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资源整合模式研究

2017-03-20 23:07孙红权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基础课程艺术设计专业高校

随着我国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艺术教学逐渐成为我国教学体系中重要的分支之一,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由于起步较晚,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设置上大多遵循国外的体系,没有依照我国自身的文化特色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这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本文立足于实际,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资源整合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资源整合模式

由于中国的专业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并且受到的西方包豪斯学院的影响较深,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在中国特色的相关方面教育相对落后。现今大多数的高校中在艺术设计专业方面依旧是将重点放于基础型课程,主要包括素描,色彩学模,速写,图案,以及平面,色彩,立体三者结构性构成。开设基础课程是为了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些新的理念和处理事物的方法思维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个人的创新意识,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1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资源整合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不过从当前的形势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现代设计教育的创新和其未来的发展,因此优化资源整合模式成为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站在艺术设计学科的角度分析,其教学资源整合与课程的改革重组将会对基础课程设置产生影响。

1.1 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设置过于狭隘

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中国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依旧是沿用着五六十年代的传统图案教学方法,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写生变化和临摹古纹样。现在已经形成的设计基础教学体系,其主要来源于欧洲和日本两大地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图案教学法,并且在此基础上与中国的传统教学临摹相融合,在实验教学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这个体系的弊端也显露出来,无法跟随时代的脚步,无法与学生结合,达到一个很好平衡状态。在分析出了这种体系的缺陷后,衍生出了构成设计这一模块,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并且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产生冲击。这一模块由日本传入中国,然后迅速在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包括三大方面,平面到色彩再到立体构成,从三个维度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新式的模块被称之为“包豪斯”,最先起源于二战前德国,由日本的设计界进行总结规划安排整理出来的基础教学课程。

1.2 传统绘画的教学模式的制约

在中国一般会选择的艺术教学方式是图案课程,这种构成教学模式则在某些方面取代日趋僵化的工艺美术教学手法,加以演化创新。这種新式的教学方法带有严密的思维逻辑性和科学性,能够与时代相结合。当然,随着适用范围的扩大和普及,它本身存在的缺陷也一步步凸显,渐渐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片面夸大这个模式的作用,将原本理性,科学的德国包豪斯教学实验变得僵化,形而上学,从而不再能够正确的发挥作用。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一个错误的信息,构成艺术能够解决所有设计方面问题,导致大部分的高校在艺术专业方面选用构成设计来取代图案教学。模糊了人们对包豪斯基础教学真正的了解,会带人们走进一个误区。其中比较严重的表现出了过分的理想主义和抽象概念,脱离市井的空想主义,与本民族的文化精华,背景脱节,创作出来的作品没有民族特色,缺乏深厚的文化支撑及内涵。

2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创新教学改革策略

2.1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优化整合

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例如素描,色彩等,强调的是技巧,方法为最重要的条件,反而会忽略学生个人思维的培养,灵感体验和创新实践探索能力。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育改革时特意将重点放在了人类最为基础的视觉,感官上,将视听说三维架构在一起,运用其各自的特色进行教学体验,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断尝试新方法,新概念对艺术方面进行探索,加强学生的抽象思维形成,再将表现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发掘自身的潜力。在课程的安排上,将以往传统的三大构成课程重新划分,划分的标准分别是形态分析,具体结构,综合表现。将以往的造型可提升为形态分析和表现课。同时将这两个小环节也区分开来要做好范围内的划分,写实,抽象,自然形态三方面的联想与表现,再辅之以材料的选取,相关媒体的实践等。要能够有一个敏锐的洞察力,细致的观察力,在形态解析与重组的过程中,凭借对现代绘画的抽象形式的运用以及对绘画活动个人理解的深化,去完成一个画面架构认识,从最初的发现到自我体验再到分析最后完整的展现。把课堂教学的任务重心放在对某一事物本质的多方面多维度分析探索上,并且教会学生灵活运用专业技能和知识。

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平面和空间结合问题,将二者有机结合,其次是淡化素描、色彩和构成的理念,推陈出新,将这些以渗透的方式融入在教学活动中,最后知识点一定要能够连贯,着重之前的关联,要能够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期末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检测,所谓综合表现课程,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在某些方面再加强指导,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最重要的还是要将时间和理论完美的结合。

在课题的设计方面,一般会选择参照的理论是《形态分析与表现》,而这个理论的重点往往是放在表现能力以及造型结构分析的培养上,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由具象到抽象思维过程的一个演变,展现出技巧的多样化,拓宽发散学生的思维,重建画面构成和对组织的理解性概念。具象构成素描,主要的素描对象是静物器皿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个具体的物品形象会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结构意识,然后再这个已经形成的架构之上对其进行深入的描绘。抽象构成意识的训练,首先要了解此种训练所需要的条件,要学会对画面进行归纳分析,建立一个形式美感,然后才能打破传统的造型束缚,完成对物体抽象性形态的造型的设计。还有拥有一套完整的意识表现基本概念体系和综合表达能力的架构,可以突破以往,尝试选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以及表现的手法和方式。

2.2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程教学改革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评估机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借助多媒体等信息资源来架构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个性,真实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方向加强引导。

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也意味着教师应该学会创新,突破原有的样板,以互动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以班级为单位,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例如交流,讨论,设计竞赛等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技巧联系起来,使用项目教学方法,将设计,绘制,造型等不同方面的技术能力与相关的项目结合起来。对于所选取的项目等要提前做好相关深入的研究调查,并且要总结分析出项目的特点与着重的方向,教师要领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在必要的时刻参与设计制作,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体验和感受知识点与市场,并且做到了解和剖析,体味设计专业所带给他的乐趣和未来。再结合案例教学法,通过研究相关的案例,对不同的情况的解决方法提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问题,不可以忽略,艺术最重要的价值在于独特的个性,所以就更重要注重这些个性和差异。这个问题也是作为现下中国国内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要尊重学生个体间差异化个性化发展,并且带领学生探索自我,创新思维。

3 结语

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在相关的课程制定和安排上,一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地进行自身的调整,提高此专业本身的科学性,培养真正可用的人才。站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的长足发展角度来分析,基础课程体系内容的整合与改革对将对促进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汉英.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整合与改革[J].艺海,2014(07).

[2]杜冰;张建设.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03).

作者单位

孙红权(1976-)男,湖南省隆回县人。硕士学位。现为湖南城市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作者单位

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省益阳市 413000

猜你喜欢
基础课程艺术设计专业高校
自动控制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影响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全人教育理念下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当前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应用型理念下创意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