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时发现,大诗人招牌观点译岔了

2017-03-21 20:48史凤晓
大学生 2017年3期
关键词:奥登华兹华斯长椅

史凤晓

我的博士论文研究对象是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出于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原著细读几乎颠覆了我在研究诗人之前对他的认识,而这种变化让我不止一次的意识到,回归外文原著对于外文专业的学生是多么重要。

真正的落脚点

学习英国文学的同学应该知道,华兹华斯有个经典观点“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真情流露”。这首诗的英文我们也熟悉“all good poetry is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s”。無论英语专业的老师还是同学对这一观点都已认可,将之看作华兹华斯的招牌观点,并且由此联想到浪漫主义诗作的“自发性”。

然而,如果我们去读这个观点所出现的《<抒情歌谣集>序言》的原文,会很诧异地发现,这句话的前面还有一个单词“For”。粗看上去For也可以理解为“因为”,“因为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读上去也没有什么不妥,而且更加突出了华兹华斯的观点。可是,问题就出在,“for”表示原因时是不能放在句首的,而“for all”在英文中本来就是一个表示让步意思的短语,可以理解为“即使,虽然,尽管”等等。联系到整句话“For all good poetry is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s: but though this be true, Poems to which any value can be attached, were never produced on any variety of subjects but by a man, who being possessed of more than usual organic sensibility, had also thought long and deeply.”不难看出,华兹华斯真正的观点是:“凡有价值的诗,不论题材如何不同,都是由于作者具有非常的感受性,而且又深思了很久。”“深思了很久”才是诗人真正的落脚点。

长椅上的诗行

华兹华斯有一首诗英文名字是“lines left upon a seat in a yew-tree”。我在国内所有的华兹华斯诗歌译文选集中只找到一个译文,来自谢耀文先生翻译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华兹华斯抒情诗选》。这是华兹华斯早年作品中初现其伟大之处的一首,诗文原文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我一直期望能找到汉语译文帮我解惑。谢耀文先生的译文无论是从韵律还是语言上,读来皆是美的,以其中

两句为例:“没有闪闪清流映带萋萋芳草,/不见蜂蝶在疏落的枝头萦绕。”该诗标题中的“in”是我曾经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词汇。我看到谢耀文先生将标题译作《树上的诗》,又回到英文标题“Lines left upon a seat in a yew-tree which stands near the lake of Esthwaite, on a desolate part of the shore, yet commanding a beautiful prospect”(常常被简略为“lines left upon a seat in a yew-tree”),终于发现问题出在“in”这个词这里。

我想译者肯定也是纠结很久最终决定采用《树上的诗》。我们自中学起所学到的in 的用法多是指“里”“中”。那题目中的“seat in a yew-tree”若按字面意思翻译为“紫杉树里/中的座位”,读来是怪的。前面“lines left upon”好理解,是指留在哪里的诗行。我想大概是译者联想到的是我们在树上刻字的习惯,所以将其翻译为《树上的诗》。

诗人在诗中曾经有这样的诗句:“who he was/That taught this aged tree,/Now wild, to bend its arms in circling shade,/I well

我读完第一卷中诗人早年的长诗《致拜伦勋爵的信》之后感觉不过瘾,想起书架上有一本在英国慈善书店淘到的奥登长诗诗集,而且自己也曾经读过这首诗的原文,于是,我情不自禁地将两者并置,打算以这种奇特的方式再读

一遍。

remember.”大意是指有人曾规范这棵老树的树枝垂成圆形,时间久了,这些树荫将老树变成一个自然凉亭。

要理解这个标题就要考虑到英国的一种文化。在英国的公园、山路边、树下等空地处常常有一些长椅。这些长椅上多是去世的人的名字,椅子由去世的人的亲属捐献以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因此,也不难理解诗人在诗中有这么一行: “he died, this seat his only monument.”题目中的 seat便是指这个 seat,是诗中所指隐士去世后的唯一纪念物。那么,“ lines left upon a seat in a yew-tree”便不难理解,就是指紫杉树下长椅上的诗行。

“孤独”的福祉

华兹华斯另外一首著名的《咏水仙》中也有一行诗“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在它的诸多译文中都存在理解的分歧。这一行诗出现在那首诗的最后一节,前四行是:“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诗人在整首诗中回忆自己在独自漫游时曾经碰见过让他欢心的群舞水仙,这些水仙以及当时的欢心在他日后独处沉思或迷茫时依然舞动。所以按照原文不难理解诗人说“ bliss of solitude”时,是在强调,唯有他独处时,水仙才会在他迷茫或沉思时再次舞动于他的内心,这是在赞颂“孤独”的福祉。

在读原文之前我读到的几版译文分别是“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那是我孤寂时分的乐园”“把孤寂的我带进天堂”。这三个译文无论在语言还是韵律方面都是极棒的,是译者们的心血之作,读来都不失诗歌的优美。然而回归原著的阅读才会真正理解华兹华斯在这首诗中所寄予孤独与想象力的诗意。

奥登强调什么

我在阅读《奥登诗选:1927-1947》的过程中也有类似的感悟与收获。马鸣谦、蔡海燕译,王家新校的这套奥登文集是我在2016年读到的印象最深、收获内心感动最多的一套诗作。早在2013年时便听说过这套诗集即将问世,当时我已激动得为之雀跃,在书店碰到,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上下卷,爱不释手地读了近两个月。读这套译文的过程中,流泪、手心发麻等所有阅读的共鸣我都体验过,在内心向译者送出无限的感激与崇敬之情。我想,应该没有多少人会否定,很多诗歌的译文本身就是艺术品,可以称之为另一部诗作。

我读完第一卷中诗人早年的长诗《致拜伦勋爵的信》之后感觉不过瘾,想起书架上有一本在英国慈善书店淘到的奥登长诗诗集,而且自己也曾经读过这首诗的原文,于是,我情不自禁地将两者并置,打算以这种奇特的方式再读一遍。有几个诗节,译文特别棒,然而对照原文后,我感觉两者似有冲突之处。英文原文 “Professor Housman was I think the first/To say in print how very stimulating/The little ills by which mankind is cursed,/The colds, the aches, the pains are so creating;/Indeed one hardly goes too far in stating/That many a flawless lyric may be due/ Not to a lovers broken heart, but‘flu.”大概意思是指,英国诗人豪斯曼教授首次提出,那些能称得上人类所受诅咒的小病小灾,比如感冒、疼痛等,却能激发创作。因此,人们说很多完美无暇的诗作是源自流感而不是痴情人的心碎。奥登是在强调身体的不适而不是心灵的不适对创作者更具有灵感。

马鸣谦先生的译文:“豪斯曼教授,我认为由他开了个头/专文发表了耸人听闻的学说,/人类因哪些小毛小病已经被诅咒,/感冒,病痛,种种苦恼全为了创作;/一个人确实不能把话说得太过,/声称许多完美无瑕的诗篇/不是出自爱的心碎,而是因为流感。”马先生的韵律与用词没有任何问题,读来皆是诗的感觉。可对照来读的话,原文的观点应是与之相反。诗人是在强调身体的病痛所具有的创作力,很明显,译文忽略了这一点,从译文中将“ the colds, the aches, the pains”的处理(感冒、病痛,种种苦恼)以及诗人在下文中将 “flu”(流感)与“lovers broken heart”(恋人的心碎)等的对比,便可以看出诗人在身体不适与精神痛苦方面的对比。因此,将“ the pains”译作“种种苦恼”是混淆了诗人的有意将身心疼痛区分开的初衷。

另外一个诗节的英文“in certain quarters I had heard a rumour/(For all I know the rumours only silly)/That Icelanders have little sense of humour./I I knew the country was extremely hilly,/The climate unreliable and chilly;/So looking round for something light and easy/I pronounced on you as warm and civilize.”則还是同华兹华斯“for all good poetry is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s”类似,误读了“for all”的让步含义。所选诗节的大意是尽管诗人知道谣言只是无稽之谈,他还是听说了一个谣言,说冰岛人缺乏幽默感。然而诗人知道冰岛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气候寒冷多变,因此诗人想带着一些轻松易读的书随行,于是温暖又文明的拜伦作品入选了。译文的第二行将“For all”理解为“据我所知”,虽然最后两行译文的处理基本符合原意,但这样一来,读者并不容易看出这是诗人在纠结要带什么书随行的表达。

回归原著,不仅仅是学术研究者或者专业学习者的特权,所有的阅读爱好者,若对此充满兴趣,而外语水平恰恰足可以阅读原著,我想,你会在其中收获很多惊喜。

(作者系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和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联合培养英语语言文学博士。)

责任编辑:孙云帆

China Campus 79

猜你喜欢
奥登华兹华斯长椅
奥登先生的时间标准
植物批评视域下的华兹华斯诗歌研究
让户外长椅回归简单
有时我只是我的另一个样子(外一首)
华兹华斯对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的影响
华兹华斯田园诗歌的圈地叙事
巨人之伤 格雷格·奥登 GREG ODEN
风景、地方与浪漫主义——华兹华斯的湖区书写
迷途知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