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水平对4个日本粳稻品种系产量及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2017-03-21 20:30丁震乾周兴根孙克新
江苏农业科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产量

丁震乾+周兴根+孙克新

摘要:以4个从日本引进的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系)为供试材料,设置0、150、225、300 kg/hm2等4个施氮水平,分析不同施氮水平对产量和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并对产量与蒸煮食味品质指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225 kg/hm2施氮水平。(2)米饭外观、黏度、平衡度、食味值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在高氮时下降比较明显,而硬度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相较其他3个品种(系),EH3蒸煮食味品质对施氮水平表现迟钝。(3)产量与食味值、外观、黏度、平衡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但与硬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4)在高产所需的氮肥条件(225 kg/hm2)下,AP2、EH3、越光等3个品种(系)也能获得较高的食味值,达到高产与优质食味的协调统一,可在徐淮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日本粳稻;施氮水平;产量;蒸煮食味品质

中图分类号: S511.2+2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11-0085-0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粳稻生产规模一直呈扩大趋势。仅1980—2001年这20多年间,种植面积就由372.7万hm2扩大到666.4万hm2,所占水稻比例也由11.0%提高到 23.1%[1]。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2012年粳稻种植面积已将近856万hm2,粳稻总产量为6 444万t,占当年水稻稻谷总产量的31.54%。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粳米尤其是优质食味粳米的需求日益增长。稻谷产量及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受基因型、环境以及栽培措施等多重因素影响,其中氮肥施用量对产量和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极为重要 [2-6]。张洪程等研究表明,粳稻的加工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显著优于籼稻,而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稍逊于籼稻[7];高群山等研究认为,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但过量施用氮肥,产量反而有所下降[6];高辉等认为,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8];陈莹莹等研究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米饭的食味值逐渐降低[9];张俊国等研究认为,多数品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米饭的硬度逐渐增加,米饭的黏性、外观、平衡度、食味值逐渐下降,米饭硬度与黏性、外观及食味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米饭黏性、外观均与食味值极显著正相关[10]。王成瑷等研究证实,产量与稻米品质呈负相关,虽然提高产量能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但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及食味值下降[11]。本试验以4个从日本引进的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的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及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从而找出尽可能获得高产量的同时,蒸煮食味品质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上的最佳施氮水平,达到高产与优质食味兼顾,为徐淮地区引进外来优质食味品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4个优质食味常规粳稻品种(系),名称分别为KC1、AP2、EH3、越光,从日本本田水稻研究所引进。试验于2015年在江苏省徐州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土质为沙壤土,地力中等,前茬小麦。土壤全氮含量为1.4 g/kg、碱解氮含量为112.6 mg/kg、速效磷含量为30.4 mg/kg、速效钾含量为 85.7 mg/kg。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以品种(系)为主区,以施氮(纯氮)水平为裂区,设N0(0 kg/hm2)、N150(150 kg/hm2)、N225(225 kg/hm2)、N300(300 kg/hm2)等4个施氮水平,裂区面积为8 m2,重复3 次。主区间作大埂隔离,裂区内设小田埂,用塑料薄膜覆盖所有埂体,保证各区间单独排灌。试验于2015年5月30日播种、6月30日移栽,栽插密度为 28.1万穴/ hm2,栽插规格:行距×株距 = 26.7 cm×13.3 cm,三本栽插。氮肥(尿素)施用比例为基肥 ∶蘖肥 ∶穗肥=3 ∶3 ∶4,其中穗肥分别于倒4叶和倒2叶叶龄期等量施入,磷、钾肥施P2O5和K2O 各150 kg/hm2,全部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其他管理措施按常规高产栽培要求实施。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1.3.1 田间考种及实产 成熟收获后,记录每小区(去掉四周边行)实收产量。

1.3.2 米饭食味值测定 将实产后的稻谷用LTJM-2099型精米机加工成精米样品,然后称取30 g精米样品→淘米 30 s→加入米 ∶水质量比1 g ∶1.35 mL,浸泡30 min(浸泡时间从冲洗开始计算)→蒸煮米饭30 min→米饭冷却90 min后测定食味值→校准食味计→称取8 g米饭制成米饼→采用STA1A型米饭食味计(日本佐竹公司生产)测定样品食味值(共48个基础样,每个样测3个重复,取平均值)。

1.4 统计分析

以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处理,采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及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肥水平对日本粳稻品系产量及食味品质指标的影响

由表1可知,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N225处理下水稻产量最高。处理N300与N225相比产量下降不明显,但与处理N150和N0相比,产量均极显著增加,处理N150比处理N0产量极显著增加,说明供试品种(系)产量受氮肥水平影响较大。

由表2可知,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品种(系)外观、黏度、平衡度、食味值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在高氮时下降比较明显,而硬度则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EH3食味品质各指标变异系数均低于其他3个品种(系),说明氮肥的变化对EH3食味品质影响最小,EH3蒸煮食味品质对施氮水平表现迟钝。方差分析表明,食味品质各指标在施氮水平间、品种(系)间(除黏度表现差异显著外)存在极显著差异,在品种(系)与施氮水平互作条件下(除硬度表现差异显著外)也达到极显著差异。食味品質指标中施氮水平的F值远高于品种(系),说明供试品种(系)食味品质受施氮水平的影响比品种(系)大。

在产量达最大值的N225处理下,各品种(系)蒸煮食味品质指标方差分析如表3所示。KC1与AP2、EH3、越光相比,除硬度极显著升高外,其余食味品质指标均表现极显著降低,因此,在产量峰值N225处理下可先淘汰KC1。在产量达最大值的N225处理下,AP2、EH3、越光之间蒸煮食味品质各指标没有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而且各指标高于或接近越光平均水平(由表2可知),鉴于越光是公认的食味品质优秀的日本粳稻品种(系),因此,可选择AP2、EH3、越光等3个品种(系),在N225处理下,既能获得较高产量,又能使食味品质处在较高水平上,达到高产与优质食味的协调统一。

2.2 产量与蒸煮食味品质间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4可知,引进日本粳稻品种(系)产量与蒸煮食味品质各指标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硬度与食味值、外观、黏度、平衡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食味值、外观、黏度、平衡度之间互为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食味值、外观、黏度、平衡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但与硬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3 讨论

3.1 施氮水平对产量和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本研究中,在施氮量0~30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日本粳稻品种(系)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施氮水平为225 kg /hm2处理下,产量达到最大值。这种产量随施氮量增加的变化趋势与高群山等的研究结果[6]基本一致。关于不同稻米品种(系)蒸煮食味品质与施氮量之间的关系,前人也做了大量研究。刘艳阳等研究认为,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复值、峰值黏度时间随施氮量的增加呈显著或极显著下降,225 kg /hm2是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变劣的临界施氮量[12]。赵可等认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硬度、黏聚型、咀嚼度、回复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在 225 kg /hm2 的施氮量处理,黏着性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最低值在225 kg /hm2施氮量处理,弹性不受施氮量的影响[13-14]。陈莹莹等认为,稻米食味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9]。本研究以4个引进的优质食味日本粳稻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在施氮量0~300 kg/hm2范围内设置4个施氮处理,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外观、黏度、平衡度、食味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在高氮时下降比较明显,而硬度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这与张俊国等用其他常规粳稻研究的结果[10]基本一致。EH3蒸煮食味品质各指标随施氮量的增加降低幅度不大,对施氮水平均表现迟钝。高辉等根据食味值对氮肥响应的敏感程度,把供试品种(系)分为迟钝型、中间型和敏感型3种,迟钝型品种(系)食味值在不同氮肥水平下表现比较稳定,变化不大[8]。因此,EH3适合较高氮肥条件下的保优栽培种植。在产量达最大值的N225处理下,AP2、EH3、越光之间蒸煮食味品質各指标没有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而且各指标高于或接近越光平均水平,鉴于越光是公认的食味品质优秀的日本粳稻品种(系),因此,可选择AP2、EH3、越光等3个品种(系),在N225处理下,既能获得较高产量,又能使食味品质处在较高水平上,达到高产与优质食味的协调统一。

3.2 产量与蒸煮食味品质指标间的关系

关于产量与稻米蒸煮理化指标、外观加工品质、蛋白质含量等之间的关系以及蒸煮食味品质指标之间的关系,前人研究较多[10-11,15-16],但产量与蒸煮食味品质各指标间的关系却鲜有报道。本研究结果表明:产量与食味值、外观、黏度、平衡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与硬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是产量与蒸煮食味品质各指标间的关系是水稻固有的,还是由于施氮水平引起的,抑或是改变一个环境因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也许会发生变化,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氮肥对于供试品种(系)的产量和蒸煮食味品质有着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225 kg/hm2施氮处理水平,米饭外观、黏度、平衡度、食味值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在高氮时下降比较明显,而硬度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相较其他3个品种(系),EH3蒸煮食味品质对施氮水平表现迟钝。产量与食味值、外观、黏度、平衡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但与硬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在高产所需的氮肥条件(225 kg/hm2)下,AP2、EH3、越光3个品种(系)也能获得较高的食味值,达到高产与优质食味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王一凡,隋国民,王友芬,等. 粳稻持续快速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 北方水稻,2008,38(6):8-10.

[2]Kim K H,Koo J Y,Hwang D Y,et a1. Varietal and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of gel consistency of rice flour [J]. Korean Journal of Crop Science,1993,38(1):38-45.

[3]Choi M G,Jun B T,Park S H. Cultural practices for improving grain quality of rice in southern plain area [J]. Korean Journal of Crop Science,1990,35(6):487-491.

[4]Cheong J I. Effects of slow-releas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rice grain quality at different culture methods [J]. Korean Journal of Crop Science,1996,4l(3):286-294.

[5]Kim Y S,Hwang S W,Yon B Y,et a1. Study on the improvement of rice quality:1.Effect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in brown rice [J]. Journal Korean Society Soil Science Fertilizer,1992,25(4):357-363.

[6]高群山,汤小兰,周兴山,等. 不同氮肥用量水平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影响[J]. 北方水稻,2015,45(6):32-34.

[7]张洪程,张 军,龚金龙,等. “籼改粳”的生产优势及其形成机理[J].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4):686-704.

[8]高 辉,马 群,李国业,等. 氮肥水平对不同生育类型粳稻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1):4543-4552.

[9]陈莹莹,胡星星,陈京都,等. 氮肥水平对江苏早熟晚粳稻食味品质的影响及其品种间差异[J]. 作物学报,2012,38 (11):2086-2092.

[10]张俊国,张三元,杨春刚,等. 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主要食味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2010,35 (4):29-33.

[11]王成瑷,张文香,寇洪萍,等. 吉林省水稻主推品种产量与品质的相关分析[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5):480-487.

[12]刘艳阳,张洪程,戴其根,等. 不同地力水平下施氮量对水稻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2006,20(5):529-534.

[13]赵 可,许俊伟,姜元华,等. 施氮量和品种类型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14,35(21):63-67.

[14]姜元华,赵 可,许俊伟,等. 氮肥水平对粳型软米食味特征与质构特性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2):288-295.

[15]严长杰,陈 峰,严 松,等. 利用DH群体分析水稻产量与蒸煮品质的遗传相关性[J]. 作物学报,2007,33(3):363-369.

[16]张 强,傅秀林,全东兴. 吉林省新育成优质水稻品种(系)的品质与产量性状间相关分析[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 (6):606-611.

猜你喜欢
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夏粮再获丰收 产量再创新高
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年我国主要水果产量按省(区、市)分布
2018年11月肥料产量统计
2018年10月肥料产量统计
2018年12月肥料产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