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己之学”的二重性与当代儒学发展困境的思考

2017-03-21 08:33姜磊房梦蝶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发展困境

姜磊++房梦蝶

摘 要:儒家的“为己之学”贯穿整个儒学的发展历程,由孔子提出,经孟子、荀子、朱子等大儒反复论证已经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但其仍未摆脱“内圣外王”的二重性。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流行着一种说法,以列文森为代表,他们认为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封建制度的瓦解,作为中国主流文化的儒家越来越没落,中国知识分子的说服力和活力正在迅速下降,儒学的现代命运已经定型。列文森等人的说法是否成立还值得探讨,但儒学的辉煌不在、影响消退是不争的事实。现代人多对儒学存有偏见,认为其是封建糟粕、是统治者对人民进行思想控制的意识形态,其实不然,儒学的真正血脉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思考儒学发展困境问题应回归儒学真正的精神内核。

关键词:为己之学 内圣外王 发展困境

“为己之学”是儒家经典里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孔子就曾提出过“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1](《论语·宪问》下引该书只注篇名),其中的“古”是孔子向往的周朝社会,“今”则是孔子所处的时代。孔子认为,古人追求学问是为了完善自己的人格以求达到“君子、圣人”之境;今之学者则把学问利益化,为了做官、为了炫耀。“为己之学”和“他人之学”在荀子的论述中得可谓是入木三分“君子之学也, 入乎耳, 著乎心, 布乎四体, 形乎动静;端而言, 蠕而动, 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 入乎耳, 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 何足以美七尺躯哉?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 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 以为禽犊”(《劝学》,11)“以为己否定为人, 意味着儒家将为学的重点指向自我。完善自我, 成就理想人格, 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 正是儒家哲学的价值取向。”[3]但是儒学的“为己之学”不是简单的以“为己”反对“为人”,而是“为己”成君、成圣后积极“为人”,这里的“为人”也不是走的炫耀、名利之路,而是走的儒家“内圣外王”之道。

一、“为己之学”的二重性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 小人求诸人。” [1] (《论语·卫灵公》。),朱子说“为己, 欲得之于己也。为人, 欲见之于人也。”[4]226那么孔子和朱子所说的“为己”到底是什么呢?在他们看来, 所谓“为己”,就是“吾日三省吾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与精神境界,然后才有能力影响他人。“为人”用韦伯的术语阐释就是 “工具理性”利益至上。求名不求修身,研习学问的目的只为炫耀或者成为其获得利益的工具。这里的“学”也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学习,儒家 “学”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里的“学”是明白自身的本性增强德行的“学”。“在孔子时代,有两种求学方式:一是为了做官,为了谋生;另一种则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人格。从儒学的立场看,前一种求学是虚脱的、不实在的,后一种才是实在的、能够安身立命的,即所谓为己之学”[5] 8必须注意的是,按照儒家的思维模式,这里的“己”并不是一个孤独的绝缘体,而是一个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间所显现的中心点。自我处在种种关系的中心,于是, 要达到外王境界必然要以内圣为基础, 要实现天人合一、社会和睦, 必须要以自我的自觉修养为前提。所谓的中心,就是必然要与外界接触、产生联系。因此要完成自身的人格,也就关系到发展他人的人格,即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答达人”[5] 8。从这个角度来看“为己之学”是“内圣外王”这一儒家真正核心的完美体现者,所以朱子所讲的”格物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齐家, 齐家而后治国, 治国而后平天下”,[6] 186就是这样一个个人格完成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不是僵硬的、平面的,而是流动、立体的。一方面,个体精神要通过社会、他人来发扬;另一方面,个体要想在社会上产生影响,就必须要完善自身,以求达到“君子、圣人”之境。两者实际上构成一种共生关系。

二、儒学20世纪以来的困境

儒学在20世纪没落有很深的社会背景和自身弊病,以下综述三点。

(一)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文明的入侵

中国科举制度、封建制度的逐步瓦解,中国从一个万邦来朝的大国沦为列强的殖民地,从权威到东亚病夫,这一巨大的落差感冲击着知识分子的心灵。于是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中华文明,作为中华传统的儒家文明首当其冲。此时的儒家文明早已不是先秦诸子提倡的“内圣外王”之道,而是“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意识形态。这时的知识分子就此产生了一种“强人政策”一种文化比较的策略[5]43,杜维明先生所讲的“强人政策”是指,为了增强本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就用本民族的精英文化来对比其他民族的糟粕文化,以求得加强对自己文化的信念。但是五四以来的知识分子却反用了“强人政策”用自己的糟粕文化来比较其他文明的先进文化,以求达到打击顽固守旧分子和接受外来先进文明的目的。现代人对传统的记忆大部分來之于此,即通过鲁迅、巴金、胡适等人的作品,很少有人真正走进传统的儒家经典,人们一谈起传统文化,马上的反应就是“吃人”“裹小脚”“奴性”等。这跟儒家自身的问题有很大关系,儒家要完成自我人格的救赎,就必须走进政治。在中国的历史中儒家走进政治存在着两条主线:一条是用儒学道德伦理改革政治,一条是由政治控制、利用儒学,以求达到控制人民的目的,在这过程中对儒学真正的内涵进行云动、误解在所难免。而后世对儒学最大的诟病就是来之于后者,当然这两条主线经过几千年的融合早已真假难辨。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五四运动、“文革”

马克思主义是来自西方的一套切合中国革命的意识形态,它具有完整的体系以及科学的阐释。韦伯将儒家定义为一种宗教——儒教,而马克思在他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曾说道“宗教是人民的欲望在幻想中的实现”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儒家的“大同社会”过于理想化。“一个是具有固定价值观和规范的统一的理智世界消失了;另一个是迄今一直隐藏着无意识突然变成意识的明亮白昼”[8]43。在意识形态的变更中,儒学的生命力必然萎缩,适合儒学发展的生存空间也日益萎顿。当代也有许多学者想在马克思主义和儒学传统中找寻共同点以求得儒学的再次复兴。但我们又不得不注意当一种学说成为官方思想后其隐藏的僵化、变形的风险,那样的儒学复兴也不是我们所说的儒学再出发。正如杜维明先生所讲的“中国的近代历史有着许多断层,每隔五年、十年在经济和政治层面就发生一次根本性的转折或折腾,各个断层时期的历史形成了极其复杂的多层传统文化心理,使得现代中国人缺乏统一的、明确的、持续的历史感。”[5]33五四、“文革”对儒学的打击尤为严重,经过这些浪潮的“洗礼”,很多人对儒学有一种先天的排拒感,这对日益艰难的儒学无疑是雪上加霜。也正是由于我们没有深入考察传统文化内部根源的动力,所以我们能看到的东西就特别少,而这些少的东西也是别人咀嚼加工过后的东西,进而便加强了我们另外一种信念,即传统文化中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继承,有的都是糟粕,这样便形成了一个怪圈模式。

(三)儒学对现实问题的回应

(1)儒家最突出的传统特征其实是“道德理性”,西方的传统内核为科学理性,面对西方的冲击,以及中国未来积极融入世界的趋势,儒学在这方面就显得捉襟见肘。(2)对当代心理学的回答,心理学经过弗洛伊德、荣格、拉康等人讨论研究早已硕果累累,根据他们的学说“人性本恶”,恶是隐藏在看不见的潜意识当中,经过“升华”“反向投射”“压抑”来伪装表现。这跟儒学“人性本善”传统大相径庭。儒学迟迟不能回应当代心理学的辩难,也导致了儒学日益没落的趋势。(3)文明对话的问题,儒学是不是还拥有融合同化佛道、少数民族的文化体量?能不能和其他轴心文明的传统进行有效的现实交流与对话?

三、一阳来复

当代的中国掀起了一股读经热、国学热,而孔子学院也走出了世界,孔子成为了文化名人。儒学复兴了吗?儒学开启了它的第三发展阶段了吗?是传统精神内核的再现,还是商业炒作的渲染?还是因为人们的恋古情怀?杜维明先生提出了一个词语“一阳来复”,同时也反对“儒学复兴”这一提法,他认为“如果儒学能复兴,复兴什么呢? 现在谈儒学复兴、搞儒学复兴的人很多,都成不了气候。”[5]42在今日的中国,不少青年学者对传统文化显得非常隔阂,真正的儒家大德大师在他们眼里已是昨日黄花不值一提。也由于教育产业化、学术政治化,儒学的真正文明“为己之学”也在不知不觉的流失,“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在现在仍有充分的现实含义。那么我们应如何对待今日的儒学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五四传统上继承儒家文明。儒家文明经过五四知识分子的批判洗礼仍然存活,就代表其有积极成分。现在反思的最大问题是根本没有深入儒家的真正精神内核,没有抛开历史的烟尘在废墟中发现闪光点,就进行大肆批判。培根说“从怀疑开始,以肯定结束;从肯定开始,以怀疑结束”。所以中国要真正走向现代化,中国知识分子就要进行真正深刻的文化思考,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建立清醒的自我意识,回归真正的儒学内涵,解铃还须系铃人。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 梁启雄.荀子简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 肖群中.儒家为己之学传统的现代意义[J].齐鲁学刊,2002.(5)

[4] 朱熹.四书集注(陈戌国标点)[M]长沙:岳麓书社, 1998.

[5] 杜維明.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大陆讲学、答疑和讨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6] 朱熹.新编朱子集成[M] .北京:中华书局, 2007.

[7] 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猜你喜欢
发展困境
长沙望城区戏曲文化发展困境探究
关于行业性科技期刊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免费手机软件盈利模式探讨
基建投资预算贴合工程造价控制阶梯化管理研究
蒲剧在晋南农村地区的发展困境
“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困境分析
浅析框架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困境与创新
中国曲艺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解决策略
草根非政府组织发展困境研究