知与表象中研究出的一种新的概念,判断也是非常恰当的。这一过程也呈现出了数学学习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需要注重的是利用不完全归纳方法有时做出的判断是错误的,这种数学思想的应用必须要慎重。完全归纳要比不完全归纳可靠。这种方法需要对研究对象的所有情况进行规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非常严谨的逻辑证明,教师直接的对学生进行讲述,学生总是很难在短时间理解和掌握,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一些例子通过归纳做出结论。

(二)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属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它主要是依据某一类事物的一般性判断作为前提条件,然后对该类事物中存在的某一特殊事物进行判断。演绎推理有三个步骤,分别为找寻大前提、明确小前提、最终做出判断。最终判断的正确性与两个前提有着非常紧密联系。同时还需要注重小前提需要在大前提包含的范围之内。

(三)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又被很多数学教育人员称之为似真推理。这是一种合乎情理,但是最终得到的解决却好像为真的数学推理思想。归纳和类比都是鹤庆推理中最为基本的两种形式。合情推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学生具有的创新能力良好呈现出来,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有着积极影响,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合情推理需要得到重视。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推理思想渗透策略

课程教学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并且对以往教学数学教学课堂进行反思,积极找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推理思想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维素材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渗透数学推理思想,教师可以进行情景创建,选择较为典型并且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事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维素材。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为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应用更多感性的素材。教师可以应用课本教材中的插画,或者自己进行教具制作,让学生在课堂实际动手操作,并且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在推理探索过程中掌握数学概念知识。这样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对推理数学思想进行良好渗透,同时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因为他们已经初步的掌握了演绎推理能力。教师可以更多的应用理性的素材,通过演绎推理对命题进行证明。教师需要找寻教学中存在的逻辑因素,从而为推理思想渗透提供较多的理性材料,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二)活跃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思维空间和思考时间

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具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学生自身的个性化思维方式之上。所以教师需要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这样小学生在能力和情感方面都可以获得非常良好的体验,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开展也会更加有信心。积极的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和创造过程,从而使得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给予充分尊重,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思考时间。对于那些学生经过思考和实际探索可以掌握的数学知识,教师不能直接性的讲述。学生独立思考过程中教师不能给予暗示,要将学生对问题的挑战心理展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在探索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针对不同问题应用不同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养成推理的良好习惯。

(三)自主探究,养成良好的思维

新教学观强调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动脑。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不仅在数学学习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都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不盲目的地下结论,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教学中课题学习不应该设计得太死。教学步骤严谨、指导细致,虽然便于操作,但学生的活动及思维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及个性品质的形成。基于此,新课改倡导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使学生通过推理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嚴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参考文献:

[1]陈昌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5,(A2).

[2]李金艳.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12).

[3]林逢春.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4).

(责任编辑 李 翔)

猜你喜欢
渗透小学数学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