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经》中的女性意识

2017-03-21 08:23关雨晴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女性意识女性诗经

关雨晴

摘 要:《诗經》中的女性意识呈现多样化特点,集中体现为女性的依附意识、自主意识、家国意识。同时,周朝当时与之前的社会经济模式、文化环境等对于女性意识形成有重要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女性意识及其形成的社会原因的复杂性。由《诗经》中的女性意识出发,可以进一步梳理我国封建社会以及近代社会的女性意识对其继承和发展的趋势。《诗经》女性意识之于当代社会女性问题,也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关键词:《诗经》 女性 女性意识

关于女性的诗篇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是《诗经》所描绘的整个周王朝时代画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歌生动形象地塑造了那个时代女性形象,蕴含了丰富独特的女性思想,这些女性形象与思想背后体现的女性意识,更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

“女性意识”虽然是一晚起之概念,但是在分析文学作品和文学研究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更为准确地定位女性在整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深入地分析女性的各种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简言之,“女性意识”就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身,观照世界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它包括女性的情感、思维等多种心理活动。”[1]《诗经》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可以具体到以下几个方面:女性对自己在家庭中地位的认识,与丈夫关系的认识,对爱情的追求及婚姻礼制的态度,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女性在国家发展中独特作用的认同。下文具体分析《诗经》集中体现的几种女性意识。

一、《诗经》中女性意识的具体表现

(一)依附意识

《诗经》时代,父系社会已经趋于稳定,农耕文明也高度发展。女性在日常生活和家庭关系中对男性的依赖心理,形成女性的依附意识。

1.一种因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形成的女性依附意识

笔者认为,古代女性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分工。商周时期,农业就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生产力进步,人类开始农耕生活。此时男性成为主要劳动力,居于社会生产的中心位置,而女性逐渐从事家庭生产,形成男内女外、“男耕女织”的分工方式。《诗经》也体现了农业发展对女性经济地位的削弱与女性依附意识的增强。如《周南·卷耳》、《周南·芣苢》等对女性从事的采摘活动的描写,然而采摘与农耕相比只是农业的附庸。再有,《豳风·七月》中“同我妇子,馌彼南亩”句,可以看出妇女在当时的农耕时节是带着孩子为劳作的丈夫送饭,“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爱求柔桑”“八月载绩。载选载黄,为公子裳”句,也可发现女性常做的是采集、蚕桑、制衣等,社会经济地位显然低于男性劳动力,女性从事的这些农业活动都是依附于男性农耕的,她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依附意识。

2.依附意识还表现在思妇的依恋与弃妇的留恋

《诗经》中思妇诗与弃妇诗也占了很大比重,如描写盼望远征丈夫归来的《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描写被丈夫抛弃的女性的《卫风·氓》、《邶风·谷风》。值得注意的是,《诗经》中妻子思念丈夫的诗很常见,而男子热恋女子往往是婚前的爱情。对丈夫在家庭主导地位的认可,是思妇对自身依附地位的默认。“在一系列不平等的男女关系中,女性持续不断地受制于男性权威,其结果就是女性自我的不断虚弱,以及随之而来的强权下的奴化。”[2] 这使女性主观上低男性一等,处于弱者地位。当女性以这种心态理解其与丈夫、家庭关系时,依附意识就形成了。依恋与留恋,是依附意识的两种具体心态。

(二)自主意识

《鄘风·载驰》句:“女子善怀,亦各有行。”周振甫先生对其的解释是“女人善于怀想,也各有主张。”[2]《诗经》中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女性的诗,多反映出周代女性开始觉醒的自我观念和自主意识,她们也在为精神上摆脱压抑束缚、人格能获得尊重、努力追求男女平等、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

1.追求婚姻自主和对婚姻中不公待遇的反抗,是女性自主意识的主要体现

《诗经》中不乏女子主动追求爱情的诗篇。如《召南·摽有梅》中女子坦然直率地要求男子追求自己,《王风·大车》中女子对心爱男子的主动试探,《郑风·将仲子》对男子的爱护与对父母的隐瞒都体现了女子在爱情方面的主动性。但是,由于婚姻礼仪和父母之命的束缚,将要因为婚姻礼节而失去幸福时,一些女性也会选择反抗,要求婚姻自主。如违抗父母之命的《鄘风·柏舟》,劝说直至以死相挟;《召南·行露》中女子对于男子强娶逼婚的控诉,不畏强势坚决反抗。在婚姻中遭遇不公甚至被抛弃时,女性也有自主的思想,《卫风·氓》“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体现了遭遇不公的愤怒与一刀两断的决绝之心。

2.生命本质的自然流露表现出的自由平等意识,也是女性自主意识的另一种反映

《诗经》中描写女性的诗篇,无论是关于女性劳作与生活的农业诗,还是关于女性交友恋爱的婚恋诗,都体现出女性自身天然的本质,与他们对最原始的人性的大胆表达。即使当时社会男权专制是不可逆转的事实,礼教束缚下的女性地位也较低,但是一些女性仍然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追求所好之人、毫无保留地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诗经》中有这种自由平等的自主意识的女性,不再是低于男性任劳任怨的形象,而是争取平等自由的独立的个体。

(三)家国意识

周王朝时期,诸侯国之间通常需要联姻来结成政治联盟,于是作为远嫁他国的诸侯国贵族女性,她们的婚姻不仅仅是婚姻,更肩负了促进两国关系发展的政治使命。这些贵族女性在自己的生活与父系国家安危之间,往往选择舍小为大,对自己的国家和家乡表现出坚定而强烈的热爱。

许穆夫人就是有强烈的家国意识的女性代表。描写许穆夫人的诗(又说许穆夫人作)《鄘风·载驰》表达了她热切地关心祖国命运、尽力救助国家危难的爱国之心。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许穆夫人在国家危难时,不顾阻挠,一定要义无反顾回到卫国,救助国家,这不仅体现了她的自主意识,更是她强烈的家国意识的反映。

《邶风·泉水》则细腻地表达了女性远嫁他国后对家乡与祖国深深的思念之情。《毛诗序》:“卫女思归也,嫁于诸侯,父母终,思归宁而不得,故作诗以自见也。”[4]思念,是家国意识的另一种比较平和的体现。

贵族女性远嫁他国,可以说是成为了政治的工具,是为国家献身的表现。当政治与婚姻相结合,女性本应有的爱情便被忽视了。远离故土令她们倍加思乡,对爱情与婚姻前景的迷茫、不安和无助感让他们对故国的感情更加强烈,也更加关注国家安危。可以说,政治婚姻下的女性将思乡忧国作为一种情感寄托,家国意识自然在这之中逐渐产生和强化。《诗经》中这种家国意识在上述背景下不免带有悲壮的色彩,犧牲自己的幸福远嫁他国,换来故国的安全与发展并时刻关心着自己的国家,这些有强烈责任感和家国意识的女性,不得不令人敬重。

二、《诗经》中女性意识产生的社会原因分析

《诗经》文本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是复杂多样的,这些意识背后的原因自然也具有复杂性。由于从女性自身出发来分析原因或过于驳杂,不易得出统一的结论,因而本文更倾向于将这些女性意识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即《诗经》产生的时代,来分析它们产生的社会原因。

(一)女性经济地位的逐渐降低

在前一部分论述女性依附意识时已经提及,农耕文明使男性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而女性的劳动则局限在采摘、桑蚕、织布等。经济上的弱者地位使女性产生精神上的自卑感,从而导致依附意识的产生,也使他们的价值观及人生追求都以家庭为中心。但是,女性从事的农业活动仍然占有一定的位置,上述原因也会导致女性在面对婚姻不公时的反抗或是自怜意识的发生。

(二)“男尊女卑”的社会文化环境

西周初期,父权制取代母权制,男尊女卑价值观迅速成熟。《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这说明男女在出生时就已经有不平等待遇。“男尊女卑”的社会文化环境一旦形成,女性在人身、社会地位等各方面与男性不平等,而礼法也成为不可逾越的道德准则。女性放弃自我主体的意识在婚姻生活中导致依附意识的产生,而另一方面它在政治婚姻中也间接促成了女性的家国意识。对这种文化环境深感不满便使部分女性产生反抗意识与自怜意识。

(三)礼制形成初期的商周女性相对后世还比较自由

虽然周朝已经对女性有一定的礼制规范,但是比起之后中国的封建朝代专制不断加强的情况,周代女性还是有很大自由空间的。这在《诗经》中,集中体现在描写青年男女的情诗上。女性能以诗歌表达真实的情感,人性并未受到过大的压抑。这是周朝女性的自主意识与家国意识形成的重要原因。

(四)战争徭役对社会整体的影响

战争与徭役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男女比例的失衡。由于征兵的对象大多为青壮年男性,留守在家中的女性便面临日复一日的孤单处境和对征夫的依恋。而徭役又使女性的负担更重,更加深了她们的依附意识。

三、女性意识的继承、发展以及在当下

《诗经》反映的女性意识有着多样化的特点,在中国后来的历史发展中,我们仍可找到各代女性对《诗经》女性意识的继承与发展。在周王朝之后,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制度进一步完善,集权政治和男性话语权之下的女性受到的束缚更加多,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女性社会地位也更加低,因此女性意识以依附为主,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女性意识的共通点。

近代“五四”运动是女性解放的标志性事件,是女性自由平等和家国意识觉醒的爆发时期,这一时期的独立女性,与《诗经》中的独立女性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表现得更为激进,是对自由平等意识的大发展,五四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乏对女性意识觉醒问题的深刻探究和反思,如鲁迅的《伤逝》,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等等。

在现代社会,《诗经》中的女性意识仍然有值得借鉴与发展的地方,其女性意识的内涵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找到与此时社会的共通点,因而并不过时。当代社会女性的独立自由精神值得称赞,然而根深蒂固的传统家庭观念也依然像两千多年前一样影响着当代女性的意识,如维持无感情的婚姻、生育观重男轻女等问题。依附意识似乎换了一种形式还存在着。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女性地位是否能有更进一步的上升、女性的依附意识是否因性别原因会一直存在下去,这仍是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注释

① 乔以钢.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反思[J].天津社会科学,1988(1).

② 王虹.女性意识的奴化、异化与超越[J].社会科学研究,2004(4).

③ 周振甫.《诗经》译注[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72.

④ 周振甫.《诗经》译注[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54.

参考文献

[1] 乔以钢.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反思[J].天津社会科学,1988(1).

[2] 王虹.女性意识的奴化、异化与超越[J].社会科学研究,2004(4).

[3] 周振甫.《诗经》译注[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4] 中国诗经协会.诗经研究丛刊[J].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5] 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M].河南:中州书画社,1982.

[6] 曹础基.中国古代文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女性意识女性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研究《名利场》两个汉译本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
巧用《诗经》解难题
《诗经》掇药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