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甘草酸镁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比较

2017-03-20 02:53李俊贤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3期
关键词:多烯胆碱甘草酸

李俊贤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广西 来宾 546100)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也发生巨大变化,脂肪肝的发生率逐年增长。脂肪肝发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因此临床中常被忽视,最终演变为肝硬化,部分病情严重者还会引发肝癌,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1]。脂肪肝重度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有呕吐、乏力、右上腹和肝区域出现隐痛等。给予早期治疗能有效治愈脂肪肝患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中治疗脂肪肝的主要药物为异甘草酸镁和多烯磷脂酰胆碱[2]。本研究对我院脂肪肝患者采用异甘草酸镁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旨在比较两者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异甘草酸镁组49例,男31例,女18例,年龄30~58岁,平均(38.9±3.8)岁;病程5个月~9年,平均(2.5±0.3)年;多烯磷脂酰胆碱组49例,男32例,女17例,年龄31~59岁,平均(39.1±3.4)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2.8±0.2)年。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2)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病变;(2)对本次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3)不配合治疗。

1.3 方法

异甘草酸镁组:给予异甘草酸镁10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连续治疗20天。多烯磷脂酰胆碱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10mL+ 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连续治疗20天。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疗效判定:(1)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各项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减轻,肝功能生化指标下降在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肝功能生化指标下降不明显。(2)肝功能生化指标:治疗前后于清晨采集3ml患者空腹静脉血,静置后离心,血清分离保存,测定患者血清ALT、AST 及TBIL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异

甘草酸镁组患者治疗后显效3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9%,多烯磷脂酰胆碱组治疗后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1.6%,比较差异明显(x2=5.017,P<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ALT、AST、TBIL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异甘草酸镁组治疗后ALT、AST、TBIL水平要明显低于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比较(x±s)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异甘草酸镁组治疗后出现2例电解质紊乱,1例腹泻,1例恶心呕吐,1例皮疹,2例血压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多烯磷脂酰胆碱组治疗后出现1例电解质紊乱,1例腹泻,1例恶心呕吐,2例皮疹,1例腹泻,2例血压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8,P>0.05)。

3 讨 论

目前,临床中认为导致脂肪肝的主要病因有酒精、肥胖、营养不良、过渡减肥、有害化学物、糖尿病药物、妊娠等。此外,细菌性肺炎、结核病等也会引起脂肪肝。脂肪肝轻度患者症状不明显,中、重度患者临床症状与慢性肝炎类似,除了常见临床症状以外,还会出现口角炎、舌炎、四肢麻木、皮肤斑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脂肪肝患者出现病情加重,会出现下肢水肿、腹腔积液、低钾血症等症状,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目前临床中治疗脂肪肝的药物较多,有去脂类药物、保肝类药物、抗氧化型药物等。异甘草酸镁是一种单一甘草酸镁盐制剂[3],是肝细胞的强效保护剂,异甘草酸镁中的甘氨酸能与半胱氨酸进行协同,降低了甘草酸引起的伪醛固酮症发生率。异甘草酸镁进入肝脏后,能快速转化为甘草次酸,减缓了血清转氨酸水平的更高,能有效保护肝细胞膜,此外,异甘草酸镁能对磷脂酶A2的活性进行抑制,有较强抗炎效果[4]。异甘草酸镁进入人体后,机体消化分解慢,药效持久。多烯磷脂酰胆碱是一种天然磷脂,从大豆中提取,进入人体后,能替换人体内源性磷脂,进入生物膜成分中,使膜的流动性增加。多烯磷脂酰胆碱能很好的修复被破坏的肝细胞,恢复肝细胞功能,加快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此外,多烯磷脂酰胆碱还能对细胞膜结合酶系统活性进行调节,使自由基的含量降低,对细胞色素含量进行抑制,使肝脏脂质过氧化的进程减缓,保护肝细胞。

本研究显示,异甘草酸镁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多烯磷脂酰胆碱组为81.6%,比较差异明显P<0.01;两组治疗前ALT、AST、TBIL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异甘草酸镁组治疗后ALT、AST、TBIL水平明显低于多烯磷脂酰胆碱组(P<0.01);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异甘草酸镁与多烯磷脂酰胆碱均有较好的安全性,治疗脂肪肝均有明显效果,异甘草酸镁疗效更显著,在改善肝功能方面,异甘草酸镁效果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值得推广。

[1]尹 毅,姚向波,王黑豆,等.对比异甘草酸镁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J].湖南师范大学,2015,12(1):124-126.

[2]王 琳.异甘草酸镁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比较及协同作用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4,24(1):94-97.

[3]武欣越.异甘草酸镁和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130例临床观察[J].医药与保健,2015,23(10):103.

[4]吕 歆.异甘草酸镁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临床对比研究[J].北方药学,2017,14(8):78-79.

猜你喜欢
多烯胆碱甘草酸
一种包埋氯化胆碱的微胶粉制备工艺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11C-蛋氨酸及11C-胆碱联合18F-氟代脱氧葡萄糖在胶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胆碱对脂肪代谢调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核磁共振磷谱内标法测定磷脂酰胆碱的含量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
贝伐单抗联合多烯紫杉醇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观察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中甘草酸铵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