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信仰:青年从现实迈向梦想的桥梁

2017-03-20 09:16孙红丹
人民论坛 2016年3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青年

孙红丹

[摘要]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平台的积极作用,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仅是有效提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更是一个关乎青年发展的长远战略问题。网络环境下培养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将网络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他们,增进其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爱国热情,将极大地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建设和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 网络视角 青年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当前,网络媒介已经给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带来了重大变革,成为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信息交流工具,其应用和影响范围涉及到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其中网民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至39岁,大约占整体总数的65%。由此,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平台的积极作用,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仅是有效提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更是一个关乎青年发展的长远战略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信仰对青年的重要意义

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青年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青年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其人生的价值追求和目标,引导他们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不仅仅单纯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更是是一个关系到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系统工程,意义重大。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青年信仰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信仰既是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点。因此,应鼓励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的媒介传播平台,积极探索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新方式和新方法,有效提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青年正能量的源泉。青年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是国家的未来,民族复兴的希望。更确切地说,青年是创造社会、改变历史和世界的主要力量。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可以为他们的成长和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抵御和防止社会中不良思想的冲击,遏制社会环境中的负面因素,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信仰选择,增进爱国热情,坚定理想信念,牢牢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崇高理想。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青年从现实迈向梦想的桥梁。马克思主义信仰要求青年不能脱离现实而简单机械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应将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的要求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利用网络渠道强化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基础,再从现实引向未来,从而有助于实现青年的自我超越和现实超越。

网络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危机

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拥有大量丰富的信息,快速的传播速度、强烈的渗透陸、灵活的传播形式等优势,青年由于自身具备的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对信息的辨別和处理能力,使得他们很容易受到当前西方各种负面思想和文化的侵蚀,弱化他们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甚至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质疑。归纳起来,当前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意识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青年围绕网络工作、生活、学习的时间日益增长,利用网络频率极高,获取信息渠道不断增多;加之,西方敌对势力长期散布负面信息,以及社会上一些不法组织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在网上散布多种虛假信息,而网络监管又无法对庞杂的信息进行及时而有效的监管等问题的存在,造成多种虛假信息在网上屡禁不止,使得青年在错综复杂的网络信息中难以明辨是非,这也就导致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意识逐渐淡薄,造成一些青年无法形成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

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行为问题。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学习、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思想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到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信息,如西方腐朽思想、封建迷信、非主流文化等信息给青年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当前改革还不完善,地区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暂时不能完全解决时情况下,一部分青年往往从理论与现实的负面效应中思考问题,容易受网络上一些虚假和错误信息的误导,使得他们呈现出信仰迷失的状况,动摇了理想信念,从而无法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最终产生一系列彷徨、怀疑和焦虑等负面隋绪,导致青年在学习、生活中出现诸多消极行为,造成行为的失范,诱发信仰危机。

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心理问题。网络具有便捷和多元化所带来的便利性,但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的虛拟性。适度接触网络有利于青年扩展视野和增长阅历,但是若过度沉迷其中,会让广大青年迷失于虚拟与现实之间,容易导致他们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诱发人格分裂,从而不利于青年的成长。

网络视角下完善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应对策略

在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以其特有的传播方式,在培养和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传播了许多负能量信息,从而严重影响了青年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为此,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寻求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将网络建设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要阵地。

第一,树立正能量的网络教育理念。网络环境是一个复杂而又丰富的环境,同时也存在大量的负能量思想。首先,应根据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特点和网民的构成特征,考虑通过多种方式构建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网络平台,突出时代性,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型的传播媒体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积极抢占网络教育的重要阵地,潜移默化地引导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教育的引导,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其理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增强青年的网络素养和对不良信息的免疫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树立正能量的网络教育理念。

第二,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网络教育的监管。当前,对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网络教育还必须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动态监管,引导其顺利开展。首先,加强网站资源的监管。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管,综合应用行政、法律和技术等手段,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管理体系,进行网络资源的筛查,去伪存真,净化网络环境,打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站环境,从源头上抑制网络负面信息的传播。其次,为让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阵地,还应该积极努力完善执法体制,健全执法机构,规范网络行为,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大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的“三化”,即大众化、民族化、时代化来引导青年的信仰,带动青年以积极坚强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培养青年坚韧不拔的陸格和為社会主义奋斗的崇高理想。

第三,建立健全网络预警机制,提高青年网络防范意识。为了确保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网络教育的顺利进行,还应该建立网络预警机制。首先,要不断完善信息统计机制,利用相关网站采用匿名投票、观点探讨、问卷调查等方式直接开展数据调查,分析青年信仰的状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其次,要完善信息处理机制,对收集的各种零散信息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及时察觉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存在的偏差。最后,在网络环境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养青年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其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强调网络社会也是法治社会,一言一行都应遵守社会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有任何不良行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甚至要受到法律法规的处罚。

网络环境下培养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将网络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他们,增进其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爱国热情,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建设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

[注:本文为校级基金项目“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研究”(项目编号:16kyxm7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年1月22日。

责编/张蕾 孙垚(见习) 美编/杨玲玲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信仰青年
中国梦视阈下大学生的信仰困境和信仰塑造 
互联网时代怎样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现代化视域下个人信仰与社会信仰的关系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网络多元时代如何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的哲学思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