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基层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创新问题的研究

2017-03-20 17:05杨丽娟
商业经济 2017年3期
关键词:基层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创新

杨丽娟

[摘 要] 基层图书馆是面向特定区域提供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平台的社会事业,在社会主义精神明文的建设中,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十三五时期,基层图书馆应抓住时代机遇、创新社会化服务,最大限度的承担公共文化服務的职能。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基层群众社会文化知识需求的满足是重要的体现,基层图书馆必须实现社会化服务创新。

[关键词] 基层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 D4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3-0134-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新的形势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引入竞争机制,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基层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载体,面临社会化服务创新的艰巨问题,这关系精神财富的积累、全民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现。

一、基层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创新的意义

(一)互联网时代的信息需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发展模式。图书馆做为政府的公益事业,是直接参与到每座城市发展中去的。在网络时代中图书馆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实现数字化管理创新,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给图书馆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基层图书馆是公共文化和文献的保存中心,储存着大量的信息,在大数据时代中信息量越来越大,如何进行资源建设、服务好用户,保存好大量的数据,是基层图书馆首要实现的信息转型任务,也是未来基层图书馆发展的趋势。

(二)基层图书馆的生存需要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公共文化领域的建设,基层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领域的组成部分,同时它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社会服务。基层图书馆可以增加市民的知识储备,可以加强城市的文化底蕴,可以提高市民对政府发展的参与性。网络上很多在线阅读平台的出现,对图书馆的生存环境冲击很大,所以,基层图书馆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数据资源,不能总以陈旧的资源来面向社会、面向市民,这会使市民感到没有新意,数据资源的不断更新是基层图书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三)提高知识技能的现实需要

数据资源不断的增加,需要工作人员为这些数据进行分类、归纳和录入,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为用户提供第一手基础资料,方便用户进行初步地研究。同时,很多新的基础设施需要工作人员来管理,像图书的录入平台,微信图书馆公公号的应用,这些都需要工作人员来参与管理。所以,基层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中,要求工作人员队伍不仅有较高的研究水平,还要有较高的知识技能,这样才能更要的为用户服务。工作人员要打破传统的服务观念,要利用便利的信息资源不断地去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是基层图书馆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所在。

二、基层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国家非常重视基层图书馆在现代化文化体系构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建设的规模,实用对象和管理服务方面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确实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规模扩大的需求与政府供给能力的有限之间存在矛盾

基层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基层的社区居民、企业职工和当地农民,其自身具有特定的天然地理位置优势,使得它日益成为最贴近民众的文化服务中心。近年来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渐实现,人民群众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使得对基层图书馆的需求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要求增加种类,增加数量,扩大场所,优化环境,提高实用性。但是由于长期的行政关系为主的管理体制,使基层图书馆规模扩展速度缓慢,甚至是处于停滞状态。而且基于图书馆的公益性,政府经费支撑,但是政府由于财政预算的规定限制、支出预算缺口等原因不能提供稳定持续的资金,这就构成了人民群众对基层图书馆需求的不断扩大与政府供给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从而严重制约基层图书馆的发展。

(二)运行效率及服务质量不佳

我国现行基层图书馆管理制度是以行政管理为主的体制,主要表现为行政机构与图书馆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种制度确实加强了对基层图书馆的行政领导和事业管理,通过方针政策、规划计划和监督制度确保图书馆发展的正确方向。但也给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方面限制了基层图书馆业务活动的开展,行政关系为主的管理模式,区域范围内的行政关系或者是上下级之间的行政关系都具有主观随意性和层次复杂性的特点,必然带来逐层审批、手续复杂,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束缚了基层图书馆的发展,行政关系在不同区域表现为各自为政,彼此分割,束缚了群众文化机构之间的协作与联系,行政管理的从属等级关系使得馆舍的建设问题、资金来源问题、人才管理聘任问题都带有上下级的决策色彩。

(三)人力资源管理滞后

人才是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关系图书馆信息化社会化的实现,关系管理服务的水平的切实提高。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农家书屋”雨后春笋般迅速落地,极大的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农家书屋主要采取的是以农民为主的管理体制,虽然体现出农民的主体地位,但发展运营过程中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书屋的管理人员大部分是由村“两委”成员兼任或者是非专业人员,村“两委”成员本来事情就不少,很难专心研究书屋的建设发展问题,所以不了解图书的具体情况、缺乏宣传,最终导致借阅率不断降低,大部分图书闲置;非专业人员在管理上也仅仅做些传统的借阅和归还服务,不能适应图书馆现代化的管理需要和社会化的服务意识的转变。此外,基层图书网的人才引进机制、奖励机制和规划发展等等更是处于缺位状态,高级人才的短缺使得基层图书馆的服务管理止步不前。

三、基层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创新的路径思考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基层群众社会文化知识需求的满足是重要的体现,基层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创新必须实现。

(一)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实现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

传统的图书馆主要體现图书资源的馆藏、管理和借阅的功能。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图书馆逐渐成为知识信息需求的产物,读者的信息需求直接决定着图书馆的生存,决定着其运行的主体内容、类型、分布以及图书馆的性质、功能和管理人员的的知识水平、结构和技能等多个方面。一是提供读者指导服务,通过互联网设置图书咨询、学科专家咨询等服务。二是提供信息教育服务,开展数字化信息服务,定期培训网络数据的软件使用、信息查阅和资源共享技能,增加基层图书馆的开放型。三是延伸个性化服务,主要是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打造“24小时图书馆”,使基层图书馆走到读者身边,提供电子书上门服务、商业经济数据服务和专业学术信息服务。

(二)转变访传统管理模式,推进管理方式的现代化

管理方式的现代化是依托计算机技术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即对知识信息载体进行机械化、自动化处理,打造自控的知识信息平台。一是积极推进网路化、标准化、开放化确保基层图书馆的技术支撑,图书馆走向现代化管理的技术支撑。随着信息化与图书馆管理的融合,基层图书馆最终将进入智能网络时代。二是政府采用服务外包的方式来实现图书馆的专业化、标准化管理。理清市场和政府在基层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政府主要提供采购经费和服务经费,保持图书馆的公益性和公共性;而具体管理运行和服务则交给市场,交给专业机构去做。除了一般的管理工作,还包括人才招聘方面:竞争性管理、绩效奖励、未来规划和学习和服务读者方面:个性化、特色化的信息服务,信息上门服务等等。

(三)引入第三方机构的评估模式,构建基层图书馆管理标准化

在基层公共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创新中,还应该考虑评估模式的引入,这是保证基层图书馆高效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委托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参照《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细则》和《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其中与基层公共图书馆实际情况相协调的条款,来评估管理服务和具体业务方面的效益,最终形成《基层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业务管理标准主要包括:功能布局舒适度、合理度;阅览室的完善度、藏书的质量和数量,更换的速度;人员组成的梯度。读者服务标准主要包括:服务时间、借阅量、个性化服务的信息反馈、读者培训次数等等。

[参 考 文 献]

[1]吴珊珊.图书馆服务多样化、社会化及管理现代化[N].学习时报,2012-02-06

[责任编辑:潘洪志]

猜你喜欢
基层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创新
基层图书馆休闲阅读功能及模式的实现
廊坊地区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情况的调查分析
浅谈灵武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与实践
基层公共图书馆与群众文化工作关系探索构建
基于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的基层图书馆服务工作探讨
浅析基层图书馆“一卡通”服务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